【故雲:“我王庫內,無如是刀。”】那麼這是《大般涅槃經》裏面所談到的,在《大般涅槃經》卷第八,有這樣談,這一段不會很長,我簡單念一下,我這裏有資料,釋迦牟尼佛說,佛言,你們那邊沒有啦,我這裏有,譬如兩人共爲親友,兩個人很好,一個是王子,一個是貧賤的人,如是兩人,互相有來往,王子跟那個貧賤的人,兩個有互相來往。這個時候貧人看到,這個窮的人,看到這個王子有一把好刀,淨妙第一,心中很喜歡、很喜歡,可是不敢偷拿啊,不敢動啊,那是王子的刀啊,拿的話還得了,被砍頭了!這王子後來就捉這個刀,逃到他國去,逃走了,離開了他的國家。于是貧人後來在他家,有另外一個地方,在晚上休息的時候,在睡眠當中,就是念念,晚上作夢就念:刀、刀!哇!這個旁邊的人聽到,以爲他是犯什麼法了,怎麼一直念:刀………就把他抓起來,送到國王這個地方去。這個國王就問了:你講的那個刀,是哪裏的刀啊?何處得到的刀啊?這個人就把它向王報告,就向國王報告了,是人具以上事,回答這個國王:我以前看到王子有一把刀,然後晚上,因爲我喜歡、貪著,所以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念刀、刀!因爲很喜歡嘛,變成晚上的睡夢,其實我沒有拿到那一把刀,只是說看到,生一念貪著,化作晚上睡眠的一個材料而已、資料而已。這個王說:好!那麼我現在就拿出來給大家看一看,拿出來看一看。其實沒有,因爲這把刀,已經被太子拿走了。然後他就叫說:你只看過一眼,不曉得那是什麼刀,好了!我這些大臣,就問這些大臣:大臣!你們看過那一把刀,那麼你告訴我,這個刀的樣子是什麼?刀的樣子就是什麼。那些大臣就說:這個刀如如羚羊角。【羚羊【角就是黑色的公羊。王一聽,笑一笑,笑一笑。然後那個說:你那個刀是什麼刀。講來講去,沒有一個能夠形容出那一把刀出來,形容不出來,何況那個貧窮的人,根本連摸都沒有摸到,對不對啊?看都沒看到,是不是啊?只是遠遠的知道那一把刀。所以這個國王就說了:我庫藏中,都無如是刀,都沒有象你形容的這個刀,因爲形容了老半天,都沒有形容一個真刀出來。這個道理的意思就是,釋迦牟尼佛說法,講這個無我的法、無我的法,可是這一些弟子們,因爲不了解,所以如來說到,真我就是佛性,就比喻這一把淨刀,這從來沒有人見過,因爲大家都沒開悟嘛,所以這些境界不夠的人,佛陀的弟子就說:無我是什麼境界。佛陀說:不是!那無我是什麼東西?那也不是!就象這個國王,召集這個大臣來,說:這是什麼刀?你們看過那一把刀,那一把刀的形狀是什麼?有的說象牛羊角,有的說象牛角,有的說象豬腳,還是什麼,講了一大堆,統統不是!這個比喻說,釋迦牟尼佛講這個如來藏的無我,無我的如來藏心,那是真我、是佛性,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夠了解,那個真正的相貌是什麼,因爲這個王子,已經把那一把刀拿走了。意思就是說,無我本來就是空,不可描述的東西,所以說:我王庫內,無如是刀。意思是一塵不染,一法不立的東西,那什麼都不是,這是表法的。
好了!【從前所有一切解處,盡須摒卻令空,】【摒卻】就是除去。以前你看過什麼書啦,落入什麼觀念啦,化作什麼見解,沒關系!統統放下,盡須摒卻令空,【摒卻】就是除去。【更無分別,即是空如來藏。如來藏者,更無纖塵可有,】【纖】就是絲毫,【塵】就是塵垢。一點塵垢也不會汙染到它,那麼這顆【即是破有法王出現世間。】這個【有】就是一種執著啦,破這個緣起所幻化出來的假相,破有,當然就是性空啦!破這個有上緣起的執著,法王就是指佛,就是出現在這個世間了。【亦雲:“我于然燈佛所,無少法可得。”】我于然燈佛所,無少法可得。【此語只爲空爾情量知解。】最主要的是叫你放下這些分別心、執著,還有這些見解。【但銷镕表裏情盡,】【表裏】就是內外。只要對內的執著:我執、我見、分別心,對外的欲望:五欲六塵的追求,這些執著統統放下!【都無依執,是無事人。】外面的五欲六塵,引不了我們,難不倒我們,我們內心的執著、分別心放下,無嗔,你說你連煩惱也沒有,念也空、覺性也空,是不是啊?外在的五欲六塵也空,那麼就是無事人。所謂覺性空,就是那一些分別、執著沒有,覺性自然就顯現,顯現也是空。【叁乘教網,只是應機之藥,隨宜所說,】承傳宜所說。【臨時施設,各各不同。但能了知,即不被惑。】學佛就是要做什麼?學佛就是要不被迷惑,這些世間的相,迷惑不了你,但能了知,即不被迷惑。【第一不得于一機、一教邊,守文作解。】【一機】就是某一種機緣,或某一種角度,或者一教,在文字之教,不可以在某一個機緣、某一種角度下,或者一些文字的教法邊上,就守住了,就作任何的這個心的不同的見解,不可以這樣作,因爲這樣會偏,爲什麼呢?因爲落入文字就是對立,你怎麼說,所以與其能辯,不如能忍,爲什麼?透過文字,誰講的,你講到最後,你就分不清楚,到底誰是誰非,真的!你要是在立法院,國民黨的他講了一套,民進黨他就會講一套,是不是?這個選總統的時候,四組總統攻擊來攻擊去的,是不是?大家都有立場嘛,你說到最後,誰是誰非呢?對不對?沒辦法分辨。沒辦法分辨,就看什麼?看事實,哪一個真的是替國家做事情的,你就投他嘛,對不對?你心中有你的總統,你就投他嘛,是不是?不可以因爲政治立場不同,搞得大家不愉快,這個變成沒有修養的人了,是不是?所以說,某一種機緣,某一種角度,你只要落入語言、文字,它永遠就是對立的。所以在這個世間,一個真正會聽是非的人,他就是是非不入,哪一個人是最會聽是非的人呢?最會聽是非的人,消化掉了,沒這回事,他來講煩惱,還安慰他,這才是厲害!他來講,煩惱得要命,還安慰他:不要這樣子,不要這樣子,站在佛教的角度、站在哪一種角度:哎呀!你不要這麼煩惱、不要這麼執著,要站在解脫的角度,都不要這樣子。放下!所以我們要記住,包括這些聖人、大徹大悟的禅師,都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不可以用某一種機緣來解釋,守,不可以用某一種語言、文字,來守住一個角度,這樣會偏差的,我們要用一顆超越的心,尊重、容納異已的存在,因爲沒有達到圓融,畢竟有所偏差。所以每一個道場,有每一個道場的作風,我們不須要有什麼看法,對不對?以前有一個人來談論、來談論,一個法師,也是法師,當然也有他的看法啦,他不太認同,他說:臺灣佛教很奇怪,當然是他說的啦,不是我說的啦!什麼佛光人,什麼慈濟人,還有什麼新新人類人,都分這個、分那個。他們就覺得很奇怪啦!我說:他們有他們的立場,我們要解脫,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解脫,我們不了解人家的立場,是不是?因此啊,只要你落入名字,人家就會有話說,一定的道理,是不是?所以我們不可以偏執。
【何以如此?】底下這個就是答案,【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所以師父不是告訴你們嗎:聖人的標准是什麼?聖人的標准就是一切事都不標准,沒有標准的東西,這個世間,沒有所謂的標准的東西,因爲會變嘛、會變嘛!說:哎呀!這個女孩子實在是天仙美女嘛!然後就寫一張單子,師父就寫一張單子說:你念出來給我聽聽看,裏面就寫:五十年後,看看如何?五十年後,念阿彌陀佛……整排牙齒都裝上假牙了,該有的也已經變成沒有了,腰也已經變粗了,嫁人生十幾個孩子了嘛,對不對?奇怪!五十年沒看到,哇!牙齒都掉光了,頭發也白了,從前用胭脂粉餅打扮起來,人人是看得目不轉睛,大家都說她很漂亮啊!有標准嗎?沒有!說她漂亮,也不一定人人都認同,你現在說她很漂亮,看她討厭的人就會說:她哪有長得多漂亮?師父你知道嗎?她只是因爲穿裙子而已啊,你不曉得啊,她那個馬達它有多大,你看過嗎?那就打一支毒針給她。啊!不好看啦,師父!她那個臉,只能看那個臉啦,她的下半身,你不要去看它,那只腿粗到象大象一樣的!又把人家漏氣了。對不對?會這樣子的。美沒有標准的,沒辦法講出她一定很美的,甲乙(喜歡之臺語諧音)的人覺得很美啦,喜歡的人認爲很漂亮啦,【喜歡】的國語,我不知道怎麼講啦,甲乙的人覺得很美啦,那丙丁就不漂亮啦!對不對?聖人的標准,就是沒有標准啦,實無有定法可說,是不是?【我此宗門,不論此事。但知息心即休。更不用思前慮後。】你看!這一句就是學禅的一個精髓,我們這個禅宗啊,是不論什麼生生滅滅的東西,不論這個知見。唯論什麼?但知,就是要下功夫哦!在這個地方就是:你的下功夫在哪裏?【息心】就是停止分別、停止執著、停止猜測、停止貪、停止嗔、恨、嫉妒、占有,統統放下,你看!這就是功夫了!得息妄緣,別無勝解,就是這個道理,你只要好好的平息你那一顆不滿、起伏不定的心,放下!用不生不滅的宇宙虛空的心,面對一切現象所發生的緣起法,那麼你不用思前慮後,統統放下,這個就是禅宗。【問:“從上來皆雲:即心是佛。】從開始到現在,都講即心就是佛,這顆心當下就是佛,未審就是我們不明白。【未審即那個心是佛?”師雲:“爾有幾個心?”雲:“爲複即凡心是佛?即聖心是佛?”】【爲複】就是到底。到底你是指凡夫的心是佛?還是聖人的心是佛?嗯?【師雲:】師父就說了:【“爾何處有凡聖心耶?”】你哪裏有凡夫的心,跟聖人的心?【雲:“即今叁乘中,說有凡聖。和尚何得言無?”】我們在佛經裏面,都不是有講叁乘嗎?和尚!你怎麼會說沒有呢?【師雲:“叁乘中分明向爾道:凡聖心是妄。爾今不解,返執爲有。】將空性的、絕對的、不生不滅的本性、佛性,作爲實在的東西爲解,【將空作實,豈不是妄?】這不是虛妄的嗎?【妄故迷心。】因爲你虛妄、執著,所以你迷掉這一顆心。【汝但除卻凡情、聖境,】你只在把這個凡…
《傳心法要講記(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