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寶歌》的意義--在第十八屆生活禅夏令營的開示

  《叁寶歌》的意義

  在第十八屆生活禅夏令營的開示

  明證法師

  ( 2011年7月19日下午于柏林禅寺文殊閣)

  主持人:我們很榮幸地請到柏林禅寺資格非常老的監院,明證法師,爲我們講解《叁寶歌》的意義,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明證法師。

  明證法師:《叁寶歌》大家都已經學會了吧?

  《叁寶歌》的內容非常豐富,佛法講“一法即一切法,一切法即一法”。不要說叁寶可以概括全部佛法的內容,其中的一寶其實可以完全概括,因爲一寶也不是獨立的,叁寶也是一個和合的整體。不論是世間的法還是出世間的法,沒有任何一個法可以單獨的存在。如果有一個法可以單獨的存在,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爲什麼也做不成。如果要能夠成就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事業,都要和合運作才可以。所以我們現在提倡和諧,和諧這個詞,實際上內涵蠻深刻的,應這個時代的需要提出來,就是要我們知道,不論是人還是國家,任何一個團體,它都不是孤立的。所以現在要提倡環境保護,比如保護動物、保護植物等,有很多的保護。爲什麼有這麼多的保護呢,因爲破壞太厲害,已經威脅到整個人類的生存。

  《叁寶歌》的內容,既然如此的豐富、圓滿,我們要皈依叁寶,要學會唱《叁寶歌》,對它的內容應該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叁寶歌》的命名,實際上是皈依叁寶的意思。它有對叁寶的贊歎,只有叁寶才是我們究竟圓滿的皈依之處。皈依的意思是什麼呢?皈依的意思就是依靠,也可以說是禮敬,就好像是一滴水回歸大海才能夠永不幹涸。一滴水很快就蒸發,很容易丟失,什麼也沒有,但是如果投入大海,就永遠不會滅亡。我們一個人的生命是非常單薄、可憐、無奈,這種表述,不僅是人對自己生命的一種總結,也是一個現實,我們每一個人隨時都可能有這種體會。因爲有的時候生活比較好,沒大體會,可是不幸、無奈、災難可能會突然降臨,那時候你就有深切地體會,你就想找一個依靠,這是人的一種本能表現,因爲個體太脆弱。但是不論父母兄弟姐妹,還是家庭、家族乃至民族、國家等等,各種各樣的團體,都不是究竟圓滿的皈依處,而真正的皈依處就是叁寶。爲什麼呢?因爲叁寶是大海,個人好比是一滴水,家庭可能是五滴水,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能是一杯水、一桶水,永遠不可能是大海水,而叁寶是大海,只要進入叁寶就像一條小溪彙入江河,然後再彙入大海,就永遠不會幹涸。所以如果我們投入叁寶的懷抱,我們就有了最究竟圓滿的皈依處,我們的生命就不可能再枯竭。就像大海裏的一滴水,就有全海的味道一樣,當我們投入叁寶的懷抱,我們也就成爲叁寶的一員。我們就具有了叁寶所有的德能。這個話一聽就有點忽悠的感覺,說可能嗎?用一滴水和大海的比例其實還是蠻不錯的,因爲這一滴海水化驗的話和整個大海的成分應該是差不多的。那爲什麼一個人回歸到叁寶的懷抱,就和叁寶一樣?是因爲人本身就是叁寶的一員,可是不學習就不知道,所以回歸叁寶,就像一滴水回歸大海一樣,你本來就是大海的成員。我們的水從哪裏來?就是大海的水蒸發,然後隨著風飄動到其他地方落下來,這是雨水然後彙到小溪、江河裏面成爲江水、河水,最後再回到大海裏。這個大家學習都知道,你本身就來自大海,現在只不過回歸大海,回歸自己的故鄉而已。每一個人的生命,本來就是來自叁寶,因爲佛、法、僧這叁個內容,它是常駐不滅的,任何人,用任何的力量都不可能毀滅叁寶,正因爲它是不可毀滅的,所以才能夠成爲究竟的皈依處。

  好,下面我們一段一段,一句一句來講。講完一段以後,大家都可以問一點問題。

   “人天長夜,宇宙淡黯,誰啓以光明?”衆生有六道,也就是大致說來,生命有六種形式。不過呢,這六種形式屬于六凡,凡夫,還有四聖,加起來一共有十種。六凡從下往上說: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所以有的時候說一心分爲十法界,十法界回歸一心,一切唯心,萬法唯心造。歸根結底是在說心,因此佛法也就是心法。人天兩道在六凡之中,是在上面,是最好的,但是呢,像慢慢的長夜,黑暗沒有光彩。爲什麼?因爲沒有出輪回,在這轉圈圈,可能轉大圈也可能轉小圈。所謂轉小圈呢,總是在叁惡道裏轉出不來,轉大圈呢,有的時候轉到叁善道,因爲有了資本,再做壞事就又掉下去了,掉下去以後呢,通過叁個道受苦消業再轉上去,然後再掉下來,沒完沒了轉圈,總也出不去,所以叫漫漫長夜。六道是生命的主體形式。

  生存的環境呢,我們平常叫宇宙,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就是國家啊地區啊等等,在佛教裏說,就是叁界,所謂欲界、色戒、無色戒。欲界就是有欲望的生存環境,在這裏生存的衆生都有欲望,其欲望最嚴重最突出的標志就是男女之間的欲望,其他都是附屬于這個欲望以外欲望,這是最根本的。如果沒有這個欲望,那麼就不可能有欲界的衆生,因爲一切衆生以淫欲而正性命。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欲望,那麼人類怎樣蔓延,怎麼會有家庭?所以這個是基本的,這個誰也不否定。可是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以超出去,那麼就總在欲界裏,連色戒都到不了。欲界除了地上地下,包括地獄,餓鬼。人和畜生屬于地上還有天上,好比六欲天。天上人也有淫欲望,這只是就欲界天來說的。欲界天一共有六重,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加起來就有六欲天。欲界天的天人也有男女之間的欲望,但是如果到了色界天,有精美的物質而無男女貪欲。居于欲界之上,共二十八天。雖已完全離欲染,但尚有色質,故叫色界。生到色界的天人,純是化生,貌如童子,身白銀色,衣黃金色,全是男相,沒有女人。色界天從大的來分有四重,那就是初禅天、二禅天、叁禅天和四禅天。如果再小的劃分呢,色界一共有十八重天,也就是說,初禅、二禅、叁禅各是叁重天,加起來是九重天,而四禅本身有九重天,所以,二九一十八。進入色界天的層次就沒有男女的區別了。有的人問,極樂世界爲什麼沒有女人,其實不用到極樂世界,到了色界就已經沒有了男女的區別,爲什麼?因爲他沒有了男女的欲望了,身體也沒有了男女的區別了,沒有結構上的任何區別。到了無色界那就更沒有了,盡管如此,哪怕是色界和無色界,仍然屬于天的範疇,仍然沒有跳出六道輪回。當天福享完了以後就會從天上,從上界掉到下界,更可怕的是,上界稀裏糊塗可能把福報超支了,那麼就會掉到叁惡道裏面。所以當這些天人,他的福報享盡以後,他們由于有天眼通,能夠看見自己的未來,知道自己將要下墮到叁惡道,心中是非常的恐懼、無奈、傷心,但是沒有辦法。所以修行在人來說是最好的,因爲人苦樂參半,可上可下,佛都是在人間示現的。所以我們有幸能夠獲得人身,就應該抓緊這一個最好的時機,去努力地修學佛法。

  宇宙是從時間和空間上來說的,不過在淺淺的層次上說,有宇宙有世界,在本質上來說,時間和空間都是假法,沒有任何的真實性,就像我們人沒有任何的真實性一樣。《金剛經》說“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這是真理,學佛法就學這個,這個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就講兩件事,第一件,人無我;第二件,法無我。後面這個字(指文殊閣正面牆上的“無”)是無的意思,草體,在用一個字表達佛法全部的真理。佛法裏所說的“無”不是什麼也沒有的意思,如果說什麼也沒有,這是凡夫的妄想,叫頑空,不是事實,這樣的空,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空,如果細說,還有外道的斷見空,意思是人死了以後如燈滅,什麼也沒有了,沒有因也沒有果,做好事也沒有用,壞事也沒有關系,所以對修行是非常有害的。小乘的修行,也就是聲聞緣覺的修行屬于偏空,也就是他這個空不是圓滿的,大乘菩薩道說第一義空,究竟空,畢竟空,這才是真正的空。這個空是有和空在一起的,就像手心和手背在一起一樣,他並不分的,有的當下即是空,空的當下即是有。

  由于輪回沒有智慧,所以一片黑暗。在佛法裏,凡是說到明、光明都是講智慧。佛典講這個智慧有兩分法,也有叁分法。兩分法,就是解脫智和成佛智。叁分法就是,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聲聞菩提和緣覺菩提就是解脫之智。佛菩提就是成佛之智,成佛之智也叫般若。般若這個詞它不共二乘菩提。“菩提”這個詞,在佛法裏面可以普遍地用,但是“般若”只在大乘裏邊用,小乘談不上般若。

  “人天長夜,宇宙淡黯,誰啓以光明”,誰給我們智慧呢?我們怎麼才能超出叁界六道,而獲得生命的自由和圓滿。下面講“叁界火宅,衆苦煎迫,誰濟以安甯”,這從另外一個現實的方面來講,這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叁界也就是衆生所生活的環境,就像火宅一樣,火宅就是著了火的房子,這個典故出自《法華經》。一個大戶長者,有許多小孩子,有一天房子著火了,他說孩子們要趕快出去,等一下就跑不出去了,因爲已經著起來了。可是小孩玩遊戲不管這個,因爲沒有看到大火,沒有感覺到可怕。衆生都是這樣,生活在非常可怕,就要死的環境之下,但是大家樂在其中,我們都是一樣的。誰都知道,不久就死了,是不是?這個時間太短暫了,按說我們一般人活不到100歲,就算活到100歲也只是短短的一小刹那而已,一晃就過去了,誰都知道。但是,大家每天都還在樂呵呵的生活,都不願意愁眉苦臉,除非碰到巨大的災難樂不起來了。就像遇到地震,被壓到房子下邊了,腿也折了,呼救聲地面也聽不見,那時候叫你樂,也樂不起來。一般情況下,大家都很會苦中作樂。後來大戶長者想了一個辦法,就哄這些小孩子說,“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

《《叁寶歌》的意義--在第十八屆生活禅夏令營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授八關齋戒儀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