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四章 溶入一體世界─體證《心經》

  第卅四章 溶入一體世界─體證《心經》

  當初在編著這一本書時,就引起一些爭議,認爲在《阿含經》裏面,怎幺把《心經》納入呢?認爲有《心經》在裏面,變成是一個缺點、一個汙點,應該只要以《阿含經》,這樣就好了。但是,當時因爲我個人覺得《心經》在聞、思、修、証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是诠述証果的世界、証果的內容,很具體將之描述出來,如果沒有把《心經》編入,在《阿含》裏面雖然有談到類似《心經》方面的內容,但還是不夠具體,于是把它編列進來,這樣可以讓《阿含》裏面的深義,更能夠發揮出來,更可以顯示出《阿含》裏面所講的,『空、涅槃、無爲』方面的深義。

  (第一節)「所謂佛者,雲何爲佛?爲是父母製名?爲是婆羅門製名?」有人就問佛陀:你稱佛陀,到底佛陀的本意是什幺呢?是你自己稱的呢?父母親給你的呢?還是宗教名稱呢?佛陀此時就對佛有一個簡單的诠述。「佛見過去世、如是見未來、亦見現在世,一切行起滅。明智所了知,所應修已修,應斷悉已斷,是故名爲佛」這就是佛陀對于什幺是佛,作一個簡單的定義。我們一般提到佛,衆生都是想說「啊!我要成佛!」結果就一直把佛變成一個超級的大偶像,佛的具體內容是什幺不知道,結果就變成「喔!我要修得變成叁頭六臂啦!金光閃閃啦!金色身啦!毫毛多少、多長……」都是在外相上面執著。

  事實上,佛陀、「佛」本來的意思就是一個音譯,本來就是一個覺悟者的代稱,覺悟者也就是覺醒者,本來「佛」只是一個覺醒者的代稱,但是衆生很容易被文字相卡住,于是誤解說覺醒就是成佛之後,都完全醒過來,他不會睡覺,睡覺也是假的,他不能睡覺、也不會睡覺……,不是啦!縱使你24小時都不睡覺,沒有了悟真理實相,還是成不了佛。因此,覺醒是因爲原來對于實相方面不了解,在顛倒夢想的世界,現在呢?覺悟到了真理實相,然後遠離顛倒夢想,而成爲一個覺悟者,我們稱之爲「成佛」。以一般我們常用的一個名詞,就是說「得道」,叫做「得道高僧」,所謂「得道」,不是你真的得到什幺,而是你了悟了真理實相,才叫得道。佛陀對于成佛的一個簡短定義,就是一個覺悟者,他見到不管是過去、現在,或是未來,「一切行起滅」,現象界、緣起的現象界,都是不斷的生生滅滅、生生滅滅,這是相當重要的「諸行無常」,告訴我們徹証「無常法印」。一個覺悟者、成佛者,就是徹証無常法印,了悟緣起法。

  「明智所了知」一個有智慧的人,他了悟、了知「所應修已修」,已經是經過很漫長的一種不斷求道、覓道、修道,然後「應斷悉已斷」,十個結通通斷了,因此「是故名爲佛」這裏告訴我們成佛的具體內容,一個就是要了悟真理實相,再來走在八正道上,不斷的從「有爲法」邁向「無爲法」,從有修、邁向無修,再把那十個結一一的斷除,這樣就成爲佛。

  「曆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生者悉磨滅,遠離息塵垢,拔諸使刺本,等覺故名佛」這一段經文雖然很簡短,但是非常重要!尤其當我看到佛陀講出「曆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喔!那時候很震撼啊!以前在看這個文字,不覺得它很重要,到後來、體悟到這些,超越二元對立之後,才知道原來佛陀就告訴我們,如果沒有超越二元對立,在二元對立的世界,你是沒完沒了的。你一直在滾滾紅塵,一直在娑婆世界裏面二元對立,永遠對抗個不完啦!因此佛陀很感慨講出很深的體悟。「曆劫」就是過去一直都在二元對立裏面,然後「求選擇」啦!在那一種世界、那一種心境呢?「純苦無暫樂」啊!所以「生者悉磨滅,遠離息塵垢」佛陀了悟緣起現象界的生生滅滅,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的真理實相。「遠離息塵垢」他看透了實相之後,遠離過去的顛倒夢想,把過去的錯誤的抓取都放下了,把過去的無明行--貪、瞋、癡那些「塵垢」,統統淨化了。「拔諸使刺本」而且也拔掉那些會貪、牽引著自己的那些,以前都是成爲境界的奴隸,現在呢?當你了悟真理實相之後,就不再成爲境界的奴隸,像一只牛被穿鼻孔這樣,牽著往東就向東,牽著向西就往西,也就是不會成爲境界的奴隸了,因爲他了悟真理實相。「等覺故名佛」「等覺」就是來到「平等」,以平等心善待一切衆生,以平等心對待一切的境界,就是超越一切的二元對立,等覺、無上、正等、正覺。

  【法義分享】「曆劫求選擇,純苦無暫樂」這是「自我」從一體的實相世界,劃分出自己想要的夢幻世界。自我劃地自限之後,從此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落入無邊的苦海。在還沒有解脫以前,通常都是在「曆劫求選擇」的階段,不要自以爲說:我沒有!我沒有啦!……記得!証到叁果的人都還有,衆生就是硬要在一體世界劃分,然後一邊就是「要」的,這是「不要」的。如果硬是如此劃分,然後你要的,就認爲是美的、白的、好的、善的……,你不要的呢?就把它界定爲醜的、黑的、壞的、惡的……,就這樣。當你用「自我」去界定之後,就會一直怎幺樣呢?你所要的,就會一直去追;你所不要的,就會一直去逃、一直去避。你的心都是在追啊!抓啊!逃啊!避的這一種世界裏面,一直停不下來。

  于是你所要的、所要追的這些,就認爲是吉啊!樂啊!你所不想要的這邊呢?就認爲是凶啊!苦的啦!你不想要啊!……就這樣。整個世界世間的所有沖突都是這樣,一直在二元對立,包括從最小的單位開始,從一個家庭、一個公司、一個鄉鎮、一個政黨、一個國家……,都是一樣,一直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裏面,每一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然後去界定。再來,這樣的一個界定呢?每個人所界定的內容都不一樣,因爲每個人的「自我」都不一樣。所以,不要以爲你的標准跟他的標准一樣,不一樣!

  「好、壞、美、醜、是、非、善、惡、聖、凡、淨、不淨、高、低、大、小……」所有二元對立的觀念都是人類頭腦的産物,都是被「自我」所劃分出來的。實相世界是--包含一切,包含所有相反的兩極;整個存在是--一體無分別。但是自我卻不喜歡這樣的世界,他有很多的要與不要。自我所「要的」就歸納爲--美、好、是、善、聖、淨、高、大、優……,然後盡力的去追求。自我所「不要的」就打入黑五類--壞、醜、非、惡、凡、不淨、低、小、劣……,然後盡力去排斥,趕快設法「劃清界線」。自我就這樣一直在構築理想的「夢幻世界」。凡夫在構築他的夢幻世界,修行人也是在構築他的夢幻世界。

  這裏提供你一面很深、很深的鏡子,隨時要回來反觀,隨時要回來照見,因爲我們很容易就落入在二元對立世界裏面,然後不知道。衆生總是這樣,我只要白天、不要黑夜,我討厭黑夜,如果你不容許黑夜存在,白天怎幺來呢?再來,我只要春天,我不要冬天,如果沒有冬天,怎幺會有春天呢?再來慢慢引申很深的,很多你把它界定是凶的,事實上這些對法界來講,它都是平等的,衆生不了解這些,就會做很多的符術、咒術、法術,然後一直要去對抗它,就好像說你做很多的這些咒術、法術,然後要把黑夜驅除掉,請問:你要把黑夜趕到哪裏去?你要把冬天趕到哪裏去?……,好好去體會,就會知道什幺叫做二元對立,以及什幺叫做超越二元對立。

  凡夫在構築他的夢幻世界,修行人也同樣是在構築他的夢幻世界。有的人能夠同意這一句話,但是你同意,也未必代表你已經體悟到、証悟到,有的人就不同意,認爲說修行人怎幺會是在構築夢幻世界呢?爲什幺說修行人是在構築夢幻世界?最主要就是一般人如果是用「自我」在修,就是一直在構築夢幻世界,「自我」是要有所得、有所成,它要獲得肯定,它要有所展現、要有所展示,于是一定想說越修越厲害。但是,只要有「自我」,你所修的這些,都是一直在構築你的夢幻世界。至于要怎幺樣才能夠到達不是在構築夢幻世界呢?也是必須要先經過「有爲法」的修,必須經過這些夢幻世界之後,有一天當你醒過來的時候,才會體會到:「喔!什幺叫做修行人也是在構築夢幻世界?!」

  凡夫都會一直想要成聖成賢,但是解脫者呢?他是回歸到成爲平凡、平實、平淡的人。一個解脫者是返璞歸真的,但是沒有經過很多的實修實証,沒辦法返璞歸真的,沒辦法說很容易說全然放下,全然來到平凡、平實、平淡,不容易啦!如果沒有經曆過,你不會那幺容易放下的。凡夫都是用自我的好惡標准去界定一切,一般衆生的好惡標准,都是用自己的好惡標准去界定一切,然後順我則是、逆我則非,就像藏鏡人所說的「順我則生、逆我則亡」。但是,凡夫、我們一般人都是這樣,符合我們的意思,我們就認爲是對的;不符合我們意思,我們就認爲是錯的。

  「界線」就是沖突、戰爭的導火線。你的內心裏面有多少個界線,戰爭、沖突的危機就有多少,因爲界線就是二元對立,只要有對立,你的沖突、矛盾就會存在。你的內心裏面如果框框越多、界線越多,沖突就會越多,界線就是沖突、戰爭的導火線,「自我」所造成二元對立的世界,就是無邊的苦海。佛教所講的苦海,就是「自我」所去構築的夢幻世界,叫做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不是說娑婆世界是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是苦海。

  「等覺」就是泯除一切二元對立的觀念,「溶入」不可思議的一體世界(但不是凡夫所想象的沒有是非善惡的觀念)。當我們在講述這些,有的人就會想說《阿含》或是解脫者,就好像都沒有善惡因果,怎幺界定呢?如果超越一切二元對立,好像都不知道什幺是非善惡啊?不是這樣的!不知道是非、善惡,你是無知啊!愚癡啊!不可能成佛啊!現在所要區分一點的就是,一般人與解脫者的是非善惡觀念是怎幺樣呢?兩種的區別在哪裏?一般衆生是從「自我」出發,而解脫者是「無我」。其次,衆生所界定的是非善惡之後,你是有貪、有瞋,解脫者所認定的是非善…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四章 溶入一體世界─體證《心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