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入一体世界─体证《心经》

  第卅四章 溶入一体世界─体证《心经》

  当初在编着这一本书时,就引起一些争议,认为在《阿含经》里面,怎幺把《心经》纳入呢?认为有《心经》在里面,变成是一个缺点、一个污点,应该只要以《阿含经》,这样就好了。但是,当时因为我个人觉得《心经》在闻、思、修、証上,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是诠述証果的世界、証果的内容,很具体将之描述出来,如果没有把《心经》编入,在《阿含》里面虽然有谈到类似《心经》方面的内容,但还是不够具体,于是把它编列进来,这样可以让《阿含》里面的深义,更能够发挥出来,更可以显示出《阿含》里面所讲的,『空、涅槃、无为』方面的深义。

  (第一节)「所谓佛者,云何为佛?为是父母制名?为是婆罗门制名?」有人就问佛陀:你称佛陀,到底佛陀的本意是什幺呢?是你自己称的呢?父母亲给你的呢?还是宗教名称呢?佛陀此时就对佛有一个简单的诠述。「佛见过去世、如是见未来、亦见现在世,一切行起灭。明智所了知,所应修已修,应断悉已断,是故名为佛」这就是佛陀对于什幺是佛,作一个简单的定义。我们一般提到佛,众生都是想说「啊!我要成佛!」结果就一直把佛变成一个超级的大偶像,佛的具体内容是什幺不知道,结果就变成「喔!我要修得变成三头六臂啦!金光闪闪啦!金色身啦!毫毛多少、多长……」都是在外相上面执着。

  事实上,佛陀、「佛」本来的意思就是一个音译,本来就是一个觉悟者的代称,觉悟者也就是觉醒者,本来「佛」只是一个觉醒者的代称,但是众生很容易被文字相卡住,于是误解说觉醒就是成佛之后,都完全醒过来,他不会睡觉,睡觉也是假的,他不能睡觉、也不会睡觉……,不是啦!纵使你24小时都不睡觉,没有了悟真理实相,还是成不了佛。因此,觉醒是因为原来对于实相方面不了解,在颠倒梦想的世界,现在呢?觉悟到了真理实相,然后远离颠倒梦想,而成为一个觉悟者,我们称之为「成佛」。以一般我们常用的一个名词,就是说「得道」,叫做「得道高僧」,所谓「得道」,不是你真的得到什幺,而是你了悟了真理实相,才叫得道。佛陀对于成佛的一个简短定义,就是一个觉悟者,他见到不管是过去、现在,或是未来,「一切行起灭」,现象界、缘起的现象界,都是不断的生生灭灭、生生灭灭,这是相当重要的「诸行无常」,告诉我们彻証「无常法印」。一个觉悟者、成佛者,就是彻証无常法印,了悟缘起法。

  「明智所了知」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了悟、了知「所应修已修」,已经是经过很漫长的一种不断求道、觅道、修道,然后「应断悉已断」,十个结通通断了,因此「是故名为佛」这里告诉我们成佛的具体内容,一个就是要了悟真理实相,再来走在八正道上,不断的从「有为法」迈向「无为法」,从有修、迈向无修,再把那十个结一一的断除,这样就成为佛。

  「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生者悉磨灭,远离息尘垢,拔诸使刺本,等觉故名佛」这一段经文虽然很简短,但是非常重要!尤其当我看到佛陀讲出「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喔!那时候很震撼啊!以前在看这个文字,不觉得它很重要,到后来、体悟到这些,超越二元对立之后,才知道原来佛陀就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超越二元对立,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你是没完没了的。你一直在滚滚红尘,一直在娑婆世界里面二元对立,永远对抗个不完啦!因此佛陀很感慨讲出很深的体悟。「历劫」就是过去一直都在二元对立里面,然后「求选择」啦!在那一种世界、那一种心境呢?「纯苦无暂乐」啊!所以「生者悉磨灭,远离息尘垢」佛陀了悟缘起现象界的生生灭灭,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真理实相。「远离息尘垢」他看透了实相之后,远离过去的颠倒梦想,把过去的错误的抓取都放下了,把过去的无明行--贪、瞋、痴那些「尘垢」,统统净化了。「拔诸使刺本」而且也拔掉那些会贪、牵引着自己的那些,以前都是成为境界的奴隶,现在呢?当你了悟真理实相之后,就不再成为境界的奴隶,像一只牛被穿鼻孔这样,牵着往东就向东,牵着向西就往西,也就是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了,因为他了悟真理实相。「等觉故名佛」「等觉」就是来到「平等」,以平等心善待一切众生,以平等心对待一切的境界,就是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等觉、无上、正等、正觉。

  【法义分享】「历劫求选择,纯苦无暂乐」这是「自我」从一体的实相世界,划分出自己想要的梦幻世界。自我划地自限之后,从此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落入无边的苦海。在还没有解脱以前,通常都是在「历劫求选择」的阶段,不要自以为说:我没有!我没有啦!……记得!証到三果的人都还有,众生就是硬要在一体世界划分,然后一边就是「要」的,这是「不要」的。如果硬是如此划分,然后你要的,就认为是美的、白的、好的、善的……,你不要的呢?就把它界定为丑的、黑的、坏的、恶的……,就这样。当你用「自我」去界定之后,就会一直怎幺样呢?你所要的,就会一直去追;你所不要的,就会一直去逃、一直去避。你的心都是在追啊!抓啊!逃啊!避的这一种世界里面,一直停不下来。

  于是你所要的、所要追的这些,就认为是吉啊!乐啊!你所不想要的这边呢?就认为是凶啊!苦的啦!你不想要啊!……就这样。整个世界世间的所有冲突都是这样,一直在二元对立,包括从最小的单位开始,从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一个乡镇、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都是一样,一直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每一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然后去界定。再来,这样的一个界定呢?每个人所界定的内容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不一样。所以,不要以为你的标准跟他的标准一样,不一样!

  「好、坏、美、丑、是、非、善、恶、圣、凡、净、不净、高、低、大、小……」所有二元对立的观念都是人类头脑的产物,都是被「自我」所划分出来的。实相世界是--包含一切,包含所有相反的两极;整个存在是--一体无分别。但是自我却不喜欢这样的世界,他有很多的要与不要。自我所「要的」就归纳为--美、好、是、善、圣、净、高、大、优……,然后尽力的去追求。自我所「不要的」就打入黑五类--坏、丑、非、恶、凡、不净、低、小、劣……,然后尽力去排斥,赶快设法「划清界线」。自我就这样一直在构筑理想的「梦幻世界」。凡夫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修行人也是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

  这里提供你一面很深、很深的镜子,随时要回来反观,随时要回来照见,因为我们很容易就落入在二元对立世界里面,然后不知道。众生总是这样,我只要白天、不要黑夜,我讨厌黑夜,如果你不容许黑夜存在,白天怎幺来呢?再来,我只要春天,我不要冬天,如果没有冬天,怎幺会有春天呢?再来慢慢引申很深的,很多你把它界定是凶的,事实上这些对法界来讲,它都是平等的,众生不了解这些,就会做很多的符术、咒术、法术,然后一直要去对抗它,就好像说你做很多的这些咒术、法术,然后要把黑夜驱除掉,请问:你要把黑夜赶到哪里去?你要把冬天赶到哪里去?……,好好去体会,就会知道什幺叫做二元对立,以及什幺叫做超越二元对立。

  凡夫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修行人也同样是在构筑他的梦幻世界。有的人能够同意这一句话,但是你同意,也未必代表你已经体悟到、証悟到,有的人就不同意,认为说修行人怎幺会是在构筑梦幻世界呢?为什幺说修行人是在构筑梦幻世界?最主要就是一般人如果是用「自我」在修,就是一直在构筑梦幻世界,「自我」是要有所得、有所成,它要获得肯定,它要有所展现、要有所展示,于是一定想说越修越厉害。但是,只要有「自我」,你所修的这些,都是一直在构筑你的梦幻世界。至于要怎幺样才能够到达不是在构筑梦幻世界呢?也是必须要先经过「有为法」的修,必须经过这些梦幻世界之后,有一天当你醒过来的时候,才会体会到:「喔!什幺叫做修行人也是在构筑梦幻世界?!」

  凡夫都会一直想要成圣成贤,但是解脱者呢?他是回归到成为平凡、平实、平淡的人。一个解脱者是返璞归真的,但是没有经过很多的实修实証,没办法返璞归真的,没办法说很容易说全然放下,全然来到平凡、平实、平淡,不容易啦!如果没有经历过,你不会那幺容易放下的。凡夫都是用自我的好恶标准去界定一切,一般众生的好恶标准,都是用自己的好恶标准去界定一切,然后顺我则是、逆我则非,就像藏镜人所说的「顺我则生、逆我则亡」。但是,凡夫、我们一般人都是这样,符合我们的意思,我们就认为是对的;不符合我们意思,我们就认为是错的。

  「界线」就是冲突、战争的导火线。你的内心里面有多少个界线,战争、冲突的危机就有多少,因为界线就是二元对立,只要有对立,你的冲突、矛盾就会存在。你的内心里面如果框框越多、界线越多,冲突就会越多,界线就是冲突、战争的导火线,「自我」所造成二元对立的世界,就是无边的苦海。佛教所讲的苦海,就是「自我」所去构筑的梦幻世界,叫做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不是说娑婆世界是苦海,不是外面的世界是苦海。

  「等觉」就是泯除一切二元对立的观念,「溶入」不可思议的一体世界(但不是凡夫所想象的没有是非善恶的观念)。当我们在讲述这些,有的人就会想说《阿含》或是解脱者,就好像都没有善恶因果,怎幺界定呢?如果超越一切二元对立,好像都不知道什幺是非善恶啊?不是这样的!不知道是非、善恶,你是无知啊!愚痴啊!不可能成佛啊!现在所要区分一点的就是,一般人与解脱者的是非善恶观念是怎幺样呢?两种的区别在哪里?一般众生是从「自我」出发,而解脱者是「无我」。其次,众生所界定的是非善恶之后,你是有贪、有瞋,解脱者所认定的是非善…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入一体世界─体证《心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