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集一切法品第二之叁
譯文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說言說分別相心法門,使我及諸大菩薩善知此言說分別相,通達能說所說二義,速得無上正等正覺,令一切衆生於此二義中而得解脫。
佛說:大慧,有四種言說分別相:即相言說、夢言說、計著過惡言說、無始妄想言說。大慧,所謂相言說者,即是執著色等諸相而生;所謂夢言說者,即是依夢等不實境界而生;所謂計著過惡言說者,即是憶念、計著以往之所聞所作業而生;所謂無始言說相者,即是爲無始戲論、煩惱種子熏習而生。此即是四種言說分別相。
大慧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說言語分別所行之相,何處何因因何而起
佛說:大慧,言說從頭喉胸唇颚齒舌和合而生。
大慧又問:世尊,言語分別爲異爲下異
佛說:大慧,既非異,亦非不異。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言語是從分別而起的,若言說與分別異,則不應因分別而起言說;若言說與分別不異,分別並不顯義,那麼言說也應不顯義,但言說是能顯義的。因此,言說與分別既異又不異。
大慧又問佛:那麼,言語是第一義呢
還是所說是第一義
佛對大慧菩薩說:語言與所說均非第一義,爲什麼呢
第一義是自證聖智叁昧樂處,因言而入,但非即是言說本身;第一義是自證聖智境界,非是語言分別智境界,言語分別不能顯示第一義,因爲言語生滅不定,從衆緣生,屬無常,故言語不能顯示第一義。第一義者,無自他之相,言語乃是有相,故不能顯示;第一義者,但唯證入自性真心,心外無法,外種種法悉皆無性,言語妄說豈能顯示
所以,大慧,應當遠離言語分別。其時,世尊重說頌曰:
諸法無自性,亦無有言說;
不見性空無自性義,愚夫流轉於生死。
一切法無性,離言說分別;
萬有如夢如幻,生死涅槃無一定之相。
譬如大王長者,爲使諸子高興,
先給予相似之物,後再賜予真實之寶。
我今也一樣,先說相似法,
然後爲你等演說,自證聖智法門。
原典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願爲我說言說分別相心法門,我及諸菩薩摩诃薩善知此故,通達能說所說二義,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令一切衆生於二義中,而得清淨。
佛言:大慧,有四種言說分別相。所謂相言說,夢言說,計著過惡言說,無始妄想言說。大慧,相言說者,所謂執著自分別色相生;夢言說者,謂夢先所經境界,覺已憶念,依不實境生;計著過惡言說者,謂憶念怨仇先所作業;無始妄想言說者,以無始戲論妄執習氣生。是爲四。
大慧複言:世尊,願更爲說言語分別所行之相,何處何因雲何而起
佛言:依頭胸喉鼻唇颚齒舌和合而起。
大慧複言:世尊,言語分別爲異爲不異
佛言:大慧,非異非不異,何以故
分別爲因起言語故,若異者分別不應爲因;若不異者,語言不應顯義,是故非異亦非不異。
大慧複言:世尊,爲言語是第一義①
爲所說是第一義
佛告大慧:非言語是,亦非所說,何以故
第一義者,是聖樂處,因言而入,非即是言。第一義者是聖智內自證境,非言語分別智境。言語分別不能顯示。大慧,言語者起滅動搖展轉因緣生。若展轉緣生,於第一義不能顯示。第一義者,無自他相,言語有相不能顯示;第一義者但唯自心,種種外想悉皆無有,言語分別不能顯示。是故,大慧,應當遠離言語分別。
爾時,世尊重說頌言:
諸法無自性:亦複無言說;
不見空空義,愚夫故流轉。
一切法無性,離言語分別;
諸有如夢化,非生死涅槃。
如王及長者,爲令諸子喜;
先示相似物,後賜真實者。
我今亦複然,先說相似法;
後乃爲其演,自證實際法。
注釋
①第一義:即最深奧、最究竟之義理。
譯文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說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無、常、無常等一切外道所不能行,世尊自證聖智所行之境界,遠離妄計自相共相、入真實第一義境界。以無功用本願力,了知諸漸進佛地,及一切諸法皆是自心虛妄分別所見等,令我及諸大菩薩於如是等法門,遠離妄計自相共相見,速證無上正等正覺,普令一切衆生具足圓滿功德。
佛說:善哉!善哉!你哀憐世間衆生,問我此義,多所安樂,多所饒益。大慧,凡夫無智,不知諸法是自心量妄習之所變現,執著、分別外法爲一爲異、爲俱爲不俱、爲有爲無、爲常爲無常等等。大慧,此譬如群獸爲渴所逼,於陽焰而生水想,迷惑馳趣,不知此乃非水;愚癡凡夫也是這樣,爲無始戲論分別所薰,貪瞋癡叁毒攻心,喜樂聲色境界,見生、住、異、滅,取內外諸法,墮於一異等執著之中。
大慧,如幻有實無之乾闼婆城非城非非城,無智凡夫無始時來,爲城非城等種種妄習所薰,而作城想,外道也是這樣,爲無始妄習所薰,不能了達自心所現皆虛妄故,著一著異等種種言說。
大慧,譬如有人夢見男女、象馬、車步、城邑、園林等種種現象,醒後憶念夢中不實之事。大慧,你以爲這樣的人聰明嗎
大慧答道:不聰明。
佛說:大慧,外道也是這樣,爲惡見所薰,不了萬法唯心,執著一異、有無等見。
大慧,譬如畫像,本無高下,愚夫妄見,作高下想,外道也是這樣,爲惡見所薰,妄心增長,執一執異,自壞壞他,於離有無無生之論,也說爲無,此壞因果之性,拔善根本,應知此種分別有無、起自他見之人,當墮地獄,若欲求取勝法,應速遠離此各種分別執著。
大慧,譬如眼有疾,見虛空中有毛輪,就對人說:你等看到了嗎
此虛空中有青黃赤白等等色相。而彼毛輪本自無體,非有非無,既可見又不可見,外道也是這樣,爲惡見所薰,分別執著一異、俱不俱等,誹謗正法,自陷陷他。
大慧,譬如火輪,實非是輪,愚夫取著,非聖智者。外道也是這樣,爲惡見所薰,執著一異、俱不俱等,一切諸法,由是而生。
大慧,譬如水泡,似玻璃珠,愚夫以爲即是玻璃珠,爭相求取,然其水泡,非珠非非珠,既可取又不可取,外道也是這樣,爲惡見分別習氣所薰,分別執著,說非有法從因緣生,又說實有法滅。
此外,大慧,立現量、比量、聖言量,並認爲實有自證聖智離二自體,此亦屬虛妄分別;大慧,諸修行者,應滅心、意、意識,離能取、所取,入如來地,於有及無不生妄想;大慧,諸修行者若於自證聖智境界作有無想,則也執著於我、人、壽者、衆生諸相;大慧,一切諸法自相共相,是化身佛所說,非法身佛所說,大慧,化身佛說法隨順於愚夫等無智之見,不都直接顯示自證聖智叁昧樂境。
大慧,譬如水中有樹影現,其非影非非影,非樹非非樹,外道也是這樣,爲習見所薰,不了萬法唯是自心所現,於一異等而生分別執著。
大慧,譬如明鏡,隨緣得見一切色像,彼非像又非非像,有緣得見無緣則不見,愚夫妄加分別,作像想,外道也是這樣,於自心所現種種有形像,而執一異、俱不俱相。
大慧,譬如山谷中之聲響,依賴於風、水、人等,衆緣和合,聲響則起,彼聲非有非無,以所聞之聲非聲故,外道也是這樣,爲習氣所薰,自心分別,而起一異、俱不俱等見。
大慧,譬如大地無草木處,日光與塵土和合,見似有水波動,其波非有非無,因想而異故;愚癡凡夫也是這樣,爲無始戲論惡習所薰,於聖智自證法中見生住異滅、一異、有無、俱不俱等。
大慧,譬如木頭人和死屍,借助於機關運轉和咒術之力而得運行,愚癡之人以爲真實,遂順從外道,起諸惡見,執著於一異等虛妄言說。大慧,你等當於聖智所證法中,離生住異滅諸見,離有無、一異、俱不俱等一切分別。
原典
爾時,大意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願爲我說離一異①、俱不俱、有無、非有無、常、無常等。一切外道所不能行,自證聖者所行境界,遠離妄計自相共相,入於真實第一義境,漸淨諸地人如來位,以無功用本願力故,如如意寶普現一切無邊境界,一切諸法皆是自心所見差別,令我及余諸菩薩等,於如是等法,離妄計自性自共相見,速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普令衆生具足圓滿一切功德。
佛言:大慧,善戰!善哉!汝哀愍世間請我此義,多所利益,多所安樂。大慧,凡夫無智不知心量,妄習爲因,執著外物分別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無、常無常等自性。大慧,譬如群獸爲渴所逼,於熱時焰而生水想,迷惑馳趣不知非水。愚癡凡夫亦複如是,無始戲論分別所薰②,叁毒燒心,樂色境界,見生住滅取內外法,墮一異等執著之中。
大慧,如乾闼婆城非城非非城,無智之人,無始時來,執著城種妄習薰故,而作城想,外道亦爾,以無始來妄習薰故,不能了達自心所現,著一異等種種言說。
大慧,譬如有人夢見男女象馬車步城邑園林種種嚴飾,覺已憶念彼不實事。大慧,汝意雲何,如是之人是黠慧不
答言:不也。
大慧,外道亦爾,惡見所噬不了唯心,執著一異有無等見。
大慧,譬如畫像無高無下,愚夫妄見作高下想,未來外道亦複如是,惡見薰習妄心增長,執一異等自壞壞他,於離有無,無生之論,亦說爲無,此謗因果,拔善根本,應知此人分別有無起自他見,當墮地獄,欲求勝法,宜速遠離。
大慧,譬如翳目見有毛輪,互相謂言,此事希有,而此毛輪,非有非無,見不見故。外道亦爾,惡見分別執著一異俱不俱等,誹謗正法,自陷陷他。
大慧,譬如火輪實非是輪,愚夫取著非諸智者,外道亦爾,惡見樂欲執著一異俱不俱等一切法生。
大慧,譬如水泡似玻璃珠,愚夫執實奔馳而取,然彼水泡非珠非非珠,取不取故。外道亦爾,惡見分別習氯所薰,說非有爲生壞於緣有。
複次,大慧,立叁種量③已,於聖智內證離二自性法,起有性分別。大慧,諸修行者,轉心意識,離能所取,住如來地自證聖法,於有及無,不起於想。大慧,諸修行者,若於境界起有無執,則著…
《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