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李恒钺居士講述
印順法師鑒定
許巍文居士記錄
戈本捷居士潤文
序(初版)
序(第四版)
前言
一、一般人爲什麼不研究佛學—佛理
二、我們爲什麼要研究佛學
叁、一般哲學對各種問題之解釋和我們認爲解釋的不滿意
四、佛的解釋—一元二面論—唯識論—和我們對它的評判
五、佛教是甚麼
六、怎樣研究與實行
後記
李恒钺居士小傳
序(初版)
推薦“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這是佛教中開示入佛知見的一冊好書。大醒學菩薩近叁十年,計共推薦過幾本好書:一者是梁任公先生的“佛學十八篇”(中華書局版),二者是尢智表居士的“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叁者是陳海量居士的“佛化家庭”(皆系大*輪書局版)。以上叁者,梁著最適合一般讀書人及受過高等教育者的閱讀,尢著適合受過科學洗禮及自以爲有科學頭腦的人們閱讀。陳著很適合在家已學佛法的居士們閱讀。此外,民國以來,佛教中有價值的好書多得很,除去太虛大師歐陽竟無居士的各種專著外,單是佛學概論、佛法導論一類的書就有許多種。依立論而講,不是太高深,便是太偏狹,都欠合大衆讀者的需要。
就大醒弘法的經驗,對佛法令人生信與令人增長,前者卻較後者爲難,甚至困難萬倍。因爲宣揚佛法,最難契機。時間已經到了廿世紀,所有佛教徒們多數都是“食古不化”者流,不是用的智者大師九旬談妙的方法,就是信守一宗一派的偏狹見解,比如講一部經總要浪費幾天的時間來談玄說妙,根本佛教的中心思想卻一點也談不到。所以今日一般國民全不懂佛教,乃至信了佛教連神佛也分不清楚了。這全是講佛法者不能契機的錯誤責任。李恒钺居士講述的這一冊書,實是“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最契機的好書,至少對初學佛法未生信解者能夠令其生信。
本書目錄,除前言後言外,計有六大章:一、一般人爲什麼不研究佛學(佛理);二、我們爲什麼要研究佛學;叁、一般哲學對各種問題的解釋和我們認爲解釋的不滿意;四、佛的解釋和我們對它的評判;五、佛教是什麼;六、怎樣研究與實行。在他的講題下面,更開宗明義的寫著:——以科學的方法與文字來解釋佛教。(說明佛教不迷信、不消極、不艱深、不怪異,而于救世的佛法。)打開全書的篇目來看,幾近一百目,從一般人爲什麼不研究佛學到佛教是什麼,怎樣研究與實行,可以說對佛教能由佛教的根本原理寫到應用方便,對于佛教的信解行證——研究的方法、行持的方法,解說得都很明顯,恰到好處。所以我認爲這冊書是一本最能契機于初學佛法者閱讀的,而且可以決定能使讀的人更進一步而悟入佛之知見的。
當我初讀到這本書時,不想我發心要做的這一工作,已被李恒钺居士做了。我贊歎這一功德不可思議。我就發了兩個微願:一是我願代爲募印本書,廣爲宣揚,願凡受過中等教育的本省與內地的人們皆能有緣讀到此書;二是願印本書,准備在回到大陸時,作爲一種消毒聖藥。前者是我們學菩薩者傳教的責任,後者也是我們文化人爲了救濟下一代應盡的義務。我想我的這兩個微願,與我相識而有同願的大善知識自必大有人在焉?
中華民國四十年七月卅日,大醒在臺灣香山。
序(第四版)
現代的知識份子,尤其是青年,多數誤會佛教,不是說佛教是消極的、迷信的,便是說佛法太艱深了,以爲這是老年的,有閑的宗教。這當然非常錯誤,可是牢固的侵入人心;對于佛教的宏揚,是一種嚴重的障礙!李恒钺居士,爲少數同道,講了一篇“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得到青年讀者的愛好。此書,經過了大醒法師的贊賞,南亭法師的指正,現在又要四版流通,廣結法緣,這是一個仔消息!一年來,我定居新竹,所以與李居士及其同道們,得到時相晤談的機會。覺得大家對于叁寶的信敬,對于佛教的熱忱,都非常難得!對于本書,更覺得可爲接引知識青年的良好讀物。所以在再印時,又略爲校正。接引誤解及不解佛教的青年,我對本書寄予殷切的希望!
印 順
四十叁年九月于福嚴精舍
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以科學的方法與文字來解釋佛教
說明佛教不迷信,不消極,不艱深,不怪異,而是救世的妙法
前言
今天來講此題的目的,是以學科學的頭腦來觀察分析及解釋佛理,進而使諸位能因之對佛學作進一步的研究,理解,然後信受奉行。首先應明了佛,學佛,佛法和佛教。
佛是明了(覺悟)及體驗(驗證)世上真理,因而成爲世上人格最高超最圓滿最偉大的人。任何人其有上述的條件,均得名之爲佛,其在世間的生活自與常人無異,同樣經過生老病死的自然階段。
佛學是成佛之理論,佛法是實行此理論以求成佛的方法。總括佛學和佛法謂之佛教。
釋迦牟尼(釋尊)是一個佛,他創此教純爲利益世人,希望世上每人均成佛,造成最完美的世界。此種偉大的教義與精神,此種無上的利益,爲何目前反不爲世人所樂于接受呢?茲特推究其原因,更進而闡釋佛教之真谛。
一、一般人爲什麼不研究佛學—佛理
不接受佛理的原因很多,要而言之,不外不信和誤釋。分述于次:
一、一 不信—知道的不深切
一、一、一 表面上一切迷信的行爲不可解
佛教之特點,是尚理論而不迷信。然爲了修習上的方便,也有表面“似乎極迷信”的行爲,如密宗持咒等。其真正意義在用咒力(他力)引起自己的定力,而發揮妙用。倘不研究其內在的原因,自然不能了解其真意。
一、一、二 說佛法的人,不用現代的治學方法與用語,因而不易接受,致認爲迷信。
很多的人,對佛理不明白,或對所謂“迷信”行爲有所懷疑,就詢于僧侶或教徒;他們裏面,或有不通達近代治學方法的人,其對佛理的解釋,自亦難以現代語言思想來作表達的工具。其結果將引起“迷信”,與“不了解”的結果以致不易使人接受。
一、一、叁 經文難解
曾受現代教育而虛心求解的人,對佛理既懷疑,又不能從一般僧侶或居士(在家學佛的人)處獲得滿意解答,不得不求諸佛經。豈知經文深奧難懂,非深通古文者,不易求解。又因佛經是記載釋尊昔日四十九年內,在不同的環境下,對不同的人,所解釋關于佛理的意義與事實,因人而教,因時而教,因地而教;加以佛經展轉印傳,文字的錯誤日久可能發生,爲求永久保持佛的真理計,不得不多說不同的經,多寫不同的論。但此並非有不同的真理。真理只一個,而說法不同,入手不同,觀點不同。設有失傳者或錯誤者,由其他經典不難對證,因此或可不失真理。故經論至今凡數千卷,各種經典的說法有時不同,用意也不同,若不總覽多卷,勢不能得其真意。如此數千卷,究應先由何卷入手,選閱那幾卷,即或已選出,真意能否領悟,也成問題。使有心人徒呼奈何。蓋有知識的人,無法盲目接受一種理論。
一、二 一般人對佛教的誤解
一、二、一 某種宗派僅流傳佛法的一部份
經典既如上述爲記載某一定環境一定對象的文章,著重點不同,理解者自難免有感到不完全之處。但佛說:“我所說法,如爪上塵;所未說法,如大地土。”又說:“世間一切微妙善語,皆是佛法。”是則世間的真理本來如是,也永遠如是,與佛的說法與否,或與人的是否接受佛法,根本無關。釋尊不過啓發說明世間有真理和如何能達到求真理的途徑。以各人環境不同,觀點不同,理解能力不同,資質不同,雖真理則一,而勢不能不“殊途”,方能使各樣的人“同歸”。蓋佛願任何人均能趨向真理,不願有一部份人,因受求真理之方法的限製而失此良機。各宗各派的成立,乃基于此理。各種宗派,因對象的不同,內容懸殊,沖突自屬意料中的事。而本意原理—真理,固不變異。于是一部份人誤解佛法的表面自相矛盾,甚至不知究何所雲,究何所事。實則因其自身觀點不對,而致誤解佛法;又或所遇見的宗派,只能代表佛法的某一面。如目前沖突最烈的重自力重他力兩派,就是一例:
一、二、一、一 重自力派
重自力派如禅宗,輕外表而重內心,曰:“修證在一心”,謂學佛不艱難,人人皆可成就,“只用此心。直了成佛”。一念覺即佛,一念迷即凡夫。
一、二、一、二 重他力派
重他力派如淨土宗,不但信仰釋尊,而且信仰佛所說的經,推行佛法的人,及佛所口述的其他境界佛國。對神奇之事亦所深信,如西方極樂世界及無量壽佛等,因而有許多形式的修持,希望獲得彌陀的攝受而往生。
以上兩法雖異,而最終目的則相同,只可說其方法及出發點不同。茲舉一例譬喻之:
設在苗栗有一鄉人駕牛車而問我如何方能去臺北。答曰:“駕車沿公路北駛,經叁日可達。”另一火車司機問時,則答:“開足馬力向前,叁小時即達。”另一飛機師來問,則答:“必需持羅盤定向正北,飛二十分鍾即達。”另一步行者來問,則必答:“由此沿公路北上,遇小路莫入,遇來人則問,不可懈怠,恒心精進,終有達到的時候。”
以上例言,去臺北則一,爲使人人可去臺北,不得不說不同的答語。飛機師不得笑牛車的走法不對,火車司機亦不得笑步行的爲非法,是因爲各人處境不同,工具不同的緣故。從此點看來,不可誤解佛教各宗派的片面說法爲不合理,也不可窺某一宗的理論而誤解之爲佛法全貌。
一、二、二 以其他迷信附會佛法
一、二、二、一 保佑說
中國自古來即有神教,信神控製人生一切,故求其保佑。其實即使真有神來主宰一切,則此“神”決不能因某人的求佑與否而決定它主宰的方針;換言之,大問題決于既定因緣,求也無益。又有人以“神”既有求必應,則偶爾或永遠作些壞事,一求以了之;則“神”豈不非徒無益而反有害。如此幼稚而迷信的保佑說,硬附會而加之于佛,很容易使…
《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李恒钺居士講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