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語譯)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語譯

  原譯者大唐于阗叁藏提雲般若奉 製譯

  竹捏捏現代漢語轉譯

  原典: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叁十叁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衆及無量大菩薩衆俱,彌勒菩薩摩诃薩而爲上首。

  現代漢語譯文:

  我聽佛是這樣說的。一時釋迦牟尼佛在第叁十叁層天的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數的大比丘及無數的大菩薩在一起,其中以彌勒菩薩爲上首。

  原典:

  爾時世尊在彼天上,叁月安居,爲母說法,于諸天衆多所利益,令無量諸天離苦解脫。無量諸天皆蒙法利,獲大福果。時彼衆中有一天子,壽將欲盡,五衰相現,以聞法力,命終之後還生此天,永離惡道。

  現代漢語譯文:

  這時佛陀正在這層天界中,爲他的母親說法,並爲無數的天界衆生宣說利益,令無數天衆離苦解脫,獲得佛法殊勝的好處與福德。這時,天衆中有一位天子,壽命即將到限,開始呈現五衰之相,因爲聽聞佛法獲得殊勝法力的緣故,命終後還將升往天界,永遠不會再落入受苦難的人間、畜生、惡鬼、地獄等惡道。

  原典:

  爾時閻浮提中無有如來,譬如暗夜,星中無月;如國無君、如家無主,歡娛、戲樂一切都息。是時衆生孤獨無依,皆于如來心懷戀慕,生大憂惱,如喪父母,如箭入心,共往世尊曾所住處,園林、庭宇悉空無佛,倍加悲戀,不能自止。

  現代漢語譯文:

  此時佛陀並未在人間世界。這時候的人間世界,猶如暗夜的星空中沒有了月亮、如舉國無君、如阖家無主,歡娛戲樂一切都悄然無息。這時候的衆生都感覺孤獨無依,都因爲憶戀佛陀而生出了無限的煩惱,如喪失父母、如利箭穿心。不少衆生去往佛陀曾經呆過的地方,而今園林庭宇空蕩,沒有了佛陀的蹤迹,更加情不自禁的悲傷憶戀起來。

  原典:

  爾時優陀延王住在宮中,常懷悲感,渴仰于佛,夫人、婇女諸歡樂事皆不涉心,作是念言:“我今憂悲,不久當死。雲何令我未舍命間,得見于佛?”尋複思惟:“譬若有人,心有所愛,而不得見,見其住處及相似人,或除憂惱。”複更思惟:“我今若詣佛先住處,不見于佛,哀號感切,或致于死。我觀世間無有一人能與如來色相、福德、智慧等者。雲何令我得見是人除其憂惱?”作是念已,即更思惟:“我今應當造佛形像,禮拜供養。”複生是念:“若我造像不似于佛,恐當令我獲無量罪。”複作念言:“假使世間有智之人,鹹共稱揚如來功德猶不能盡,若有一人隨分贊美獲福無量,我今亦然,當隨分造。”

  即時告敕國內所有工巧之人,並令來集。人既集已,而語之言:“誰能爲我造佛形像,當以珍寶重相酬償。”

  現代漢語譯文:

  這時有位名叫優陀延的國王住在宮中,心中抑郁悲傷,非常希望能見到佛陀。美貌的皇後及諸妃子,各式各樣的歡樂之事都無法令他從苦悶中解脫。他心中常常思維,自己如此的憂悲,不久就會去世了,在有生之日,要如何做才能見到佛陀呢?他翻來覆去、輾轉難眠,就如有人曆經萬苦依然見不到最至愛的人一般。每每見到佛陀曾經呆過的園林和樣貌相似的僧人時,則更加想念。而後他更産生念頭,若今日去佛陀住處仍然不得見,悲哀難過加倍,只怕更是活不久了。我看這世間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與佛陀的色相福德和智慧相等,那麼誰又能代替佛陀來解除我的憂惱呢。這個念頭之後,他當下想到。現在應該造出佛陀的形象來,以供自己禮拜供養。而轉念一想,若造出來的佛像並不似于佛,唯恐會使獲得無量的罪過。後又思維,假使世間一切最有智慧的人,一起稱贊悉數佛陀的功德與智慧,都無法詳盡;哪怕是一個人心中生出贊美,都能獲得無量的福德。我如今當然也應該如此。這時,他馬上告敕國內所有的能工巧匠來到王宮,工匠們都到齊後,國王說:“誰能爲我造佛形像,我當以珍寶重重酬償。”

  原典:

  諸工巧人共白王言:“王今所敕,甚爲難事!如來相好,世間無匹,我今何能造佛形像!假使毗首羯磨天而有所作,亦不能得似于如來。我若受命造佛形像,但可摸擬螺髻、玉毫少分之相,諸余相好、光明、威德,誰能作耶?世尊會當從天來下,所造形像若有虧誤,我等名稱並皆退失!竊共籌量,無能敢作。”

  現代漢語譯文:

  諸位能工巧匠一一拜告國王說:“尊敬的國王啊,您今天告敕的事情難如登天。佛陀的色相是超越這塵世的,我們又怎麼能造出超越塵世的佛陀之相呢?就算是司掌建築雕刻的毗首羯磨天居住的天衆來雕刻,也不能造出相似于佛陀的形象來。我們若遵循了您的命令造佛形象,傾盡其力也僅僅只是模擬螺髻玉毫等等一小部分的佛陀形象而已,他的叁十二相八十隨好以及無上的光明威德又有誰人能做得出來呢?當佛陀從天界返回人間時,看見我們所做的形象有所虧誤,我們這些工匠的名聲都全然無存了。所以我們商量了很久,並沒有人敢造佛形像。”

  原典:

  其王爾時複告之曰:“我心決定,勿有所辭!如人患渴,欲飲河水,豈以飲不能盡,而不飲耶?”

  是時諸人聞王此語,皆前拜跪共白王言:“當依所敕!然請大王垂許我等,今夜思審,明晨就作。”

  現代漢語譯文:

  國王告訴工匠們說:“我已經決定了的事情不會更改,正如有人極渴欲飲河水,又怎麼能以飲不盡河水爲由而不飲呢?”

  諸工匠聽國王如此一說,紛紛跪拜于國王前說道:“我等當依照您的吩咐,造佛形象,但是希望大王准許我們今天回去後在夜裏仔細思量,明日早晨再動工開作。”

  原典:

  複白王言:“王今造像應用純紫栴檀之木,文理、體質堅密之者,但其形相爲坐、爲立、高下若何?”

  現代漢語譯文:

  後又有工匠問國王說:“今次造像應該用紫栴檀等木紋品質堅密的材料,但所造的佛陀形相是該坐還是該立?高下又是怎樣的呢?”

  原典:

  王以此語問諸臣衆,有一智臣前白王言:“大王!當作如來坐像。何以故?一切諸佛得大菩提,轉正*輪,現大神通,降伏外道,作大佛事,皆悉坐故。是以應作坐師子座,結跏之像。”

  現代漢語譯文:

  國王將這個問題問與諸位大臣,有一位很有智慧的大臣上前禀告國王說,國王應該造一座如來坐像,爲什麼呢?一切諸佛都獲得了無上的智慧,宣說正法、轉正*輪、現大神通、降伏外道、作大佛事,都是坐立之像,所以應該是建造佛陀座在獅子座上的聖像。

  原典:

  爾時毗首羯磨天遙見其事,審知王意欲造佛像,于其夜中作是思惟:“我身所解最爲巧妙,世間之中無如我者。我若爲作,應少似佛。”即變其身,而爲匠者,持諸利器,至明清旦,住王門側,令守門人具白王言:“我今欲爲大王造像!我之工巧世中無匹。惟願大王莫使余人!”

  現代漢語譯文:

  這時天界中的毗首羯磨天遙見此事,知道國王欲造佛像。他在長夜中仔細思量,在一切世間建築雕刻技能中,毗首羯磨天的天衆是最爲巧妙的,凡間並沒有能超越的,若爲國王雕刻的話,必然會符合佛陀形象些。于是毗首羯磨天則變成一位工匠,在清晨帶著自己的能弓巧器來過國王的宮殿門口,讓守門人告訴國王說:“我今天想來幫助國王造像,在雕刻藝術的技能上,沒有人能與我相比,希望大王不要交付他人。”

  原典:

  王聞此語心大欣慶,命之令入。觀其容止,知是巧匠,便生念言:“世間之中何有此人?將非毗首羯磨天,或其弟子而來此耶?”

  王于爾時即脫身上所著璎珞,手自捧持,以挂其頸,仍更許以種種無量諸珍寶物。時王即與主藏大臣于內藏中選擇香木,肩自荷負,持與天匠,而謂之言:“善哉,仁者!當用此木爲我造像,令與如來形相相似。”

  現代漢語譯文:

  國王聽到此話後非常高興,讓人吩咐天匠進來,看他的樣貌便知道是位技能高超的巧匠。國王思躊,世間中又怎會有這樣的人呢,肯定是毗首羯磨天的天衆,或者他們的弟子來到此處了。國王當即脫下自己身上穿戴的珍寶璎珞,親手捧著並戴到天匠的脖頸上,更獎賞他無數的珍貴寶物。這時國王與其主要負責雕刻佛形象一事的大臣,在自己的寶庫中選擇了一株香木,親自用肩膀荷負著交給天匠,並對他說:“仁者啊,請用此木爲我造像,讓它與佛陀的形象相似吧。”

  原典:

  爾時天匠即白王言:“我之工巧雖雲第一,然造佛形相終不能盡。譬如有人以炭畫日,言相似者,無有是處。設以真金而作佛像,亦複如是。有外道言:“梵王能作一切世間。”然亦不能造佛形像,盡諸相好!但我工巧世中爲上,是故我今爲王作耳!今晨即是月初八日,弗沙宿合毗婆诃底出現之時,佛初誕生,還有此應。此日祥慶,宜應起作。”

  現代漢語譯文:

  這時天匠對國王說:“我的工巧技術雖說能稱得上第一,然而造佛形相終究還是不夠的,就好比如有人用木炭來畫出太陽,又如何能相似呢,即便是用真金來造佛陀形象也是如此。有外道說梵王能造出世間的一切,可是他卻根本造不出莊嚴殊勝的佛陀之相。不過,我的工巧技術是這世間最爲第一的,所以今天來爲國王您雕刻。今晨便是月初八日,弗沙宿合毗婆河底出現之時,佛初誕生也有如此的景象,此日祥慶,所以適合做佛形象。”

  原典:

  發是語已,操斧斫木,其聲上徹叁十叁天,至佛會所。以佛神力聲所及處,衆生聞者,罪垢、煩惱皆得銷除。爾時如來即便微笑,種種歎美其王功德,乃至遙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

  現代漢語譯文:

  剛剛說完,天匠便開始操斧斫木,那聲音上徹叁十叁天傳到了佛陀的會所,儀仗著佛陀的神奇力量,此聲所能遍及的地方,衆生聽聞後,所有的罪垢煩惱都得到了銷除。這時,佛陀臉上含著笑,贊歎國王的功德,並爲他遙授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

  原典:

  爾時叁十叁天主白佛言:“世尊!今在人間頗亦有人,曾于曩生作佛像不?”

  現…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語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