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 (1)~(3)
——學佛智慧,圓滿人格——
傅味琴
佛教修行人亦分叁格:
一、行正道 爲求人間天上快樂,止惡修善
二、斷除煩惱 爲徹底鏟除苦的根源,修解脫道
叁、一心利他 爲淨化人心,利樂有情,願自苦他安樂
從道德、修行、心理叁方面講
今天我們頭一天講心理學,講的是人格心理學。這些講課提綱是我中午匆匆給大家寫出來的。人格兩個字,通常指道德修養來說,不論在社會上還是在文學上,“人格”兩個字一般理解是道德修養的問題;第二方面我們從佛教的修行來講人格;第叁方面,我們從心理學講人格。
高尚的人格願舍己爲人
我們先從通常的人們的理解講起,我們常常聽說:“這個人人格很高尚。”人格高尚的人心胸偉大,想做一番偉大的事業,不是爲了個人冒尖,而是爲了大家都能夠過幸福的生活。他願意犧牲自己,專心爲別人。他盡量做到在人格上的完美。古今中外偉大的人,美國曆史上林肯解放黑人;中國曆史上有通過道德修養教育,能做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晚上睡覺用不著關門,路上遺失東西,沒人會拿的;大禹治水,幾次走過家門口也不進去,像這樣的人,人格就非常高尚。
鴉知反哺
人格,簡單來說,就是“人”的這一格,或者說,這個人放在哪一格,是放在高的一格裏還是中等的,還是下等的。再講講人格卑鄙,他雖然是做人,卻連禽獸都比不上,佛經裏有句話;“鴉知反哺,羊解跪乳。”老烏鴉飛不動了,小烏鴉飛出去抓了蟲子回來喂老烏鴉吃;羊吃母親的奶是跪下來吃的。現在的人呢,可能比烏鴉還不如,父母愛兒女猶如長江的水流不盡,可是兒女對父母,長大了就自私自利。自己要結婚了,搶父母住的房子,小時候聽父母的話,娶了老婆聽老婆的話,很多兒女都促使父母提前死亡,盡量地給父母麻煩、悲哀、痛苦,社會上信佛的,抛棄父母就不是一個好的佛弟子。出家了以後心裏沒有父母,這個走邪道了。
欺父母騙師長都是卑劣的行爲
父母愛子女,子女到了60歲,父母還把他當成16歲。可是父母到了60歲,兒女就討厭他老態龍鍾,肮髒不淨,話多羅嗦。父母整天忙廚房,他陪老婆看電視;生了孩子,又偏偏把母親拖住,幫他看孩子。
還有,對人種種的欺騙,兩面叁刀,背後誹謗,不講信義,像這一類都是屬于卑鄙的人。
沒有人格
常聽到世間上人說:“這個人沒有人格的。”所以我們講沒有人格這一類,是指人這一格他放不進去,有個名詞叫“衣冠禽獸”,穿著人的衣服,幹的是禽獸的事。這種人,社會上多得很,這在文學裏人們把做了極其壞的事的人叫衣冠禽獸。
猴子聽話,因爲頸上有繩子
現在人給貓狗穿上衣服成了寵物,那是爲了寵愛,叫猴子穿上衣服演戲,那是爲了幫他賺錢。你們看見過街上有耍猴子的嗎?銅鑼“ 噹 噹 ”敲,場地上一只猴子,旁邊一只箱子,大家都來看耍猴子的人唱。據說這個猴子還聽得懂人話,猴子自己會把箱子翻開來,取了一頂做官的人的帽子一戴,耍猴子的又說兩句,它又把箱子一開,官帽又放進去,戴了一頂大老板的帽子,一會兒又把箱子一開,又換一頂將軍帽子一戴,再翻幾個跟鬥,爲什麼猴子只能聽話?因爲猴子頭頸裏有根繩子。
一生無貢獻,像演猴子戲
人生也是這樣,衆生頭頸裏也有根繩子,什麼繩子?自私、煩惱,全聽自私煩惱的話。爲利戴了一頂大老板的帽子,爲名戴了一頂官帽,曆史上的貪官汙吏盡把人打下十八層地獄,戴一頂將軍帽,喜歡侵略,“一將功成萬骨枯”。爲自己一點覺悟也沒有,對衆生一點貢獻也沒有,好比一生全在演猴子戲。
中國人別忘了祖國
我這個老師,人家說我講起法來要刮鼻子,可是說句笑話,有的中國人鼻子太高了,不像中國人,給他刮刮平。我在上海有一次坐車,一個孩子頑皮,穿皮衣服,看來家很有錢,旁邊的父親跟他說:“你好好地學外語啊,咱們以後去外國做外國人啊。”你去看他們的鼻子高起來沒有?簡直忘本了,吃中國飯,喝中國的水,竟然不要祖國。同樣,有的聽法的人滿鼻子灰,我當然要給他刮刮幹淨。
什麼叫“刮鼻子”
刮鼻子?我本來聽不懂,頭一次聽到是在浙江長興,我去講法,結果聽法的人就對主持人說:“聽法還要刮鼻子。”後來我自己理解了,可能指聽法還要受批評。我不光刮鼻子,我假如出了家,你們的頭發太高了,我還要刮你們頭發。我能不報佛恩嗎?我能不指出歪風邪氣嗎?佛教是什麼精神?是鬥爭精神,沒有鬥爭精神,你能完成偉大的事業嗎?
跟煩惱鬥,跟錯誤鬥
聽說從前毛澤東就喜歡鬥,跟天鬥,“人定勝天”;跟地鬥,發動人們平整土地,“修補地球”。有一年我在蘇州過春節,來客跟我提問,說有件事想不通,“我們居士進了佛門是不是都要低下頭不能說話?佛門裏邊是否都要委曲求全,不講原則?”我告訴他我的觀點:佛門不是這樣的,四衆弟子不要鬥爭,應該和合團結,但要跟煩惱鬥,跟錯誤鬥,跟歪風邪氣鬥,這樣的人格才高尚。
孫悟空沒什麼了不起的
牛魔王跟孫行者比嘛,當然是孫行者了不起了,孫行者在這部《西遊記》來說算是行者,修行人叫行者。一個跟鬥十萬八千裏,究竟是不是了不起啊?說是也要講出道理來,說不是也要講出道理來,沒人回答啊?你們最好回答錯,回答錯嘛,大家笑笑,一起輕松輕松。誰來回答?(有一沙彌尼答:“我覺得它很了不起,因爲它看見那些美女都不動心,不爲美貌所迷惑,這一點非常了不起。”)好,請坐,那當然,豬八戒是遠遠比不上他,做了和尚還抱女人,受了八戒又犯八戒。還有回答嗎?你說。(下答:他退過心,回到花果山。)他退過心,甯願到水簾洞去當猴子王。你說呢。(下答:“孫悟空再有本事,唐僧念大悲咒他就頭痛。”)(衆笑)
還有什麼,你說呢?(下答:“我覺得孫悟空它本來就是一只猴子,不能跟人比,我覺得它沒什麼了不起的。”)
學學禅定,別做猴子
孫悟空打白骨精,其實男男女女都是一架白骨精,用X光拍張片子,就是兩對白骨抱起來(衆笑)。這是科學證明啊。孫悟空叁打白骨精,孫悟空本身是妖精,去打個白骨精,這個妖精打妖精,沒什麼了不起,一部《西遊記》,你可以從各個面各個角度去解說,看你怎麼去理解,打白骨精是好的,不夠的啊,孫悟空也應該學學佛法禅定,來世別做猴子,投一個人身。
寵愛引起了傲慢、自負
前面說的例子是說明孫悟空不能放在人的一格裏。再舉一個例子,從前狗學校養了好多狗,養狗的人在一只小狗的頭頸上套了一個金屬做的項圈,小狗特別高興,別的狗都沒有,很得意的樣子。人世間也是這樣,套上金鏈條的人,十個倒有九個半是傲慢的,耳朵裏戴了耳環,怕別人沒看見,故意把頭搖動,讓別人注意自己的耳環。後來又給小狗在項圈裏裝了一個小鈴,這個狗是更高興了,跑啊,跳啊,“叮鈴噹啷……”,它變了狗裏邊的皇後了,以這個爲自豪。
不知危險,把人好意當惡意
後來狗逐漸長大了,可是項圈不會長大呀,養狗的人想把它脫出來,狗竟然不識好歹,人家是爲了救你啊,它不懂得,卻把人的好意當惡意了,就咬他,只能隨它去。過幾天一想,這樣有危險啊,又想把它脫掉,它又咬人,人手一松它馬上逃走。這只狗越來越長大了,更脫不了,眼看這個項圈就陷入皮肉裏去了,狗就死了。那它到底是狗啊!是狗就不能列入人一格裏去。
個性頑囂,不解善惡語,是不可能成就的
受到批評爲什麼怄氣啊,因爲從前在小廟裏,大家都恭敬我贊歎我,給我戴上了“項圈”,現在長大了,你要培養她成爲人才,這個虛榮的東西要脫掉,你幫她脫,她就咬你,人們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狗只有狗格,沒有人格,好歹不識的人,不能解善惡語,個性頑囂,是不可能成就的。修行對他來說不起作用了。
人在狗窩裏,很難拖出來
人在狗窩裏,很難拖出來
一只狗很希望到人那裏去,有時喜歡進人的房間,喜歡跟人在一起,我房門口有只狗,我給它吃半塊餅幹,它首先用鼻子嗅嗅,後來它就吃了。它懂的,這塊餅幹是善不是惡,裏邊沒有毒藥的。現在有人竟然是喜歡鑽到狗的房子裏去,拖一條狗還容易,人在狗窩裏拖起來卻很難,因爲狗有尾巴呀,尾巴一拉,它就出來了。
佛教修行也分叁格
一、行正道,爲求人間天上快樂,止惡修善
佛教修行也分叁格。第一格人天乘,下士道,道就是路,士就是人,這個“下”不能理解成下等人,只能理解第一步,第一格,拿辦學來說只能理解小學生,中士嘛中學生,上士嘛大學生。人天乘修什麼?修布施,予樂。如果你想給衆生快樂,你必須要布施。媽媽最懂這一套了,孩子哭了,馬上一粒糖放在他嘴巴裏,孩子怎麼也不哭了,因爲一哭,糖要掉下來了。不修布施,你怎麼給衆生快樂?
五戒保人身,十善升天
布施就是培福了,在人天道要能夠保得住,要靠福氣的,人道的標准是持五戒,天道標准就是修十善。咱們就說人道吧,你在人這條道路上應該做到,不要惱害衆生,不要偷盜,不要說假話,不邪淫,不飲酒,很多人在人道裏就是不照人道裏的標准做,一旦犯戒,人道資格沒有了。
殺雞是把小雞的媽殺了
要知後世的事情,就看你今世怎麼做。你今世的福氣、障礙、苦難就可以知道你前世的事情,叁世因果相通的。人嘛在人道裏,殺雞殺鴨,這個人人道能夠保得住嗎?有人只知道,雞鴨死的時候也很痛苦,我還告訴你,你吃小雞,母雞心裏難過:你把我兒子吃掉了。你吃母雞,小雞心裏難過:你把我媽吃掉了。將來決定受報,有句話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不…
《人格心理學--學佛智慧,圓滿人格(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