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八

  圓瑛法彙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2007.9.15——2008.3.9 文殊講堂

  第十八張DVD

  [卯九 顯見超情 (分四)]

  [辰初 正遣自然]

  [二 正遣因緣]

  [叁 疊拂妄情]

  [四 責其滯情 辰初(分二)]

  [巳初 阿難約遍常義疑自然]

  [二 如來約隨緣義以破之 (巳初分叁)]

  [午初 領性遍常 二 疑濫外計 叁 疑違自宗 今初]

  這個[情]分二個角度講,就是執著和知見,這一段是顯示佛悟的究竟見性,不生不滅的見性,是超越一切的情執、一切的知見。這個[情]包括四個角度說:一、凡夫情;二、外道情;叁、二乘人之法執;四、權教菩薩。顯示見性是超越凡夫之情;顯示見性是超越外道之情;顯示見性是超越二乘人;顯示見性是超越權教菩薩。顯示見性是超越一切凡夫的知見;顯示見性是超越外道的知見;顯示見性是超越二乘人的知見;顯示見性是超越權教菩薩的知見,這一段就是講這個。

  經文,[阿難白佛言:世尊!誠如法王所說,覺緣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滅]。

  阿難對佛說:世尊!就像法王您所說的:覺緣遍十方界,這個[覺]是覺性有能緣之功能,它是遍十方界的,湛然常住,性非生滅,也就是我們每一個都有佛性,就是指這個。湛然常住,所以,南無常住十方佛,就是指每一個人的覺性;南無常住十方法,就是指每一個從覺性裏面散發出來的真理;南無常住十方僧,就是比喻遍十方,只要你心和合無诤,沒有能所,心性就是僧,這個就是指自性常住。性非生滅,什麼叫做生滅?生滅就是能所不斷,叫做生滅。

  [此一大科,顯見超情。以見性不變隨緣故非自然],這個外道的自然,接近無因論,就是撥無因果,無因無緣,就自然生自然滅。諸位!外道所講的這個自然是無明,建立在無明的。以見性是不變,也就是說:見性常存,亘古以來,我們每一個人的不生不滅的見性一直存在,只是沒有開發,但是,它能隨緣,像摩尼寶珠一樣,所以,它不是外道所講的;建立在無明的一種自然。隨緣,但是這個見性是不變的,是亘古存在的,所以非因緣。因緣是生滅法,見性是不生不滅法,所以,非因非緣是諸佛之本源,在這個《菩薩戒經》裏面有一句話說:非因非緣非果法是諸佛之本源。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人要契入佛的領域,必須要頓悟。進入沒有任何的能、所;沒有任何的階位,與天地一體,同時存在的佛性。

  [隨緣不變故非因緣;自然]、這個外道的自然,還有凡夫和二乘人所講的這個[因緣,皆是妄情計執],在這裏是因爲講的是究竟,連這個二乘的方便的所講的因緣法,都要破除,都要放下。所以,皆是妄情所執,[見性兩皆不屬],因爲見性非生滅法,是迥脫根塵,獨立存在,靈光獨耀的。見性二皆不屬,意思是:也非自然,也非二乘人講的因緣法,意思是:超越外道所講的自然,也超越一切凡夫、二乘人所講的因緣法,[故曰超情。誠如法王所說:誠者實也;法王所說,指如來上文諸科,所說遍常之義。覺緣指見性,謂親依覺性具有能緣之功能,故稱覺緣。遍十方界者:乃稱性周遍,不分科中,見性遍見一切,同體不分];在顯見不雜這科當中[不雜科中,見性周遍,非汝而誰?此二科俱成遍義。 湛然者:如寒潭止水],就像寒潭靜止之水,[湛然不動,領不動科中],[領]就是依據,依據前面的顯見不動這一科當中,[身境動搖,見無所動];在顯見無礙這科當中,[無礙科中,身心圓明,不動道場之義。常住者:領無還科中],就是顯見無還這一科當中,[若真汝心,則無所去;不失科中]顯見不失這一科當中,[雖稱顛倒,無始不遺之義]。雖然是顛倒,但是無量億劫以來,從來就沒有消失,沒有遺失。[性非生滅者:領不滅科中],依據顯見不滅科中,[彼不變者,原無生滅之義。如上諸科,俱成常義。阿難蹑之起疑],就開始懷疑了,[疑濫外宗],就是外道,[宗]就是思想。就是懷疑混亂了,佛門跟外道的思想,現在搞混了,外宗就是外道的宗旨,就是思想。[遂計自然。既破自然,複計因緣,皆是識心分別計度,妄情用事耳]!那個識心就是客塵煩惱,不是永恒常住的覺性,識心是依境所引出來的分別、煩惱、無明,不是亘古以來常存的覺性,所以,應當放下,這是妄情用事耳。[初領性遍常竟]。

  [午二 疑濫外計]

  [與先梵志,娑毘迦羅,所談冥谛,及投灰等,諸外道種,說有真我,遍滿十方,有何差別]?

  [梵志]就是一切外道的總稱,後來就稱爲修行人,在《阿含經》,梵志後來就一切外道的修行,統統稱爲梵志。娑毘迦羅,翻譯成中文叫做黃發外道;或者叫做金頭外道;或者叫做龜種,這金頭就是金色的頭,頭發是金色的,或者是黃發;這個是印度古仙人的名字,爲數論派之祖。因爲他的須和發這個面色,[面]就是臉,都是黃赤、黃色、赤色,所以,號稱爲黃赤色仙人。他們也談,但是他們所談的最初的冥谛,萬物爲什麼有性呢?就是來自于冥谛,就是冥性,也是立一個類似我們中國人講的盤古開天,類似這種思想,有一個開始。以及投灰等,這個[投]就是我們講的塗,把灰塗在身上;這個我看Discovery頻道,或者是國家地理頻道,有的印度修行人,把全身都抹上那個灰土。以及投灰等諸外道種,說有真我,遍滿十方,有什麼差別?現在就是阿難把佛道跟外道弄混了!

  [先梵志是古來梵志也。其人自謂,梵天苗裔,志生梵天,即婆羅門種。娑毗迦羅],在序分中裏面已經有講。[解見序分中。冥谛,爲冥初自谛,]就是一切的開始,自谛就是依這個開始,依這個冥初、冥谛,爲依據的開始。[是外道二十五谛中,第一谛也]。注意!這個第一谛,不是佛教講的第一義谛,意思是:從這裏開始建立的。[彼數論師,計冥性是常,能生大等二十叁法,與現今所說,湛然常住,性非生滅,義似有濫],這個義理有一點混亂了。[及投灰等,諸外道種:投灰,亦雲塗灰,有時以身投灰,有時以灰塗身,而修無益之苦行。等者等余拔發]、我有看到在做那個印度耆那教,這出家女衆,她們那個頭發,要出家的時候,我在影片看到,真的是這樣。不是象我們佛教的出家人,剃度的時候用剃刀,沒有的!她是頭發長長的,然後抹那個濕濕的先洗一下,她的師父就是赤裸的,統統沒有穿的,男衆;女衆是有穿啦,她師父都光光的,我第一次看到,我也是嚇一跳。然後就用拔的,這是剃度的儀式。

  有一種外道就是專門拔這個頭發,用煙熏這個鼻子,[熏鼻、臥刺]、臥這個棘,或者是[自餓]、就是一直餓著肚子,認爲受一點苦可以生天,不吃東西。我們常常稱爲打餓七,有時候也變外道,自餓外道。有時候調整這個身體,還是需要靠智慧的,不吃,可以;但是,要充滿智慧的,只有不吃,不能代表他就叫做修行,有時候就變成自餓外道。[與持雞戒]、持雞戒是什麼意思?外道以苦行,認爲出離解脫之道。什麼叫做苦行?意思是:吃苦將來就可以生天,吃苦就是把這個身體一直折磨,讓它折磨,認爲就像我們觀念講的,這樣叫做消業障的意思;觀念卡住了,不知道從心性下手,所以就認爲:我就吃了很多苦!持雞戒是什麼?就像雞一樣,整天站一只腳,叫做一足而立,你聽過一句成語叫做金雞獨立嗎?就是這個,學外道的,用一只腳站立整天的。他們認爲這樣身體受一點苦,將來可以生天,認爲這個是生天的因,叫做非因計因。其實生天是十善,行十善自然就生天,行十善是生天的因;他現在把這些沒有意義的吃苦,當作是生天的因,所以叫做非因計因,不是生天的因,卻把它誤認爲是生天的因,很可怕的,這思想是錯誤的!

  還有就是持[牛戒],這個牛戒就是戒禁取見的一種,古代的印度外道當中,有錯認爲執這個牛行,以爲生天之業因,就是學牛走路,所以叫做持牛戒。還有就是模枋牛眼睛阖起來,還有牛常常低頭,人是人,他就是不學人樣,他學牛。還有食草,吃這個草,人吃草等等種種的苦行,以期生天,就是他們最終的目的就是期待生天。這輩子只要沒有聽到佛法,全世界都一樣,英國也是這樣子,他們認爲人有很多煩惱,所以,他們這一些行爲學家就去學什麼?學猴子叫;學著大象走路,把這個手像小朋友一樣,人的兩腳獨立站起來,他不要,那個英國的動物學家,認爲人的情緒沒辦法渲泄,是因爲沒有辦法像動物一樣,在森林野外這樣吼叫、這樣走路,所以,他認爲教導這些人類,學習、模仿這些動物的行爲,會回歸到自然。他自己就學,電視演出來,人不象人,他就學那個猴子;還有學那個金剛,這樣搥著胸部…看到那個新聞報道,就叁個字:好好笑!沒有聽到佛法,也沒有辦法,沒人教他。就認爲要回歸自然,就是一定要學學那一些動物,還學那個長臂猿,學那些動物。我們如果沒有聽到佛法,可能也會學到這些,也回歸到自然的畜生,悲哀!牛戒,也就是象牛學習,把牛的行爲當作是生天的因,這種種的苦行沒有意義。

  [諸外道種。此等皆心遊道外];不知道即心就是佛,心外無道,心外無佛。[種者類也。說有真我,遍滿十方:真我,或即二十五谛,末谛之神我]。末谛就是最後的神我。[外道計我相有叁:一、大我;二、小我;叁、不定我。此所說覺緣遍十方界],佛所講的,阿難錯認爲[義似有濫大我],[濫]就是混淆。佛講的覺緣遍十方,阿難把它混淆了,跟外道講的這個大我,把它搞混了。[如來所說遍常,與外道有何差別?二疑濫外計竟]。

  [午叁 疑違自宗]

  經文,[世尊亦曾于楞伽山,爲大慧等,敷演斯義:彼外道等,常說自然,我說因緣,非彼境界]。

  世尊也曾經在楞伽山,爲大慧菩薩等,大慧菩薩他是十地菩薩。現在阿難懷疑:是不是佛所說的法,跟以前所講的不太一樣。所以,這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番顯見 第十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