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波巴四法是由岡波巴尊者傳給我們的一套重要教法,它涵蓋了小乘、大乘和金剛乘的基本教理,且由他的時代即已被廣泛地弘揚學習。
當我們想了解某一個法時,首先要知道它的背景來源。因此,我現在大約地來談談岡波巴的生平事迹。
岡波巴是瑜伽士密勒日巴的大弟子,他也是噶舉傳承中四大八小派別的共同祖師;由于生于達波地區的關系,所以又被稱爲“達波仁波切”。年輕時,他是個在家居士,名索南仁千(福德寶),是那個時候最好的醫生之一。
他的妻子在二十五歲時生了一場無藥可治的病,臥床數月。當時她已經瘦得皮包骨,但未死去,她的眼睛眨都不眨,定定地望著他,岡波巴是一名最好的醫生,但他知道要治好妻子的病是沒有希望了。在也臥病很長的一段時間後,岡波巴對妻子說:“治愈已無望,但你似乎還放不下。有什麼你想說的?我能幫上什麼忙嗎?”對于他的問題,她回答說:“我對自己的健康和財物一點都不在意,我的問題是放不下你。你相貌既好又有名氣,我非常愛你,就是這點讓我舍不得。”聽到這樣,索南仁千發下誓願,在她死後,終生不娶,並且剃度出家,謹守二百五十叁條戒律,盡其余生修行佛法。看到岡波巴發完誓後,他的妻子才安心地咽下一口氣走了。
在他妻子死後,岡波巴散盡所有一切財物,進到了一間修持嚴謹的噶當巴寺院,每天獨自從清晨修到深夜,偶爾只睡幾個小時。有一晚當他在修法時,叁個乞丐正好來到了他住的關房附近,他們一邊生起火開始煮東西吃,同時一邊談起自己的夢想。
其中有一個說:“我真希望我是藏王,這樣我就有權力給藏人自由,同時讓他們遠離貧困了。”
第二個乞丐說:“別說了,我才希望有一大團糌粑從天而降呢!”糌粑是用青稞粉做的,十分受藏人喜愛。這個乞丐又說:“如果每次我覺得饑餓時就掉下一團這樣的東西的話,我就不必去乞討東西吃了。”岡波巴津津有味地聽著他們各自的夢想。
第叁個乞丐說:“甭提國王和糌粑了!我真期望能遇見密勒日巴。他是一位已完全證悟佛性的人——而且還是即生成就呢!難道這不比掉落一團糌粑和做國王都偉大?”
當岡波巴聽到密勒日巴的名字那一刹那,一種非常深厚溫暖的虔誠之感自心底生起。第二天一早,他起床做了一頓非常特別的早餐,想邀請那叁個乞丐與他共同享用,同時探聽更多密勒日巴的事。雖然他從乞丐那裏,只獲得一點有關密勒日巴的訊息,知道一個稱爲貢塘的地方,但他還來不及吃早餐和弄清楚方向,就等不及地朝貢塘方向出發了。走了幾個月,終于遇見了密勒日巴。他由密勒處學得許多法,最後成爲一位與師同等證悟的人。
藉著持續的禅修和湛深的叁摩地功夫,岡波巴憶起了他的無數過去生。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他是佛陀的弟子,也是一位出名的醫生,那時的名字叫措傑道先努(措傑是醫師的稱呼)。在做爲醫生的那一世,他充滿慈悲和愛心,努力爲病者服務。他慈悲的力量是如此強,只要看病人一眼,或觸摸他們身上覺得痛的地方,便能把他們醫好。
有一次,當釋迦牟尼佛在說法時(此法保留在《叁摩地王經》中),佛陀問他的弟子:“誰願意在將來法要消失時,負起弘揚它的責任?”(就像一堆柴火將要熄滅時,必須要有人添加木柴讓它繼續燃燒一樣)當時大家一片安靜,唯有岡波巴鼓起勇氣發誓要擔起這個重責。
岡波巴之所以能在當生中對佛法有深入的了解並且快速開悟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有叁:首先,他遇到了一位非常清淨並且真實可靠的上師密勒日巴;其次,由于他過去生與佛陀所結的因緣,以及願在末法的時期弘揚佛法的誓願,因此他的願力非常宏大;最後,當然是來自他的虔誠。
在岡波巴成就獲得高度證悟後,密勒日巴要他回藏南傳揚教法——密勒日巴確信他的弟子已不再須要繼續修行,一切已達到完全圓滿,而現在是度化他人的時候了——岡波巴就此揮別了他的上師。
岡波巴離去後,密勒日勒回到了弟子群中,他看似非常快樂,高興得大叫:“我在山洞獨居修行的整個目的都已經達到了!”弟子請他詳細說出目的達到是什麼意思時,密勒日巴說,他曾有一夢,夢中一只黃鶴伫立在山頂,四方飛來了許多鶴聚集著;當這些鶴朝各個方向飛走時,每只鶴旁邊都伴隨著另外五百只鶴,使整個西藏充滿了鶴群。密勒日巴說,這象徵著藉由岡波巴的無上證悟及強調清淨戒律的教法,他將聚集數弟子,並堅固地將佛法——尤其是噶瑪噶舉傳承的法教,根植于整個西藏。的確,藉著岡波巴的發心,這些教法至今依舊存在,而傳承仍將持續下去。
岡波巴教法的廣泛,幾乎涵蓋整個經、律、論以及叁乘。我們現在要學的,是他的教法全集,稱爲“岡波巴四法”。在我詳細解說前,我先約略地說明這四法。這四法是:
願心向法
願法循道
願道淨惑
願惑證智
第一法說明了我們必須要舍離財物,學習善惡之分。有了善惡分別的概念後,再學習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第二法指出一切舍惡趨善的工作不應只及于自己本身,更應培養出所謂的菩提心(利他心),以及發心度衆的願力。它同時也說明了菩提心的利益和力量。
第叁法則講到了“法無我”,以及每一位衆生本身所具足的佛性。在此岡波巴更深入說明空性,也就是智慧以及善巧。
岡波巴的第四法,更進一步說明了迷惑確實可以當下轉爲智慧,而僅藉著轉化煩惱便能證悟此等智慧。這個法說明了我們不必做雙倍功夫先淨惑(煩惱)再開發智慧。煩惱的轉化本身就是智慧,因此不須要做兩遍工作——知道如何對治煩惱本身就是智慧。
下面我要開始詳細說明每一個法。
岡波巴第一法“願心向法”
我們剛剛說過岡波巴的第一法即是“願心向法”。要說明此法,我們首先要觀照一個事實,那就是由無始劫以來,我們的心並未認知佛法的珍貴,也不辨是非善惡,因此不曾正確地跟隨著佛法的方向走。
這點在祈請文裏說:“由于不識善與惡、好與壞,以致我的心從不曾跟隨著佛法。如今,願我的心終能真正做到。”
一開始,我們要探討的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去追求佛法。原因可能有很多個;也許過去生中的我們,是生在佛法興盛的地方,旁邊都是修行人,盡管環境優裕,但我們不知道佛法的神聖和珍貴,完全忽視它的存在,我們仍然無法對它培養出一種恭敬、感恩的心;或者在過去生中,我們生在根本沒有佛法的地方——過去世沒有累積福行資糧,周遭沒有佛法、沒有修行者,我們沒有機會與佛法結緣,更不可能有一個好的來生。在第一種或第二種情況中,不論是因爲我們還未培養出對佛法的興趣,或由于周遭的環境中沒有佛法,都會令我們無法接觸到法道,不知如何實修佛法;而不學這些,我們便會不斷在身、口、意上造業,導致更加深陷輪回之中,無法累積善業功德帶來解脫。這些都是導致我們無法由輪回中解脫的一些原因。
諸位目前的情況則與上面提到的大不相同。也許我們過去生曾與佛法結了一個小緣,以致這一世再生而爲人而非惡道衆生。除了獲得寶貴人身外,我們在心智與身體上也沒有缺陷,這些都是來自過去生累積功德的結果。
此外,我們還要知道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們有福報能遇見明師,以及來自此等因緣的一切善德。我們四周都是高僧大德,因此我們必須學習去了解、認知,同時珍惜這一切。它不是平白隨意發生的,它是來自我們過去生曾與善業、與佛法結的緣而來的。
知道了自己的福報後,我們更要去了解善、惡業真正的修行方法——一件事情是佛法抑是惡業,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由其結果知道。簡單的說,若有人傳法,或自己修法,或爲他人修法,其結果是善的、有益的、喜悅快樂的,就是佛法;反之,其結果若是痛苦無益的,那麼它便是惡業。
談到惡業,是什麼引領我們去造惡而遭受痛苦的呢?除了我們自己的身體、言語和意念的活動外,別無其他了。造惡的果報讓我們受到難以忍受的痛苦,但它不是什麼高高在上的人,例如神明等對我們的懲罰,也不是某個外在的人對我們的詛呪——它只是一個我們自己身、口、意業力的結果。因此,我們要了解自己的習氣是一切痛苦和問題的根源,而這些都是我們自己要負責的——它是我們在過去生中所造作業力的果報。
任何我們身、口、意所做的業力,將來必然都會有果報,若能深記此點,將對我們十分有益。如果我們從事惡行,必然自己要去受苦;同理,如果我們從事修行善業的話,也沒有人能由我們身上取走功德善業,我們將自然具足功德、福報和解脫的因緣。我們常說,一切衆生——不論是人、或是其他道趣的衆生,心中的期望都是一樣的。他們也許身形不同、外表不同,但一切衆生對獲得快樂、遠離痛苦都有同等的渴求——這對一切衆生,甚至是畜牲、鳥類、昆蟲以及人類而言,都是真實不虛的。
假設一切衆生都同樣期盼得到快樂,那麼爲何實際上他們又持續不斷地在輪回中受苦呢?這是由于大家都遠沒有學到真正解脫法門的緣故。雖然大家都想得到快樂,但卻又不停地造業——他們渾然不覺。由于業行是惡的,因此終不免要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在輪回中受苦。
有一個類似的例子就是,有一個生病的人,他只有一個願望,希望能從病中再度恢複健康。這個一心只想把病根除的人,找到了一樣他認爲會幫他把病治好的東西,但實際上這藥並不對症,吃了反而會帶來痛苦。然而這位病人卻認爲這是唯一可治愈他的藥。因此不停地服用,完全無視于這只會帶給他更多痛苦的事實,因此這個人不僅無法解脫痛苦,反而變得更爲嚴重。他是在一心想擺脫疾病,卻又不懂正確方法的情況下服藥的。同理,我們雖想得到快樂,但並未學習正確的方法去做,以致造了許多惡業,讓我們繼續在輪回中流轉至今。
若想扭轉不斷的失敗和痛苦,我們必須營造身、口、意的善業,讓它終能帶領我們獲得永恒的快樂。我們大多數的人也許對善行、惡行的…
《岡波巴四法·岡波巴四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