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無我 空到達解脫 下篇 無我——空、解脫的完成

  下篇 無我——空、解脫的完成

  第一章 法空無我而不著

  第一節 法空才能無我

  佛教的經典,談到修行要獲得解脫,都必須先達到法空(無我)。由空而無相、無作,這叫作「叁解脫門」。人們的一切束縛,就是從我法而有,一切煩惱痛苦,莫不是從我法産生的,因此,絕不會有人在我法未空之下,而能得到真正的解脫的。

  所謂的「空」,就是指修行人內心的法塵——受、想、行、識、意、念的消失,也就是內心的法空了。所以,空又可以叫法空,只是一般但稱之爲人空或我空。

  隨著內心法塵的消除,「我」也就跟著空了,因爲一般人的我,乃是以妄念緣著身心,認身心爲我。如今內心的妄念消除了,自然就不可能再妄認身心是我了。

  但是,在我的觀念因妄念的消失而空了之後,是否就完全達到無我了呢

  有些人或許還不能。實際上,人們除妄認身心是我之外,還有可能妄認心中的能見作用爲我。當一個修行人空了內心以後,他心裏還是有覺知——知道一切的,于是,他心裏或許便會執著這覺知,如此,就又成了我的觀念。

  這覺知——能見作用便是唯識學所說的「見分」,人們的潛在意識——第七識就是恒常執著這見分是我,所以說是俱生我執。它是人們一切思想見解之根,人們的一切煩惱痛苦也都根源于它,必須將它也消除了,才是達到我空的境界。

  第二節 我見的消除

  那麼,這我見之根如何才能空去呢

  

  就一般來說,「我」的存在是從法——色、受、想、行、識而有,由此五蘊構成人的身心。有了身心,人們便妄執此身心爲我了,一旦通達構成身心的五蘊法空,則身心非有,又從那裏安立我呢

  所以,透見五蘊法空後,也就能無我了。

  見,則是從它的對象的存在而有。見的對象即相——有形象的物,或可感覺到的存在,如果沒有相,見,又將見什麼

  便無用武之地了,自然見也就不可能存在。所以,見的消除和我一樣,都必須從法空中來達成。

  因此,被稱爲諸佛之母的般若,便以破相顯性空爲主,不但世間法空,出世道也空,無佛無衆生,無生死也無涅槃,所有一切只是世間名字方便假立;如幻如夢,求其自性了不可得,叁千大千世界純是空。在這種情況之下,人們又何從妄想起

  還要分別什麼

  在一切法空,沒有對象之下,人們的妄心分別自會止息,「我見」也就沒有了。

  又如和般若空相對的唯識有的學說,表面看來,是在談有。實際上,卻是間接的談空。因爲所談的有就是空,一般人所以不了解空,就是由于不了解有,不知有是因緣和合的幻有,是唯識所現,似有外境,其實卻是空無的,等到了解了有真面目,知道了境相空、無自性,識也就失去對象,不再妄生分別。如此,識也就不再存在了。

  第叁節 內心不空的原因

  但是,雖然一切法「性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何以我們內心卻空不了呢

  最主要的,乃是人們心中有二取習氣:能取和所取。爲什麼人心會有這二取習氣呢

  因爲有見分和相分的存在。見分和相分是長在一起,永不分離的。見分和相分互對,見分即能取,相分成了所取。

  本來,「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①見分原是本性中的靈明功能,但這靈明卻是空寂的,當它見照時,它是不居功,不自著于見中的,就如行雲流水,又如雁過長空,不留痕迹,如何會再去取著所見的相分呢

  「見猶離見」。在如此情況之下,見分和相分不可能成爲能所,更沒有我法的存在,只是靈明空寂;于不變中能隨緣,隨緣中又能不變。

  但是,由于第七識的執著見分,使見分披上「我」的色彩,爲我而見照一切。于是,在「我」的作祟下,見分不論見到什麼,有爲法也好,無爲法也好;快樂也好,痛苦也好,都一律著上。所以,見分就成爲能取,久之,二取習氣便形成了。這都是我——意、第七識所導致的,過不在見分。相分成了所取。如果沒有我,見分本身,「見猶離見」,不可能和相分形成二取的。

  我,又從那裏顯出它的特質或作用呢

  即從取(執)著中顯出。因爲有我,就會有你、他;有我,就必須爲我打算,私心就産生了。于是在你、他或外物和我碰上(相對)了時,就不得不加以注意,會不會妨礙到自己

  這注意便是初步的著。注意不放,久了便形成習慣性,亦即習氣,有此習氣存在,內心就還空不了。

  那麼,如何來消除二取習氣,使我們內心完全達到空呢

  這必須靠不著的修習了,《大般若經》說:「應以無著而爲方便,圓滿般若波羅蜜多。」②人們自從懂事以來,都在執著中過活,長久以來已形成了很深重的執著習氣。而可以執著的對象又是很廣泛的,包括有形相的有爲法,和無形相的無爲法。人們知道了我法皆空之後,心裏自然就不會再執著于我法了,也就是不再執有了。

  可是由于習氣的作祟,往往會轉而著空,因爲我法皆空嘛,有是假,空才是真實。然而,空是不可著的,空如果可著的話,就不是空了。所以,一旦著上了空,便成了法執,和著有一樣,還是不空。

  因此,必須假有的我法都不著,內心空了之後,連空也不著,才是畢竟空。實際上,畢竟空也不過只是方便安立名詞,假有實無,它是不存在的。能夠空有都不著,才是完全的達到我法皆空。因爲只要尚有微細的執著,我就還存在,尚未空的。

  第四節 用功須離四病

  能夠達到法空無我而不著,畢竟空以後,是否已經解脫了呢

  還不是,必須在畢竟空之後,證入空性,般若智現前才是,這就是爲什麼有不可著,空也不可著的原因了。空有都只是本性的相用,而本性不是有,也不是空——非空非有;反之,也是有,也是空,惟必須空有都不著,一著就昧于本性,離本性遠了。

  這就是爲什麼《圓覺經》談到修行人要證入圓覺(本性異名),必須在用功上離四病。四病即作、任、止、滅。

  作即「我于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③這是生心造作的意思,包括觀想、念佛、參禅、持咒等等,何以這是病呢

  「彼圓覺性非作得故。」④本性豈是從造作中能得到的

  所以是病。

  任即「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無滅,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永圓覺。」⑤這就是放縱身心,不事修行,妄想也好,不妄想也好,像有些執理廢事的佛教徒常說的「我本來就是佛」,既然是佛了,又何必再修行呢

  不知這句話只是表示衆生本有佛性,依此佛性而言本來就是佛,並非現在就是佛了。如果不修行,貪、瞋、癡等煩惱妄想盤居心中,本有清淨的佛性怎能顯露

  佛性不顯露,又怎能是佛呢

  所以是病。

  止即「我今日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⑥這就是止息一切妄念想思,住于止——定中。如此,早已成了法執,和著空一樣。本性乃止觀不二,寂照同時,偏于止定的修持,如何能相應于本性呢

  所以是病。

  滅即「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⑦這就是住于空寂中,而本性不是空,是空有不二,寂照一如,著于空寂,便失了有照,違背了本性,如何能相應而證入呢

  所以是病。

  其實,初步用功修行的方法,都不離這作、任、止、滅四法。比如觀想、數息、念佛等等屬于作;不要和妄想作對,不要斷除它,便是任;一切修行法門都可以說包括在止觀中:不止息妄念,妄念纏縛人心,如何能解脫

  因此必須有止的功夫;煩惱如果不滅除,怎能達到空以至解脫

  所以也必須有滅的功夫。

  那麼,《圓覺經》爲何說這四法是病呢

  關鍵就在于著與不著上,執著了就是病,不著就無過。要知道,一切修行方法主要在對治煩惱習氣,佛法如藥,有病就必須以藥來對治,病才有痊愈的可能。惟必須病去藥除,如果有人在病好了以後,仍然執著藥,服用不停,試想:這豈非有問題了

  和生病又有何差別呢

  一切修行方法,只是對治的方便,不可執爲實法,當病除去後,方法也就必須放下了,《金剛經》說:「我所說法,如筏喻者。」⑧渡河須用竹筏,過了河竹筏就無用了。

  衆生所有的病——一切煩惱、業障、習氣,都只是世間上的假有,在真際上,尚無佛與解脫,又何有這些——本性與證入皆是從世間法上的方便安立言談。所以唯識學的叁性說: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固然是無,但圓成實性——這個本就圓滿、能成就一切的真實本性,也是勝義無性的。因此,一切病只是世間法上的假有。病是假,對治方法當然也是假的,假藥治于假病,兩者都不可執爲實法。

  了解了這點,能夠善巧的運用一切方法,來對治各種煩惱、業障和習氣,而心不執著。知道什麼時候必須對治,什麼時候,對治要放下,修于有心無心之間,才能契入真正的解脫。

  ①見《楞嚴經》,《大正藏》十九冊一一叁頁上。

  ②見《大正藏》五冊一一頁下。

  ③見《大正藏》十七冊九二0頁中。

  ④同注③。

  ⑤同注③。

  ⑥同注③。

  ⑦同注③。

  ⑧見《大正藏》八冊七四九頁中。

  第二章 妄心與真心

  第一節 無我、空與妄心

  當事修追隨著理解,能夠從用功中,逐漸的消除了對身體的執著、和精神上的活動,色、受、想、行、識、意、念,完全——自然的止息時,我們就不會再有我的感覺。這時候,就已經到達了無我、空的階段。不過,還沒有契入真心。

  在這裏,我們必須了解的是:心有妄心和真心兩面,當身體和精神的活動止息了之後,所呈現出來的,還是妄心,不是真心。

  但,雖然只是妄心,卻和色、受、想、行、識、意、念大不相同。上述的五蘊只是受到業力的推動,在因緣會合之下所出現的,根本上並不存在,所以是無常、無我。妄心就不同了,它似乎是固定、實在的,從此看來,身體和精神只是它的現象。身體和精神雖然是由因緣所結合,由業力所推才有活動,但因緣和業力不能憑空而有,因緣和業力就是依此妄心而生。

  如果說,人非有我不可,它似乎可以…

《從無我 空到達解脫 下篇 無我——空、解脫的完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