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南宗禅之形成與禅淨合修之盛行

  南宗禅之形成與禅淨合修之盛行

  林克智

  內容提要:本文先簡略地說明禅、特別是最具我國特色之南宗祖師禅之形成,及其五家七宗的傳統關系;然後列出自永明延壽後,對禅淨雙修有理論創新或有重大影響的禅宗大德48位,以說明禅淨合修盛行原因及他們對禅淨合修圓融理義形成的貢獻。從而也使淨土法門成爲漢地佛教的共宗,而禅亦同時成爲各案深層次行持的方法。〖HT〗

  關鍵詞:形成 彈淨合修 參禅 念佛 出離生死

  作者介紹:林克智(1939~ ),畢業于臺州師範專科學校,佛教居士。現任臨海市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長。

  禅者,梵文爲dhyana,音譯禅那,略稱爲禅,意譯爲“靜慮”、“思惟修”等。禅那之體,爲寂靜而具審慮之用,靜即定、慮即慧,故禅那即爲定慧均等之妙體妙用,亦即心體寂靜。

  大珠禅師說:“妄念不生爲禅,坐見本性爲定。本性者,是汝無生心;定者,對境無心,八風不動,若得如是定者,雖是凡夫即入佛位。”可見宗下禅之體爲涅〖FJF〗NB231〖FJJ〗妙心,依離語言文字頓悟一心,教上別傳向上之宗旨者是爲禅。故從本質上看,禅是一種見性之法,它爲我們指出擺脫桎梏、走向解脫自由的道路。“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中國禅铄古震今的名言,它包含了禅宗的全部主張。故學一點禅,對修行者來說,不管你修何法門,都是有好處的。

  禅 學 之 源

  釋迦世尊說法四十九年,最後于涅槃會上拈華,迦葉微笑,以心印心授與迦葉。據經載:初有大梵天王以金色優波羅華獻佛,請佛坐其身而說法。繼因世尊拈此華普示大衆,百萬人天悉皆罔措,惟迦葉尊者領會佛旨破顔微笑,佛即將此華付與迦葉,並授以衣缽爲真傳之信物,是爲第一代祖。佛滅度後叁月,迦葉命阿難離竹林外出。阿難既出,因此而大疑,遂于深林靜悟,終豁明大事。于是仍返竹林說道:“迦葉師兄開門!”迦葉言:“如何去而複返?”阿難曰:“大事明矣,頓悟徹矣。”迦葉曰:“既已明徹,何不見面?”阿難即時徹底大悟,即以本具之神通妙用,隨便而入,迦葉即以如來心印與衣缽真傳授與,是爲第二代祖,並請升寶座結集經藏。禅于印度至菩提達摩,曆二十八世,其傳承之關系爲:迦葉、阿難、商那和修、優波 多、提多迦、彌遮迦、婆須密多、佛陀難提、伏馱密多、脅尊者、富那夜奢、馬鳴、迦毗摩羅、龍樹、迦那提婆、羅喉羅多、僧伽難提、伽耶舍多、鸠摩羅多、〖FJF〗NE254〖FJJ〗耶多、婆修盤頭、摩〖FJF〗NBF26〖FJJ〗羅、鶴勒那、師子、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羅、菩提達摩。

  達摩西來,道傳東土爲初祖。師于少室面壁九年待機傳法,後得慧可斷臂求法,即以無言之心印無言之心,是爲中土第二祖。慧可傳僧〖FJF〗NB2D3〖FJJ〗,僧〖FJF〗NB2D3〖FJJ〗傳道信,道信傳弘忍,弘忍傳慧能、神秀皆爲六祖。慧能大師得衣缽,其法行于南嶺之南,故稱南宗;神秀大師之禅盛行北地,故稱北宗。北宗漸,獲如來禅之蹤迹;南宗頓,得祖師禅之真髓。世稱南能北秀、南頓北漸,即源于此。

  世傳“拈華微笑”,“折葦渡江”,“面壁九年”,“只履西歸”,可知中國禅之源頭。但學者之見與此相左,我們亦無奈其何,學佛者當依“四依四不依”之原則思之,即明。

  禅 之 真 僞

  禅爲見性成佛之道,但于修法亦有真禅及邪禅、非禅之分,其種類各家區分不一,據惠光禅師所述,禅有十九種之多,若不具足參學的眼光,則易入邪禅、非禅,故須識別之,現綜各家之語略說如下:

  1口頭禅:不肯參悟,又不去領會禅理和宗旨,但只襲取禅家膚淺之常語以爲談資。此種人妄稱作家,種種葛藤 之又 ,處處自相矛盾,更不知自己早入邪見,反訴真實禅家爲邪,呵佛罵祖亂說一通。如此之人胡說亂道,談之何用?難免華報,果在叁途。

  2鹦鹉禅:猶如鹦鹉學語不明禅意,學來幾句機鋒轉語,逢人即唱,遇佛即歌。

  3野狐禅:此爲對未真見性而侈談超脫豁達的一類假禅之貶稱,用以比喻似是而非之禅。出于唐代百丈懷海禅師對答學禅者的一則故事,據《古尊宿語錄》卷一等載,百丈上堂時常有一老人聽法,一日自謂于迦葉佛時住持此山,時有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答雲“不落因果。”因此一語答錯,五百世墮野狐身。百丈以“不昧因果”一語糾正其誤,老人大悟,乃脫野狐之身。

  4鏟子禅:空解之邪禅,以賢聖高人的法語亂鏟,妄謂扞衛正法,實則邪見深重。其人胸中了無些許義理或世間各種對立之法,空解諸法而不知揀擇。

  5黃楊禅:俗謂“黃楊木歲長一寸,遇閏年則倒縮”。禅家借此呵鈍漢參禅而少有進步者,大慧禅師說:“這漢參黃楊木禅,倒縮了。”

  6枯木禅:枯木比喻無心之狀態,或只執著于終日坐禅而不飲不臥,而無向下化他之功用。有公案謂昔有婆子,供養一僧廿年,常遣女送飯,並給奉一切。時女年十六,一日婆命女抱僧定曰:“正恁麼時如何?”僧曰:“枯木倚寒岩,叁冬無暖氣。”女歸舉似婆,婆曰:“廿年供養個俗漢。”遂逐僧,焚卻庵。

  7葛藤禅:垂示不直,如葛藤 樹。譬煩惱之多,驢唇馬嘴長篇闊論,將佛祖術語東扯西拉,贊自謗他,強人信受,說得太多令人厭聽,此路不通謂之葛藤。

  8文字禅:宋代洪覺禅師有《石門文字禅》30卷,可作用功之參考,爲其門人覺慈所集錄。以文字解說禅法同于言說,故亦稱此爲葛藤禅;指禅門修行者,本人無坐禅修行之實際體驗,僅于文字上解釋禅之文字禅者。

  9九帶禅:宋代浮山法遠禅師,對初學禅者常用九種方法接引之,其學人編爲《佛禅宗教義九帶集》。禅師所示之九種方法爲:佛正法眼藏帶、佛法藏帶、理貫帶、事貫帶、理事縱橫帶、屈曲垂帶、妙葉兼帶、金針又鎖帶、平懷常實帶。清隱禅師雲:“參得浮山九帶禅,歸時自有歸家路。”

  10老婆禅:以婆心過切之語,親切叮咛之禅。禅宗認爲師家當以學人之根性,善巧接化。若一味說示,過分關切,恐有礙學人自行探索、開發智慧之機會,有悖于禅家“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宗旨。

  11啞夢禅:例如參個“無”字,晝夜提撕,莫作有無會,莫作虛無會,如吞了個熱鐵丸相似,吞也不落,吐亦不出,蕩盡從前的惡知惡見,久則純熟,自然內外打成一片,忽然憬悟。猶如啞子忽醒了千年大夢,所得之聖境只許自知,何能與人道者,故稱啞夢禅。

  12如來禅:指佛地之禅定,即入如來地,得自覺、聖、智叁種樂住,爲利益衆生而示現不思議之廣大妙用者,爲四禅之一。此禅超越一切異見,融攝一切萬法,在一切諸法中,平等而證更無差別,可謂一切圓證,故稱如來禅。又宗密禅師將禅分爲五種,其中最上乘禅稱爲如來清淨禅,亦名一行叁昧,亦名真如叁昧,此是一切叁昧之根本。達摩祖師門下除慧可得其神髓是祖師禅外,大都僅滯于義解名相,而未至祖師西來之真禅味,故仰山慧寂禅師另立祖師禅之名,以此爲達摩所傳之心印,表示祖祖相傳以心印心之意。

  13祖師禅:又稱南宗禅。特指禅宗初祖菩提達摩傳來,而至六祖慧能以下五家七宗之禅。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不依語言,直接由師父傳給弟子,祖祖相傳,以心印心,見性成佛。宗密禅師于《禅源諸诠集都序》卷上,將禅分爲五等,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五種,達摩祖師所傳即此中之最上乘禅。然後世之禅徒反視此爲五味交雜之禅,而謂祖師所傳之真實禅方爲一味清淨之禅,特稱爲祖師禅,認爲如來禅爲教內禅,以祖師禅爲教外別傳、了義至極之禅。

  14棒喝禅:禅師接人之作風,或用圓棒,或以大喝。臨濟問黃檗:“如何是佛法大意?”檗便棒打,如是叁問叁度被打。後參大愚頓悟檗旨,濟回黃檗機鋒敏捷,檗又打,濟便喝。濟後接人棒喝交馳,故今謂警醒人之迷誤者曰“當頭棒喝”,令人警悟。

  15一指禅:指盡天地悉攝于一指頭上,爲禅宗之著名公案。昔金華俱胝禅師初住庵時,因實際尼之叁問而不知應答,憤慨無措,欲棄庵往諸方參訪,後逢山神告示,得遇天龍和尚,天龍以一指示之,師當下大悟。自此,凡有參學僧來,師皆豎一指以對,不別提唱,機宜應便。師後臨示寂,謂衆:“吾得天龍一指頭禅,一生受用不盡。”

  16一味禅:爲純一無雜之最上乘禅,亦即頓悟禅。指頓修、頓入、頓寂、頓悟之一味禅。《禅宗正脈》卷2載:有僧辭歸宗雲:“欲往諸方學五味禅”,歸宗曰:“我這裏有一味禅爲甚不學?”其僧即止,專學一味禅,後大徹悟。

  17一字禅:指唯以一字可表達禅之宗旨,又稱一字關,爲雲門文偃禅師之特殊宗風。《碧岩錄》第八則載:“翠岩夏末示衆雲:“一夏以來,爲兄弟說話,看翠岩眉毛在麼?”保福雲:“作賊人心虛。”長慶雲:“生也。”雲門雲:“關!””《雪窦評唱》此謂:“千古無對,關字相酬。”指保福、長慶所答皆非,獨有雲門一字禅能對得此問。又如:僧問:“弑父弑母佛前忏悔,弑佛弑祖向甚處忏悔?”雲門曰:“露。”又問:“如何是正法眼藏?”雲門曰:“普。”後凡禅林師家,以一字答複學人之疑問者,都稱爲一字禅。

  18叁字禅:又稱雲門叁字禅。文偃禅師接引學人時,常以“顧、鑒、咦”叁字說破禅旨。顧謂自我反省,鑒謂自我鑒戒,咦爲言诠不及、意路不到而領略到玄旨,亦指超絕一切,于孤峰頂上宴坐自適之境界。雲門深得其師睦州道明、雪峰義存二師宗風之妙用,而以機鋒險絕獨步禅林,其所說之法語與接化學人之問答,語句簡潔,而有如電光石火,其一字禅、二字禅及叁字禅皆脍炙人口,屬應機而說之…

《南宗禅之形成與禅淨合修之盛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