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看山老人的謊言——開方便法門(道海法師)

  看山老人的謊言

  —— 開方便法門

  釋道海法師

  前言

  在有緣機遇到西昌,受諸位盛情禮敬,難有回報;僅得粗語無序狂言,法海深度無盡;渺小的老人似同站在浪前嘗到了海水是鹹而已!

  方知法海寶藏無量、有緣與福俱足者自取!願諸佛菩薩受持諸位得成就法性自如!

  沙門 / 釋道海 頂禮

  (嘎讓丹增)

  

   頂禮吾等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諸大恩傳承上師!”(各叁遍)

  

  卷首語

   “執著一個法是修行會成就的法而去修行;執著違緣能障道的而一直再舍去。你的心態是這樣的,那就是在謗法!”

  

   不管你學什麼法門,什麼事都沒有那麼重要,在訓練一個人的自私性,他是不是真的會替別人想,這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如果不能替別人想,他就是學佛(修行)學的再好,那也是“專業”名詞,不管佛學理論有多麼好,那都是于事無補的。

   人越會包裝自己,我執就越重。好像天下事與我無關,只有他一個人。這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

   看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在修行,就要看他平時在做人時,是否在替別人著想;是否熱心公益;是否時時在幫助別人,你就知道什麼是“可以”還是“不可以”,差別就在這裏。

  你沒有飯吃,我都會給你一口飯吃,這就是菩薩,就這麼簡單!

   幫助別人減少煩惱——換來快樂——助人爲快樂之本!修行就在這裏,這就是法喜。沒什麼的!

   “慈悲出禍患,方便出下流”。所以既要方便、又要智慧,這是很難的!

  一個不肯熱心幫助別人的人,他永遠是沒有機會的!所以也是沒有什麼福報的,所以要留路給別人走,自己才有路走。你時時都很熱心的幫助別人,自然別人才會給你機會。生活中這個就是修行!

  

  問:修法一定要按照次第來走嗎?

  答:未必!次第——是你自己的修行是不是真正的到位沒有,在沒有到位之前就是用這種方式,比如:王雲五編字典,他並沒有念過大學、也沒有文學博士的、、、他照樣編字典。這個沒有次第的,關鍵是你用心的“點子”對還是不對,要是沒有把握住這個 “點子”,你照著次第走會節省一些時間。每個人走的路(線)都不一樣,只是每個人走的路是遠還是近。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走捷徑的。走捷徑的就是頓悟,沒有辦法走捷徑的,就是次第定。每個人本身的基礎不同,甚至你前世的資糧位不到——是走不了的,今生又沒有什麼資糧、障礙又大,當然就沒有辦法!

   衡量自己怎麼走(頓悟定或次第定)就是隨順因緣,遇到什麼因緣就走什麼路,不要強迫自己走什麼路。但是最終的、最踏實的一個思路就是:絕對不能偏離衆生!時時要爲衆生著想。如果偏離了就沒有了、就可憐了、就錯了!

   如果在生活中能安逸,無怨無悔,這就是在修行。

   一個人活著就忘記“自己會死”,忘記呼吸,過去就過去了,“死亡”和“無常”是佛法裏最簡要、最初的次第和最殊勝的法門。你連一個“死”都不知道就無法修行——不是說怕死。

  就是說:“我死”現在的這個空間和時間,值得不值得?所以,要把“死”修好、把“無常”修好,修好舍得、放下——舍去今生!如這些是很難的。如果你能把這幾點修到,自然你就不會看到別人的缺點,只會看到一切都是別人的優點,因爲他們是佛。甚至看到這些不好的一面,你都會感覺是最殊勝的,是最清靜的,那你就成功了!

   沒有這麼容易。這不管看到什麼,我們也沒有辦法,因爲這是我們的因緣聚會。

   誰的變化都是一種未知數,誰都無法把握,都沒有定位的。所以,講的天花亂墜都是假的,只有當下一刹那間的事情才是真實的。

   所以,只有把握現有的當下,誰都沒有辦法改變,故每一天、每一分鍾,每一秒鍾都要去把握,這樣子——你就修行在當下,你就不用去想明年怎樣,後年怎樣。那不用去想——根本不用去想,該來就來了!還是那句話,每一秒鍾裏面,我們必須去想:這一秒鍾我真正利益到別人沒有?去幫助到別人沒有?有沒有讓別人受益?還是我讓別人受害?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你每天接觸到別人,自然而然會有一個醞釀産生出來,比如會感覺到有一個慈性,一個柔度,這種自然現象(比如讀書人和粗人)是自然的生命鏈。那些東西一看就知道,雖然那些東西像文字一樣:是硬梆梆的。但是它會把人熏習到外面透過來的力量會透出來的,會讓你感覺得到,這就是力量!你的心越靜,就會越敏感。

   離開廟子就沒有修行嗎?你坐在這裏沒有背功課,就沒有修行嗎?修行是不能離開生活中的,生活的的點點滴滴就是修行。每一刹那都是修行,你的呼吸就是修行,呼吸就是在做功課。

  吸氣時:有沒有考慮到吸入衆生的惡業;

  吐出時:把一絲絲的功德、清涼布施給衆生。

  呼吸就是修行!如果你不會想——你就是動物!人也是動物——沒有什麼兩樣,就這麼簡單!不管你修什麼法門,都是一樣!

   每一天都觀修衆生,當發生問題時,看自己有沒有記仇,記恨。只要不要、不會就行了。過了就過了,過去又重新回檔這個事情就行了。所以要改變人之前,先要改變自己,不是改變別人,自己整個改變了才是修行,自己不會改變而去要求別人改變,這是最無理的事情。

  所謂:中陰,是講我們人呼吸停止,每七天有一次意識會示現最強的時候,白天一定會回來。比如:頭七,一定會回來,有什麼需要、還有什麼沒有了的俗事......頭七如果大概有八十燭光的光亮,那麼第二個七就只剩下大約七十燭光的光亮,每個“七”剩下的光亮會越來越少,因爲它本身並沒有累積能量。當然你要有善因緣,比如說:走的時候你的周邊有一些金剛兄弟,有一些有修持能夠看得懂的人。這個人(亡者)走大概是什麼境界一看就清楚。還有你的家屬都能夠聽他的,由他來做你的(後事)決定。

   佛講的中陰身的“七個七”的用意是在:每個七的時候,他(亡者)的意識現前時,他(亡者)有這個善因緣,有一些有修持的人,能夠幫他(亡者)念一些咒,攝受他(亡者)的心不要散亂,他(亡者)聽得懂他(幫助者)的法語開示,能夠醒過來有這個機會再跳脫——可以超出叁界。

   你必須要請的到這種人,假使都是一些俗人那都是沒有用的,他(亡者)又講不出來,只是在看著你們再搞熱鬧,他(亡者)如果此時起了貪、嗔、癡的念頭,就會墮落六道繼續輪回。

   所以,拿捏是要看當事者。是有這個法門的——沒錯!那這個法門的用意是:在每個中陰身的時候都還會超脫、成就。其實,修行到某種程度的時候,雖然在他的呼吸停止之後,他沒有辦法超出叁界,當他(亡者)被放下、人都走開、在甯靜之時,他能夠一下子就跳脫出去,他會醒過來的。

   所以,現在你們學佛,就是每天在熏習這個種子,每天把這個種子種在身上。比如:在一畝地裏,撒下兩顆種子和撒下八十顆種子,哪一個生長出來的機率要高些?那麼你們修法的種子就像這樣,每天要累積這些善的種子,你的種子越多,將來成就的機會就越大。如果你自信認爲自己到生命結束的前一天,你都有做的到這種能力(超脫叁界),那你現在就不用學法了。當下就醒覺了——當下醒覺、當下忏悔!

   什麼叫當下忏悔?就是當下就進入空性,一切業障都沒有了。所有你往前所種下的業障全部一次抵消掉了。但是,“抵消”不是說:消失掉了。這必須要記住哦!

   比如說:我有殺一百個人,但是後來我在結束生命的時候,我的空性現前——我能夠當下斷掉一切惡念,這些種子還是存在的,但是抵不過我這個(空性)現前,這個種子就沒有機會成熟了。就像種子——當把它挂在牆壁上,沒有土地、水等外因,它是長不出來的,但是,你不能承認這個種子不長。

   種子是不會滅的!如果種子會滅,那就沒有因果了!沒有因果是不行的。就是說:我有造的惡(因),必須要由“果”來呈現,但是“果”爲什麼沒有呈現,就是因爲我現在已經成就了善業。那要成就這種善業,就必須要超脫叁界外,這種果才會不成熟。但是種子還是存在的,只是已經沒有空間成熟了(因——是存在的)!

   所以,一個修行(學佛)人只怕因,不怕果!不造就惡的因,偏偏要造善的因,至于惡的果有沒有成熟與我無關。

   就像你們每天用功修行,都不要過問我將來是否能成就?能否證果?我是不是一個開悟者?在哪一禅的功夫?我是什麼樣的境界?等等,這一切都無需去過問(探究、思維),只管我今天的所作所爲是否有傷害到別人,有沒有替衆生著想,時時念念都只有衆生,沒有你個人,你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一念之間要轉過來,不能有貪散的念頭,時時念念要替別人想。

   今生如果不好好修持善業,你的惡業是必須要現前的!

   《四十二章經》講:要出生在中土、生在能聞(佛)法的空間裏。你們現在的福報都很大(已出生在中土並能聽聞到佛法)也沒有生長在那種環境(如:小琉球等…

《看山老人的謊言——開方便法門(道海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