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有力.而是有心
──寬運法師.雷賢達先生伉俪 閑談社會時事與人生
2012年9月24日中午,雷賢達先生伉俪一行到訪西方寺並共聚午餐,受到住持寬運法師及全寺四衆同仁的熱情接待;雷生、雷太是次到訪的目的,是希望參觀西方寺後山的「香港佛教菩提護理安老院」,了解一下佛教道場經營的安老院情況。爲了歡迎貴賓的到來,客堂內早已准備了清淡的健康素齋;席間雙方就安老、骨灰位、風水命運、財富、國民教育、飲食等多方面的問題,互相交流討論,氣氛輕松愉快,和諧融洽,彼此加深了認識並增進了友誼,實在是一次難忘的交流經驗。
雷賢達先生簡介
交銀施羅德基金副董事長雷賢達先生,是香港著名基金顧問,有香港「基金教父」之稱。他早年留學英國,1975年畢業于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士學位及人事管理專業文憑。畢業後便投身金融行業,從此與金融業結下不解之緣,多年來都是憑著個人的努力,去發展自己的事業;縱橫基金界超過叁十年,期間經曆過金融市場的起伏及種種考驗,憑著經驗及獨特的眼光,都能乘風破浪,並學會以平常心面對生活。
現時的雷先生,給人的印象是一位性格和善、樂善好施的長輩,他關心社會、熱心時事,同情弱勢社群,目的只是希望盡自己的一分力。
是次午餐交談的主要內容:
一、 安老--老人院及老人心理問題
雷先生:香港市民及政府對老年人的關注可能不足,而政策方面也沒太多照顧到老人。最近走訪了幾間安養院,發現老人居住的條件實在太不理想。
寬運法師:據2011年7月的資料統計,港人的平均壽命變長了,男性的平均年齡為80歲,排全球首位;而女性年齡平均為80.5歲,排第二位;可見,老年人口不斷上升,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現象日益嚴重。其實老人對社會的繁榮有很大的供獻,因他們將一生獻給了社會,所以現在老了,社會應該善待他們,令他們得到安養之所。然而,一般私營安老院的老人服務並不完善,比如說,老人院的活動空間太狹窄,以及它的經營方式存在問題,如服務配套不夠完備,院方收費太高等等。我覺得政府應該立例管製。爲使老人老有所依以及令他們能夠安享晚年,所以,我建議香港有必要興建老人村。
而老人村內可以提供一條龍的服務。什麼是「一條龍服務」呢?老人村裏要有完善的醫療設備和完備的相關配套。比如說,老人村要有醫院,因爲一般的老人院當老人生病時,都會送他們到普通的門診。不過,很多時候都因此而錯失醫療時間。還有,要聘請醫院的注冊護士和物理治療師駐村。在相關的配套方面,老人村裏要有銀行、供給老人活動的公園等等。
另外,爲照顧老人的心靈。老人村應該提供臨終關懷,以及增設宗教服務。老人村可以有不同的宗教人員提供不同宗教的信仰輔導,因爲有宗教信仰的人會比較開心。並且,我們可以邀請尚有工作能力的老人在村內做義工,使他們覺得自己仍然有用武之地。
興建老人村的好處;從個人家庭來說,老人村服務可分擔因家人沒能力照顧老人的壓力;同時,相較于一般老人院的收費,老人村的收費會較爲合理。從公衆開支來說,可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因爲老人村較爲大型可以節省開支。
雷先生:當我們去老人院做探訪的時候,聽到有些老人家問自己:「爲什麼我會那麼長壽呢?」似乎環境令他們對生活感覺無奈或沒有辦法,以及懷疑生存的意義。
寬運法師:現時香港很大比例的老人患有老人癡呆。單向溝通可能也是促成這病症的其中一種原因。如果老人患上老人癡呆的話,那他們將失去生命的尊嚴。什麼是「單向溝通」呢?就是人與人之不需見面,像是看電視一樣,不需要面對面的溝通,這樣會影響家庭的倫理關系。現在人的溝通方式,由寫信、打電話,到發短訊,甚至發email,這樣的話,大家便不需要見面了。人和人之間的溝通也因此變成了單向的溝通方式。記得我們菩提護理安老院有個可悲的故事:有一個老人家因爲失禁而需要用紙尿片,但是,政府是不津貼紙尿片的,所以由我們院方先付錢。由于老人的兒子從不來探望老人家,直至老人家往生後,我們唯有向他兒子追討紙尿片的費用。沒想到他兒子的回複是:你下去陰間跟他追吧。這實在是個可悲的故事,而且經常發生。
現代人的孝道觀念已不像從前,因而造成很多獨居老人或空巢老人;另一方面,由於父母跟子女的溝通不夠,造成很大的隔膜;事實上,我們中國有句話「人怕見面,樹怕剝皮」;其實,大家一見面一談話後,好多事情就化解了,像誤會、怨恨等。
二、 骨灰位問題
雷先生:骨灰安置問題是一個大議題。其實,這涉及思想和教育兩方面。要瞬間改變這個長遠的思想談何容易。例如將先人骨灰放回指定的園地等等。當然,要規劃得好,要有更好的引導。長遠規劃問題才可逐步解
。
寬運法師:這事件給媒體炒作得太厲害了,這樣炒作會增加社會的矛盾和對立,對整個社會産生嚴重分化。尤其是當人只看到現象,而對整件事件沒有深入的思考時,容易被傳媒這種炒作的手段牽著鼻子走。本來香港人是很優秀的,但現在卻發揮不出來。爲什麼呢?因爲香港社會的凝聚力不夠;凝聚力不夠便産生不出正能量。這也是因媒體分化社會所産生的結果。
事實上,對於出家人來說,四大皆空,這個身體都不重要了,還留骨灰來做什麼
不過,骨灰安放是中國文化的傳統,因爲中國人是祖先信仰,含有一種慎終追遠的思想,這有別于西方人的上帝信仰。我們中國古時都是用土葬的,後來才慢慢改變為安奉骨灰,但很少會把往生者的骨灰撒到海裏;並且在短期內中國人不容易接受或改變這種「回歸自然」的思想和教育。
寺廟有兩種功能:一、供僧人居住;二、可以提供善信安置往生先人骨灰的地方。在某種程度上對政府也是一種協助,因爲,我們知道宗教對社會有心靈或精神層面上的價值。尤其是佛教指示人們一個改惡遷善的方向,不但是當下行為的改善,而是將來果報的改善,這樣的話,人們心靈上便有了追求,身心便得到安頓。不過,由于寺院的開支也很大,所以,合理的收費也是合理的。
叁、 風水命運
雷先生:之前聽說,在這附近有一個法師幫人看相、算命。其實,人很多時候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所以才會去找看相、算命的;但是我覺得,我們只管盡量去做好事,不需要去問,也不必要去知道命運的好壞,這樣反而會心安理得。
寬運法師:在佛教裏,出家人是不容許幫人家看相、算命、看風水的。如果有出家人幫人算命、看風水,那他就不是真正的出家人。看相或看風水是民間的風俗;雖然有「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講法,但是出家人所講求的不是風水,而是自然、自在。如果我們從風水的角度來看,大帽山的風水也很好。
而更重要的是,佛教說,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怎麼樣改變呢?譬如說,我現在做得非常好,我將來就會有好的正報和依報;所謂正報好,比如說,有好的身體和相貌。而依報就是所依靠、所賴以生存的環境亦非常好。也就是說,我現在好,可能是因爲我過去世或前半生做得非常好,所以我現在或將來也會非常好。相反地,如果我現在感覺很倒黴,這可能是因爲我前半生、前一世,或多生多世的業力現前。可是,如果我現在改變了,那麼我將來就會有機會再好轉。所以,佛教叁世因果觀念將人的生命無限地延長。試想,如果生命只有一次的話,人生就可能變得沒有終極目標及追求了。比如說,累積財富沒有意義;你所做所的一切事情都沒有意義。不過,如果我們有終極追求的話,那意義就不一樣了。這需要叁世因果觀或輪回觀才可能有合理的解釋。
四、財富
雷先生:最近有個朋友,計劃十月在中文大學成立一個國學中心,以專門研究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他希望有善心人士能夠不設條件地捐款和支持。不知可不可能找到這樣的善心人呢?
寬運法師:一定會找到善心人的,其實香港有很多善心人。以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來說,儒家是治世,道家是治身的,而佛教是治心的;叁者相輔相成;佛教認爲「富財爲五家所共」。哪五家呢?即官府所有,官府可以沒收你的財富。不孝的子孫所有,不孝的子孫他們可以敗壞你的財富。盜賊所有,盜賊可以將你的財物搶劫一空。還有水災、火災,這些無情的天災人禍,都能令你家財盡毀。俗語說:「兒女好過我,留錢做什麼呢?兒女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所以,我們爲什麼要留財産給兒女呢?我們要培養他們好好讀書,又或者訓練一技之長,並教導他們好好做人,令他們有正確的人生觀;當然,有些人從零開始,有些人一出生就很富裕,每個人的先天條件都不一樣;不過能留一些基本的創業基金給子女,對他們必然是有幫助的;不過,給他們一個基礎就可以了,因爲基礎是一個起點,如果沒有起點的話,這個路就會走得比較辛苦。大家都知道香港現在的創業很難,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十萬、八萬就可以創業;但現在你有五百萬也不知道能做些什麼。香港這個社會的空間越來越窄。如果有基礎的話,將來他們就不會太辛苦;你給他們一個基礎,他們就可以慢慢地去發展了,而且有多余的時間可以發展社會上的人際關系。我感覺到這是高水平的,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縱使你的身家幾十億或幾百億,這只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
五、 國民教育
雷先生:我覺得政府如果強行推行國民教育就會觸動到香港人的神經,尤其在國情教育方面。雖然有些人,在這方面的推行做了很多的努力,但要介紹中國,實在比較困難,我們要明白香港過往的曆史背景。我們從國民教育的參考課本上能看到所使用的某些艱辛的詞彙,並不適合中、小學生的程度。
寬運法師:佛教講,上報四重恩;四恩即是佛恩、國土恩、父母恩和…
《我們不是有力 而是有心(寬運法師等人-閑談社會時事與人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