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隱元東渡和日本黃檗宗

  

隱元東渡和日本黃檗宗

  

楊曾文

  內容提要:在清初東南地區紛亂之際,臨濟宗高僧隱元應請東渡日本九州傳法,後來在江戶幕府的支持下,在宇治建立黃檗山萬福寺作爲傳法中心,成立在已有的日本臨濟宗、曹洞宗之外建立了黃檗宗,培養衆多弟子,將中國明清佛教文化乃至寺院建築藝術、書畫、篆刻等介紹到日本,對日本佛教和文化産生重大影響。論文依據國內少見的新編《隱元全集》對此作了詳細而系統的介紹。

  關鍵詞:隱元 隆琦 臨濟宗 黃檗山 萬福寺

  作者楊曾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佛學院研究生導師。

   在清初隱元東渡之前,日本流傳的禅宗有臨濟宗和曹洞宗,皆是在中國南宋時傳入的。臨濟宗先後受到鐮倉幕府(1192-1333)、室町幕府(1336-1573)時期以將軍爲首的武士階層以至皇室、貴族的支持,特別是其中以五山十刹爲中心的主流派——五山派不僅在社會政治、文化上有很大影響,甚至外交方面也發揮過重要作用。臨濟宗中以大德寺、妙心寺爲中心的所謂應、燈、關(大應國師南浦紹明、大德寺初祖大燈國師宗峰妙超和妙心寺初祖關山慧玄)派,是屬于五山十刹以外的林下派,曾長期受到當政幕府的冷落,並且兩寺皆遭受過戰火的焚毀,直到進入15世紀以後在擁有實力的武士集團的支持下才得以複興和發展。曹洞宗也曾屬于林下派,長期在本州北部山村一帶傳播,在進入14世紀以後逐漸擴展到本州東北部、中部乃至九州的廣大地區。

   隱元屬于中國臨濟宗楊岐派的法系,上承唐代臨濟義玄……宋代汾陽善昭……慈明楚圓……楊岐方會……圓悟克勤——虎丘紹隆……無准師範——元·雪岩祖欽——高峰原妙——中峰明本……明代幻有正傳——密雲圓悟——費隱通容的法系。據隱元弟子獨往性幽爲獨耀性日所編《黃檗隱元禅師年譜》寫的《年譜乞言小引》所說,隱元“系曹溪正脈叁十六世、臨濟正傳叁十二世”。然而隱元所傳的臨濟宗在禅法上已經融會淨土念佛法門,與日本所傳的臨濟宗有顯著差別,並且讀經重漢音,又得到江戶幕府的支持在京都宇治單獨建傳法中心——“黃檗山萬福寺”,從隱元開始連續十四代住持皆是來自中國的漢僧,故被稱爲黃檗派、黃檗門派,在日本進入近代以後正式稱爲黃檗宗。這樣,日本在原有禅宗臨濟宗、曹洞宗之外,又新增加了黃檗宗。

   一、隱元的語錄和著作

   本文爲了論述方便,先將記載隱元生平及其語錄、著述的各種資料進行介紹。現在日本收載隱元資料最全而且最便于查閱的著作是平久保章編、日本開明書院1979年出版的十六冊《隱元全集》。其中所載隱元的各類資料有:

   (一)《黃檗隱元禅師語錄》,十六卷,嗣法門人海甯、海珠、明光、如沛、性樂……性杲等人編。記載隱元在清順治十一年(1654)出發到日本長崎之前在福建福清縣黃檗山的說法語錄及著作(頌古、法語、書信、詩偈、碑記等)。其中卷十有載錄隱元在清順治八年(辛卯歲,1651)十一月叁十日自述生平的《行實》。

   (二)《隱元禅師續錄》,二卷。門人興燄、侍者性尊編,也是赴日前語錄及著述。

   (叁)《黃檗和尚扶桑語錄》,十六卷,門人興燄、如一等編,到達日本後,先後在長崎興福寺、崇福寺、攝津普門寺的語錄及法語、拈古、代古、書問、答問題贊、雜著等。

   (四)《黃檗和尚太和集》,門人性瑫、如一編,寬文元年至寬文四年(1661-1664)住持日本黃檗山萬福寺的語錄、法語、書問、小佛事、頌古、題贊及雜著。原一卷,後增加爲四卷。前有寬文叁年(癸卯歲,1663年)“素庵會道人”寫的序,稱頌隱元東來日本,“舉地皈依,爲東國開天之祖,真與折葦西來之意津津然有合也”,“以無相、無念、無住接人,直把四大部洲入一毛孔,殆亦達磨後身也”,“人向宗門者,當以臨濟爲宗也已,抑又向臨濟者,又當以大師爲宗也已”。

   (五)《佛祖像贊》,一卷,刊印于日本寬文二年(1662),前有隱元的序,載錄自釋迦佛至西天二十八祖、東土六祖及此後一世南嶽懷讓至叁十五世費隱通容禅師的祖師像(從二十五世萬峰時蔚至叁十叁世幻有正傳禅師無像)、略傳及贊。

   (六)《黃檗隱元和尚雲濤集》,一卷,門人性願記錄,載錄隱元東渡日本前作的詩偈、題贊等,除一首外,已分別載錄于前述黃檗隱元禅師語錄、隱元禅師續錄之中。

   (七)《黃檗隱元和尚雲濤二集》,八卷,侍者性瑩、性派編錄,在日本長崎興福寺、崇福寺及攝津普門寺等地的詩偈。

   (八)《黃檗隱元和尚雲濤叁集》,四卷,侍者性派、性潡編錄,在日本京都黃檗山萬福寺晉山前後的詩偈、歌贊等。

   (九)《黃檗和尚松隱集》,叁卷,侍者道澄編錄,隱元在寬文四年(1664年)退隱松隱堂,此集中載錄他在翌年著的七言五言詩偈、歌及題贊等。此後,隱元于寬文六年、七年所作詩偈等,分別由侍者道澄、性派等人編錄爲《黃檗和尚松隱二集》、《黃檗和尚松隱叁集》。此外,隱元還有《擬寒山詩》、《又擬寒山詩》各百首。

   (十)《普照國師廣錄》,叁十卷,門人南源性派等據隱元在中國、日本的說法語錄、法語、詩偈等摘錄編纂而成,其中的中國傳法部分比較忠于原錄,日本部分有省略及改動的地方。有以往語錄中沒有的內容,重要的有:隱元像一、《上黃檗開山大光普照佛慈廣鑒國師全錄表》、《黃檗老和尚奏對機緣》、後水尾法皇、光格上皇的賜號加號書翰四、《隱元禅師語錄序》等。

   在平久保章編《新纂校訂隱元全集》附錄冊中,載有隱元門人南源性派在高泉性潡協助下編錄的《普照國師年譜》二卷,前一部分逐年附錄原由侍者獨耀性日編錄、在隱元到日本後于承應叁年(1654)刻印的記述隱元從出生至六十四歲事迹的《黃檗隱元禅師年譜》。上卷記載隱元從出生至清順治十年(1653)六十二歲、下卷記載隱元從順治十一年(日本承應叁年)六十叁歲赴日至寬文十叁年(1673)四月八十二歲在日本去世前的年譜。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大正藏》)第八十二卷,載有《普照國師語錄》叁卷,取自前述《黃檗和尚扶桑語錄》、《黃檗和尚太和集》中隱元到日本以後在長崎興福寺、普門福元寺和黃檗山萬福寺的部分傳法語錄;《普照國師法語》二卷,當取自隱元在中日兩國向弟子或參禅者所作開示的書信或筆錄。此外,尚有《隱元和尚黃檗清規》是隱元爲日本黃檗寺製定的清規。

   筆者參考前述隱元自述生平的《行實》及其弟子性日、性派相繼所編《普照國師年譜》(以下皆簡稱《普照年譜》),並著重參考隱元赴日後的傳法語錄對他的生平和禅法思想作概要介紹。

   二、隱元在東渡前的經曆

   隱元隆琦(1592-1673),隱元是號,名隆琦,明萬曆二十年(1592)十一月初四生于福州福清縣靈得裏(現爲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上迳鎮)東林村。俗姓林,名曾昺,兄弟叁人,排行第叁,二哥出家爲僧。父林德龍,農耕爲業,在隱元六歲時離家入楚(泛指今河南、湖南、湖北一帶)遠遊後,一直沒有音訊。

   家業素淡,隱元九歲就學,然而因貧翌年廢學,與長兄從事農樵以扶養老母,維持生計。隱元在十六歲時,在觀察星月流轉等自然現象之際,常思考天地萬象“誰系誰主”等玄奧問題,感到“此理非仙佛難明”,逐漸萌發慕佛出家的念頭。 二十歲時,以父遊未歸爲由拒絕母與長兄爲己娉妻。第二年在得到母親諒解後,攜此娉金爲路費踏上外出尋父的路途,先後到過豫章(今江西南昌)、金陵(今江蘇南京)等地,後輾轉至甯波、舟山,皆未找到。其間,雖逢到母舅、族叔勸他早日回家,他皆不聽。隱元二十叁歲時,到南海普陀山(在舟山島東的小島)觀音道場進香,祈願找到父親,在看到佛刹勝景之後,更堅定出家之念,于是投到潮音洞主的門下以“道人”身份擔任爲香客燒茶的“茶頭執事”。此後回家看望母親,在家奉養老母近五年。隱元二十八歲時,母親去世,請當地黃檗山寺法師爲母舉行禮忏超度法會過程中,認識了寺中興壽鑒源法師,聽從他的勸告,舍棄到外地出家的念頭。明泰昌元年(1620),隱元二十九歲時,在黃檗寺禮興壽爲師正式出家爲僧。

   黃檗寺或黃檗山,全名是黃檗山萬福禅寺,因山寺多有黃檗(即黃柏)樹,故以黃檗爲名。原建于唐貞元年間(785-804),馬祖再傳弟子黃檗希運禅師(谥“斷際禅師”,?-855)曾在此出家。此後曆經五代、宋,長期頹廢不振,至明朝經中天正圓、覺田法欽、興壽鑒源,興慈鏡源,再經密雲圓悟、費隱通容、隱元隆琦幾代法師的努力,才使黃檗寺得以振興,成爲東南名刹。

   明代黃檗寺初祖中天正圓(?-1610),致力重建和振興黃檗寺,爲提高寺的聲望,在明神宗萬曆二十九年(1601)赴京請賜“龍藏”(當爲明北藏),然而苦等八年沒有得到而在京去世。徒孫興壽鑒源、興慈鏡源入京繼之。又經過六年(當爲萬曆四十二年,1614),在首輔大學士(宰相)葉向高 的支持斡旋下,才得到皇帝所賜藏經一部六百七十八函及金、敕書、寺額、紫衣等,在寺建藏經閣收藏藏經作鎮山之寶。 從此,黃檗寺聲振東南叢林。隱元出家之師就是興壽鑒源(?-1626),他被後世奉爲黃檗寺“護藏賜紫”禅師。

   密雲圓悟(1566-1642),號密雲,俗姓蔣,宜興人。二十九歲時到荊溪(在今宜興)龍池山禹門禅院從幻有正傳(1549-1614)剃度出家,從受臨濟宗楊岐派禅法。明神宗萬曆四十五年(1617)繼師…

《隱元東渡和日本黃檗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