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真理手冊

  生命之光

  透過對思想了解的修養,

  人可以駕馭自己的心靈,

  而不被感官玩弄于股掌之間。

  淨化自己的過程。

  生命之光

  ◎釋尊說:所有的事物都受苦于無止盡的變化及沖突。

  ◎行者必須認清生命的貪婪本性,及追逐感官喜樂的傾向,並檢討人生變遷與貪婪的結局,以適當引導自己的生活,走向幸福之道。

  ◎“斷惑證真”──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對某樣物體愈執著就會愈怕失去它;而且,當一個人的欲望獲得滿足時,新的需求又會産生。

  ◎在所有負面的精神狀態中,最不健康,最傷身體的是慢性的憂慮。

  憂慮是因爲“我”和“我的”概念或佛教說的“我執”所致。

  ◎如果一個人能夠修養內心,理解生命的本質和特性,便容易克服痛苦。

  ◎人類擁有優越的思考能力及直覺,慣用理智創造永久的自我。

  佛教的教義指出,自我或精神只是一種概念,通常無法與現實世界相呼應。

  這“自我”的概念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小至個人沖突,大到國與國間的戰爭。

  ◎一個人經曆的憂慮與遭遇,只是自我對多變的塵世欲望所産生的交互作用。

  ◎當嫉妒、仇恨和恐懼成爲習慣時,疾病就不遠了。

  ◎我們應面對問題並想辦法解決。我們要用心靈去面對,而不是拿怪力亂神爲名義當擋箭牌躲開。

  ◎治療憂傷,恐懼最好的方法是什麼?試試爲他人做點事!

  ◎佛說:“心靈是先驅,是首領;萬法唯心造。”

  “即使是最壞的敵人,也不能像自己毫無防禦的內心般傷害自己,然而一旦心靈被操縱了,即使是父母或任何親人也不能幫你。”

  ◎當你原諒不可原諒之事,世界便屬于你。

  在遭他人懷疑時,依然相信自己並寬容他人。

  假如擁有夢想,應該心懷世界,假如擁有思想,應不圖利自己。

  ◎健康的思想能夠發展出正直的人格,合適的態度和正當的行爲。

  ◎透過對思想了解的修養,人可以駕馭自己的心靈,而不被感官玩弄于股掌之間。

  淨化自己的過程──四正勤。

  ◎阻撓我們悟道的障礙是私心、驕傲、仇恨和無知。

  ◎“信仰是力量的來源,悲傷是我的朋友,知識是我的武器,耐性是我的裝束及美德。”──穆罕默德

  ◎如果人想獲得永久的快樂,就必須放棄易逝的享樂;若人要結束痛苦,須將私心連根拔除,並學習惜福感恩。世尊提出追求最終穩定的方法—涅槃,永恒的平靜及無虞──遵循八正道的方法。

  ◎在徹底領悟生命的本質後,釋尊奉獻一生,教導那些願意聽他述說真理及有所了解的人。

  

  生命的真相

  ◎要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你必須通過自己的體驗和從內觀的洞察力去發現,且必須先了解人的本性和生命的真相,也必須接受宗教做爲響導,並學會如何使你的心甯靜、平和。

  ◎錯誤的見解使人自我膨脹,提高我見。

  人類應該摒除愚癡無明,努力去了解自己的本性和發展正覺。

  一般人,只要他能從自己無明的夢幻中覺醒,都能證悟成佛。

  ◎一個人必須明白,他的今天是無數的思維和行動,不斷反覆作用的結果;不是現成的,而是經過不斷的變化而形成的,而且還在繼續變化中。

  ◎當了解生命的真相後,我們更加注意于自己的身、語、意叁行,透過善的身、語、意行,能夠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清楚的了解到自我價值發展的道路。

  ──八正道

  ◎實踐于八正道,能協助一個人發展“戒”──將一個的負面行爲轉化爲正面行爲,獲得精神與心靈的力量、淨化思想、發展心識,從而改變整個人生。實踐“定”──能夠獲得人生的真正經驗,了解宇宙生命一切現象的真性。當“定”獲得全部的發展後,就會生起“慧”。當“慧”生起時,就會獲得善心、歡愉和慈悲。這時,我們更加了解生命的所有組成部份和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動向了。

  ◎人格是通過自己的身、語、意的抉擇後而奠定的,因此,一個人的思維和行動是自己的決定。人類是進化樹上的果實。

  ◎當我們了解生命的真相(苦、無常和無我)理解追求虛無的幸福就好像在水中撈月;對欲望的渴求,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

  ◎佛教讓人類看清楚,感官的欲求和自我執著所帶來的痛苦,更說明“業力”控製了我們的命運。

  所以修行者必須自我發展潛能,增長智慧和慈悲心。

  ◎我們應以佛陀那純淨的人性境界爲榜樣,努力爭取證悟于涅槃。

  發展了對叁寶的崇敬,以佛菩薩爲精神支柱。

  棄除貪欲,開展智慧和慈悲心,完整的從輪回中獲得自我的解脫。

  ◎了解生命的無常,就能輕易的面對死亡。

  以正確的心態來面對死亡,可以給人勇氣、甯靜和了解生命的本質。

  ◎佛教的道德規範是講求實際的,是引導我們邁向永恒幸福的最佳工具。

  ◎佛教所提倡的自我拯救,是以自我堅韌的意志力來克服業力的結果。

  佛教的使命,在于啓發人類生存的本質,並告誡人類如何利益自己,利益他人。

  ◎慈悲心是一種活躍的力量,由意識的引導而作用,導致一切支援、振奮、簡化、消除煩惱的正面力量,從而獲得更高的幸福。

  

  享受生命

  ◎我們試著探觸生命,當我們喝茶、走路、坐下、插花時深深的觀照,成功的秘訣在于你能做自己的主人,當你呈現你本來的面貌時,你就如實地活在當下。

  ◎假使你帶著目的,你將與花一無相應,放棄所有的作意和所求,你才有可能與花一體。

  ◎與萬事萬物合爲一體欣賞自然,生命本身中的每一刻都會是一件藝術品。

  ◎“無所求”、“無所得”,因爲所有的事都已經在你自己身上具足,生命本身就是目的。當我們行禅時,並不意圖一個目的地,只是邁出一個祥和愉快的步伐。

  ◎不要在大地上留下焦慮與不安的足迹,要覺知你的腳和大地的接觸,好像你用腳親吻著大地一般。當我們已能平穩而愉快向前邁步時,我們已經爲人類的和平與快樂種下因子,這是種美好的修行。

  ◎調勻呼吸與步伐一致,走叁步吸一口氣,“吸、吸、吸。呼、呼、呼”,把安祥帶給大地,並與它共同體驗愛是什麼,如此走入心靈之中。

  偶爾我們看到美麗的事物,自然而然會駐足審視──一顆樹、一朵花、一群嬉戲的孩童。在駐足觀賞的同時,繼續配合呼吸,當你想再走時,那麼就繼續吧!每走一步會掀起一陣微風,滌淨我們的身心,一步一蓮花,步步安祥使我們感到輕安。

  ◎正念是幸福生活的根源。

  ◎沿著河岸或公園走一趟,你找回自我,並與樹木結爲好友。

  ◎步行禅──走的目的不是爲了要到達某個地方,只是爲了走,爲了如實覺知當下,覺知呼吸與步行,每一步都充滿喜樂。

  ◎散步時我們也可以牽著小孩的手,每走一步就感覺好像我是全世界最快樂的人。

  ◎電話禅──

  鈴響時,覺知呼吸、微笑,“聽哪!聽!這美妙的聲音帶領我回歸真實的自我。”連續叁次鈴聲及練習,而後完全自主地慢慢拿起電話。此時,你知道你是自己的主人,你並非只爲自己微笑,同時也是爲了對方。如果你正處于正念中,帶著微笑拿起電話時,想想,你正把喜悅(法喜)、正念、和平的種子傳達給電話的另一端,對方是多麼的幸運!

  ◎開車禅──

  “啓動汔車前,知吾何所往;車人成一體,人與車同速。”我們也可以視紅燈爲正念的鍾聲,提醒自己如實覺知當下。下次碰到紅燈時,請對它微笑,並回到自己的呼吸上,“吸氣,我放下;吐氣,我微笑。阿彌陀佛!”每次一輛車或紅燈在面前時,我看到佛陀的眼睛對我閃耀、微笑,我就用呼吸和微笑以對。

  ◎禅修就是要練習如實覺知當下,在面對花朵、藍天和孩童時都能隨時隨處充滿喜樂。我們應該訓練自己,使能除靜坐與非靜坐之間的藩籬。

  我們應該能把禅房的靜心帶到日常生活之中,讓它滲入你每分每秒每個細胞中。

  ◎行禅時,不要去想過去和未來的事,慢慢你就會覺知生命就在當下此刻。

  

  覺醒的心

  如果以正念來擁抱一個小時的痛苦,

  它會在幾分鍾內轉化,

  只要去呼吸和對它微笑便可以。

  覺醒的心

  ◎沒有毀滅,就不會有新生命,就不會有生命的奇迹。

  ◎愛是超過語言文字和思想的。

  他是一個經驗、一個認識,與人、地球,乃至大我的聯系。

  它是欲達與自己較高關系的努力。

  ◎學著每一個自己,當你接納他們時,你也正在把它們並入你的大我。

  ◎進化了的人是非常溫善良。

  ◎一個不快樂的人一定會進入欲望,欲望是不快樂的頭腦追求快樂的方式。

  ◎愛是以一種自然的禮物狀態,自然來到,它是生滅相續,一執著,愛就死了。

  ◎愛帶來自由,一個不帶自由的愛不是愛。

  ◎在法界中,每個生命互爲一體。(你把嬰孩照顧好,也是把每件事照顧好)。

  ◎如果以正念來擁抱一個小時的痛苦,它會在幾分鍾內轉化,只要去呼吸和對它微笑便可以。

  ◎我們也許不能神聖到去愛敵人,但是爲了我們的健康與快樂,最好能原諒它們並忘記他們,這樣才是明智之舉。

  ◎不能生氣的人是傻瓜,不會生氣的人才是智者。每晚睡前,必須原諒所有的人與事。

  ◎沒有任何人能侮辱我們或困擾我們──除非我們自己允許。

  ◎正念的練習即是愛的練習。

  ◎棍杖石頭可以打斷我的骨頭,但語言休想動我分毫。

  ◎修行者應該感謝有情衆生給我們無窮的機會,來修行菩提心及培養功德,若是沒有衆生,菩薩就不能成佛。

  ◎試著放松身心,嘗試不受不相幹的事情煩擾,讓它們隨來隨去。

  ◎若人想很快至不退轉地者應以恭敬心,執持稱佛名號。

  ◎培養柔…

《真理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真愛手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