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宗教程 第四編 阿彌陀佛之本願

  第四編

  阿彌陀佛之本願

  

  

  第四編

  阿彌陀佛之本願

  阿彌陀佛本願之緣起

  阿彌陀佛本願內容與結構

  阿彌陀佛本願的宗教道德價值

  

  

  本願是指諸佛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對上求佛道、下化衆生、莊嚴淨土諸方面所發的預先誓願。阿彌陀佛因地以大悲心肇建本願,以本願爲藍本啓建西方極樂世界,以所證果德作大願船,普度十方衆生往生彼國,疾速成佛。淨宗念佛法門的殊勝,西方淨土依正莊嚴的超絕,純由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所致。欲入淨宗堂奧,首應探究阿彌陀佛本願。

  

  

  

  第九章 阿彌陀佛本願之緣起

  

  

  追溯阿彌陀佛本願之緣起,能予吾人以深刻的啓發。對阿彌陀佛稱爲大願之王,西方極樂世界超勝獨妙,常沒衆生皈命阿彌陀佛最能得救等之所以然,能獲致相應的解答。

  

  

  第一節 阿彌陀佛發願之因緣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啓建大願的過程,在諸多淨宗經典,尤其在《 無量壽經 》中多有記載,經雲: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出興于世,度脫無量衆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于錠光佛後,又有光遠佛等五十叁尊古佛,悉皆示現成佛,廣作佛事。最後一尊佛名世自在王如來,講經說法,教化衆生長達四十二劫。

  在世自在王佛示現成佛時,有國王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即發無上菩提心,棄國捐王,行作沙門,名叫法藏比丘。法藏比丘高才勇哲,心量廣大,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合掌,以偈頌贊歎佛德已,向佛恭表願心:“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衆奇妙,道場超絕……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隱”。並表示“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的堅韌道心。隨即懇請求法:“願佛爲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世自在王佛當即開示成就大願之密因:“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直指當人自性本來成佛,自性本具萬法的奧理。

  法藏比丘雖然明了自性功德不可思議,自力修持最終亦能成功,然爲了快速實現嚴土利生的宏願,他懇請世尊爲其開示諸佛如來莊嚴淨土之妙行,以佛的開示,作爲如說修行快速圓滿大願之准範。世自在王佛看出法藏比丘志願深廣,發心真切,即說出殷殷誨勉:“譬如大海,一人鬥量,經曆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爲廣說十方諸佛刹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並以神力加持,令法藏比丘清晰睹見諸佛刹土相狀,如同圖像教學。如是說法長達千億歲。

  法藏比丘聞佛說法竟,自處靜室,便一其心,自得天眼,徹視他方佛刹的景況,于諸佛國土善惡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別,撷其優勝,摒其劣陋。用五劫的時間,以幽邃的心智,起發無上殊勝之願,精心構思了一個最極理想的佛國與勝異方便的往生法門。爾後,法藏菩薩再到世自在王佛所,禀告自己所啓立的大願。世自在王佛歡喜贊歎:“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起悅可一切大衆。”法藏菩薩發願已,並說偈曰:“我若當證大菩提,如斯弘誓實圓滿,願動叁千大千界,天衆空中皆雨華,是時大地鹹震動,天華鼓樂滿虛空,並雨旃檀細末香,唱言未來當作佛。”(《 無量壽經 》唐譯)說偈完畢,應時大地震動,天雨妙華,散落在道場及法藏菩薩身上,空中自然奏起天樂,歌呗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如此殊勝瑞相,表明阿彌陀佛大願緣起,乃法界最勝不可思議之大事。

  

  

  

  第二節 積功累德圓成本願

  

  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與天人大衆前禀告四十八大願之後,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于無量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廣行菩薩六度萬行,教化安立衆生住于無上正真之道。和光同塵,自行化他,無央數劫來,示現種種身份,或爲德高望重的長者,或爲寡欲蘊德的居士,或出生在尊貴之家及名門望族,或作國王甚至轉輪聖帝,或作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法藏菩薩無論出生在何處,是何身份,恒常于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法藏菩薩示現的一一身份,悉皆身報微妙,口中之氣清香潔淨,如青蓮華;周身諸毛孔中,散發出栴檀香。其手恒常現出無有窮盡的珍寶以及衣服、飲食、珍奇微妙的華香、寶蓋、幢幡等莊嚴之具。如是等奇妙之事,超越諸天人的福德。法藏菩薩于一切法得大自在,遊戲神通,度化衆生。所謂根深葉茂,源遠流長。以無量無邊功德莊嚴成就的西方佛刹,開廓廣大,無衰無變,超勝十方一切佛國。

  在無量劫圓成大願的過程中,阿彌陀佛隨形六道,與諸類衆生廣結法緣。是故西方極樂世界成立方始十劫,即有無量不可算數的衆生往生彼刹,聲聞菩薩的數目亦難以計算。十方佛刹若過去已往生者,若現在往生者,若未來當往生者,悉皆能見佛證果。彼諸往生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俱得往生極樂世界。

  佛度衆生,衆生受佛度化,其間難易淺深,總在于因緣。吾人能遇能信淨土法門,即是與阿彌陀佛宿世有緣之人,悉皆得受往生成佛之記莂。淨業行人應自尊自肯,信自信他,感戴彌陀恩德,尊重自己宿世的善根,今世信願持名,橫超叁界,往生成佛。

  

  

  第叁節 他力果教門的肇啓

  

  阿彌陀佛因地——法藏菩薩初發心時的志願,廣大而超勝,不但超過叁乘,亦乃超逾諸佛。經中記載法藏菩薩初詣世自在王佛所,禀陳願心:“令我後作佛時,教授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莫不聞知我名字者。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諸來生我國者,悉皆令作菩薩阿羅漢,無央數都勝諸佛國。如是者,甯可得不

  ”(《 無量壽經 》吳譯)

  法藏比丘的願力不可思議,世自在王佛亦予許肯,並直下開示攝取佛國、莊嚴妙刹的根本方法。“汝自當知”道出菩薩建佛淨土,成佛正覺,皆由自心,非從外得。此“自”字,即當人妙明真心,真如實相,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故知思惟修何法而得成就莊嚴佛刹,修何行而得成就莊嚴佛刹,由何人使之佛刹莊嚴。唯有除妄歸真,明心見性,于畢竟空中,熾然備修菩薩萬行,方能得之。萬法不離自心,真如緣生萬象,妙土莊嚴乃由自心顯現。

  世自在王佛開示的自力頓悟漸修的妙莊嚴門,法藏菩薩自然當機,依之而修,經無量劫,亦能成就四十八願。然而法藏菩薩回答尊師:“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唯願世尊,廣爲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意謂自力莊嚴淨土的義理宏大精深,不是我現今所能企及的境界,惟願如來以遍知一切的智慧,廣爲演說諸佛肇建妙刹的事理因果。若我得聞淨土啓建的奧訣妙法,當深入思惟,精勤修習,誓滿初心所發之願。這種超出常格的回饋,充分顯示出法藏菩薩的悲心與智慧。法藏菩薩受同體大悲的驅使,發心廣度十方一切苦難衆生,尤其突顯速疾的功能:速成無上正等正覺(自利),速生我刹受安樂,速到菩提究竟岸(利他)。通途的菩薩淨佛國土的行門,法藏菩薩能直下承當;而超勝一切佛國的最勝淨土之行,同時又具速疾功能的度生嚴土之方法,卻是當時的法藏菩薩智慧能力所不逮。所以,法藏菩薩再次懇請世自在王佛加持,以冀快速圓成超勝諸佛的本願。

  世自在王佛對法藏菩薩放舍自力,仰依佛力加持的意向亦深加贊許,即爲他選擇、宣說與顯示了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功德嚴淨廣大圓滿之相,使法藏菩薩的淨土行初始便站在佛地果覺的起點,大大加快了啓願與滿願的進程。四十八願的肇建,以法藏菩薩的總意願爲親因,以世自在王佛的加持爲增上緣,因緣和合而成。世自在王佛應法藏之請,選擇二百一十億佛刹作爲範本,蘊含著如來果覺的價值導向。從表法來看:世自在王佛表涅槃叁德(世配般若德,自在即解脫德,王即法身德)。由是,世自在王佛對法藏菩薩的加持,即是如來叁德秘藏的加持。十方叁世諸佛同證如來涅槃叁德,故從深層意義來說,世自在王佛的加持,亦即表證十方叁世諸佛如來對法藏菩薩共有的加持。換言之,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肇啓與西方極樂世界的成立,即是十方叁世諸佛如來共同參與的傑作。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如是慈悲濟衆之心,藉著法藏菩薩契合聖心的大願而沛然湧起,給予法藏菩薩無限的加持力。法藏菩薩深感佛力加持的法益與必要,于是在無央數劫莊嚴妙土圓成大願的過程中,恒常地于諸佛所,尊重供養,殷勤請法。這樣,阿彌陀佛的大願肇始與西方極樂世界圓成的全過程,始終貫穿著佛力加持。可見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之所以受到十方諸佛贊歎,念佛行人之所以得蒙十方如來護念,具有深遠的曆史淵源。

  阿彌陀佛因地自開他力果教門,其淨土行從果起修,圓滿地實現了速疾啓建、速疾滿願、速成淨土、速度衆生的初衷。法藏菩薩(及因地種種身份)淨土莊嚴的圓成,即是阿彌陀佛廣度衆生的開始(自致成佛)。阿彌陀佛因地他力果教的特質,在阿彌陀佛的果地上尤爲發揚光大。淨宗理念昭示:凡惑衆生仰賴阿彌陀佛的願力,信願持名,即得帶業往生,橫超叁界,徑登不退,一生成佛。其修持下手處,即是從果起修。六字洪名由阿彌陀佛果地萬德所莊嚴,今以此果覺作衆生修持之因心,名具萬德,名召萬德,行人念佛,即將阿彌陀佛的萬德轉換成自己的功德,即念即佛,香光莊嚴,妙感難思。淨宗念佛法門的他力果教特質,是阿彌陀佛修因證果大悲大智的結晶,能令常沒衆生疾速出離生死苦海,疾速成就佛道。追根溯源,阿彌陀佛以無盡大悲愍念十方苦難衆生,稱性肇建殊勝大願,生佛同體義蘊,彌陀願心功德,海墨難書。

  

  …

《淨土宗教程 第四編 阿彌陀佛之本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