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宗教程 第五編 西方極樂世界 依正莊嚴

  第五編

  西方極樂世界

  依正莊嚴

  

  第五編

  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西方淨土本體論

  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

  淨宗與現代自然科學

  

  西方極樂世界,梵語須摩提,亦名安樂、安養、清泰、妙意等。極樂意爲超越世間苦樂對待的絕待之樂,是妙明自性本具的無漏、無爲、清淨的法樂,含攝涅槃常樂我淨四德,乃當人自性體相用之彰顯。具言之,離生死逼惱衆苦,得第一安隱,即名安樂;資生用具應念而至,不假經營造作,即名安養;災難不至,政清民泰,即名清泰;六塵妙境稱心如意,即名妙意。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稱性功德之所成就,是真善美慧的最高範本,是提升他方世界文明層次的理想坐標。探討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即是契入阿彌陀佛的聖心,亦即直探淨宗奧藏。

  

  

  

  第十二章 西方淨土本體論

  

  

  本體論是探究法界緣起、結構、運作機製的深層學理。西方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從初始發心到圓滿大願之始終,以無量因緣稱性而起的妙土。成立西方淨土的事理、性相、因果,全體是如來果地境界,凡夫衆生何能妄談

  茲謹依聖言量略作诠釋,或能令有緣衆生從理體上生起對淨宗念佛法門的信心。

  

  

  第一節 西方淨土的成立原理

  

  淨宗經典對西方淨土成立的原理與相狀,有著雖簡約卻甚爲透辟的陳述,爲我們了解西方淨土的成立原理提供了思路,亦爲淨業行人嚴土利生的菩薩行提供良深的啓迪。

  《 無量壽經 》載: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座下,起發無上殊勝大願,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拔除一切衆生生死勤苦之本。無央數劫積功累德,圓成大願,自致作佛。尊者阿難啓問:法藏菩薩圓滿大願,圓證菩提。法藏菩薩是過去佛呢

  未來佛呢

  還是他方世界的現在佛呢

  釋尊告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極樂。”(《 無量壽經》宋譯)意爲:阿彌陀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空間打破),無生無滅,非過去、現在、未來(叁際一如,時間打破),只是爲了酬報因地所發的誓願,廣度十方世界衆生,從法身流現出極樂世界,距離娑婆世界的西面有十萬億佛刹之遙。

  這段經文義理深邃,點示出西方淨土成立的原理。即由真空緣生妙有,打破時空局囿的如來即是真空,極樂世界即爲妙有。真空與妙有的媒介是願力。真空—願力—妙有叁大要素的因緣和合,構成西方淨土的成立原理。

  《 無量壽經 》中阿彌陀佛對他方世界菩薩的開示亦談及這點:“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刹。”又雲:“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刹。”表證著空性—願力—妙刹叁者的內在關聯。

  真空不是斷空,而是即有之空。從空有一如的真空中,藉助某種中介力,即能變現出森羅萬象的差別法。真如實相(空性)是一浩博無涯的空能。阿彌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薩時,即悟證到空性,深知空性可以成就廣度衆生之大用。于是法藏菩薩以五劫的時間,思惟利用空能廣作佛事的方法,從真實慧中流現出四十八大願。這四十八大願即是阿彌陀佛從真如實相緣起西方淨土的中介力量。西方極樂世界全體依正莊嚴盡是阿彌陀佛願力所作。可知心性不可思議,願力不可思議,由之顯現的稱性莊嚴功德亦不可思議。

  以法相宗的理念來诠解,西方淨土的成立,一者是法爾無漏清淨種子(一切種智),由法藏菩薩顯發法爾本具的不可思議功能,攝取清淨莊嚴的依正二報,一一皆是不可思議;二者是智所熏新生種子,即願力不可思議。法藏菩薩以般若智慧,稱性發出四十八大願,依願起行,所熏染的一切出世善根功德,成就清淨莊嚴的佛土。法爾清淨種子是本具(本覺),智所熏種子是新生(始覺),本具清淨種子是因,願力是增上緣,所熏染功德爲助緣,因緣和合,故有西方淨土的成立。西方淨土是由無漏清淨種子經由願力而緣起的無漏勝相。七寶樹、黃金地、金剛幢等亦是無漏之體。寶樹亦無須萌芽漸長的過程,而是同時頓起,量數等齊,行行有序,葉果相稱,彰顯自性無漏的功德。

  西方淨土的成立原理昭示:願力是從空出假(妙有)的重要中介力量,真空妙有二谛圓融,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雙泯雙存,同時無礙,即是向上圓融不思議第一義谛,即是當人本源心性。而種種般若淨土法門,皆悉指歸本源心性,所謂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是故淨業行人以發菩提心,廣度衆生爲先決前提。小乘行人不發菩提願,即趨證偏真涅槃,不能從真空中繁生度生大用,故被釋尊呵斥爲焦芽敗種,吾人當引以爲誡。雖知諸佛國,及與衆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于群生。

  

  

  第二節 指方立相的時空坐標

  

  時空坐標是十方衆生認知環境、把握世界的不可或缺的前提,盡管愛因斯坦敏銳地洞見“時間、空間是人的錯覺”,並漸次成爲有識之士的共識,然而受業力網製限的凡夫衆生,在日常生活中,亦只能在錯覺的背景下,把握這似真而幻的世界。阿彌陀佛因地睹見十方衆生在虛妄的時空羁束下,受生死輪轉的煎熬,生起大慈悲心,發願建立一個安樂世界,用以救度十方衆生。由是,阿彌陀佛由無爲法性中,衍生出西方淨土的時空坐標,以便十方衆生的身心得以皈托,信願由斯堅固。

  淨土經典記載:西方極樂世界的空間方位——從娑婆世界西過十萬億佛刹,時間系數——法藏菩薩成佛以來,于今十劫(此是一期之示現,阿彌陀佛乃久遠實成之古佛)。釋尊指陳西方淨土的時空坐標,意在確證在廣袤無際的法界中,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有其真實的存在,既非莊子寓言,亦非烏托邦。

  阿彌陀佛由光明遍照十方願衍生爲空間方位(橫遍十方),由壽命同佛永久願衍生爲時間系統(有始無終,叁際一如)。由于有無量光壽二種願力的維系,西方淨土便具有無衰無變,超勝絕妙,十方佛刹最尊第一的特質。

  在真如自性與實報妙有層面,本無時空坐標的存在,只是爲度衆生的方便,創設新的時空坐標,以楔出楔,實現革凡成聖的轉換。善導大師深知個中奧妙,曾精辟指出:淨宗念佛法門“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總不明無相離念也。如來懸知末代罪濁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如似無術通人,居空立舍也”。意爲:念佛法門的特點是指示方位(西方),確立境相(淨土依正莊嚴與佛號),心念專注在淨境上,總不高推無相離念的玄妙。如來懸知末代衆生,障深慧淺,識心狂劇,取境系心尚且達不到,更何況離相而求佛道。離相而求佛道,好比沒有法術神通的人,冀望在虛空中建立宅舍一樣。針對十方衆生的根性,指方立相,啓建淨土時空坐標,甚有必要。

  站在凡夫情執的立場,此土與西方淨土的空間有十萬億佛土之遙,時間有十劫之長,然站在佛的無分別智的立場,阿彌陀佛去此不遠——空間的距離泯滅;臨終在定之心,即是生到西方淨土之時——時間的差別消失。可見阿彌陀佛創設的西方淨土時空坐標,實乃超時空的境相,爲度衆生,方便顯現時空數量。其效用略述有二:

  其一,西方淨土的時空坐標內具真善美慧的內涵(由無量光壽而緣起無盡莊嚴),是一個新的理想參照系,以此來對比娑婆穢土的殘缺與苦迫,藉以激揚沈迷衆生對娑婆穢土的厭離心,對西方淨土的欣求心。厭欣心是淨業修持的基本前提,十方衆生只要信願持名,決定能蒙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加持,帶業往生淨土,一生圓成佛道。這是阿彌陀佛啓立西方淨土時空坐標的根本目的。

  其二,西方淨土時空坐標爲淨業行人提供方便而直捷的修持方法。淨宗念佛法門的特質就在于指方立相,住相證果(西方淨土依正莊嚴是境相,彌陀名號是聲相)。吾人執持佛號,憶念淨土莊嚴,即可潛換對五欲六塵的染著心,久而久之,漸次能將娑婆穢土的時空觀善巧方便地轉換爲西方淨土的時空觀。實則西方淨土並無時間與空間的分別,是故憶念西方淨土,即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精勤持念六字洪名,念極情空,便可透脫時空的鐵幕,契證自性無量光壽。阿彌陀佛啓立西方淨土時空坐標,爲十方衆生淨業成就提供增上緣,妙德難思。

  

  

  第叁節 聖凡互滲互攝的淨土

  

  西方極樂世界由阿彌陀佛的悲心願力而肇啓,由萬德因華而莊嚴。西方淨土稱性而起,便與他方佛刹互融互攝,如帝釋宮中因陀羅網,影入衆珠,一多互融。又阿彌陀佛因地作法藏菩薩時,祈請世自在王佛的加持,完成大願(西方淨土的藍本)的肇立。世自在王佛乃十方叁世諸佛的代表,故而西方極樂世界即是十方叁世諸佛共同參與莊嚴的淨刹。而西方極樂世界掀開攝受十方衆生的帷幕之時,即與十方念佛衆生構成雙向互滲互融的關系,與十方世界九法界衆生建立起便捷的通訊網絡。聖凡互攝的關系可體現在如下幾點:

  

  一、聖凡二力彰顯淨土景觀

  

  阿彌陀佛以本願威神之力,流現西方極樂世界無盡莊嚴,諸如:宮殿樓閣、寶池蓮花、重重寶樹、德風華雨、妙法梵音、光明透亮等。尊者阿難聽到釋迦本師的介紹後,便向釋尊禀問:十方世界都有須彌山,西方極樂世界卻沒有,那麼,四天王天與忉利天依何而住呢

  釋尊回答: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各類往生者所居的刹土,無須依賴須彌山,自然安住。這是由于聖凡二力所致:一者阿彌陀佛的威神願力,二者諸往生者的功德善力。又西方極樂世界皆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所成就,一切種智所流現,亦是吾人淨業所感,唯識所變。由淨業行人心行不同,西方極樂世界亦有四土差別(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阿彌陀佛的心與念佛行人的心,互爲影響境與本質境。聖凡心性交…

《淨土宗教程 第五編 西方極樂世界 依正莊嚴》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