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金剛經(叁)──第一章
〈2-20〉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複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爲發大乘者說、爲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爲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爲荷擔如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于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爲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這部分是講受持經典、經教所得的功德。從字義上看,似乎極易了解,但若要真能明白經文的真實義,恐頗費周章。
印度人一般將一日分爲六個時段: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初夜、中夜、後夜。我們常聽到「二六時中」,「二」指白天和晚上,「六」即指這六個。西洋人將一整天劃分成二十四小時,中國人則劃分成子、醜、寅、卯……等十二個時辰,所以中國的一個時辰等于西洋的二小時,以前印度一個時段,即等于西洋時間的四小時。經文這裏的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也就是白天的意思。
現在他以恒河沙等那麼多的色身來布施,有可能嗎?不可能啦!這輩子這個色身布施之後,得再等二十年才可能又是一條好漢,但也必須是好漢才行,萬一成了「好豬」就難以布施了。所以這是一種譬喻,真實情況不可能早上布施後,馬上投胎以另一個色身來布施,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你發無量心願意布施,譬如九二一地震時,有些人很急,心想:「唉!他這樣死太可憐了,留下孤兒寡母的,我單身漢,替他死好了,死一百遍都無所謂。」事實上哪能死一百遍?但這表示他有那個願、那個心。
佛門中修學,若能真心誠意來發心,功德福報不可思議。可不要學一學,盡發些假願。我遇過這種情況,有人開文物流通處,一聽說要蓋道場,馬上去找那位師父:「沒問題,佛像通通包在我身上,我那個叁聖佛、四大天王很大,要從大陸運過來……你跟別人買六千萬,我打五折就好,而且我先捐一千萬。」佛像六千萬打五折是叁千萬,他又捐一千萬,所以實際上是兩千萬而已。大家看他那麼發心,就選他當會長,結果聽說那些佛像總共只要二百萬。師父經營道場,勢必有好多信衆,一旦他當會長,信衆們就成爲他的顧客。兩百萬的東西,他賣你兩千萬,生意買賣,大家甘願,這倒無所謂,做生意賺錢無可厚非。但他不是真發心,他的目的不僅賺那一千八百萬而已,同時還想招攬一堆信衆去買他的東西。
另外一種情況,南部有位中醫師常跟人說,凡是師父來看病都免費。有些師父去了,真的看病免費,但其它居士來,索費卻比其它醫院多一倍。到底是師父多,還是居士多?這都不是真心布施,美其名說慈悲、供養叁寶,實際上卻是靠著師父吃飯。那就不對了,那是假的,不是真心。
經文這裏指的是真心布施。真心布施,才有可能「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不然照經文解釋:「反正我死一次,看你要幾條命通通給你。」一個人能給幾條命?但當你真正感動,願意真心發起,那就有可能以「恒河沙等身布施」,故其涵意甚深,不是逞口舌之能。
我們與父母親之間,相信多少也有這種情況。父母親病重很痛苦時,你可能會感受到:「哎!從小父母親培育我們長大成人,無怨無悔付出,現在老了病了,正需要照顧,此時不在身邊陪伴,更待何時?」這時你可能發起大孝心,不顧一切爲父母效命。有些子女甚至還祈求神明,願意減壽十年、二十年,好讓父母親康複,這是真正的至誠。夫妻、子女也有這種情況,唯有真誠心才有功德,有口無心徒然顯現人格上的缺陷罷了,佛法不論這個部分。
現在經文這樣舉例,每天這般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用那麼長的時間布施,你看,功德、福報多否?既然時間是「百千萬億劫」,把它轉過來,假設我從現在開始盡未來際百千萬億劫,初日、中日、後日一直布施,那麼其量也可等同恒河沙量。這樣解釋當然亦無不可,但這叫大腦推理。時間一長,百千萬億劫中有多少生命?初日、中日或後日這樣一直布施……這樣說當然也通,但卻全屬邏輯推理的解釋。從知識面、哲學面可以如此理解,但絕非佛法表達的重點。它其實是指生命中一種「至誠」的現象,如此布施福報很大。
接著經文又舉了另一個例子:「若複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爲人解說。」另外,有人聽到這個經法就建立信心而不退心,這叫「信心不逆」;這種人福報超過前者。要想擁有前面那麼大的福報,本身要有一個虔誠心;想要聽聞經典以後真正獲得福報,關鍵就在信心上面。
學佛真的是不可思議,我並未要求各位像我這樣,但我願意提供本身的經驗供各位參考,那真的是不可思議。我當年也非常鐵齒,叫我拜佛,怎麼可能!「合掌」對我來說已經算很有禮貌了,更別提「禮佛」了。我家那尊釋迦牟尼佛,還是去龍山寺夜市跟店老板討價還價,一陣厮殺後買回來的。對我而言,那有什麼好拜的?但從我發心開始拜佛,第一拜開始,我就一直帶著一個疑情──這樣拜對嗎?爲何拜佛?我學佛六、七年,才開始真正拜佛,一邊拜一邊懷疑:「奇怪,這六百塊的東西有什麼好拜的?爲何拜佛?」
我一直在「參」這個疑情:爲什麼要拜?因爲有個動力驅使我拜。你知道嗎?曆代很多偉大的禅師、成就者,他們都拜佛,顯然這並沒有錯,他們不可能比我笨嘛!何況他們都已證果解脫,而我尚于煩惱苦海中打滾,爲何我不拜?他拜,他對,但我就是找不到對的原因,那要怎麼拜下去呢?我一直在參這個問題,拜到將近叁十萬拜時,啊!豁然開朗!拜佛原來是這樣,前面拜的都錯了,從頭再來!各位,這個重新再來,讓我把癌症末期轉換掉了,從這拜佛當中斷絕了,就在我拜到叁十萬拜時。
一位臺南的中醫師,雖是天主教徒,但因他在佛光山讀過佛學院,所以也算是同修。他說我得了肝硬化。我想,西醫應該有辦法,便去檢查。一檢查,不得了,醫生說我得趕快開刀。開完刀,我問醫生情況如何?他說肝硬化事小,但癌症末期擴散出來的部分比較麻煩。開刀後我一直問到底怎麼回事?臨床大夫說:「癌症末期,你那個瘤沒辦法處理,癌細胞黏在心髒下面主動脈的地方,無法開刀。」就醫學而言,它擴散得很嚴重,脾、膽、肝都受感染了……它的長相百分百是惡性的,然而另一位病理大夫做過切片檢驗之後卻說是良性腫瘤,不是癌。臨床大夫說是癌症,病理大夫卻說是良性,怎麼可能?爲什麼這樣?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事實上,我知道它是由惡性轉變成良性的。你有沒有那個信心?前面沒有信心的叁十萬拜是一種疑情,要參!當你信心真正建立時,它就轉了,不爲什麼,科學邏輯無法解釋。這還不稀奇,當年我用功時把工作辭掉了,憑著僅存的積蓄在家拚命做功課。後來積蓄用盡,但家無恒産,這下就必須找工作了,但如此便又無法精進,于是我跟菩薩說:「您替我找個工作,要輕松有時間進修的那種,最好是公務員。」我還跟菩薩強調,我沒時間准備考試,所以最好是不必考試的那種。各位,觀世音菩薩真是我們最好的人際官,我請他關說,半年後,我去應征的經濟部通知我上班。他真是神通廣大、千手千眼,可能還有一千只腳。你知道嗎?真的不用高普考就能去當公務員,而且不是工友,還有公保。
你有沒有信心?你敢不敢?就這麼簡單,不可思議啊!
大家都知道,我師父被關了叁十叁年,我問他:「你怎麼出來的?」他說自己也不知道。當年他被關在鄉下,一關叁十叁年,有一天突然一通電話叫他去北京。他問原因,卻是怎麼問也沒人知道,只是催著他趕快前往。到了北京,他問怎麼回事?也沒有人搞得清楚,只叫他趕快回家。沒有爲什麼!叁十叁年,他一直堅持著地藏菩薩的信念,最後就這樣被釋放了。
信心啊!就看有沒有信心。「我菜吃那麼多根了,怎麼還沒效果?」我們是「吃不到叁把應菜,就想上西天了。」(臺灣俗語)你才吃幾根嘛,怎會有效果?信心!有了信心就不要管,有了信心以後還拜了叁十萬拜,境界都轉了。開刀時,人家問我爲何不緊張,我也不知道。有這麼好的醫師、醫藥和醫療設施,哪有什麼好緊張?緊張也沒用啊,自然就沒事了。我們對叁寶一定要有信心,對于這樣的經典,各位接觸良多,在哪裏産生信心,這很重要啊!你的信心到底在哪裏?
有位教內的老行者,十年前相遇時,他說:「年輕人,我跟你講,念佛真好!」當時我問他往生有沒有問題?「沒問題,我絕對有信心。」去年,他來我們道場暫住。我又問他還念佛嗎?他說念啊!往生有沒有問題?他說不敢保證。耶!怎麼愈修愈倒退?那年夏安居,我要求他住下來好好用功,叁個月後往生有份。他道:「沒問題,我絕對精進。」結果才住了兩個禮拜,失蹤了。知道嗎?不經嚴格考驗,根本難以體會,雖然只有叁個月,但要能待得下來,沒那麼容易。早上四點起床,晚上九點半睡覺,中午可以小睡片刻,這當中都不可說話。人在這裏,心想著那裏好殊勝,人到了那裏,卻是好煩惱喔,你知道嗎?要磨練!
「真的有信心嗎?」你信誓旦旦沒問題,現在要出征,大家不必相送,到時候卻偷偷溜了。爲什麼?你沒有真正的信心,關鍵在這裏。所以這裏講:「聞此經典,信心不逆。」「信心不逆」這四個字,說易行難啊!各位,不用等人家來考驗,一切都看自己。很簡單,要你每天誦一部《金剛經》,…
《非常金剛經 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