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語dharma-mudra^。與“法本末”、“法本”、“相”、“憂檀那”(梵uda^na )等詞同義。法,指佛法、佛教;印,即旗印、印記、標幟。法印系指佛教之旗幟、標幟、特質,乃證明爲真正佛法之標准。又印有真實、不動不變之義,例如王者之印,能爲證明。吉藏之法華義疏卷六載,印,印定諸法不可移改。又以文爲印,將文定理,謂理與文相應者乃爲實理,故稱法印。後世稱雜阿含經卷十所指之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靜等叁者,爲叁法印。又稱一切行無常、一切行苦、一切法無我、涅槃寂靜,爲四法印、四憂檀那。此四者加一切法空,則稱五法印。據法華玄義卷八上載,叁法印系小乘之法印,而大乘僅有諸法實相之一法印,即一實相印。[增一阿含經卷十八、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叁、菩薩地持經卷八、大智度論卷叁十二、俱舍論光記卷一]
(二)日本僧位之一。全稱法印大和尚位。即僧正之位,乃日本僧綱之最上位。日本僧位之製度原爲滿位、法師位、大法師位等叁位,僧綱與凡僧二職皆可同授此叁階位,不分位號,亦無尊卑。真雅鑒于此弊,遂于清和天皇貞觀六年(864)上奏,請于叁階之外更製定法橋上人位、法眼和上位、法印大和尚位等,以爲律師以上之位。法印大和尚位宜僧正之階位爲之,法眼和上位宜僧都之階位爲之,法橋上人位宜律師之階位爲之。因此,真雅亦爲日本受賜法印大和尚位僧正之第一人。(參閱“僧官”5731)
(術語)妙法之印玺也。妙法真實,不動不變,故稱爲印。又妙法如王印通達無礙,謂之印,又爲證明佛之正法者,故曰印。又爲諸佛諸祖互相印可,心心相傳之法,故曰法印。該攝佛法,而立叁種之法印,稱曰叁法印。智度論二十二曰:“得佛法印,故通達無礙,如得王印,則無所留難。問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叁種:一者一切有爲法念念生滅皆無常,二者一切法無我,叁者寂滅涅槃。”同二十曰:“若分別憶想,則是魔羅網。不動不依止,是則爲法印。”嘉祥法華疏六曰:“通言印者,印定諸法不可移改。”法華經譬喻品曰:“汝舍利弗,我此法印爲欲利益世間故說。”證道歌梵天琪注曰:“古人雲:諸佛法門遞相印可,一印印定,起畢同時,更無前後,故雲印。”[囗@又]密教之印相也。性靈集二曰:“結法印而攝念。”
佛法的印契。有叁法印與四法印,這些法即是佛法的准則,不合于法印者,即非佛法。 - 陳義孝編
佛法的印契,有叁法印與四法印,都是佛法的准則,不合於法印者,即非佛法。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