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種叁昧?四種叁昧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佛學次第統編、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種叁昧”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種叁昧”的解釋

  又作四種大道。指智顗之摩诃止觀卷二上所舉之常坐叁昧、常行叁昧、半行半坐叁昧、非行非坐叁昧。此乃將衆多之“止觀行”依其實行方式而分類爲四,藉由此四種行法,即可正觀實相,住于叁昧。止觀行,即爲得正智慧,而將心專注于一對象,並在身體上力行實踐之謂。

  (一)常坐叁昧,爲依文殊說般若經、文殊問般若經而修之叁昧。即以九十日爲一期,獨居靜室,結跏正坐,舍雜念思惟而系緣法界,觀一切法皆是佛法,並專心稱念一佛名號。于一期中精勤不懈,念念無間,則能破除業障,顯發實相之理。因僅修常坐一行,故又稱一行叁昧。

  (二)常行叁昧,乃依據般舟叁昧經而修之叁昧。又稱般舟叁昧。即以九十日爲一期,于道場內,身常旋行繞佛,無有間休,口常唱念阿彌陀佛,心亦常想念阿彌陀佛,即步步聲聲念念唯阿彌陀佛。如此,精勤不懈,則可依佛威力、叁昧力,及行者之本功德力,而于定中見十方諸佛顯現于行者之前,故又稱佛立叁昧(佛立,爲梵語  pratyutpanna  之意譯)。

  (叁)半行半坐叁昧,指依據大方等陀羅尼經、法華經而修之叁昧。前者稱方等叁昧,後者稱法華叁昧。方等叁昧以七日爲一期,于道場內,誦持陀羅尼咒,旋行一百二十匝(周),一旋一咒,疾徐適中,旋咒已則卻坐思惟,觀實相之理,觀畢複起旋咒,如此,反覆行之。法華叁昧以叁七(二十一)日爲一期,修行之法包括嚴淨道場、淨身、叁業供養、請佛、禮佛、六根忏悔、繞旋、誦經、坐禅、證相等次第。

  (四)非行非坐叁昧,指上述叁種以外之一切叁昧;亦即不局限于身體行儀上之行、住、坐、臥,而含攝一切事物。大品般若經稱之爲覺意叁昧,南嶽慧思則稱之爲隨自意叁昧。即于一切時中、一切事上,隨意用觀,不拘期限,念起即覺,意起即修叁昧。此爲四種叁昧中最重要者。

  以上四種叁昧之中,前叁種均爲實相之理觀,僅有非行非坐叁昧共通于事理二觀。蓋四種叁昧爲天臺宗“觀心”時所必修之行法。在日本,最澄于比睿山亦建立四叁昧院之道場以修之。其中,常行叁昧對日本念佛法門之興起,有深遠之影響。[修忏要旨、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二之一、止觀義例纂要卷一、大明叁藏法數卷十四、天臺法華宗義集]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種叁昧”的解釋

  (名數)見叁昧條。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四種叁昧”的解釋

  [出摩诃止觀]  欲登妙位。非行不階。行法衆多。略言其四。梵語叁昧。華言正定。又雲調直定。衆生心行。常不調不直不定。入此叁昧。能調能直能定。故名叁昧。一常叁昧常坐叁昧者。亦名一行叁昧。文殊般若經以九十日爲期。獨居靜室。跏趺正坐。蠲除惡覺。舍諸亂想。不雜思性。系緣法界。一念法界。(系緣是止。一念是觀。法法融攝。故曰法界。)信一切法皆是佛法若坐疲極。或疾病所困。或睡蓋所覆。或宿障發動不能遣卻。當專稱一佛名號以求加護。除經行飲食便利之外。時刻相續。無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四種叁昧”的解釋

  一、常坐叁昧,又名一行叁昧,即以九十日爲一期,獨居靜室,結跏趺坐,舍諸雜念,專系念法界,若遇疲倦疾病睡蓋等障,當專稱一佛名,以求加被,而念念不離此叁昧。二、常行叁昧,又名般舟叁昧,亦以叁月爲期,繞行念阿彌陀佛,無休息時,由佛威力,叁昧力,及行者本功德力 - 陳義孝編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四種叁昧”的解釋

  摩诃止觀雲四種叁昧:欲登妙位,非行不階,行法衆多,略言其四。梵語叁昧,華言正定,又雲調直定。衆生心行,當不調不直不定,入此叁昧,能調能直能定,故名叁昧。
  一、常坐叁昧  常坐叁昧者,亦名一行叁昧。文殊般若經,以九十日爲期,獨居靜室,跏趺正坐,蠲除惡覺,舍諸亂想,不雜思惟。系緣法界,一念法界,信一切法皆是佛法。若坐疲極,或疾病所困,或睡蓋所覆,或宿障發動,不能遣卻,當專稱一佛名號,以求加護。除經行飲食便利之外,時刻相續,無須臾廢。此之叁昧,于一期中,苦能精進不懈,念念無間,則能破除業障,顯發實相之理矣。
  二、常行叁昧  常行叁昧者,亦名般舟叁昧。梵語般舟,華言佛立。佛立有叁義:一、佛威力。二、叁昧力。叁、行者本功德力。能于定中,見十方佛在其前立,故名佛立。以九十日爲期,終竟叁月,身常旋行,不得休息。以常唱阿彌陀佛,心常想阿彌陀佛。或先想後唱,或先唱後想,想唱相繼,無令休息。此之叁昧,極能斷除宿障,于諸功德,最爲第一。
  叁、半行半坐叁昧  半行半坐叁昧者,若依方等經,七日爲期,惟誦袒持咒,旋百二十匝,一旋一咒,不遲不疾,旋竟卻坐,思惟實相之理。若依法華經,叁七日爲期,但誦本經。故經雲:“其人若行若立,讀誦是經,若坐思惟是經,我乘六牙白象,現其人前。”此等叁昧,即是半行半坐也。
  四、非行非坐叁昧  非行非坐叁昧者,前之叁種,俱用行坐。今言非行非坐者,雖非行坐,實通行坐,亦名隨自意叁昧。謂但于一切時中,一切事上,隨意用觀,不拘限期,心存止觀,念起即覺是也。 - 明·楊卓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四種叁昧”的解釋

  1、常坐叁昧,以九十日爲一期,獨居靜室,結跏趺坐、捨諸雜念,專擊念法界,若遇疲倦疾病盍睡等障,當專稱念一佛名,以求加被,而念念不離此叁昧。

  2、常行叁昧。以叁個月爲期,繞行念阿彌陀佛,無休息時,由於佛威力、叁昧力、及行者本功德力,能于定中見佛。

  3、半行半坐叁昧。以七日爲期,持咒旋繞,思惟實相,或依法華經,於叁七日間或行讀此經或坐讀此經皆可。

  4、非行非坐叁昧,於一切時中,一切事上,隨意作觀,不拘期限,但觀自心,念起則加覺照,而除滅之。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種叁昧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