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ana^gata,巴利語同。叁世之一。又作當來、將來、未來世(梵ana^gata^dhvan ,巴ana^gataddhan )。即未起作用時之法,如事物之作用、衆生之果報等之當來而尚未來者。
一切有爲諸法之生滅變化過程可分叁種時限,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叁世,略稱過去、現在、未來,或過現未。此系就現在之一刹那爲中心,及其前後,而立爲叁世。另有就一個人之現世、前世、來世,而說叁世。或以劫爲單位,建立叁世者。茲就“現在即是一刹那”之說,以法之作用爲衡量標准,謂未起作用時之法,稱未來法;現在正起作用者,稱爲現在法;而已起作用者,則稱過去法。又無論就時間或諸有爲法之體性而言,“未來”本無邊際,然爲言诠思辨之方便,遂假說爲有邊際,即稱盡未來際。[集異門足論卷叁、大毗婆沙論卷七十六、卷七十七、俱舍論卷二十、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一、卷五十二、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叁](參閱“叁世”536)
(術語)又雲當來。謂事物之作用,衆生之果報等之當來而未來者。
瑜伽五十六卷四頁雲:問:何義、幾蘊、是未來?答:未受用因果義。一切是未來。
二解 顯揚五卷十六頁雲:問:何義、幾種、是未來?答:因果未受用盡義故。一切少分,是未來。
叁解 雜集論叁卷十五頁雲:雲何未來?幾是未來?爲何義故觀未來耶?謂有因非已生故,未得自相故,因果未受用故,雜染清淨性未現前故,因果自相有非有故,希爲雜染相故,不希爲清淨相故;是未來義。有因非已生者:爲簡無爲。彼雖非已生;而無因故。未得自相者:自體未生故。因果未受用者:謂彼種子,未作所作故。彼性未生故。一切一分是未來。爲舍執著流轉我故,觀察未來。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