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释氏稽古略》

「史传部」经文2037卷49页码:P0737
元 觉岸编

  《释氏稽古略》三

  

卷一释氏稽古略卷二

  乌程职里宝相比丘释 觉岸 宝洲(编集再治)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元帝 明帝 成帝 康帝 穆帝 哀帝 海西公 简文帝 武帝 安帝 恭帝

  中宗元皇帝

  讳睿。琅琊王觐之子。宣帝曾孙也。年十五嗣封琅琊王。怀帝永嘉元年为安东将军镇建业。愍帝建兴四年长安不守。愍帝蒙尘。王乃出师北征。丁丑年二月即晋王位于建康。始备百官立宗庙建社稷。大赦。改元建武。十二月愍帝遇害。戊寅年三月凶问至建康。王斩衰居庐。既而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大兴。立王太子绍为皇太子。是时承丧乱之后。江东草创。刁协久宦中朝谙练旧事。贺循为世儒宗明习礼乐。凡有疑议皆取决焉。帝在位六年。四十七岁

  帝于建康造瓦棺龙兴二寺集丹阳建业千僧(弘明集) 武建(一)太兴(四)永昌(一)

  丁丑 晋 建武元年汉刘氏 麟嘉二年大成李氏玉衡七年前凉 张寔慕容代平文帝郁律元年戊寅 大兴元年聪卒刘曜立光初元年玉衡八年康凉代 二年

  汉主刘聪。至是戊寅年卒。太子粲即位。为靳准所杀。丞相刘曜即皇帝位。年曰光初。还都长安。改国号曰赵。石勒进爵为赵王(刘聪载记)

  己卯 晋 大兴二年赵刘曜 光初二年成 玉衡九年后赵石勒元年前凉前燕慕容廆督东夷代 三年庚辰 大兴三年光初三年玉衡十年二年前凉燕代 四年辛巳 大兴四年光初四年玉衡十一年三年前凉 张茂袭位燕代贺 [仁-二+辱]元年壬午 晋永昌元年七年帝崩光初五年玉衡十二年四年前凉前燕代 二年

  孔雀经 天竺尸黎蜜多罗(此云吉友)尊者让王位出家(如吴之太伯也)西晋怀帝永嘉中到华夏。至是抵建康止建初寺。丞相王导见之曰。我辈之人。太尉庾亮.光禄周觊.廷尉桓彝。一时名公皆造门结友。声名著搢绅间。善说法要。时人呼为高座法师。又善咒诵作梵呗。清响凌云。译孔雀等诸经(本传)

  肃宗明帝

  绍。元帝长子。幼而聪哲。年数岁属长安使来。帝因问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近。对曰。长安近。但闻人从长安来。不闻从日边来。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曰。何乃异间者之言乎。对曰。举目即见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立为皇太子。性至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当时名臣自王导庾亮温峤桓彝阮放等。咸见亲待。习武艺善抚将士。于时东朝济济远近属心焉。永昌元年春正月。王敦于武昌上疏。罪状刀协刘隗。元帝劝协隗避祸。协行为人所杀。送首于敦。隗奔后赵石氏。官至太子太傅而卒。敦进兵据石头。元帝以敦为丞相。敦谋废太子不果。遂不朝天子而还武昌。十一月元帝忧愤成疾崩。太子即位。改元太宁。三月王敦谋篡位再兴兵。帝出师讨敦。二年五月敦疾甚。王含战败。敦寻卒。敦党秘不发丧。裹尸以席。蜡涂其外。埋于江宁厅事中。敦党既平。有司发敦瘗。出尸焚其衣冠跽而斩之。帝在位三年。寿二十七岁 帝崇斋兴福。造皇兴道场二寺(义楚六帖) 太宁(三)

  癸未 晋 太宁元年赵刘曜 光初六年成 玉衡十三年后赵石勒五年前凉前燕代拓跋氏三年甲申 太宁二年光初七年玉衡十四年六年子骏袭位代王贺[仁-二+辱]四年乙酉 太宁三年七月帝崩光初八年玉衡十五年七年代炀帝纥那元年

  沙门竺法乘。神悟超绝。玄鉴过人。师于法护。护甚嘉之。后到炖煌立寺。延其学侣。大化于西者乘之力也(高僧传)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罽宾国人也。姓婆罗门。父寂行。母常安乐。胜冠从师子尊者出家。受具既得法。欲诣南印度。初至中天竺国。其王曰迦胜。礼迎之。时王宫殿俄有异香。尊者肃然曰。我师谢矣。遂北面作礼。寻辞王。王曰。尊者少留容有所问。此苑有泉热不可探。愿为决之。祖曰。此为汤泉。有三缘所致。其一神业。其二鬼业。其三热石。热石者其色如金。其性常炎故。其出泉如荡。鬼业者谓其鬼方出罪所游于人间。以余业力煎灼此泉。以偿其夙债。神业者谓神不守其道妄作祸福。以取飨祀。恶业贯盈冥罚役之。亦使煎灼此泉以偿滥祭。王曰。幸尊者验之三缘。此果何者而致之。尊者曰。此神业所致也。即命爇香临水。为其忏悔。须臾濒水现一长人。前礼尊者曰。我有微祐得遇尊者。即生人中故来辞耳。已而遂隐。后七日其水果清冷如常泉。尊者辞王。王躬罗御仗以送之。至南印度。其王曰天德。逆而礼之。王有二子。一名德胜。二名不如蜜多。后德胜嗣位。信向外道致难于祖。遽问祖曰。予闻师子比丘不免于戮。何能传法。祖曰。我师难未起时授我信衣法偈以显师承。王曰。其衣何在。祖探囊中出衣示王。王命焚之。五色相鲜薪烬如故。王即敬礼曰。师子真嗣。王弟不如蜜多遂求出家。侍祖六年。于王宫受具。羯磨之际大地震动。祖命之曰。吾已衰朽。安可久留。汝当善护正法眼藏普济群有。听吾偈曰。圣人说知见。当境无非是。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不如蜜多闻偈已。启祖曰。法衣宜传授邪。祖曰。此衣为难故假以为证。汝身无难。何假其衣。化被十方人自信向。祖乃现于神变。化三昧火自焚其身。平地舍利可高一尺。德胜王创浮图而秘之。当此东晋明帝之世也(正宗记)

  显宗成帝

  衍。明帝长子。太宁三年八月即帝位。年五岁。庾太后临朝。咸和二年冠军苏峻拒命谋逆。三年四月苏峻劫帝幸石头。京城宫室悉皆煨烬。独太宁殿壁明帝手画佛像屹然不坏。人皆嗟美称其神异。陶侃温峤攻石头。峻战坠马。斩首脔割之焚其骨。峻余众立峻弟逸为王。闭门自守。四年二月诸军攻石头。建威长史腾含击苏逸大破之。西军获逸斩之。滕含部将曹据抱帝奔温峤船。群臣见帝号泣请罪。是时宫阙灰烬。以建平园为宫。温峤欲迁都豫章。三吴之豪欲迁会稽。二论纷纭未决。司徒王导议之不复迁都。咸康元年正月庚午朔帝加元服。大赦改元。八年五月帝不豫。帝二子丕奕皆在襁褓。中书监庾冰自以兄弟秉权日久。恐易世有间。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以长君。请以同母弟琅邪王岳为嗣。帝许之。六月帝崩。二十二岁。在位十七年

  帝造中兴鹿苑二寺。集翻经义学千僧(六帖) 咸和(九)咸康(八)

  丙戌 晋 咸和元年赵 光初九年成 玉衡十六年后赵石氏八年前凉前燕代 二年

  飞来峰 西天竺国惠理法师。是年来游震旦。至浙西杭州。见山岩秀丽曰。吾国中天竺灵鹫山之一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时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有洞旧有白猿遂呼之。白猿应声而出。人始之信飞来。由是得名。师即地建两刹。先灵鹫后灵隐。师宴坐之岩号理公岩。今瘗塔存焉(寺记碑刻)

  丁亥 晋 咸和二年赵 刘氏 光初十年成 李氏 玉衡十七年后赵石勒九年前凉张氏前燕代三年戊子 咸和三年刘耀石勒灭之合二十六年玉衡十八年石氏据中原太和元年前凉前燕四年

  汉赵

  汉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汉以宗女妻冒顿。故子孙冒姓刘氏。西晋惠帝甲子永兴元年立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颖表匈奴左贤王刘渊为冠军将军。监五部军事。将兵在邺(今彰德路郡名邺郡冀域)渊子聪骁勇绝人。博涉经史。善属文。弯弓三百斤。弱冠游京师。名士莫不与交。颖以聪为积弩将军。渊从祖右贤王刘宣。谓其族人曰。自汉亡以来。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今吾众虽衰犹不减二万。奈何敛手受役奄过百年。左贤王英武超世。天苟不与兴匈奴。必不虚生此人也。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也。乃相与谋推渊为大单于。使其党呼延攸诣邺告渊。渊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及王浚东嬴公腾讨颖。渊说颖曰。请为殿下还说五部以赴国难。颖悦拜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渊至左国城。刘宣等上大单于号。二旬之间有众五万渊。都左国城。谓群臣曰。昔汉有天下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乃建国号曰汉。即汉王位。年曰元熙。以右贤王宣为丞相。晋怀帝永嘉二年。汉王渊取山西。平阳(今晋宁路古晋州也)太守宋抽弃郡走渊。徙都平阳蒲子上郡即皇帝位。改元永凤。晋永嘉四年七月渊寝疾。以楚王聪为大司马大单于。安昌王盛.安邑王钦.西阳王浚.皆领武卫将军。分典禁兵。渊卒。太子和即皇帝位。西昌王锐耻不预顾命。乃相与谋说和曰。先帝不惟轻重之势。使三王拥强兵于内。大司马拥十万众屯于新郊。陛下宜早为之计。和召盛告之。盛曰。陛下信谗夫之言以疑兄弟。锐怒命左右刃之。帅兵攻楚王聪于单于台(今西京路即大同路也。郡名云中。汉高困白登是也。冀域)聪反攻西明门克之。杀和于光极西堂。收锐枭首于衢。聪即皇帝位。改元光兴。以北海王乂为皇太弟。封其子粲为河内王。以石勒为并州刺史(太原也。今改冀宁路)辛未汉嘉平元年。聪遣前军大将军呼延晏始安王刘曜王弥石勒。攻洛阳克宣阳门。晋怀帝出欲奔长安。汉兵追执之。迁帝及六玺于平阳。聪以帝为特进左光录大夫。封平阿公。壬申聪之嘉平二年。封怀帝为会稽郡公。次年二月怀帝遇害。四月怀帝凶问至长安。晋愍帝即位。改元建兴。建兴四年九月汉大司马刘曜攻长安。十一月晋帝曰当忍耻出降以活士民。曜送晋帝至平阳。汉主聪以晋帝为光禄大夫。封怀安侯。丁丑年十二月愍帝遇害。戊寅年汉主聪卒。太子粲即位。为靳封所杀。丞相刘曜即皇帝位。年曰光初。还都长安。改国号曰赵。以单于为祖。石勒进爵为赵王。至是东晋成帝咸和三年赵主曜围守洛阳。十一月石勒引兵救洛阳。战擒赵王曜。载以马舆至襄国杀之。己丑年正月赵太子熙闻曜被擒。遂帅百官走上邽(音圭郏西巩昌路古邽戍地也)关中大乱。将军蒋英辛恕据长安。遣使降于石勒。九月后赵中山公石虎大破赵兵于义渠。乘胜追击执赵太子刘熙及其将王公卿校以下三千余人皆杀之。秦陇悉平。汉赵刘氏。起自晋惠帝大兴甲子。终成帝咸和己丑。二十六年

  己丑 晋 咸和四年成 玉衡十九年后赵 太和二年前凉前燕代翳槐元年追尊曰烈帝庚寅 咸和五年玉衡二十年石勒即…

《释氏稽古略三》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