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见 2 蜕皮

  蜕皮

  一、前言

  最古老与最具特色的《经集 Sutta Nip ta》,是一首深深策动人心的自由之歌。这部古籍中的偈颂,激励我们舍弃那因生活与思维的积习而不断增高、用以禁锢生命的围墙,也召唤我们要从情感的束缚以及无数的妄想和希求中解脱出来。

  对自由的呼唤永远都是时候!因为在我们的生命里,不断地将自己绑在各种事物上,或是在各方面受到他人与环境的约束而习以为常地生活,无法全然远离。事实上对于相反的倾向,消耗体能般将自己「束缚」在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与责任或高尚的人际关系上,是一种必要的方法。就像步行时的肢体动作,不仅在于抬高和伸展脚的「放松」动作,也包括将脚放低与平稳落地的「收紧」功能。同样地,心智的运作也一样需要支持、提升与进步。

  但是,当享有安逸稳定的生活时,也很容易忘记要继续向前。我们宁可「巩固自己的阵地」,改善并美化那个用习惯、想法和信念为自己建造的牢笼。一旦安住于自己习惯的生活与思考方式,就愈发不会为了那充满种种危机和不确定性的自由冒险追求,进而放弃它们。真正的自由加诸于我们身上的,是永远不同且责任重大的抉择所带来的沉重负担;而这些抉择必须由正念、智慧和慈悲来指引。很少人愿意接受这种重担,相反地,他们宁愿接受别人给予的规则,并受制于私欲和社会习俗的牵引与束缚。随着习惯内外受缚的生活,便产生了如埃力克.佛洛姆( Erich Fromm)〔1〕所谓「对自由的恐惧」。假如让这份恐惧持续并生根,必然会使社会和文化萧条沈滞,也让我们内在的成长与创造力失去活力。在停滞的状态下,有毒成分将会危害全人类无论是身体与心理、社会与心灵的健康发展。同时,这也印证了威廉.布雷克( William Blake)〔2〕所说的:「死水生毒害。」

  有些人肯定生命,并想保护人类免于因自己生理或心理的毒素而衰败;他们也都必须弃舍对自由的恐惧,并迈向自由的崎岖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崎岖,是因为它要求我们捣毁自身所造贪与瞋、偏见与教条的桎梏,这些被我们愚蠢地视为珍品的束缚。一旦能如实知见它们是获得真正自由的障碍时,这项舍离的艰辛任务当下即变成一种快乐的体验。

  然而,《经集》不断告诫我们有关自由的错误见解。只依照自己任性的突发奇想与欲望(chandag , 913 颂),受它们牵引(chand nun to, 731 颂),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也不在那些只寻求以一个束缚换取另一个束缚的人身上。

  因为渴爱新的,而舍离了旧的,渴望的追求绝无法从束缚中解脱;那只是放手重新抓取,犹如猕猴攀捉枝条,放一取一。(《经集》791 颂)

  人类总是需要立法者与解救者。后面作为简陋献礼的文章,是为了重复伟大解救者佛陀的开示。

  紧接着是对《经集》第一经〈蛇经〉的随兴深思,间或散置从佛典中掇拾而来的片段,希望有助于阐释这些偈颂。

  二、〈蛇经〉

  1. 忿怒一旦生起,他能将之调伏,如及时解药,抑止了迅速蔓延的蛇毒。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2. 他完全拔除贪欲,如潜入池中将莲花连根拔起,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法见

  正如蛇蜕去旧皮。

  3. 藉由枯竭渴爱湍急之流,他将之完全断除,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4. 他完全消除我慢,如洪水冲毁脆弱的竹桥,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5. 他不在诸有界中寻找核心或实体,因那犹如于无花果树中寻花儿般徒然,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6. 他心中没有忿恨,超越所有的「此」和「彼」〔3〕,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7. 他已烧尽恶念,于其心中完全将之断除,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8. 他不急亦不缓,完全超越世间,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9. 不急亦不缓,他明了此世间「一切皆虚妄」,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10. 不急亦不缓,少欲的他,明了「一切皆虚妄」,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11. 不急亦不缓,离贪的他,明了「一切皆虚妄」,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12. 不急亦不缓,离瞋的他,明了「一切皆虚妄」,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13. 不急亦不缓,离痴的他,明了「一切皆虚妄」,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14.他没有随眠烦恼,诸不善根已除,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15. 他没有心怀任何可能使他轮回的不安,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16. 他没有心怀任何使他受制于「有」的欲念,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17. 他舍断五盖,度脱疑惑,平静,内心无有芒刺。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三、有关迭句的反思

  〈蛇经〉中的迭句〔4〕:

  如是比丘舍断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

  (一)蛇喻

  〈蛇经〉中每首偈颂最后一行所提到蛇蜕旧皮的譬喻,上座部古德解释如下:

  蛇依据四种情况蜕去旧皮:

  1. 遵循所属物种的法则; 2. 由于厌离;3. 藉助支撑物;4. 付出努力。

  1. 蛇属于细长体形物种的动物。它不离其所属物种的五个特点:生、死、冬眠、独与同种交配及蜕落旧皮。因此,蛇蜕皮是遵循它自己的法则。2. 但在遵循物种法则的同时,蛇也出于厌恶而蜕落旧皮。当旧皮已经脱离一半的身体,另一半仍附着时,蛇会感到厌恶。

  3. 在这种厌恶的心态下,蛇会将身体支撑在一块木头、树根或石头上。

  4. 此时,蛇会努力使出全力将尾巴缠绕于支撑物上,用力地呼气并胀大颈部成兜帽状,然后将旧皮完全蜕去,自由地到牠想去的地方。

  比丘也近似如此。他所属的「物种法则」是戒律。由于坚定受持戒律,并了知当中的苦,面对由种种产生痛苦的自他存在,由种种对立冲突所构成的「今生和来世之衰损旧皮」,比丘开始感到厌恶。他生起厌离心,并寻求善知识(有智能的老师与禅师)的协助,藉由「正精进」鼓起自己最大的力量。他将昼夜分成六等分:白昼时他经行或禅坐,远离障碍净化自心;初夜、后夜也是如此,中夜时分才躺下休息。比丘如此努力奋斗:他结跏趺坐,就如蛇弯曲尾巴;他提起所有持续不懈的力量,如蛇用力地呼气;他也致力深观,如蛇扩张它的兜帽;他舍弃今生和来世,正如蛇蜕去旧皮。如今,他卸下重担,进入诸蕴灭尽的无余依涅槃(anup disesa-nibb nadh tu)。(《经集注》)

  法见

  蛇依照所属的物种法则,丢弃那已成负担的旧皮。牠欣然蜕去的是老旧、成熟的皮,如此,终于可以认真地步上解脱之道( yogakkhema)〔5〕。比丘每天修行舍离那早就了解、实际上不属于「自我」的事物,如此慢慢减弱对自我与世界的束缚,紧握的执取愈来愈松,直到如同蛇的旧皮一样毫不费力地脱落。正如佛陀所说的譬喻:斧头的柄会因不断地使用而耗损;最坚牢的缆绳会因不断地风吹、雨淋、日晒,而变得十分脆弱,最后终将断裂。同理,不断地舍弃、不断地放下,渴爱与无明那坚牢不可破的束缚也会变得脆弱不堪,终有一天自心中完全脱落。

  「蜕皮」的方式没有扭曲本性,它是一种受自然规律支配的成长过程,不再是被执取的对象,一如旧皮不再附着于蛇身一样。只有以这方式,人们才能征服强而有力并深植于心的冲动与妄想。在究竟解脱的行为中,不需猛烈破坏尚未脱离现有的身心结构或连接十分松弛的任何束缚。这没有意义的外壳及长久隐藏于身心自性里虚妄自我的空洞概念,只需要有力的肌肉做最后一点努力就能摆脱。

  如今摆在禅修者面前的如同蛇的旧皮,是一堆毫无生命、肤浅与错误的思想结构。「我」和「我所」这骄傲又不实在的想法,一度看来充满迷人丰采。如今这种错觉不再出现,崭新的「皮」已然成长,同样是由不完美的语词所组成,它却不再有我慢、渴爱与邪见的虚妄色彩。人将能如实知见身心,不再错误地理解身心,或期待它所不能给予的永恒安乐。包覆着忧恼、恐惧、挫败和贪得无餍的渴爱等如此巨大的包袱将被弃舍!若能蜕去不属于自我的执着,心就会变得多么轻松与自在啊!

  真正必须蜕去的,是根源于妄我的执着。在完全舍断执着之前,妄我仍然借着我慢、渴爱与邪见三股强烈的力量对身心紧执不舍,这三股力量也同样滋养着妄我。即使理智上已放弃有关自我的邪见,但我慢和渴爱二者已强烈到足以将身心(或身心的某部份)与虚妄自我视为同一体。

  这个认同必须在三个阶段中消灭,直到视身心如同佛陀在祇陀林中拣起的枯叶一样:不属于我。当时佛陀问比丘们,这些树叶是比丘们的自我或是比丘们自我的财产。比丘们回答:「这些树叶当然不是我们,也不属于我们所拥有的任何东西。」佛陀于是说:「所以,比丘们!舍弃不属于你们的东西!舍弃一切对色、受、想、行、识的执取。」(MN 22,《中部》第 9册页 200)(1)。

  就如那些枯叶或任何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放弃那些显然与我们无关也无意义的东西当然容易,放弃心爱的东西或深爱的人则比较困难;而最棘手的,是舍离身体与感官的欲乐、自身的好恶、思想的知性之乐以及根深柢固的习气与习惯。总之,舍离所有本能地、无疑地视为「我们自己的」事物,是最困难…

《法见 2 蜕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法见 3 念的力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