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无量寿经甄解第四

  大无量寿经甄解第四

  二起说二:一先显起说相,二广释其利益。(「光明普照」下)初中亦三:一总标,二别辨,(「扣法鼓」下)三结示。(「常以法音」下)初总标者:

  以佛游步.佛吼而吼.

  此二句总标一代三轮化仪。《唐译》云「勇猛无畏,佛音震吼」,净、祥二师释为菩萨现佛威仪,用佛所吼。(净影)令大士如真佛,示同十力无畏之说。(《祥疏》)

  今谓不然,此明释迦成道相,何狭入菩萨之为。此明三世同道之义,谓如过去佛游步,亦如过去佛吼而吼也。「以佛游步」者,总标一代身轮化仪,「佛吼而吼」者,总标一代口轮化仪,已举身口,心轮自在其中焉。

  有云:「或在鹿苑时,或在华严时。」(俊荣)今谓不然,此二句总标一代,岂但初时耶?

  佛游(游化)步(步行利众生)者,佛身轮化仪,如师子勇猛无畏,一切三界独步无畏故。《唐译》云「勇猛无畏」。

  佛口而吼者,一代口轮说法,如师子吼。今直指者,《大论》二十五(十二)云:「师子吼者怖死苦,佛吼者免死苦;师子吼者粗恶,物不喜;佛吼者其声柔软,闻者无厌心,普遍远闻,能与二种乐。」

  《大云经》第三(十五)云:「菩萨复有十法譬如师子,何等为十?无所畏(一)、不畏大众(二)、去终不还(三)、能师子吼(四)、具足辨才(五)、乐处林野(六)、在于山窟(七)、摧伏大众(八)、具勇猛力(九)、善能守护(十)。」《经》下文云:「如师子吼,百兽飞落走伏,鲛鱼龟鳖水性之属潜隐水底,人畜皆惊。菩萨亦尔,作无我师子吼,能令一切外道、野干、著我见者,十方惊走,菩萨不欲令彼生其怖惊,但欲除我见心,亦为化余信心众生。」(文)此中当彼第一、第四德,可准解。

  二别辨

  扣法鼓(说闻惠法,破恶进善对).吹法螺.(说思惠法)执法剑(说修惠法,开权显实对).建法幢(宣证惠法).震法雷(法无碍,得智证真对).曜法电(义无碍辨).澍法雨(词无碍说,说法利生对)演法施(乐说无碍辨).

  净影前四句配闻、思、修、证,后四句配法、义、辞、辨。憬兴破之,更引《法华论》作四对释之,恐凿耳。

  嘉祥云「总标一代说法」,此释稳也。

  今谓:此八句别约譬辨法,总标一代说法德,结言「常以法音」故。(一说:初标章门,后释章门。初标中,初四句明临化威,次四句明起说用,后二句总结。《会疏》、《渧记》初四句破恶譬,后四句生善譬。)于中初四句显对治邪执,建立正法,次「震法雷」等四句示法泽普施,利益一切。

  「扣鼓」是诫兵义(影、祥),又远闻义(兴);

  「吹螺」是改令义(祥),又《涅槃》云「吹贝知时」(兴);

  「执剑」是斩斫义(祥),又破裂义(影);

  「建幢」是高出义(影、兴),又战胜义(祥);

  「震雷」是开蛰义(祥、兴)、生芽义(影);

  「曜电」是照了义(影、祥),又破暗义(兴);

  「澍雨」是增长义(兴),又「润泽」义。

  今按:鼓、螺、剑、幢四句,譬破邪显正之威德,故须兵具为喻。扣(击也)法鼓(从皮作鼓,俗字也,作鼓亦非也,《说文》作壴,从支)诫兵,吹法螺(《尔雅》:蠃小者蜬。郭璞《注》曰:大者如斗。《说文》从虫蠃声,俗作螺)改令知时,执剑斩罚恶徒,战胜而高建胜幢,喻显如来说法对治外道强敌,摧灭邪执,终建正法之威德故。《唐译》以「然正法炬」句换「执法剑」,直合法云「摄受正法及诸禅定」。

  后四句(震雷、曜电、澎雨、演施)显法泽普施,能开觉一切众生成菩萨果实故,初三句喻以天地阴阳和合,润泽一切草木,能生芽成实之灵物故,「演法施」句显其法说,有云「喻雨之恩施」者非也,直云「演法施」,何言为喻乎?此乃合雷电雨,于法说耳,何以知者?《唐译》前四之后有合说文,后句但举雨及雷二喻摄电。直合法云:「雨大法雨,泽润含生,震大法雷,开悟一切。」泽润、开悟是法施德用,故知今经「演法施」句正上三句合法也。又准《唐译》,今本前四句后亦应有「摄受正法」之合法文,盖以建法幢(正法)影显耳,是译者意乐也,诸注未得其意,故解释凿而已。

  云何雷电雨阴阳之灵物者?《易》云:「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折。」又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文)雷,阴阳相击成声也,电者,《说文》:阴阳激辉也。《易》云:「阴阳和合有其电,耀光长。」又元命包曰「阴阳击为电」。诸家取电光之破暗、照了之义。(《字典》云:电,《说文》阴阳击耀,从雨从申。《埤雅》曰:电与雷同气,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或云雷出天气,电出地气,故电从坤省,说卦离为电。电,火属也,盖阴阳暴格,分争激射,有火生焉,其光为电,其声为雷。今铁石相击则生火,烧石投井则发雷。又况天地大炉之所薄动,真火之所激射乎!又丰封雷电皆至。《疏》云:「雷者天之威动,电者天之光耀,雷电俱至,则威明备足,以为丰也。」《春秋》「阴九年,大雨震电。」《疏》云:「《河图》云:阴激阳为电,电是雷光。」《谷梁》云:「震,雷也,电,霆也。」《淮南子、天文训》:「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

  今谓:《释名》云:「电,殄也,乍现则殄灭也。」知破暗照明之用甚少,恐应非经意。今按:《事文类聚》电光远曜怀稻实,是喻含果实也。

  澍雨者,《应音》一(九右)云:「之喻上句二切,雨也,谓润生百谷者也。《说文》:上古时雨所以澍生万物者是也。」《淮南》云:「春雨之灌万物,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也。」《法华》云:「一雨所润,能生长三草,如来一音,能生三药草,救疗小中大病。」合法可知。

  三结示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会疏》合「扣鼓吹螺」者非也。此二句结前八句之意,谓上八句显一代大小权实说法,皆觉悟一切世间,故结云「常以法音」等,既云「常以」,何局五时次第?思之。

  二广释其利益二:一合前诸句(「光明普照」至「宣流正化」),二别释前演法施(「入国分卫」已下)。初合诸句者有五:

  一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

  此四句释前「扣法鼓」,光照无量,远闻义,一切震动,诫兵义,如来常法将有所说,先放光动地,令觉众生故。《大论》云云。(《会疏》三十一右引)《会疏》合「执剑」者未可。

  二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慴怖.莫不归伏.

  此四句释前「吹法螺」。魔有四种,今明天魔,别有所居,居第六天,以欲界众生总谓己民。今吹法螺,动其宫殿,先知法王统御之时,为佛所领国界。

  「众魔慴怖」等,慴,失气也。《琳音》六十三(七左)曰「占叶反,《尔雅》云:慴,惧也,或作『慑』字。」《应音》:「郭璞曰:即恐慑者也。《广雅》:怖,惧也。《说文》:怖犹惶恐。谓邪魔翻邪归伏正道,是改令义也。」

  三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此四句释前「执法剑」,于中上二句破邪法、断邪见,此明断破见惑,掴裂或作爴裂,《应音》十(十三):「捡诸字书,无如此字,按字义宜作『攫』。」又三(四右):「九缚居碧二切。《说文》:攫,爪持也。」(文)

  「邪网」者,外道挠人,如网执鱼,如来利剑能攫裂裁断之也。

  下二句明斩伐思惑。「散诸尘劳」者,破欲境,五欲境界能坌乱众生,名为「尘劳」。说诸法空,破遣名为「散」也。「坏诸欲堑」者,舍欲心,爱欲是诸苦之本,欲流深广,众生漂溺之而难度说以为「堑」。(堑,坑也,城隍也)《字苑》云:「堑,七赡反,绕城长水坑也。」佛法剑截欲堑,令散坏也,其破裂邪网见惑、斩伐欲堑思惑,即是利剑之用也。

  四严护法城.开阐法门.

  此二句释前「建法幢」。「法城」者,什公云:「法城者,实相妙法。」前文所云道场所得微妙法是也。「严」谓重严义,教命急也。(《说文》)「护」谓卫护,不谩令人窥,通之有门,所谓三学、六度等八万四千法门是也。今开此法门,使一切菩萨从是进趣,曰「开阐法门」也。

  上来文意,谓众魔外道等不能窥知佛所居实相法城,众魔外道驰奔邪径,凡夫迷倒失正道,是以破见思惑,渐近法城,开阐种种法门,欲令彼等得门而通入也。

  今合建幢者,譬如圣主发运,攻伐凶徒,功成事遂,金城汤池,高建胜幢,大开禁门,百姓出入,德政正振。如来亦复如是。

  五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第四句合前震雷、曜电、澍雨三句。「洗濯垢污,显明清白」是澍雨德,雨有能洗物垢污,能显清白体之德。如来*轮洗濯尘劳垢污,开显本有净体也。

  「光融佛法」者,合曜法电、震法雷。雷电振而百草万木甲折,譬之于佛所得实相法光融于众生心内,发菩提心,志求大乘。如是众生,根机已熟至志求大乘,佛于是乎宣布流通大乘实相之法,故云「宣流正化」,正化者,外道邪化,小乘傍化,大乘名正化也。

  此上五句,小乘(断见思惑)、渐教(开阐法门、显明清白,三乘法故)、顿教(光融佛法等)次第自浅至深,可见。

  二别释前演法施

  入国分卫.获诸丰膳.贮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现欣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显现道意无量功德.授菩提记.成等正觉

  此中具含小、渐、顿益,初四句明小机诱引。(《善见论》云:分卫,此云乞食)《应音》五(二左)云:分卫,此言讹也,正言「宾荼婆多」,「宾荼」此云「团」,「婆多」,此云「堕」,言团食堕在钵中也。或言「宾荼夜」,此云「团」,团者,食团,谓乞食。《清净分卫经》曰:「诸如来及贤圣等,以道智慧,常自饱足,都无食念,亦不复念有食之事,惠施仁爱,愍念众生故,现入郡国、县邑、聚落,行受分卫。」(文)

  「丰膳」者,丰,《琳音》二十九(八右)上敷风反,正体字也。《周礼》:丰,大也。《国语》:盛也。《说文》:豆之满…

《大无量寿经甄解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