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考古变今用—广钦老和尚·修行考题(考古题)

  毛毛虫变蝴蝶 —考古变今用

  —广钦老和尚·修行考题(考古题)

  道证法师讲述

  李瑞玲、林嘉雯、陈弘学、林瑞蓁、仰莲居士敬记

  前言

  随机晨考

  平常考

  深夜疲极考

  当众突击考

  出一题,大家考

  期中考

  动中用功(动中考)

  忙里磨刀(忙中考)

  痛中考

  一枝草的考题

  水蜜桃的测验

  游戏人间出考题

  请别误会

  西方钱,要会赚

  一无可取—“憨慢”又“厚性地”

  师父教你,倒穿鞋子,你怎么办?

  何必考这种“颠倒穿鞋”的题目呢?

  前言

  在学时,对教授考过学长的题目,通常戏称为“考古题”学生研究考古题,可以了解考试重点,使今考,及未来之考,成绩优异。修行亦然。修行道上,天天有考题,时时有考题。行者研究大德之考古题,可知修行重点,提高警觉,于今,于未来生命考验中,无往不利!

  笔试—记忆清楚·说一、二、三、

  临床—血肉模糊·考验百般

  我们在医学院读书,讲到要怎样急救病人,就说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第三步如何。考笔试的时候,只要照书本,背得清楚就算及格了,但是临床上实际看病人,情形就大大不一样!

  比如说,半夜值班,送来一个和卡车相撞受伤的人,一看整条腿都被车压过去,血肉模糊,整只脚又镶著很多玻璃碎片,这个人又是会痛,会流血,会哀叫的人,一方面处理,他还一面惨叫,用“三字经”骂医生,我们一心要救他,既不能手软,也不能够生气,更不能够不耐烦,还要清楚明白,照书上所说的,第一步,第二步去处理。考笔试写答案是比较快,真正要照做是不简单,要一块一块的玻璃碎片处理干净,骨头要接得好,伤口又要一层一层缝好,有时候站一整个晚上,站到早上还不能处理好,要忍饥、耐累,甚至还不能上厕所,这种忍耐的过程,和在学校考笔试就大大不一样!

  研经—由文解义·苦功百般

  修行—死去活来·考验难堪

  我们的人生修行过程也像这样,读佛经,做早、晚功课已苦功百般,照著经本去实行更困难,时常都考不及格,跌得头破血流,还是得继续照做下去。总是,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此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心中邪知邪见“死”的当下,正知正见“生”。烦恼妄想寂灭了,法身慧命就活泼起来。

  感谢菩提道上师长恩

  很幸运,我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很好的师长,就像临床上遇到很好的教授一样,他们平常就会运用机缘出考题,帮我们培养实力,遇到境界的时候,也会用他们自己修行的经验,以适当的启示,帮助我们走过难关。

  上广下钦老和尚—突击考、演技派、教学天才

  (心不在道,保证考得哭哭啼啼)

  我的两位剃度恩师,是跟随上广下钦老和尚,修行将近二十年的比丘尼,他们时常会提出广钦老和尚种种的开示和考题,老和尚不但自己修证的功夫很高深,而且我们用现在的形容词来讲,他真的是一位教学的天才,他出考题都不必思议,都是在学生没有准备当中,出临时考题,如果不是时常把心放在佛道的人,就一定会考得哭哭啼啼的,他如果先告诉你要考试,你当然会提高警觉,问题是他不会事先通知你,都是临时用境界来考,看你在没有准备当中的实力如何,我常听恩师说他们自己修行的经过,时常都很感动,比起他们的境界和考题,我的考题实在是太简单了。

  实际生活中

  是否会发现,这是在考“是非题”呢?

  如果我们在学校考是非题,老师出个题目说,过十字路看见红灯应该走过,看见绿灯应该停止,你就自然会晓得要打个X,知道老师在考你—是否知道交通规则,但是如果在实际生活中,有人故意把事实歪曲了,或是把事情做错了,我们是不是会发现,这就是在考是非题呢?我们能不能像答考卷、写是非题那么平静清楚?自己好好的作答,交出自己的成绩单呢?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没有发现,这是在考是非题,可能我们就会很懊恼,处处感觉很没道理,很愤慨,忍耐不下去,这样就是考不及格。

  选佛场中

  各人交各人的成绩单

  在人生的考试中,我们是各人交各人的成绩单,同一位老师出的题目,每一个学生答案都不一样,每一个人成绩就不同。比如同一个婆婆,骂一群媳妇,每一个媳妇听了,想法都不一样,各人想法不一样,就等于各人交出去的答案不一样,每一个人所得的成绩就不一样。婆婆是婆婆的成绩,媳妇是媳妇的成绩,考试题目本身没有好坏可言,但是每个人应考的心情不同,每个人的答案就有程度的不同。这个世间是一个选佛场,平时生活中大小事情就是大小的考试,就是在选,选得中的人,就往生西方去成佛。

  ※随机晨考(是平常例行,却都出乎意料之外)

  谁最用功?

  (这样讲几句,就动心。唉,功夫还早咧!)

  恩师告诉我说,广钦老和尚平时大约早上六点,就会在寺里面经行巡视,他平常都静静观察,看什么人拜佛念佛最认真,最早起来用功,就找那个最用功的弟子来,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一顿,甚至说一些让他冤枉委屈的话,老和尚演技又很逼真,那位弟子听了如果动心,甚至生气起来,老和尚就摇摇头,笑笑说:“我以为你多用功,这样讲几句就受不了,唉!功夫还早咧!”

  不知这是考题—就是“不觉”!(没学佛!)

  老和尚如果没有说出末后这一句,可能挨骂的弟子怎么样都想不到,这是一个考题,因为没有发现是考题,不知道老和尚这样做原来是要看看我们怎样交答案。不知道是老和尚要看我们对佛法的体会实行如何,故意演出的境界,因为统统不知道,所以叫做“不觉”。没有随时觉醒的心,就是无明、糊涂。佛是觉悟的,我们没有时时觉醒,就是没有在学佛,阿弥陀佛是“无量觉”,我们常不觉,就是没念佛。虽然一大早就起来做功课,做了半天还是“不觉”。这样就是枉费功夫,等于读书很用功,考试都不及格!

  听故事,要会拿来用(销归自性)

  有一位女居士听到这里,她就很欢喜地告诉我说:“这样我知道了!我那个先生,经常一大早起来就随便骂我,骂东骂西,骂得很冤枉,我都埋怨,前世不知道欠了他多少骂债?现在我知道了,我就当他是广钦老和尚,早上出来巡视,给我出去考题,这样,我就很快活了。我就把它考过,很欢喜去西方!”

  这位女居士真是有觉性,听了故事公案,能够拿来自己用,销归自性,我会讲的人,不如她会听的人。能活用考古题的人,必然成绩优秀!

  金刚经的应用题—取相?动心?

  我们可能一大早就读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经文是这样读,不过假如有人很凶骂我们,骂得又都是一些冤枉的内容,我们就暂且把金刚经放一边,当做这境界是真的,开始伤心、委屈,一点儿都不记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开始跟著虚妄相去团团转,不但取相,而且还动心,不但动心,又大大的伤心,一点儿都不会“如如不动”,所以读了几十年的经,一考起应用题来就死翘翘。人家如果说我们学佛都是骗人的,没有真心学,我们听了还很不服气,假如一考试就不打自招,表现出佛所教我们的,我们实在一点都没有学到。什么忍辱波罗蜜,先放在一边,先辩论一下,哭一哭再说。

  什么波罗蜜?!黏手黏脚·气得要命!

  有一位居士很可爱,他告诉我他生平第一次吃水果波罗蜜的经过,使我很有感慨,他说:他去山中做工,听人家说波罗蜜有多好,一个一千块,他就把它买来试试看,还听说波罗蜜很黏,需要抹油。结果他不知道油是该抹在刀子上,用抹油的刀子切才不会黏刀,他没搞清楚,拿了一只刀就直接切,切到那里,黏到那里,到处黏,黏得整个手、身体都洗不起来,他就说:“黏脚黏手,气得要命!如果不是想到是很贵买来的,我就干脆把它丢垃圾筒,比较省力!”他还以为波罗蜜是要吃的时候才沾油来吃,结果又吃得很油很难吃。

  是刀子要抹油

  不是沾油吃!

  (不黏刀的油—不执著的智慧)

  他告诉我这吃波罗蜜的过程,真的很像我们修行的过程,本来刀子要抹油的意思,就是要让它不黏刀,我们不知道刀子要抹油,就是不知道智慧是要不执著的,结果四处都执著,真的是黏脚黏手,气得要命,什么波罗蜜,真想丢掉!这不黏刀的油,等于是教我们,不执著的智慧,这是每一刀都需要的,并不是要给人家沾油来吃的,这意思等于佛经的智慧是我们生活中每一个地方都需要的,并不是来做装饰的。

  工作是藉境炼心的考题

  ※平常考(作表面工作否?)

  “你们看!

  这个人最会做表面工作!”

  老和尚出的考题是千变万化的,我的恩师告诉我,当时承天寺建在深山中,工程有种种困难,大家要自己挑土、搬砖,甚至工作到全身泡在泥水里面,老和尚勉励大家,要一面做工作,一面念佛,训练动中念佛的功夫。有一天,很多位法师大德来拜见老和尚,老和尚就请人到工地把我的恩师叫回来翻译,当恩师一进到方丈室的时候,老和尚就马上向在座所有的法师说:“你们看!我们全承天寺,就是这个人最会做表面工作!你们看看,她弄得全身都是泥巴,就是要让人家说,她工作很辛苦认真!”大家听到老和尚这样讲,可以说没有人不相信的,在座的法师,有人听了,就跟我的恩师说:“啊?老和尚说你都做表面工作,这样不好哟!”恩师听了,马上就跪下来向大家说:“是的,弟子都是做表面工作,弟子会忏悔改过”。

  知道—这就是考试!

  理智作答交卷

  当时,我听到恩师这么说,眼泪就掉下来,内心非常感动。我自己反省,如果老和尚这样说我,又是向那么多长老法师说,我听了一定会当做是真的,感觉很难过,但是恩师她有觉性,随时了解,这就是在考试,就好像在考是非题那样,她会很平静,照她应该回答的,交出她的考卷。

  我们不知道这是在考试的人,就会依照自己的俗情俗气,交出一张涂鸦、肮脏的考卷。这,在选佛场上,…

《考古变今用—广钦老和尚·修行考题(考古题)》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要救你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