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盂兰盆经解(纯果法师)

  佛说盂兰盆经解

  纯果法师著

  现在我们若要孝行父母,也应在于此日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供,以报现生父母恩,救济七世父母罪,可是现在人们对于此盂兰盆供之法,忽略了重要的意义,反而偏重度鬼神食,这一点上,实有错误,理应纠正,这才上顺佛意,下承教旨,以免被人嘲为哑羊而贻笑于遐迩。···

  佛说盂兰盆经解

  纯果法师著

  前记

  本经因缘

  略述经旨

  藏乘所摄

  解释经题

  略说译人

  正释经文

  代跋

  前记

  中国自有盂兰盆会,最先出在梁武帝大同四年,就有此胜会施设,以后此法逐渐普遍,在初时梁武帝依佛法制施行,设斋供佛及僧,求其灭罪增福,可是到了后来弊制发生,将供僧一法,变为施鬼神食,实有违佛原则,世人未读佛经,固然不能明其详细,其实施鬼神食,肇始出在阿难的恳求,原非本经的立意。但本经佛令目连,要救其母重罪,须在七月十五日僧安居竟,自恣解夏日,备诸饭食百味供养十方众僧,自有效力可见。所谓:“仰大众之恩光,救倒悬之窘急。”这样便可救济其母脱离饿鬼道苦。

  现在我们若要孝行父母,也应在于此日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供,以报现生父母恩,救济七世父母罪,可是现在人们对于此盂兰盆供之法,忽略了重要的意义,反而偏重度鬼神食,这一点上,实有错误,理应纠正,这才上顺佛意,下承教旨,以免被人嘲为哑羊而贻笑于遐迩。

  现在此间一般侨胞们,年到农历七月十五日,屠杀无数鸡鹅猪鸭,鲜血腥燥淋漓,拜祭孤魂,创下无边杀业,以此难怪当今世界战祸频仍,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此种灾患,究其根源,皆由杀业而来,所谓弱肉强食,如愿云禅师云:“千百年来盆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现在社会这种杀业,我们站在佛教方面,应该负起佛陀慈悲的教义,把佛陀训人戒杀的重负,应该多多灌输到人们的心里,使人有所悔改修来,共同戒杀,迁恶就善,这点神圣的责任,实在有待我们一般贤达的佛教徒们衷诚合作,有力的去推动它吧!

  然而,我们应该针对现实,最好对于此经应该发扬推行,俾使世人了知年间七月十五日,是各方圣众成道日,是佛欢喜日,每逢这个良辰吉日,一般人应该多造善事,以慈爱心,爱护动物,禁杀放生,作盂兰盆供,拯救万灵于涂炭,减少世界之杀业,如果我们能得“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以“好生曰德”为怀抱,各不相残,那么这个世界岂不是一个和平的世界吗?以是吾佛救世救人的圣意,庶几才能发扬光大。佛子们:我们应该自勉吧!

  癸卯年二月十五日纯果写于曼谷本苑佛说盂兰盆经讲解

  本经讲解大意分下。

  一、本经因缘

  讲解此经,分析来说,照古经家所讲,在未讲经文以前,须要把一经的总义,先来一番提纲挈领,以作悬论,此类释法,在教下各宗派的立说,各有各的长处释法不同,如天台则以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之五重玄义释经。贤首则以教起因缘,藏乘所摄,教辩权实,分教摄经,教所被机,能诠教体,所诠宗趣,传译时年,通释名题,随文释义之十悬门释经。慈恩则以辨时机,论宗体,藏乘所说,说教年主,判释本文之五门分别释经,前诸古德分立门户,虽以私人见地这样释法,固属于一宗一派局部的偏向,但对整个佛教大体确有显著推进,这是不能否认,因其各人对各人所趋向的宗系,闱明教体,发挥教义,辨说虽异,在大体上融会起来,终局都是归到共同点,这在无形中把佛教教义推到极点,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派系,这些派系的分立,多是在唐朝,所以佛教在唐朗,可说是为最繁盛的时期。

  我们翻开佛教的史略,在唐朝太宗高宗时代,佛教的人材辈出无数,诸如贤宗杜顺和尚,智俨和尚,贤首国师,清凉国师,圭峰禅师。慈恩的玄奘法师,窥基法师。天台的湛然禅师。律宗的道宣律师。禅宗的慧能大师,神秀禅师。净宗的道绰和尚,善导和尚。密宗的金刚智上师,不空上师。这些吉德都是在唐朝佛教中最显著的人物,他们依其个人智慧的创造力,著说丰富,依个人见地,各弘经论,分门判教,大昌佛教教义,使后人阅读,条序井然,一目了解,这种恩典,我们实在是很感激他们,现在我讲这本经,经意虽然浅显,在经前悬谈,我也遵古法制约略的来提提一下,以辨明本经的立意要点。

  佛教所讲事事物物,大都由其因缘产生,离开因缘,就不能产生其他事物,所以世上那一种造就,都是由其因缘组合建立起来,大如世界,小如微尘芥子,比例来说,如一豆子,也须经过一段因缘,然后才能产生一粒豆子,豆子是内在因,阳光水土是外助缘,因缘会合,就产生一粒豆子,这样世间,无论那一物体的造成,都不出因缘,世事既如是,出世之法,何尝也不如是,现今吾佛出世,正也是为著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如法华经说:“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为众生令入佛知见故的因缘,才说三藏十二部经,现在佛说这本盂兰盆经,就是在这许多因缘中的一个别的因缘。

  佛说这本经的因缘,发端是由目连尊者,这段因缘,在本经已有详细说明,现在我先摘一段来说,以作此经发起的序说。目连尊者,初得道果,要度他先亡父母,以报父母养恩,尊者以天眼观察,寻见亡母堕在饿鬼道中,皮骨连立,为饥所苦,目连看了,是很悲伤,便运神力,将饭送至鬼道,给他亡母吃,可是他亡母,一见此饭,悭贪恶习顿现,左手遮钵,右手搏食,饭未入口,变成炭灰,始终不能吃到一口,这种情形,以骨肉有关的目连看了,更是悲伤,未知亡母造何罪业,连这点饭还没有福气享受,目连受了这种创痛,他在慌张之下,情急智生,一直跑到佛所问佛,此即“子急告父,臣急告君。”以是本经的因缘,是由这样而来的。

  深一层说,佛说这本经的因缘,固然是由目连请求,佛才说的,但佛藉了目连的问辞,便发挥他救世救人的悲心,直接是救目连母亲,间接是普救未来众生,因未来众生,劣性多属悭贪业重,这种悭毒,浅的尚可图救,深的将来的遭遇,必定和目连母同一命运,所以佛说这本经,目的是要普救这一类的众生的。至于本经救济的方法,在经里已有详细说明,现在我先把本经两点重要意义,先来提说一下,这两点就是:先明三宝恩,次明法制。

  先明三宝恩,三宝是人们最大的恩德,三宝才能彻底救济人们一切的苦难,是世间最大的福田,我们要明白一切恩中,唯有三宝恩为最,在本生心地观经说:“世出世恩,共有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前三种,是世间恩,后一种,是出世间恩,世间恩虽大,但是未若出世间恩之大,我们遗体虽从父母而来,父母虽有教养之恩,但三宝恩是养活我们的法身慧命,它像一盏黑暗的明灯,指示我们迷途的方向,使我们了生脱死,直到彼岸,所以三宝恩比起父母恩,委实是大得不可比拟,它是超过一切的恩惠的。

  次明法制,法制,在本经已有明文指示,照中国计算,农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这三个月,是僧人结夏安居日,九旬加行,至七月十五日安居竟,就可自恣,所谓自恣,就是僧人在三个月中,加工用行,有人断惑证真,有人获四禅定,或有疑犯,任他所举,对众忏悔,忏悔已,就可恢复清净,获得禅定解脱,成为人天福田,故此日可说为人们最胜植福消灾日,人们能在这个日子,用饭食百味各种供具,供养那些自恣僧人,藉其福力,在生父母,康乐百年,七世父母,离苦生天,这种胜行,稀有功德,我们是应照佛法制遵行,自可报德,佛说这本经,为的是要指示我们这种的法门,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机会,可为报答我们父母的恩德。

  二、略述经旨

  凡每本经是有固定经旨,现在这本经的经旨,是出目连救母,目连出家,是出孝顺,他一得道,就要度他先亡父母,这点,就是目连孝顺的表现,所以这本经,就是以孝顺为定经旨。

  讲到孝顺,这是每个人的天职,因父母是每个人生身之本,无论那一个人对于父母,是应履行这种的孝道的,倘若为人不孝,那么这个人就以禽兽无异了。

  孝顺,应分世间与出世间,现在先讲世间,次讲出世间,在一般浅意识的人,都知道父母是人们最大的恩德,父母生我养我教我,由微弱的身躯,一直教养成人,在这中间,做父母们不知受了几多磨折,和几多劳苦功高,这点,父母们是没有半句怨言,尤其一般母亲们流露出那一股母爱的精神,确是世间再无一样可比做母亲们那样的伟大了,儿子们如够懂得孝义的话,就应对他父母,如古人说:“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相反的,如够背恩不孝,敢说父母一句坏话,那么这个儿子,有如佛世阿阇世王囚禁父母之类,不孝之名,贻为万世,这是一件非常的可惜的事!

  我们想想,我们在乳哺时,屙屎放尿,推干就湿,母亲们都不怕一切的肮脏,平时母亲们对儿子的关心,诸如儿子有病,母亲们担心如火,废寝忘食,问神卦卜,延医煎药,摩头探额,关心备至,在在处处,都是表现母爱伟大的精神,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像这样父母恩深似海,功高罔极,古人已有这样的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恩,昊天罔极。”

  中国古时虞朝,有个大孝子,这人就是大舜,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这几句话,就是说大舜的尽孝,以为不得父母欢心,自己就不可做人,不能顺遂父母的心,自就不可以做人的儿子,由了这样,就可知道大舜是个极尽孝养父母的人。

  在四书里,孔子也是一个极有力提倡孝…

《佛说盂兰盆经解(纯果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