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
(如何对往生的亲友临终开示)
大寂比丘尼著
一、为何要成立助念团?
二、认识中阴身
三、往生净土会经过中阴身吗?
(一)为什么大多数的大善之人与大恶之人没有中阴身?
(二)往生净土者至少在临终前的显相
(三)清净定业纯熟之人会经过中阴身吗?
(四)在中阴身内会见到佛光吗?
(五)对中阴身的心智认识
(六)真正见佛、见佛光的基础
(七)只要转中阴心识就能往生净土
四、临终开示的重要性(或中阴身)
(一)超渡的适当时机
(二)临终开示为何如此重要?
(三)为何要在七七四十九日的每一天皆必须对亡者不断的开示、念佛?
(四)为何对亡者做简短开示不够?
五、以下开示内容的适用对象
(一) 全文开示的适用对象
(二)初学之人开示文适用对象
(三)「看破人生假相」与「忏悔法门」开示文不适用对象
(四)初学、理性之人适用何种开示文?
(五)以下开示文不适用对象
(六)自杀、横死之人适用的开示文
(七)二十岁以下小孩及欧巴桑、阿婆、阿伯等亡者适用开示文
(八)不可妄教临终人观空
(九)以下开示内容要家属全力配合
六、临终开示仪轨(或中阴身)
(一)对初学之人临终(或中阴身)开示内容
1.杨枝净水赞(炉香赞)
2.大悲咒三遍(洒净)
3.引导临终人或亡者看破人生假相
4.引导临终人或亡者忏悔业障
(1)法师(或善知识)开示临终人或亡者忏悔法门
(2)法师(或善知识)引导临终人或亡者忏悔业障
5.法师引导临终人或亡者受三皈依
6.法师引导临终人或亡者受五戒
7.法师(或善知识)引导临终人或亡者修学净土法门
(1)法师(或善知识)引导临终人或亡者虔诚向僧宝(或善知识)祈求
(2)法师(或善知识)开示为何要修学净土法门?
(3)法师(或善知识)为临终人或亡者开示净土法门
(4)法师(或善知识)引导临终人或亡者发求生净土的大誓愿
(5)法师(或善知识)为临终人或亡者最后开示
8.杨枝净水赞(炉香赞)(莲友全体参加时)
9.大悲咒三遍(洒净)
10.诵《阿弥陀经》
11.赞佛偈
12.念佛
13.回向
(二)对念佛多年之人临终(或中阴身)开示内容
1.杨枝净水赞(炉香赞)
2.大悲咒三遍(洒净)
3.引导临终人或亡者看破人生假相
4.引导临终人或亡者忏悔业障
(1)法师(或善知识)开示临终人或亡者忏悔法门
(2)法师(或善知识)引导临终人或亡者忏悔业障
5.法师引导临终人或亡者受三皈依
6.法师引导临终人或亡者受五戒
7.法师(或善知识)引导临终人或亡者修学净土法门
(1)法师(或善知识)引导临终人或亡者虔诚向僧宝(或善知识)祈求
(2)法师(或善知识)开示为何要修学净土法门?
(3)法师(或善知识)开示临终人或亡者净土法门
(4)法师(或善知识)引导临终人或亡者发成佛心求生净土
(5)法师引导临终人或亡者受八关斋戒及十善戒
甲、法师开示为何要求受八关斋戒?
乙、法师引导临终人或亡者求受八关斋戒
(6)法师引导临终人或亡者修学「十善戒」
甲、法师开示为何要修学「十善戒」
乙、法师引导临终人或亡者求受「十善戒」
(7)法师(或善知识)引导临终人或亡者发出求生净土的大誓愿文
8.法师(或善知识)为临终人或亡者最后开示
9.杨枝净水赞(炉香赞)、(莲友全体参加时)
10.大悲咒三遍(洒净)
11.诵《阿弥陀经》
12.赞佛偈
13.念佛
14.回向
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
一、为何要成立助念团?
为何要成立助念团?乃是针对修学净土宗的莲友,临终前提携其「念佛正念」,帮助其往生净土而设立。
对于一个莲友来说,生前的佛道正见、净土正见、念佛正念及临终前的开示、助念,乃至死后中阴身间的善知识为其开示(引导亡者忏悔业障、授三归五戒、发愿、念佛、求生净土),以至延续到投生前的开示、念佛等令亡者意识的清净提升,导引其向佛、向光明、向正道的回向力量,使亡者心念「心开意解」,接受善知识的开示及莲友们的念佛提携,自知精进念佛、求生净土;凡此临终前至死后七七四十九日内等一切利益、救拔亡者超脱中阴身,求生善道,或生净土的一切超渡佛事,都是同等重要(包括出殡、作七等佛事)。
按一个人生前所造作的一切善恶业行,实已决定吾人未来投生之处所,而临终前念念相续的「心念」,更是由生时善善恶恶的知见、行为与修持熏习而来。故知死后投生何处,实由一生所造善恶因果为依据,绝非「临终最后一念」决定投生何处!当知任何人在生时及死前乃至死后中阴身的心念,皆是念念相续不断,或为善念偏强,或为某种恶念偏强,相续不断,或为善恶业力渗杂,相续不断,一般人皆是善恶业力混杂相续不断,而形成死后的中阴身(身心阴暗境界),急需超渡、救拔。
二、 认识中阴身
按中阴身,即死后至未投生前由生前善恶交杂的五蕴身心所形成的一种业识(阴暗、浮沉不定的过渡境界)。一般人的中阴身有多长?如果亡者生前的福德力、善念力、理性力(智慧力)强及超渡得力(如后文所述临终开示等),死后的七天之内(尤其是死亡的第一天,亡者心识最为灵敏),必定因亡者「心开意解」,而超脱中阴身的身心阴暗、不定境界,投生净土,或生善道,有人带导其信佛、闻法、念佛、修行。
如果亡者的福德力差、善心弱、情执重、自私心强、瞋斗心强、恶业力重,则其招感的中阴身必定不长,恶道业缘会较快成熟(按亡者恶业力偏重者,或者善业力偏重者,或者福德力偏重者,因某种业习偏重者,皆会形成善业或恶业或福德业偏重的定业感报的显相先成熟,皆会较快超脱「中阴身」中的善恶不定境界,偏向与其定业相应的投生之处而随业受生)。
如果亡者有一点福德力、有善心、恶业少,但情执重,则其中阴身必因其眷恋家属的情执,而感得中阴身较长,超过四十九天以上……。
如果亡者生前遭遇横祸(车祸、水难、空难)、自杀(上吊、跳楼、跳水……)、枪杀、天灾(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痛苦、惊慌、挣扎而死;又无福德力,则招感中阴身较短(因其死前心识偏向某种念头强烈「如痛苦、惊慌、挣扎的影像」,会很自然地在其脑海中不断的重复显现,而必招感痛苦、惊慌、黑暗的业感先成熟;因心识决定,定业已定,投生之处便先决定)。
如果是一类大善之人(生天者),或一类大恶之人(堕地狱者),则不会经过中阴身的过程,直接投生天上或生净土,或者直堕地狱(因中阴身是善恶不定的过渡境界,大部分的生天或下地狱者皆是定业果报)。
三、往生净土会经过中阴身吗?
(一)为什么大多数的大善之人与大恶之人没有中阴身?
稍微有点『定业因果』基础的佛教徒都会明白,大多数的大善之人及大恶之人,都没有中阴身,何况是往生三界之外的净土?会经过「身心阴暗、善恶业缘浮沉不定的中阴身境界」,再往生「生前清净业先已成熟」的光明净土吗?(按大善之人,即生天者,因为清净定业已成,故大多数皆没有阴暗及善恶业缘浮沉不定的中阴身显相:大恶之人,即堕地狱者,因罪业深重,绝大多数连在中阴身超渡的机会都没有。)大家想想:生天之人,临终之前,大多数皆能预知时至,早已转变「中阴」境界,何况往生净土者,更是念佛的清净业行具足成就,往生净土的定业已成,还会经过中阴身间善恶业缘尚未决定的阶段,在「中阴身」间往生净土吗?
(二)往生净土者至少在临终前的显相
当知往生净土的修因,是建立在多生多世中不断地发成佛心念佛,修学净土法义,今生念佛的清净净业成就,是「定业纯熟」,不必经过中阴身的阶段,就应当在命终之前,自己先预知时至,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亲见阿弥陀佛前来接引,一剎那顷,往生净土。
净行者至少在临终之前的睡梦中会清清楚楚的见到阿弥陀佛大放光明,现身告知往生因缘已至(见净土诸经),净行者必会预知时至,临命终时,正念分明,一心念佛,亲见西方三圣来迎,往生净土,不必经过「中阴身」的境界。(按往生者,诚如《弥陀经》所说,生前信、愿、行具足,念佛成就,一心不乱,临命终时,预知时至,亲见西方三圣现相接引,此人死时,心不颠倒,一剎那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三)清净定业纯熟之人会经过「中阴身」吗?
一个人如果进入中阴身的阶段,证明其生前念佛其心散乱,烦恼心重,情执心强,才会进入阴气弥漫、善恶业缘尚未决定的中阴身中。(按若是自己认为念佛已经成就,或者禅定已经成就,而在临终断气之后有「中阴身」显现,这就证明其生前念佛尚未一心不乱,及其生前所入禅定不是「清净、光明」的甚深定境,
并且你的自度、度人的「禅法知见」与生前的待人处世知见及心
态,一定有偏差。因为今生若是禅定成就,或是念佛三味成就并且你的自度、度人的「禅法知见」与生前的待人处世知见及心,就证明其「清净定业纯熟」,如何会经过「善恶业缘尚未决定的『中有』过渡阶段」呢?更要牢记一句话:大多数的大善之人(生欲界天)及大多数的大恶之人(堕地狱者)都没有中阴…
《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临终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