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中陰身、作七、度亡開示
(如何對往生的親友臨終開示)
大寂比丘尼著
一、爲何要成立助念團?
二、認識中陰身
叁、往生淨土會經過中陰身嗎?
(一)爲什麼大多數的大善之人與大惡之人沒有中陰身?
(二)往生淨土者至少在臨終前的顯相
(叁)清淨定業純熟之人會經過中陰身嗎?
(四)在中陰身內會見到佛光嗎?
(五)對中陰身的心智認識
(六)真正見佛、見佛光的基礎
(七)只要轉中陰心識就能往生淨土
四、臨終開示的重要性(或中陰身)
(一)超渡的適當時機
(二)臨終開示爲何如此重要?
(叁)爲何要在七七四十九日的每一天皆必須對亡者不斷的開示、念佛?
(四)爲何對亡者做簡短開示不夠?
五、以下開示內容的適用對象
(一) 全文開示的適用對象
(二)初學之人開示文適用對象
(叁)「看破人生假相」與「忏悔法門」開示文不適用對象
(四)初學、理性之人適用何種開示文?
(五)以下開示文不適用對象
(六)自殺、橫死之人適用的開示文
(七)二十歲以下小孩及歐巴桑、阿婆、阿伯等亡者適用開示文
(八)不可妄教臨終人觀空
(九)以下開示內容要家屬全力配合
六、臨終開示儀軌(或中陰身)
(一)對初學之人臨終(或中陰身)開示內容
1.楊枝淨水贊(爐香贊)
2.大悲咒叁遍(灑淨)
3.引導臨終人或亡者看破人生假相
4.引導臨終人或亡者忏悔業障
(1)法師(或善知識)開示臨終人或亡者忏悔法門
(2)法師(或善知識)引導臨終人或亡者忏悔業障
5.法師引導臨終人或亡者受叁皈依
6.法師引導臨終人或亡者受五戒
7.法師(或善知識)引導臨終人或亡者修學淨土法門
(1)法師(或善知識)引導臨終人或亡者虔誠向僧寶(或善知識)祈求
(2)法師(或善知識)開示爲何要修學淨土法門?
(3)法師(或善知識)爲臨終人或亡者開示淨土法門
(4)法師(或善知識)引導臨終人或亡者發求生淨土的大誓願
(5)法師(或善知識)爲臨終人或亡者最後開示
8.楊枝淨水贊(爐香贊)(蓮友全體參加時)
9.大悲咒叁遍(灑淨)
10.誦《阿彌陀經》
11.贊佛偈
12.念佛
13.回向
(二)對念佛多年之人臨終(或中陰身)開示內容
1.楊枝淨水贊(爐香贊)
2.大悲咒叁遍(灑淨)
3.引導臨終人或亡者看破人生假相
4.引導臨終人或亡者忏悔業障
(1)法師(或善知識)開示臨終人或亡者忏悔法門
(2)法師(或善知識)引導臨終人或亡者忏悔業障
5.法師引導臨終人或亡者受叁皈依
6.法師引導臨終人或亡者受五戒
7.法師(或善知識)引導臨終人或亡者修學淨土法門
(1)法師(或善知識)引導臨終人或亡者虔誠向僧寶(或善知識)祈求
(2)法師(或善知識)開示爲何要修學淨土法門?
(3)法師(或善知識)開示臨終人或亡者淨土法門
(4)法師(或善知識)引導臨終人或亡者發成佛心求生淨土
(5)法師引導臨終人或亡者受八關齋戒及十善戒
甲、法師開示爲何要求受八關齋戒?
乙、法師引導臨終人或亡者求受八關齋戒
(6)法師引導臨終人或亡者修學「十善戒」
甲、法師開示爲何要修學「十善戒」
乙、法師引導臨終人或亡者求受「十善戒」
(7)法師(或善知識)引導臨終人或亡者發出求生淨土的大誓願文
8.法師(或善知識)爲臨終人或亡者最後開示
9.楊枝淨水贊(爐香贊)、(蓮友全體參加時)
10.大悲咒叁遍(灑淨)
11.誦《阿彌陀經》
12.贊佛偈
13.念佛
14.回向
臨終、中陰身、作七、度亡開示
一、爲何要成立助念團?
爲何要成立助念團?乃是針對修學淨土宗的蓮友,臨終前提攜其「念佛正念」,幫助其往生淨土而設立。
對于一個蓮友來說,生前的佛道正見、淨土正見、念佛正念及臨終前的開示、助念,乃至死後中陰身間的善知識爲其開示(引導亡者忏悔業障、授叁歸五戒、發願、念佛、求生淨土),以至延續到投生前的開示、念佛等令亡者意識的清淨提升,導引其向佛、向光明、向正道的回向力量,使亡者心念「心開意解」,接受善知識的開示及蓮友們的念佛提攜,自知精進念佛、求生淨土;凡此臨終前至死後七七四十九日內等一切利益、救拔亡者超脫中陰身,求生善道,或生淨土的一切超渡佛事,都是同等重要(包括出殡、作七等佛事)。
按一個人生前所造作的一切善惡業行,實已決定吾人未來投生之處所,而臨終前念念相續的「心念」,更是由生時善善惡惡的知見、行爲與修持熏習而來。故知死後投生何處,實由一生所造善惡因果爲依據,絕非「臨終最後一念」決定投生何處!當知任何人在生時及死前乃至死後中陰身的心念,皆是念念相續不斷,或爲善念偏強,或爲某種惡念偏強,相續不斷,或爲善惡業力滲雜,相續不斷,一般人皆是善惡業力混雜相續不斷,而形成死後的中陰身(身心陰暗境界),急需超渡、救拔。
二、 認識中陰身
按中陰身,即死後至未投生前由生前善惡交雜的五蘊身心所形成的一種業識(陰暗、浮沈不定的過渡境界)。一般人的中陰身有多長?如果亡者生前的福德力、善念力、理性力(智慧力)強及超渡得力(如後文所述臨終開示等),死後的七天之內(尤其是死亡的第一天,亡者心識最爲靈敏),必定因亡者「心開意解」,而超脫中陰身的身心陰暗、不定境界,投生淨土,或生善道,有人帶導其信佛、聞法、念佛、修行。
如果亡者的福德力差、善心弱、情執重、自私心強、瞋鬥心強、惡業力重,則其招感的中陰身必定不長,惡道業緣會較快成熟(按亡者惡業力偏重者,或者善業力偏重者,或者福德力偏重者,因某種業習偏重者,皆會形成善業或惡業或福德業偏重的定業感報的顯相先成熟,皆會較快超脫「中陰身」中的善惡不定境界,偏向與其定業相應的投生之處而隨業受生)。
如果亡者有一點福德力、有善心、惡業少,但情執重,則其中陰身必因其眷戀家屬的情執,而感得中陰身較長,超過四十九天以上……。
如果亡者生前遭遇橫禍(車禍、水難、空難)、自殺(上吊、跳樓、跳水……)、槍殺、天災(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痛苦、驚慌、掙紮而死;又無福德力,則招感中陰身較短(因其死前心識偏向某種念頭強烈「如痛苦、驚慌、掙紮的影像」,會很自然地在其腦海中不斷的重複顯現,而必招感痛苦、驚慌、黑暗的業感先成熟;因心識決定,定業已定,投生之處便先決定)。
如果是一類大善之人(生天者),或一類大惡之人(墮地獄者),則不會經過中陰身的過程,直接投生天上或生淨土,或者直墮地獄(因中陰身是善惡不定的過渡境界,大部分的生天或下地獄者皆是定業果報)。
叁、往生淨土會經過中陰身嗎?
(一)爲什麼大多數的大善之人與大惡之人沒有中陰身?
稍微有點『定業因果』基礎的佛教徒都會明白,大多數的大善之人及大惡之人,都沒有中陰身,何況是往生叁界之外的淨土?會經過「身心陰暗、善惡業緣浮沈不定的中陰身境界」,再往生「生前清淨業先已成熟」的光明淨土嗎?(按大善之人,即生天者,因爲清淨定業已成,故大多數皆沒有陰暗及善惡業緣浮沈不定的中陰身顯相:大惡之人,即墮地獄者,因罪業深重,絕大多數連在中陰身超渡的機會都沒有。)大家想想:生天之人,臨終之前,大多數皆能預知時至,早已轉變「中陰」境界,何況往生淨土者,更是念佛的清淨業行具足成就,往生淨土的定業已成,還會經過中陰身間善惡業緣尚未決定的階段,在「中陰身」間往生淨土嗎?
(二)往生淨土者至少在臨終前的顯相
當知往生淨土的修因,是建立在多生多世中不斷地發成佛心念佛,修學淨土法義,今生念佛的清淨淨業成就,是「定業純熟」,不必經過中陰身的階段,就應當在命終之前,自己先預知時至,臨命終時,心不顛倒,親見阿彌陀佛前來接引,一剎那頃,往生淨土。
淨行者至少在臨終之前的睡夢中會清清楚楚的見到阿彌陀佛大放光明,現身告知往生因緣已至(見淨土諸經),淨行者必會預知時至,臨命終時,正念分明,一心念佛,親見西方叁聖來迎,往生淨土,不必經過「中陰身」的境界。(按往生者,誠如《彌陀經》所說,生前信、願、行具足,念佛成就,一心不亂,臨命終時,預知時至,親見西方叁聖現相接引,此人死時,心不顛倒,一剎那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叁)清淨定業純熟之人會經過「中陰身」嗎?
一個人如果進入中陰身的階段,證明其生前念佛其心散亂,煩惱心重,情執心強,才會進入陰氣彌漫、善惡業緣尚未決定的中陰身中。(按若是自己認爲念佛已經成就,或者禅定已經成就,而在臨終斷氣之後有「中陰身」顯現,這就證明其生前念佛尚未一心不亂,及其生前所入禅定不是「清淨、光明」的甚深定境,
並且你的自度、度人的「禅法知見」與生前的待人處世知見及心
態,一定有偏差。因爲今生若是禅定成就,或是念佛叁味成就並且你的自度、度人的「禅法知見」與生前的待人處世知見及心,就證明其「清淨定業純熟」,如何會經過「善惡業緣尚未決定的『中有』過渡階段」呢?更要牢記一句話:大多數的大善之人(生欲界天)及大多數的大惡之人(墮地獄者)都沒有中陰…
《臨終、中陰身、作七、度亡開示(如何對往生的親友臨終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