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华严》第8讲(2007年01月29日)A
我们前天和各位谈到了,这个,佛要讲经之前都会入定。那么一般呢,那么就把这个部分当作一种,惯常的一种例子,好像是宗教的礼仪一样。这个,佛讲经为什么要入定呢?这个本身,它不是宗教礼仪,也不是宗教仪式,它表达的是一种定跟慧的结合。经不是用讲的,它是显现的,这一点我们体会不到。
佛在定中啊,是常在定中。那我们不能体会,我们认为定就是坐在那里不动,叫做定。坐得越久啊,定的功夫就越大;那定的功夫最大啊,那些石头最大,永远不动,你在山上怎么挖,那座山还是在那里如如不动,这个不叫定。当然它也叫定啦,那叫枯木禅, 叫死定,定不是这样子。我们在这里呀,首先要跟各位介绍一下子什么叫做定,你透过训练啦,会经过几个初级的阶段。
刚开始,调身、调息、调气、调心,这个过程啊,从粗住到细住,到欲界定,到未到定,都不叫做定。但这些呀,都是基础工作,一般人来呀,正常情况三年,是很正常的。要调这些,怎样坐才平稳,单盘,双盘,然后那个妄想纷飞的心思如何降服,你自己的息要怎么样子调理得当,一年到三年,是很正常的。你要善根够的话,半年到一年就够了。有的不必调脚,有的光是两条腿就把你弄得要命等等,你都要去先作调理。
这个调理完毕以后啊,你要不起妄想,这个是最重要的。不起妄想以后啊,我们叫做停心,停心,停止妄想心的活动。然后会到达一个境界,到达这个境界之前,你的身心会起一些变化,这个叫做八触十功德。生理上有八种变化,心理上有十种变化,这我就不详细跟各位讲了,这里面要展开的话,大概要讲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相当的多。那每一个人呐,变化也不太一样。
好,那么过了这个部分呐,我们华严禅的指导方式呀,叫做置心一处。那么一般来讲,传统的禅法,叫做心一境性,这个叫做初禅特相,有五种现象,叫五觉支。初禅特相,经过八触十功德以后啊,他有心一境性。然后啊,有寻伺喜乐的这种感受产生,那就进入初禅定。
初禅定后来呢,有二禅、三禅、四禅,再进一步呢,会再往前,到四空定。那么我们现在这个世界里呀,叫做欲界,到了初禅定叫色界,到了虚空定叫做无色界,这个就是三界。我们佛教徒常讲的出三界,出三界,了生死,免轮回,就是指这个部分,要离开这三个范围。
那三界是什么?讲得很清楚了。一个是欲望,欲望里有妄想,你的种种妄想都是属于欲望。那么,到了色界呢,没有妄想,但是呢,你还有一个妄想,就是依色,依形象而安心,这个叫色界。无色界是想象,用想的。那么出三界的意思是离开欲望,离开具体形象的依赖,离开你的想象。这个想象是非常微细的,非常微细的,你可能都感受不到,以我们目前在欲界的人来讲呢,对无色界的想象你想象不到。
在我们世间人,哪些人可以想象得到呢?爱因斯坦可以想象得到,牛顿想象得到,莱布尼兹想象得到,这些高级的科学家他思维呀,已经超过一般人的领域呀,那么他就是进入到无色界定,无色界。
这里面我们大概这样分,四禅定、四空定,它都各有次第。那我们在欲界这么复杂的地方,叫做五趣杂居地,就是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这个叫五趣。那么天呢,就属于色界天。那欲界也有欲界天呐, 欲界统称五趣杂居地,加上色界的四地, 这个无色界的四地,这个叫做九地,九地。那么各位知道,色界有四禅天,无色界有四空天,它都有一定的程序进去的。那么除了这个四空定,跟四禅定以外,还有要进入阿罗汉之前呐,有一个灭尽定,这是所有禅定当中的最高境界,叫灭尽定。灭尽定啊,俗话讲叫死定,你死定了,就是这个死定,这个叫做九次第定。
九次第定啊,你通常先进入初禅定,再到二禅定到三禅定到四禅定,然后呢进入四空定,一个一个一个上去。它各有名字的,各有名字。那,各位要学佛,这些名字要先记起来。我是都背过,不过背越多就忘越多,哦,我知道,什么集生喜乐地呀离生喜乐地呀,但是哪个秩序怎么排我记不起来。那四空定呢,有识遍处定,空遍处定,想遍处定,跟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叫四空定。那这些禅定啊,你是按照次第进去,次第出来,这个叫做九次第定。
那么这里面的基本定义呀,跟各位脑子里头的基本定义就是坐下去呀,坐越久的禅定功夫是越高的意思是一样。但是我们在这修学的禅定不在这里,它超越这个部分,也就是说我要到四禅定呀,不一定经过初禅、二禅、三禅到四禅,而直接就可以进入四禅,那么要出来的时候呢,不一定从四禅、三禅、二禅、初禅然后出定,凡是用这种方法出入的都叫九次第定。
那你假如功夫更进一步啊,要进入四禅直接就进入四禅,要出来就直接出来,这个叫做超越三昧,就超过了。它不照次第来,那这个才是我们佛法中所要讲的定,而这个定啊,一般就叫做大定。大定就是不照次序,它可以自在出入。
另外有个禅定啊,叫做狮子奋迅三昧。狮子奋迅呐,我们没看过狮子啊,狮子要捕捉动物吃的时候啊,它很厉害。譬如说它要吃一只羊,狮子不是用咬的,它是用压的,狮子身体很重,一两吨,所以它要扑羊啊,它就扑上去把羊压死,然后啊它就从肚子里面先吃肝,因为狮子没有肝,所以它就从肚子咬进去先把肝吃掉。所以它肝的营养跟作用呀,是由外面摄取的。我讲这个意思就是说,狮子它不按照一般的次序来,它进到动物园中里头啊,是乱成一团,它跟豹、老虎不一样,它要抓哪一只就抓哪一只。像豹的话是从喉咙咬下去,让你不能呼吸,然后它要吃你呀就一步一步来的。狮子在吃不是这样,是乱咬一口的,咬到大骨头它吃不下,它就不吃了就换别只了。但是其它的,老虎、豹,它吃动物,是这一只一定把你啃光,它才放下,狮子是不一样。所以这个狮子奋迅是指它的威猛,事实上是讲哦,它的大脑是乱无头绪的就对了,也就是形容它在整个法界中啊,它很自在,很自在,这叫做狮子奋迅三昧。换句话说,我们在禅定中啊,所训练的一切规矩呀,到了狮子奋迅三昧的时候啊,全部打破,重来。
各位,还没开始训练不要学这个,那你将永远没有定。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照规矩一步一步走上来。
那么通过狮子奋迅三昧以后啊,其它各种三昧就好训练。而且你自己会随着你的功夫,我们传统叫功夫啊,现在的话叫工程面。狮子奋迅三昧以前的训练,都叫技术面,都叫技术面。
我在跟你指导说禅修怎么进行的时候,都是技术面为主,然后工程面为辅。那各位所看到的任何经典呐,都是工程面,技术面通常不教。经典里头不讲呐,不是不教,经典对于技术面是点到为止。唯一我们看到教导技术面的经典,只有一部,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那叫《坐禅三昧经》,这一部是有教技术面。那其它的呢,都是讲工程面。
但是讲工程面,你会发现,所有的经典都以入定为前提。换句话说,佛是在定中讲法,它跟我们所讲的那种基本概念不一样。那你要讲经,你就要训练自己,在讲的时候要能入定,否则你讲不出真正的经典,能不能,那就看各位了。
那这个地方跟《华严经》分有九会七处,那么每一处都要入定,从定中啊,来宣讲它的这个部分。
昨天我们跟各位讲了,《华严经》它是没有次第的,它是一次显现的,就好像我们看后面这个极乐世界图一样,图是一次显现的,那你就像照相一样,啪,就把它扑捉起来,完全你记忆着。那么这个东西既然是这样的话,那语言怎么表达呢,语言表达一定有次第,它有次第。它有次第就要先讲这个后讲那个,所以你的眼睛跟思维呀,就会变成看电视一样,一幕一幕来,可是,这是不对的。正确的方法就好像你看图画,一次全部显现。
《华严经》所讲的境界,生命的境界是一次显现。但是为了要说明给大家了解呀,他分七个地方,讲了九次,叫做七处九会,是这样子。每个地方每一会呢,他都要一种定来表达,用一种定。那个定是前提,是前提,所以没有定啊,不能讲佛法。
所以各位,你基本的技术面,一定要学。讲经的时候啊,也只能够跟你提到,要你去修。那么修呢有几个地方呢,第一个禅堂,第二个念佛堂,第三个修法堂,第四个戒律堂,你要受戒,戒坛,第五个就是经教训练,第六个呢,在群众中锻炼自己,这个都可以。但是你一定要有指导,技术面一定要有人指导,不然你没办法。技术面通过以后呢,工程面的情况对不对呢,那再做验证,再做验证。那么这个地方讲的,便是这种状况。这是我们先提供给各位做个参考,做个参考。要不然你会觉得说,为什么要入定
那你也只看到佛入定放光而已啊。
入定是基本条件,在放光当中它才讲工程面,才是经文的记载。所以,学佛啊,必须要有定,不要以为现在书读多了,这些经文文字我都看懂了,那就有慧就好,不必定了,那是大魔王,在破坏佛法。
你一定要有禅定的基本功夫,不管你要不要禅定,你用念佛叫做一心不乱也可以,没有不行,哪个法门它用的词不一样,那不要紧,词不一样不表示那个不一样,那个标地是一样的,就是不起妄想心,止住妄想心的这个部分是一样的。用词不同不要紧,讲心一境性、讲一心不乱,或者我们讲置心一处,那所指的状态,心的状态是一样的。
好,昨天我们讲了两个,第二会呀,文殊师利菩萨表示信,他不入定,因为信不入位,我们讲六位行法当中啊,信位不算。六位行法,第一位就是十住位,第二位是十行位,第三位是十回向位,第四位呀是十地位,第五位是等觉位,第六位是妙觉位,这个叫六位行法,他的次第呀很清楚。那十信位不算,不算。
这个,以后有机会啊,我们再跟各位讲十信位是什么,从理论上来讲的。从经典上来讲的和理论上来讲的,就论的讲法和经的讲法是有很大这种的不同,因为从论的…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8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