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
大堪布贡噶旺秋仁波切 讲述
张惠娟居士 翻译
前 言
敬礼大悲心
弘扬圣教遍十方
三世佛子共行道
清净三学修觉心
敬礼无比上师足
住持正法顶庄严
出生利乐大宝藏
诸善弟子数劝请
谨依师语而开显
为了利益如父如母的众生,同时也为了要证得无上佛陀果位的缘故,今天到这边来听闻甚深的教法,在闻法之前我们首先要能够如是的生起菩提心。所听的法是无着贤所说的【大乘修心七要】。
大乘的【修心七要】,最先是由阿底峡尊者在西藏所传的不共教法。颂文一开始,先对本尊顶礼,亦即顶礼大悲观世音菩萨。再来,就是无着贤顶礼自己的根本上师,文中无着贤认为自己的根本上师在戒、定、慧三学上都极为清净,在胜义谛菩提心及世俗谛菩提心上都修持得非常熟练,而且遍十方弘扬佛陀的教法,是执持教法者的最上顶严,无人能跟自己的上师比,因此向上师顶礼。这是无着贤顶礼自己根本上师的顶礼文。在修行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具恩上师,我们都可以这样的皈依跟顶礼。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子唯一行走的道路,一切利乐出处的宝藏,就是这个教法。由于跟我有缘的一些弟子一再地请求,因此我就依着上师所讲的,在这里将这个教法的文义加以述说。
我与世人等
欲证无上觉
依根菩提心
坚固如山王
大悲遍十方
不依二边智
修持此教授
为了要利益如父如母的众生,想要获得无上清净圆满菩提果的男女老少,首先应发菩提心,为了要修胜义谛菩提心跟世俗谛菩提心,我们必须非常精进的修持。
龙树菩萨曾经说过:「世间人如果想要得到无上菩提,有三个根本。一个是菩提心,且这个菩提心必须像须弥山一样的巩固;另一个根本是无边的悲心;第三个根本是无二智慧,也就是不执有、不执无的无二智慧。」
龙树菩萨讲说此偈语的意思就是说,凡想要证得菩提果者,其主要的因就是要能生起菩提心。所谓菩提心,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要证得遍智佛陀果位;为了证得遍智佛陀果位,必须依着菩提行如法修行。因此,这句话就包含着愿菩提心跟行菩提心,这两种菩提心必须如须弥山一样的稳固,并且有如刚发菩提心时所承诺般,在往后都能不退转、不违背如实去做。
第二个主因,我们应知道遍虚空的众生皆是自己过去生的父母亲,自己过去生的父母亲在三界的轮回苦海中,正尝受着共同的生、老、病、死苦,和个别的寒热、饥渴、愚痴苦。如欲去除一切众生的痛苦,引导他们证得无上佛陀果位,在我们内心中,首先要具有无边的悲心,这就是证得菩提的第二主因。
第三个主因就是要舍离人我执及法我执,要舍离执有和执无,一切的戏论边都要去除,不执一切戏论的无二智慧就是第三个主因。
要修菩提心证得佛果的这个教法,由阿底峡尊者讲述,阿底峡尊者的名字又称为「拉记」,就是「唯一尊」的意思。此乃由于西藏人对阿底峡尊者的信心,因此称他为「唯一尊」。
在西藏,于赤松德赞王时代,莲花生大士、寂护大师和赤松德赞王,他们三位将印度经部、续部的一切教法翻译成藏文并传入西藏。之后,有位名叫朗达的国王,生起邪见将西藏的佛法全部连根铲除。日后西藏人为了恢复日渐没落的佛法,又从印度迎请阿底峡班智达进入西藏,因此阿底峡尊者对西藏的恩德是极为浩瀚的。
阿底峡尊者原是东印度一个王国的太子,他舍王政出家修学佛法,后来成为五十个班智达中学问最为渊博的一位。在阿底峡尊者传中,提到他曾依止过一百五十位上师,在如此多的上师当中,最主要的有法铠论师,这位法铠论师为了修菩提心,将自己身体的肉割下并施舍予他人,法铠上师的一生只修慈心跟悲心,最后,他完全无误的证得空性。还有一位上师,就是慈瑜伽论师,这一位上师具有真正能将其他众生的痛苦取来并自己尝受的修持证量。阿底峡尊者另外一位主要的上师是SERLINBA,中文译作金洲上师。「金洲」是一个地名,就是现今的印尼。当时的阿底峡尊者曾经到过印尼,依止这位却吉札巴(藏译)上师,跟着他学习十二年。这位金洲上师一生所修的都是慈心、悲心跟菩提心。他曾亲见弥勒尊者,弥勒尊者并且为他说法,他具有如此功德。到过印尼的人,可以看到当年金洲上师所盖寺庙、塔的遗迹,没去过的人也都可以从照片上看到,他所建造的寺庙、塔,都是非常神奇的。
阿底峡尊者主要就是依止这三位上师而得到教法,而这三位上师中又以金洲上师所传的为主要。阿底峡尊者过去在西藏所传的,至今仍流传着。
有关这个教法的开示法有很多种,例如:宗喀巴祖师所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也是依着这个教法而来的。这教法主要是依着切喀瓦善知识所做的纲要来分科判。阿底峡尊者到达西藏后,有三个主要的弟子,一为「库」,一为「俄」,一为「种」,现在所讲到的切喀瓦是种顿巴的弟子,种顿巴就是三位主要弟子中的「种」。切喀瓦将阿底峡尊者所传下来的教法,分成七个要点。
首先,明示修前行所依的法。第二,修持时要先发菩提心,也就是正修菩提心。第三,修菩提心时,不管产生任何恶缘障碍,都要能够将它转成菩提道,取恶缘成菩提道。第四,归纳一生的修持。第五,修心所成的量。第六,修心时应守的誓言。第七,修心时的学处。
切喀瓦将阿底峡尊者所传下的教法,总共分成这七个要点,从过去一直广传到现在,非常有名,称为【修心七要】。
壹、修学诸加行
在七个修心要点中,正文一开始就讲到先学前行。在前行法中又分为三点,就是思惟暇满难得、思惟死无常、思惟轮回过患。首先我们要思惟暇满难得。
一、修暇满难得
我们现在所得到的身体,让我们随时都可以修行,想修行就能修行,想见上师就能见上师,且修行所需的衣食等顺缘都具足。如此,就称为是有佛法的人身。这个非常殊胜、暇满、有佛法的人身,其中的「暇」字,指的是有闲暇,「满」指的是一切顺缘都具足。总括来说,「暇」就是不具修行的违缘障碍,「满」就是具有修行所需的一切有利条件。
所谓修行的违缘,就是身处三界六道中的地狱、饿鬼、畜生跟长寿天;生在没有佛及佛法的暗劫,虽同样生为人,却是生在没有佛陀、没有佛法的暗劫中;生在有佛法的时期,但所生之处却不兴佛法,是没有佛法的边地;生在佛法兴盛的地方,但是自己的心中却具有邪见、不信三宝;亦或是虽信三宝,但却为瘖哑或心智愚痴者。以上所讲这八个就是我们修行时的违缘障碍。现在我们并没有这八个违缘,所以我们获得的人身就称为闲暇的人身。
圆满所指的是修行的顺缘,圆满在他(异己)上要具足的是:第一,佛陀降临世间;第二,佛陀降临世间后,佛说法;第三,佛陀所说的法至今仍住世间;第四,佛法住世间,且自己对佛法亦有信心,可进入佛门;第五,并有善知识可依止。这些是在他上所要具足的。
在自己身上要具足的,是我们生在六道中的人道,所以称为人圆满;第二,我们生在有佛法的中国,这个中国指的是佛法兴盛的地方;第三,眼、耳、鼻、舌、身五根肢体都具足;第四我们没有造杀父、杀母、出佛身血的恶业;第五,我们对佛法有信心,因而入佛门。
现在的我们并没有落在八无暇中,而且十圆满也具足,我们这八暇、十圆满的人身是异常殊胜的,这表示自己在过去世中行了很多善根功德,现在才得到这个暇满人身。将来我们若还想再得到这么殊胜的暇满人身,一样的,也要行无量无边的善根功德。
我们要行善,所谓的善是什么?所谓善就是:不杀害其他众生的生命;不偷、不抢他人钱财或他人资具;断除邪淫,不与非配偶者发生关系;不欺骗,不打妄语;不恶口,不骂人;不两舌,不挑拨离间;不讲无意义的话语;不贪心;不具害心,不具伤害他人的心;不具邪见。以上所讲十种恶业,若全都不做,就称为善。总而言之,在皈依三宝后,随自己能力所能够持守的受居士戒、或受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八关斋戒等,任何一种并去持守,这就是行善。
三界六道里有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无量无边的众生要行善的因缘是极为稀少,就因为行善的因缘稀少,自然十八暇满人身的果也就极难获得。从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阿修罗道及天道众生的数目上来看,能够得到有佛法、殊胜的十八暇满人身,其机率是非常低。
因此,我们在得到非常殊胜难得的十八暇满人身后,一定要让它具有意义,要把握这个人身,让自己在来世能够获得解脱并至佛陀的果位。我们一定要这样一再地思惟,然后如法清净修行。
二、修死殁无常
现在,我们得到了殊胜异常的十八暇满人身,但是这个人身能够在这世间活多久,我们根本无法预知,假若我们不快点修持,有可能突然间就死亡。我们所得的人身是一定会死的,我们不会永远的活在这个世间,凡有生必有死。众生会在什么时候死亡,是完全不一定的。有些一刚生下就死亡,有些是生下后没几天就死亡,有些是生下来几个月后死亡,有些是生下来后活了几年就死亡,又有那活四十几岁的、活五十几或六十岁的,也有活一百岁的人。
每个众生、每个人,会在什么时候死亡是不一定的。世间的情形既然如此,因此我们要想一想,自己会在何时死亡?我们并不知道,不但不知道,连死亡的时间也不一定。
从自己的寿命上来想,想想自己明天是否会死?或者下个月、或者明年会不会离开这个世间而到其他世间去?跟这个世界分离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呢?我们说不上来,我们根本无法确知自己将在什么时候死亡。
如果现在我们不思惟死无常,每天我们将为这一世的吃、喝、穿、住等事情所转、所左右、所骗。有一天,我们在想着其他事…
《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