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要
大堪布貢噶旺秋仁波切 講述
張惠娟居士 翻譯
前 言
敬禮大悲心
弘揚聖教遍十方
叁世佛子共行道
清淨叁學修覺心
敬禮無比上師足
住持正法頂莊嚴
出生利樂大寶藏
諸善弟子數勸請
謹依師語而開顯
爲了利益如父如母的衆生,同時也爲了要證得無上佛陀果位的緣故,今天到這邊來聽聞甚深的教法,在聞法之前我們首先要能夠如是的生起菩提心。所聽的法是無著賢所說的【大乘修心七要】。
大乘的【修心七要】,最先是由阿底峽尊者在西藏所傳的不共教法。頌文一開始,先對本尊頂禮,亦即頂禮大悲觀世音菩薩。再來,就是無著賢頂禮自己的根本上師,文中無著賢認爲自己的根本上師在戒、定、慧叁學上都極爲清淨,在勝義谛菩提心及世俗谛菩提心上都修持得非常熟練,而且遍十方弘揚佛陀的教法,是執持教法者的最上頂嚴,無人能跟自己的上師比,因此向上師頂禮。這是無著賢頂禮自己根本上師的頂禮文。在修行的時候,對于自己的具恩上師,我們都可以這樣的皈依跟頂禮。
過去、現在、未來叁世佛子唯一行走的道路,一切利樂出處的寶藏,就是這個教法。由于跟我有緣的一些弟子一再地請求,因此我就依著上師所講的,在這裏將這個教法的文義加以述說。
我與世人等
欲證無上覺
依根菩提心
堅固如山王
大悲遍十方
不依二邊智
修持此教授
爲了要利益如父如母的衆生,想要獲得無上清淨圓滿菩提果的男女老少,首先應發菩提心,爲了要修勝義谛菩提心跟世俗谛菩提心,我們必須非常精進的修持。
龍樹菩薩曾經說過:「世間人如果想要得到無上菩提,有叁個根本。一個是菩提心,且這個菩提心必須像須彌山一樣的鞏固;另一個根本是無邊的悲心;第叁個根本是無二智慧,也就是不執有、不執無的無二智慧。」
龍樹菩薩講說此偈語的意思就是說,凡想要證得菩提果者,其主要的因就是要能生起菩提心。所謂菩提心,就是:爲了利益一切衆生,要證得遍智佛陀果位;爲了證得遍智佛陀果位,必須依著菩提行如法修行。因此,這句話就包含著願菩提心跟行菩提心,這兩種菩提心必須如須彌山一樣的穩固,並且有如剛發菩提心時所承諾般,在往後都能不退轉、不違背如實去做。
第二個主因,我們應知道遍虛空的衆生皆是自己過去生的父母親,自己過去生的父母親在叁界的輪回苦海中,正嘗受著共同的生、老、病、死苦,和個別的寒熱、饑渴、愚癡苦。如欲去除一切衆生的痛苦,引導他們證得無上佛陀果位,在我們內心中,首先要具有無邊的悲心,這就是證得菩提的第二主因。
第叁個主因就是要舍離人我執及法我執,要舍離執有和執無,一切的戲論邊都要去除,不執一切戲論的無二智慧就是第叁個主因。
要修菩提心證得佛果的這個教法,由阿底峽尊者講述,阿底峽尊者的名字又稱爲「拉記」,就是「唯一尊」的意思。此乃由于西藏人對阿底峽尊者的信心,因此稱他爲「唯一尊」。
在西藏,于赤松德贊王時代,蓮花生大士、寂護大師和赤松德贊王,他們叁位將印度經部、續部的一切教法翻譯成藏文並傳入西藏。之後,有位名叫朗達的國王,生起邪見將西藏的佛法全部連根鏟除。日後西藏人爲了恢複日漸沒落的佛法,又從印度迎請阿底峽班智達進入西藏,因此阿底峽尊者對西藏的恩德是極爲浩瀚的。
阿底峽尊者原是東印度一個王國的太子,他舍王政出家修學佛法,後來成爲五十個班智達中學問最爲淵博的一位。在阿底峽尊者傳中,提到他曾依止過一百五十位上師,在如此多的上師當中,最主要的有法铠論師,這位法铠論師爲了修菩提心,將自己身體的肉割下並施舍予他人,法铠上師的一生只修慈心跟悲心,最後,他完全無誤的證得空性。還有一位上師,就是慈瑜伽論師,這一位上師具有真正能將其他衆生的痛苦取來並自己嘗受的修持證量。阿底峽尊者另外一位主要的上師是SERLINBA,中文譯作金洲上師。「金洲」是一個地名,就是現今的印尼。當時的阿底峽尊者曾經到過印尼,依止這位卻吉劄巴(藏譯)上師,跟著他學習十二年。這位金洲上師一生所修的都是慈心、悲心跟菩提心。他曾親見彌勒尊者,彌勒尊者並且爲他說法,他具有如此功德。到過印尼的人,可以看到當年金洲上師所蓋寺廟、塔的遺迹,沒去過的人也都可以從照片上看到,他所建造的寺廟、塔,都是非常神奇的。
阿底峽尊者主要就是依止這叁位上師而得到教法,而這叁位上師中又以金洲上師所傳的爲主要。阿底峽尊者過去在西藏所傳的,至今仍流傳著。
有關這個教法的開示法有很多種,例如:宗喀巴祖師所說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也是依著這個教法而來的。這教法主要是依著切喀瓦善知識所做的綱要來分科判。阿底峽尊者到達西藏後,有叁個主要的弟子,一爲「庫」,一爲「俄」,一爲「種」,現在所講到的切喀瓦是種頓巴的弟子,種頓巴就是叁位主要弟子中的「種」。切喀瓦將阿底峽尊者所傳下來的教法,分成七個要點。
首先,明示修前行所依的法。第二,修持時要先發菩提心,也就是正修菩提心。第叁,修菩提心時,不管産生任何惡緣障礙,都要能夠將它轉成菩提道,取惡緣成菩提道。第四,歸納一生的修持。第五,修心所成的量。第六,修心時應守的誓言。第七,修心時的學處。
切喀瓦將阿底峽尊者所傳下的教法,總共分成這七個要點,從過去一直廣傳到現在,非常有名,稱爲【修心七要】。
壹、修學諸加行
在七個修心要點中,正文一開始就講到先學前行。在前行法中又分爲叁點,就是思惟暇滿難得、思惟死無常、思惟輪回過患。首先我們要思惟暇滿難得。
一、修暇滿難得
我們現在所得到的身體,讓我們隨時都可以修行,想修行就能修行,想見上師就能見上師,且修行所需的衣食等順緣都具足。如此,就稱爲是有佛法的人身。這個非常殊勝、暇滿、有佛法的人身,其中的「暇」字,指的是有閑暇,「滿」指的是一切順緣都具足。總括來說,「暇」就是不具修行的違緣障礙,「滿」就是具有修行所需的一切有利條件。
所謂修行的違緣,就是身處叁界六道中的地獄、餓鬼、畜生跟長壽天;生在沒有佛及佛法的暗劫,雖同樣生爲人,卻是生在沒有佛陀、沒有佛法的暗劫中;生在有佛法的時期,但所生之處卻不興佛法,是沒有佛法的邊地;生在佛法興盛的地方,但是自己的心中卻具有邪見、不信叁寶;亦或是雖信叁寶,但卻爲瘖啞或心智愚癡者。以上所講這八個就是我們修行時的違緣障礙。現在我們並沒有這八個違緣,所以我們獲得的人身就稱爲閑暇的人身。
圓滿所指的是修行的順緣,圓滿在他(異己)上要具足的是:第一,佛陀降臨世間;第二,佛陀降臨世間後,佛說法;第叁,佛陀所說的法至今仍住世間;第四,佛法住世間,且自己對佛法亦有信心,可進入佛門;第五,並有善知識可依止。這些是在他上所要具足的。
在自己身上要具足的,是我們生在六道中的人道,所以稱爲人圓滿;第二,我們生在有佛法的中國,這個中國指的是佛法興盛的地方;第叁,眼、耳、鼻、舌、身五根肢體都具足;第四我們沒有造殺父、殺母、出佛身血的惡業;第五,我們對佛法有信心,因而入佛門。
現在的我們並沒有落在八無暇中,而且十圓滿也具足,我們這八暇、十圓滿的人身是異常殊勝的,這表示自己在過去世中行了很多善根功德,現在才得到這個暇滿人身。將來我們若還想再得到這麼殊勝的暇滿人身,一樣的,也要行無量無邊的善根功德。
我們要行善,所謂的善是什麼?所謂善就是:不殺害其他衆生的生命;不偷、不搶他人錢財或他人資具;斷除邪淫,不與非配偶者發生關系;不欺騙,不打妄語;不惡口,不罵人;不兩舌,不挑撥離間;不講無意義的話語;不貪心;不具害心,不具傷害他人的心;不具邪見。以上所講十種惡業,若全都不做,就稱爲善。總而言之,在皈依叁寶後,隨自己能力所能夠持守的受居士戒、或受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八關齋戒等,任何一種並去持守,這就是行善。
叁界六道裏有無量無邊的衆生,這無量無邊的衆生要行善的因緣是極爲稀少,就因爲行善的因緣稀少,自然十八暇滿人身的果也就極難獲得。從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阿修羅道及天道衆生的數目上來看,能夠得到有佛法、殊勝的十八暇滿人身,其機率是非常低。
因此,我們在得到非常殊勝難得的十八暇滿人身後,一定要讓它具有意義,要把握這個人身,讓自己在來世能夠獲得解脫並至佛陀的果位。我們一定要這樣一再地思惟,然後如法清淨修行。
二、修死殁無常
現在,我們得到了殊勝異常的十八暇滿人身,但是這個人身能夠在這世間活多久,我們根本無法預知,假若我們不快點修持,有可能突然間就死亡。我們所得的人身是一定會死的,我們不會永遠的活在這個世間,凡有生必有死。衆生會在什麼時候死亡,是完全不一定的。有些一剛生下就死亡,有些是生下後沒幾天就死亡,有些是生下來幾個月後死亡,有些是生下來後活了幾年就死亡,又有那活四十幾歲的、活五十幾或六十歲的,也有活一百歲的人。
每個衆生、每個人,會在什麼時候死亡是不一定的。世間的情形既然如此,因此我們要想一想,自己會在何時死亡?我們並不知道,不但不知道,連死亡的時間也不一定。
從自己的壽命上來想,想想自己明天是否會死?或者下個月、或者明年會不會離開這個世間而到其他世間去?跟這個世界分離的時間在什麼時候呢?我們說不上來,我們根本無法確知自己將在什麼時候死亡。
如果現在我們不思惟死無常,每天我們將爲這一世的吃、喝、穿、住等事情所轉、所左右、所騙。有一天,我們在想著其他事…
《修心七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