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悟之探索
慧开法师
(南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生死学研究所所长)
壹·前言
一、佛教的教育意涵
对许多知识份子而言,佛教到底是宗教?还是哲学?这个问题至今还一直不断地被提出来讨论,而且是仁智互见,以下各种观点皆有:是宗教、是哲学、亦宗教亦哲学、非宗教非哲学。甚至也有佛教界的长老大德认为佛教根本就不是宗教,而是一种教育。[注1] 以上诸家说法各有其道理,也各有其偏执。综观而论,佛教的本质兼具宗教、哲学与教育的内涵。其实从语源及名相义理的脉络来探究,现代汉语“宗教”一词原本语出南北朝、隋唐之际的佛教典籍,而且其语意即涵盖哲理与教育--“宗”者,宗旨,“教”者,教化;“宗”者,自觉,“教”者,化他--而与英文religion一字的意涵不同。因此,佛教不但可说是十足道地的“宗教”[注2],而且其教育精神、内涵与方法,较诸世界各大宗教,可说是最丰富的。本文以佛教的教学精神与方法为主题,同时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religion一字的意涵不同。因此,佛教不但可说是十足道地的“宗教”[注2],而且其教育精神、内涵与方法,较诸世界各大宗教,可说是最丰富的。本文以佛教的教学精神与方法为主题,同时论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二、本人对“佛教”的释意与诠释
虽然在一般性的语言运用上,“佛教”、“佛学”与“佛法”可作为同义词而互换使用,但也有不少人偏好使用“佛教”以表示其宗教性,而用“佛学”以强调其哲理性,或者在不同的文义脉络里,使用不同的名相。因此,在讨论本文主题之前,笔者先厘清有关“佛法”、“佛教”与“佛学”三者,在概念意涵上与哲理诠释上的异同:
(一)佛法(Buddha Dharma):
Buddha Dharma):
1.佛陀所证悟之实相法理--觉悟的证量(果位)
2.众生成就佛道之法门--修证的次第(因地)
(二)佛教(Buddha′s teachings):
Buddha′s teachings):
1.佛陀之教示、教法与教导--教化的设施(三藏十二部等)
2.佛门之宗教仪式--法会的仪轨(仪式、制度等)
3.佛法流传世间,所累积下来的佛教文物--文化遗产(佛像、法器、艺术、建筑、寺庙、古迹……等等)
(三)佛学(Buddhalogy):
Buddhalogy):
1.探究佛教哲理的学问--知识与理论的探求(以武林秘笈喻之)
2.修持验证佛法的功夫--实修的践行与经验的累积(以武林绝学喻之)
综合以上三者的诠释内容,即是佛教的宗教内涵。首先,“佛法”的“法”本意是指“法理”(亦即梵语中的Dharma),而非“法术”(magic power)--此乃一般人受到章回小说《西游记》之中故事情节的影响,由于孙悟空七十二变,再加上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却仍然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而对“佛法无边”产生怪力乱神式的误解。佛陀所证悟的“诸法实相”,称为“佛法”;换言之,此乃属于佛陀觉悟的证量,这是从佛陀圆满果位的层次而论的。再者,佛陀为教化众生以成就佛道所宣说的“法门”,也称为“佛法”;换言之,这是属于众生修证的次第,也就是从有情因地起修的层次而论的。因果兼论,是故以上两者均属广义佛法之范围。而所谓“佛法无边”之意,即是佛陀之教化普及一切众生,(如同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没有设限,无有边际,是故说无边。
Dharma),而非“法术”(magic power)--此乃一般人受到章回小说《西游记》之中故事情节的影响,由于孙悟空七十二变,再加上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却仍然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而对“佛法无边”产生怪力乱神式的误解。佛陀所证悟的“诸法实相”,称为“佛法”;换言之,此乃属于佛陀觉悟的证量,这是从佛陀圆满果位的层次而论的。再者,佛陀为教化众生以成就佛道所宣说的“法门”,也称为“佛法”;换言之,这是属于众生修证的次第,也就是从有情因地起修的层次而论的。因果兼论,是故以上两者均属广义佛法之范围。而所谓“佛法无边”之意,即是佛陀之教化普及一切众生,(如同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没有设限,无有边际,是故说无边。
其次,就佛教义理本身而论,“佛教”一词的本义是指佛陀之开示、教导与教法,此乃教化之设施,如果运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教学设计”,其内容涵盖胜义谛与世俗谛,兼顾理论与实践。佛教在这一方面的贡献,就以“经、律、论”的典籍中所涵盖的教材与教法而论,较之世界各大宗教,称其内容最为丰富,殆无疑虑。在本文的主题论述中,将就这方面择要而论。
然而在通俗的观念及用语之中,“佛教”一般泛指寺院道场的传统法会、宗教活动以及相关的仪轨,譬如:三皈五戒、菩萨戒会、朝山、拜佛、礼忏、超荐、普渡……等各项法会。此外,对一般非佛教徒而言,“佛教”可以指佛法流传世间,经过久远的时空背景,所累积下来的文化遗产,例如:佛像雕塑、经卷书画、法器音乐、建筑艺术、寺庙古迹……等佛教文物。
至于“佛学”一词,一般是指佛法义理、佛教哲学,以及与佛教相关的历史、文物、宗派、制度、仪式……等之探讨与研究,此乃属于知识与学问的范畴(笔者以“武林秘笈”喻之)。然而“拥有知识”与“证悟真理”乃分属两个不同层次的功夫,就佛法而论,无上正觉与究竟实相的证悟,虽是以知识的探求与抽象的思维作阶梯,然而功德圆满的佛道仍须在具体的实践中完成。对于佛弟子(或是任何求道者与修行者)而言,实修的功夫不仅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无法躐等的,这是属于经验与实践的领域(笔者以“武林绝学”喻之);换言之,拥有武林秘笈不等于练就武林绝学。所以,广义的“佛学”应包含修持佛法的具体实践功夫,而与狭义的“佛学”--亦即佛法义理的知性探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由上所论,“佛教”、“佛学”与“佛法”三者,其义理脉络虽然各有分合,但是若以接引众生、教化有情为主轴,则以“佛教”一词之意涵较为贴切。以下为论述之方便,且为配合本文主题,而以“佛教”一词涵盖三者而作为代表。
三、时代的困境与教育的难题
值此世纪之交,全球都已经进入资讯网路时代,人类在科学上的进展,已经迈入生物科技的时代,甚至已突破基因工程的技术瓶颈,而有能力复制(clone)人类[注3]。这是一个空前的变局,套用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双城记》一书中的话,这是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个光明的时代;是个绝望的时代,也是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换言之,这是个充满吊诡(paradox)、两难(dilemma)与混沌(chaos)的时代;其中最大的吊诡就是,吾人现在身处于一个资讯急速爆炸的时代,但是很讽刺的,同时却也是一个意义极端贫乏的时代,理念丧失,观念混淆,是非不分,价值不明,这是一个几乎任何人(从少年到老年)都可能迷失人生方向的时代。
clone)人类[注3]。这是一个空前的变局,套用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双城记》一书中的话,这是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个光明的时代;是个绝望的时代,也是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换言之,这是个充满吊诡(paradox)、两难(dilemma)与混沌(chaos)的时代;其中最大的吊诡就是,吾人现在身处于一个资讯急速爆炸的时代,但是很讽刺的,同时却也是一个意义极端贫乏的时代,理念丧失,观念混淆,是非不分,价值不明,这是一个几乎任何人(从少年到老年)都可能迷失人生方向的时代。
笔者曾经在美国的电视上,看过一个新闻专题分析的特别节目,主持人有一句话发人深省,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On the screen we see a lot of events happening, but w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 fact or truth.”意思是说:我们从电视银幕上看到了许多事件的发生,甚至于是现场直播,但是我们对于事件的真相与实情,其实所知甚少。
On the screen we see a lot of events happening, but w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 fact or truth.”意思是说:我们从电视银幕上看到了许多事件的发生,甚至于是现场直播,但是我们对于事件的真相与实情,其实所知甚少。
就以台湾的社会为例,自从党禁报禁开放以来,报章杂志的数量与篇幅暴增,接着又有“第四台”有线电视的合法化,再加上网际网路(Internet)的普及,时时刻刻都有大量的资讯如潮水般地涌向大众而泛滥社会,造成资讯爆炸的现象。然而进一步仔细地分析,对于许多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其事件背后之真相与来龙去脉,严格地说,其实我们所知极其有限,纵有所知,也仿佛是冰山之一角,譬如:尹清风命案、拉法叶舰之采购弊案、或是美国大选佛罗里达州的计票案……等等,其事实真相,不但极难知晓,而且在错综复杂与钩心斗角的政治变局中,恐将石沉大海或随风飘逝。
Internet)的普及,时时刻刻都有大量的资讯如潮水般地涌向大众而泛滥社会,造成资讯爆炸的现象。然而进一步仔细地分析,对于许多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其事件背后之真相与来龙去脉,严格地说,其实我们所知极其有限,纵有所知,也仿佛是冰山之一角,譬如:尹清风命案、拉法叶舰之采购弊案、或是美国大选…
《佛教教学对现代教育的启悟之探索(慧开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