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教學對現代教育的啓悟之探索(慧開法師)

  佛教教學對現代教育的啓悟之探索

  慧開法師

  (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兼生死學研究所所長)

  壹·前言

  一、佛教的教育意涵

  對許多知識份子而言,佛教到底是宗教?還是哲學?這個問題至今還一直不斷地被提出來討論,而且是仁智互見,以下各種觀點皆有:是宗教、是哲學、亦宗教亦哲學、非宗教非哲學。甚至也有佛教界的長老大德認爲佛教根本就不是宗教,而是一種教育。[注1] 以上諸家說法各有其道理,也各有其偏執。綜觀而論,佛教的本質兼具宗教、哲學與教育的內涵。其實從語源及名相義理的脈絡來探究,現代漢語“宗教”一詞原本語出南北朝、隋唐之際的佛教典籍,而且其語意即涵蓋哲理與教育--“宗”者,宗旨,“教”者,教化;“宗”者,自覺,“教”者,化他--而與英文religion一字的意涵不同。因此,佛教不但可說是十足道地的“宗教”[注2],而且其教育精神、內涵與方法,較諸世界各大宗教,可說是最豐富的。本文以佛教的教學精神與方法爲主題,同時論及其對現代教育的啓發。

  religion一字的意涵不同。因此,佛教不但可說是十足道地的“宗教”[注2],而且其教育精神、內涵與方法,較諸世界各大宗教,可說是最豐富的。本文以佛教的教學精神與方法爲主題,同時論及其對現代教育的啓發。

  二、本人對“佛教”的釋意與诠釋

  雖然在一般性的語言運用上,“佛教”、“佛學”與“佛法”可作爲同義詞而互換使用,但也有不少人偏好使用“佛教”以表示其宗教性,而用“佛學”以強調其哲理性,或者在不同的文義脈絡裏,使用不同的名相。因此,在討論本文主題之前,筆者先厘清有關“佛法”、“佛教”與“佛學”叁者,在概念意涵上與哲理诠釋上的異同:

  (一)佛法(Buddha Dharma):

  Buddha Dharma):

  1.佛陀所證悟之實相法理--覺悟的證量(果位)

  2.衆生成就佛道之法門--修證的次第(因地)

  (二)佛教(Buddha′s teachings):

  Buddha′s teachings):

  1.佛陀之教示、教法與教導--教化的設施(叁藏十二部等)

  2.佛門之宗教儀式--法會的儀軌(儀式、製度等)

  3.佛法流傳世間,所累積下來的佛教文物--文化遺産(佛像、法器、藝術、建築、寺廟、古迹……等等)

  (叁)佛學(Buddhalogy):

  Buddhalogy):

  1.探究佛教哲理的學問--知識與理論的探求(以武林秘笈喻之)

  2.修持驗證佛法的功夫--實修的踐行與經驗的累積(以武林絕學喻之)

  綜合以上叁者的诠釋內容,即是佛教的宗教內涵。首先,“佛法”的“法”本意是指“法理”(亦即梵語中的Dharma),而非“法術”(magic power)--此乃一般人受到章回小說《西遊記》之中故事情節的影響,由于孫悟空七十二變,再加上一個筋鬥雲十萬八千裏,卻仍然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而對“佛法無邊”産生怪力亂神式的誤解。佛陀所證悟的“諸法實相”,稱爲“佛法”;換言之,此乃屬于佛陀覺悟的證量,這是從佛陀圓滿果位的層次而論的。再者,佛陀爲教化衆生以成就佛道所宣說的“法門”,也稱爲“佛法”;換言之,這是屬于衆生修證的次第,也就是從有情因地起修的層次而論的。因果兼論,是故以上兩者均屬廣義佛法之範圍。而所謂“佛法無邊”之意,即是佛陀之教化普及一切衆生,(如同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沒有設限,無有邊際,是故說無邊。

  Dharma),而非“法術”(magic power)--此乃一般人受到章回小說《西遊記》之中故事情節的影響,由于孫悟空七十二變,再加上一個筋鬥雲十萬八千裏,卻仍然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而對“佛法無邊”産生怪力亂神式的誤解。佛陀所證悟的“諸法實相”,稱爲“佛法”;換言之,此乃屬于佛陀覺悟的證量,這是從佛陀圓滿果位的層次而論的。再者,佛陀爲教化衆生以成就佛道所宣說的“法門”,也稱爲“佛法”;換言之,這是屬于衆生修證的次第,也就是從有情因地起修的層次而論的。因果兼論,是故以上兩者均屬廣義佛法之範圍。而所謂“佛法無邊”之意,即是佛陀之教化普及一切衆生,(如同孔子所說的有教無類),沒有設限,無有邊際,是故說無邊。

  其次,就佛教義理本身而論,“佛教”一詞的本義是指佛陀之開示、教導與教法,此乃教化之設施,如果運用現代的術語來說,就是“教學設計”,其內容涵蓋勝義谛與世俗谛,兼顧理論與實踐。佛教在這一方面的貢獻,就以“經、律、論”的典籍中所涵蓋的教材與教法而論,較之世界各大宗教,稱其內容最爲豐富,殆無疑慮。在本文的主題論述中,將就這方面擇要而論。

  然而在通俗的觀念及用語之中,“佛教”一般泛指寺院道場的傳統法會、宗教活動以及相關的儀軌,譬如:叁皈五戒、菩薩戒會、朝山、拜佛、禮忏、超薦、普渡……等各項法會。此外,對一般非佛教徒而言,“佛教”可以指佛法流傳世間,經過久遠的時空背景,所累積下來的文化遺産,例如:佛像雕塑、經卷書畫、法器音樂、建築藝術、寺廟古迹……等佛教文物。

  至于“佛學”一詞,一般是指佛法義理、佛教哲學,以及與佛教相關的曆史、文物、宗派、製度、儀式……等之探討與研究,此乃屬于知識與學問的範疇(筆者以“武林秘笈”喻之)。然而“擁有知識”與“證悟真理”乃分屬兩個不同層次的功夫,就佛法而論,無上正覺與究竟實相的證悟,雖是以知識的探求與抽象的思維作階梯,然而功德圓滿的佛道仍須在具體的實踐中完成。對于佛弟子(或是任何求道者與修行者)而言,實修的功夫不僅是不可或缺的,也是無法躐等的,這是屬于經驗與實踐的領域(筆者以“武林絕學”喻之);換言之,擁有武林秘笈不等于練就武林絕學。所以,廣義的“佛學”應包含修持佛法的具體實踐功夫,而與狹義的“佛學”--亦即佛法義理的知性探求,互爲表裏,相輔相成。

  由上所論,“佛教”、“佛學”與“佛法”叁者,其義理脈絡雖然各有分合,但是若以接引衆生、教化有情爲主軸,則以“佛教”一詞之意涵較爲貼切。以下爲論述之方便,且爲配合本文主題,而以“佛教”一詞涵蓋叁者而作爲代表。

  叁、時代的困境與教育的難題

  值此世紀之交,全球都已經進入資訊網路時代,人類在科學上的進展,已經邁入生物科技的時代,甚至已突破基因工程的技術瓶頸,而有能力複製(clone)人類[注3]。這是一個空前的變局,套用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雙城記》一書中的話,這是個黑暗的時代,也是個光明的時代;是個絕望的時代,也是個充滿希望的時代。換言之,這是個充滿吊詭(paradox)、兩難(dilemma)與混沌(chaos)的時代;其中最大的吊詭就是,吾人現在身處于一個資訊急速爆炸的時代,但是很諷刺的,同時卻也是一個意義極端貧乏的時代,理念喪失,觀念混淆,是非不分,價值不明,這是一個幾乎任何人(從少年到老年)都可能迷失人生方向的時代。

  clone)人類[注3]。這是一個空前的變局,套用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雙城記》一書中的話,這是個黑暗的時代,也是個光明的時代;是個絕望的時代,也是個充滿希望的時代。換言之,這是個充滿吊詭(paradox)、兩難(dilemma)與混沌(chaos)的時代;其中最大的吊詭就是,吾人現在身處于一個資訊急速爆炸的時代,但是很諷刺的,同時卻也是一個意義極端貧乏的時代,理念喪失,觀念混淆,是非不分,價值不明,這是一個幾乎任何人(從少年到老年)都可能迷失人生方向的時代。

  筆者曾經在美國的電視上,看過一個新聞專題分析的特別節目,主持人有一句話發人深省,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說:“On the screen we see a lot of events happening, but w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 fact or truth.”意思是說:我們從電視銀幕上看到了許多事件的發生,甚至于是現場直播,但是我們對于事件的真相與實情,其實所知甚少。

  On the screen we see a lot of events happening, but we know very little about the fact or truth.”意思是說:我們從電視銀幕上看到了許多事件的發生,甚至于是現場直播,但是我們對于事件的真相與實情,其實所知甚少。

  就以臺灣的社會爲例,自從黨禁報禁開放以來,報章雜志的數量與篇幅暴增,接著又有“第四臺”有線電視的合法化,再加上網際網路(Internet)的普及,時時刻刻都有大量的資訊如潮水般地湧向大衆而泛濫社會,造成資訊爆炸的現象。然而進一步仔細地分析,對于許多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其事件背後之真相與來龍去脈,嚴格地說,其實我們所知極其有限,縱有所知,也仿佛是冰山之一角,譬如:尹清風命案、拉法葉艦之采購弊案、或是美國大選佛羅裏達州的計票案……等等,其事實真相,不但極難知曉,而且在錯綜複雜與鈎心鬥角的政治變局中,恐將石沈大海或隨風飄逝。

  Internet)的普及,時時刻刻都有大量的資訊如潮水般地湧向大衆而泛濫社會,造成資訊爆炸的現象。然而進一步仔細地分析,對于許多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其事件背後之真相與來龍去脈,嚴格地說,其實我們所知極其有限,縱有所知,也仿佛是冰山之一角,譬如:尹清風命案、拉法葉艦之采購弊案、或是美國大選…

《佛教教學對現代教育的啓悟之探索(慧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