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喜法師九華山《地藏經》講經開示
《地藏經》的前面有一個覺林菩薩偈,爲什麼《地藏經》要由覺林菩薩的偈子作爲經的開頭呢?大家誦《地藏經》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爲什麼要以《華嚴經》其中的一段經文作爲開頭呢?因爲我們要打開心地寶藏,需要有一個入門,經是可以相互印證的。我們知道《華嚴經》“大、方、廣”,這個“大、方、廣”也是比喻我們的這個“地”。我們想一想,這個“地”是什麼“地”?是心地,如大地長養一切,也是一切諸佛的功德所出處,所以先用《華嚴經》的一段經文來比喻心地,讓我們來明白祂。
“夜摩天宮,無量菩薩雲集贊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神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于心,有彩畫可得。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叢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衆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最後這四句我們最熟悉了,每天晚上都要念的。我們的晚功課裏面,有《八十八佛》、《阿彌陀經》,今天雙日念《阿彌陀經》,明天單日念《八十八佛》,但是只有施食是沒有間斷的。念經可以跳著日子念,但是施食每天都要做,因爲衆生的苦難,不會跟著你變——單日他就苦,雙日就不苦,所以用佛法來解救苦難啊,每天都會念“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四句就出自覺林菩薩贊佛偈。
贊佛爲什麼要來說一個畫師呢?說這個畫家,拿著顔料來畫東西,顔料有四大種——地、水、火、風,由這些物質而畫的。在整個作畫過程中,畫家畫的所有一切,都從他心地裏跑出來的,從心裏跑出來之後,那個畫反過頭也不知道他的心了。就像我們自己裝潢房間一樣,這個房子是你建的,但是房子造好了,它跟你不相幹的。雖然房子是你心裏設計的,是你把它建出來的。就好像我們現在的這個業力、業報身一樣,我們現在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我們過去的心的業力所顯現的,但是現在怎麼樣?現在的眼耳鼻舌身意卻違背我們的心啊!不通達心的。所以經裏面就說: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了,你會發現,心是很奇妙的,心能造一切!心就是佛,佛能造一切,衆生也如是啊!衆生能造一切,但造了一切以後呢?衆生迷掉了,衆生迷在境當中。佛陀悲憫我們,來拯救我們,讓我們回光返照,找到心。
什麼叫苦呢?就是在境界當中,不知回歸我們的本源。這個心體,這個“心”是大方廣的,心的寶藏、功用是大方廣的、是華嚴、是無障礙、是解脫、是極樂。但是衆生不知道“心”之後呢?就迷失在境當中,就隨境流轉,這就叫“輪回”的相,六道的輪回就是因爲我們在境當中而迷失了心。所以《金剛經》也跟我們說,若能夠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相從哪裏來的?相是我們自己的心造的,所以回過頭來看心的時候,就看到佛了。和這個畫家一樣,找到做畫的真正的主人是誰了。所以佛陀成道了之後說,我已經找到建輪回的房子的主人了,叁界的房子,從此不再造。阿羅漢也是這樣啊,“我身已盡,不受後有”。
我們要想脫離輪回,見境時,要知道一切境都是因我們的心而顯,因心而顯啊,所以應當回歸我們的心。所以在前面,就講出我們的“心地寶藏”,造了種種一切,但是種種的一切,都變成了我們輪回的對境,苦的世界。要想欲免輪回的苦,就要回光返照——所以“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是自在的,“境”是不自在的,“境”是苦的。爲什麼?境是逼迫,你是不自由的,是被動的,在“境”的面前我們是被動的,“心”是自由的,所以心是解脫,“境”是束縛;“心”是快樂;“境”是痛苦;“心”是覺悟,“境”是迷失。佛成就了“道”,我們誰不能成就呢?衆生個個有心,所以“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就是我們所有人學佛最大的一個因,是什麼呢?一切衆生皆具佛性。一切衆生的佛性——智慧德相,皆是圓滿的,具足一切諸佛之德相。我們迷在境裏面了,就是衆生,就隨業流轉,所以要在苦海無邊之中,能夠回頭過來,那就是登上涅槃岸了。涅槃——寂滅一切苦。所以這個經一上來,先是《華嚴經》的這一段文章,先畫龍點睛一樣,讓我們進入“地藏”,先把這個門打開,所以我這邊,也是略講一下,然後我們來一起看下面這個贊:
“稽首本然淨心地,無盡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湧香雲,香雨花雲及花雨。寶雨寶雲無數種,爲祥爲瑞遍莊嚴。天人問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薩至。叁世如來同贊歎,十方菩薩共皈依。我今宿植善因緣,稱揚地藏真功德。"
這裏前面這一段“稽首本然淨心地”也是直示我們的主題。“地藏”的“地”是什麼呢?本然淨心地!一切衆生之本覺。我們通過學佛,了達了本覺之後,這就叫始覺——我開始覺悟到我的本覺了,依本覺而修,戒惡修善。所謂“佛”就是“覺”,“無盡佛藏大慈尊”,一切諸佛皆是依本覺,依善知識的指示而明了。明了了之後,從始覺然後戒惡修善,積累一切資糧,福慧圓滿就成爲“究竟覺”。佛無邊資糧的具足就是依著本然的淨心地,依著本覺而成立的。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的本覺都是“在生不無”啊!哪怕地獄中衆生也不減!在地獄而不減,諸佛而不增,所以本然的淨心地就是不增不減。因爲無法去增它,怎麼去增它呢?你看太陽、銀河系都依虛空而住,宇宙都依虛空而住,無量無邊的星系都依虛空而住。但是我們的淨心地跟虛空比起來,請問哪一個大?心大。大到什麼程度?可以比擬嗎?能知其邊際嗎?所以經典裏告訴我們:乃至虛空能夠知道邊際——“衆生業盡,虛空界盡”,請問我們的心有沒有盡?有沒有邊際啊?沒有。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的本覺!學佛的人就要找到這個,找到祂之後依祂而起修,不離淨心地,依祂起修,積累無邊資糧,就是“無盡佛藏大慈尊”,就是地藏菩薩的這種功德藏。地也有了,寶藏也有了,所以當我們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在靈鹫山說法的時候,“南方世界湧香雲,香雨花雲及花雨”。今天你們有沒有淋到雨啊?(衆答:淋到了)就是啊,講《地藏經》、修地藏法門、開地藏法會,都會下雨的。“寶雨寶雲無數種”啊!
爲什麼?因爲佛藏、功德寶藏的功德主要來了,人還沒到,功德先到了。所以地藏菩薩要來,香雲、香雨、花雲、花雨就已經先到了。這一段文字來自于《地藏十輪經》。當場法會中的菩薩、聲聞、緣覺、國王、大臣就覺得好神奇啊——這是什麼雲這麼美,滿一切衆生願,想黃金的,黃金下來了;想種種衣服,世間稀有的衣服就從天上下下來了;好吃的也從天上下來了,就這樣飄飄忽忽下來了。大家一看說,爲什麼會這樣呢?所以“天人問佛是何因?”。這個天人叫無垢帝釋,也是當時忉利天的天主——無垢帝釋。他就問佛陀:“世尊哪,這是什麼原因呢?”佛告訴他:“這是因爲有一位大菩薩摩诃薩——地藏菩薩,要來到我們這裏啦,這位菩薩爲叁世一切諸佛所共贊歎,十方一切大菩薩所皈依處!”我們今天能夠遇到這位菩薩是“我今宿植善因緣”,有大因緣,所以我們“稱揚地藏真功德”,這個功德是真實不虛的。反過來說我們的業障、我們的六道輪回、地獄、天堂都是假的。爲什麼?因爲它是因緣和合的。因爲是因緣和合的,所以不是真的。你看就像這個話筒一樣——話筒是因緣和合的,如果我用暴力的話,一分鍾就可以把它拆掉了,拆掉之後它就不叫話筒了,這說明定業是可以轉的。爲什麼說因果是不虛的?因爲是緣起的。但是緣起是可以變的,既然是緣起的,可以再給它加入新的緣起,就像工人組裝了一個話筒,我現在把它破壞,那就破壞掉了。地藏菩薩是幹什麼的?地藏菩薩就是專門轉定業的,地藏菩薩來到這個世界,看到地獄這麼苦!因爲地藏菩薩有大智慧、大福德,祂就叁下五除二,可以把地獄給拆掉了,就像拆掉話筒一樣。所以地藏菩薩可以滅定業。誰能滅定業?大福德、大威德、大智慧者可以轉衆生的業。我們想不想轉?(衆答:想)那我們就要好好修行,也要開智慧,我們的福德不夠,我們要祈禱果地的諸佛菩薩的威德力加被。
佛菩薩能不能救我們?(衆答:能)。從衆生份上說:“婆修婆得,公修公得,有修有得,不修不得。”你賺錢你用,我賺錢我用。但是你遇到一個大富長者,遇到一個大慈善家,他可以免費給你用,免費給你房子住,免費到我國家來,他可以做到。雖然從世間上來說,你要有工作才會有收獲,一般的社會規律這麼說。但是你要碰到大富長者那就不一樣了。像香港那個大富翁,他蓋了很多老人院,蓋了很多學校,這次又蓋了一個最大的寺廟,又投資了幾十個億蓋島上最大的寺廟。我前天從南京過來,去南京大學做一個研討,他們那個學院,星雲大師一去就給他叁千萬。你看,那個學院賺不了什麼錢的,對不對?但是遇到大菩薩去了,就不一樣了。他們跟我說,星雲大師一去就給了叁千萬,過了兩天去,再給叁千萬。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我也去過的,星雲大師一去就給一千萬。你叫他自己賺,賺不到的。地藏菩薩是不是這樣的?地藏菩薩就是這樣的,不用你開口的,祂還沒來呢,祂剛想要來,這個香雲、香雨、花雨就來了,寶雨就來了。
我講我們有本覺,然後我們始覺,如法修行最後究竟覺,講諸佛菩薩積累無邊資糧,請問你心裏有沒有震動啊?佛說這些經典的時候,大地六種震動,我們的心有沒有震動啊?…
《傳喜法師九華山《地藏經》講經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