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心語錄(慧律法師 893則)

  清心語錄

  慧律法師著

  序

  001~100則

  101~200則

  201~300則

  301~400則

  401~500則

  501~600則

  601~700則

  701~800則

  801~893則

  序

  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爲求,

  聖者清心解脫自在,名之爲悟。

  悟道之人,逢苦不憂,甘心甘受都無冤訴。

  一切境界,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喜風不動,冥順于道。

  智者一語,能令衆生,破迷啓悟,

  轉凡成聖,即心即佛,即俗即真,

  方便即是究竟,語言文字即是聖者心要,

  惟願有心人善用之。

  001~100則

  ◆生命的序曲是幾聲的哭泣,而終結郤只是一聲的歎息!

  ◆生命的本質超越時空之外,“死”只不過是此世他生形式的改變,但生命卻不因此而消失。

  ◆生命有如鍾擺,在追尋與幻滅中搖蕩。

  ◆“生命並不限于肉體,他只是我們意念的影像罷了。”肉體,恰如一口井周圍的框柱一般,它只是那充沛的地下水源中的一個出口而已。

  ◆生命是一口氣,快樂是一個念頭。

  ◆要使生命開花結果,必定要經過患難的洗滌灌溉,經常在安逸的空氣中,反會使生命花朵的枝條,柔弱無力,一遇意外摧折,便會凋落。

  ◆從有限的物質中,觀內在無限的生命。

  ◆無論命運之手對我們是否殘酷,我們都可以把人生的每一刻過得最好——這就是生活的藝術。對具有理性的人而言,這是真正的財寶。

  ◆人間之大智,在乎洞悉本身之缺點。

  ◆人的價值在于他懂得善盡他的義務。

  ◆“心地安祥”的快樂,比世間一切財物的價值都高。

  ◆單純的心是一種最美的心情。

  ◆“親切”像美麗的花朵,可以美化我們的人生。

  ◆親切是一種無聲的韻律,它能讓你周遭的人産生共鳴。

  ◆“不親切是一種殘忍的自私,因爲它不僅會阻止你擁有快樂,同時,也阻止你擁有朋友。

  ◆思想是一個雕刻家,它可以把你塑造成你要做的人。

  ◆我們習慣性的思想在我們腦子裏,給予一切我們所接觸的事物,一層特別的裝飾,這是一種虛僞的思想——這將扭曲真理。由于我們習慣性的思想,所製造出來的周圍氣氛,對我們每個人都形成了某種比我們所居住的房子更堅硬的東西,如同蝸牛隨時隨地帶著走的殼一樣。

  ◆如果我們不要爲別人的說法和作法而忙亂,心中必會安祥得多。

  ◆沒有內在修養生活的人,是環境的奴隸。

  ◆有時我們爲了小小一句話,爭得臉紅脖子粗,哭笑不得,好似語言有“生命”一般。

  ◆安祥的精神境界——就是以豁達淡泊、順應自然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種種無常變化,將痛苦憂傷的情緒降伏到最低點,于每一分,每一秒中都具足喜悅、滿足,內心一片安甯,沒有任何不滿、懷疑、抱怨在心頭。

  ◆不知事情原委,只是茫然看著的人,或不知自己站立何處的人,是可悲的。

  ◆以诤止诤,不得止,唯忍,能止诤,此法乃真尊貴也。

  ◆憤怒是盲目的,在能掌握判斷事實之前,就遮避了智慧的眼睛。

  ◆擲骰子的方法,只有一種是贏的,那就是把它們擲到九宵雲外去。

  ◆人生並不是受環境的支配,而是隨著你自己的習慣思想而擺布。

  ◆人生有百分之十是看你的行爲,而其余的百分之九十,則看你如何接受。

  ◆假如人生對你而言並非一種大喜悅,那只因你的理性走錯了方向。

  ◆終生讓步,看你如何!

  ◆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讓一根小小的蠟燭無光。

  ◆最好最飽滿的稻穗,最貼近地面。

  ◆對失眠的人而言,夜是冗長的。對于疲倦的人,一裏路都嫌遠。對無知的人來說,一生是漫長的。

  ◆當你心中的光消失的時候,你的去路便只有黑暗一片。

  ◆只有驅走心中一切自私之念時,理性之光才不會讓黑暗吞噬。

  ◆用你的內心深處,虛心的去學習。那麼,天地萬物都是我們的導師。

  ◆時間是神聖的禮物,每日是小小的人生。

  ◆柏拉圖——一切現象皆是我們的牢獄。

  ◆佛說——一切現象皆是我們本來的面目。

  ◆心容太虛,何處不是你的故鄉?

  ◆智者,不會坐著爲他的損失垂淚,而會愉快地起立,尋找減少損失的對策。

  ◆無限的和善,是所有真正偉大人物,所擁有的天賦和至寶。

  ◆認識自身的缺點,是一個人最高智慧的表現。

  ◆以溫和的態度對待毀謗你的人,其實對方已被你征服。

  ◆能克服自己的暴怒,便能克服最強的敵人。

  ◆鞭子能留下傷痕,口舌能造成創傷。自古死于誹謗者,比死于刀劍者多得多。

  ◆你無法控製外在的環境變化,但是你可以控製對它們的反應。

  ◆我們不要在憤怒中回顧,在恐懼中前瞻,而要在清醒中環視。

  ◆假如你不能學會在困境中大笑,那麼直到你年老,都不會遇到值得大笑的事情。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忍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忍耐與緘默,是對誹謗最好的回應。

  ◆小隙縫也能容陽光穿透,小事情也能夠顯示個人的品格。

  ◆性格其實是習慣的延伸。

  ◆沒有任何岩石,堅硬到足以經得起小水流千年的沖擊。

  ◆對于小事疏忽懈怠的人,他人生的船已有了破洞,若不予以修補,終必難免沈沒。

  ◆江海之所以成爲百谷之王,接受百川之水,是因爲江海善于自處低下的位置。

  ◆住在山上的人,比住在山下的人較早看到日出。擁有精神生活的人,比受到物質約束的人,較早看到光明的出現。

  ◆所謂小事,乃大事之根苗。

  ◆一盞燈點燃另一盞時,沒有一盞會因之減弱;當一顆心照亮了另一顆心,它會使你內在更爲光明。

  ◆有自製能力的人——堪稱強者。

  ◆滿足于自己境遇的人——方稱富者。

  ◆從任何東西都能學習到啓示的人——就是賢者。

  ◆最微小的小草,也會與旁邊的花朵,分享滿杯的露珠。

  ◆自然界中最大的變化,是在不知不覺間進行的,是慢慢成長,而不是突然爆發的,精神的成長亦是如此。德行的改善,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完成的,人必須在經過長久的時日之後,才能看出自己的進步。

  ◆面對光明,陰影永遠在我們後面。

  ◆美是要以德行來烘托,如此,才能倍增美感與價值。

  ◆能保護自己的人,必懂得爲他人著想,爲他人著想並不吃虧,因爲,唯有促使團體和諧,才能實現自我。

  ◆以友善的態度來應付煩惱,因爲,只有這樣,你才會認清煩惱的真面目。

  ◆一切美的基礎在于一顆和善而樂于助人的心,這種善良的心理,使你的容貌顯示出來,就是如此美麗。

  ◆精神本身就是自己的審判者,同時也是自己的避難所,不要傷害了自己內在世界,這位至高的審判者。

  ◆美而無德,就像沒有香味的花一樣——虛有其表。

  ◆一個人的自我完成,是視個人自我奉獻的程度來決定。

  ◆把長處托在掌上,把短處藏在腋下,這是自欺欺人。

  ◆人生的光榮不在永不失敗,而在于能夠屢敗屢起。

  ◆悔悟——就是承認自己每個階段的罪惡與缺失。

  ◆悔悟——就是拒絕自己內在的一切惡劣成分,淨化心靈,讓心靈准備向善。

  ◆我們都迷路了,唯一獲救的希望,就是認識到我們全都迷路了。

  ◆人于自己身上加上兩個行囊,一個裝著我們的過失,放于背後。一個滿載著別人的過失,放在我們面前。人們往往只看到面前的,卻忘掉了背後。

  ◆智者改過遷善,愚者恥過逐非。

  ◆愚昧的人,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找出他人的過失、缺點,但同時,這也是每一個愚昧者的通病。

  ◆能控製自己怒意的人,已經打倒了最大的敵人。

  ◆時常被莫名的情緒反應所束縛之人,就如落雨的湖面般,難以感受到平靜安祥之美。

  ◆煩惱像嬰兒——只有受到滋養才會成長。

  ◆放心吧!你所感到不安的事,就看你怎樣對待它,你只要好好注意自己的思想與行爲,隨時努力將其導向正途,不用問事情將會如何發展,而都讓它有助于自己的成長。

  ◆將恩惠刻在石上,將仇視寫在沙上。

  ◆一個具有高超性格的人,就能成爲自己的主宰。

  ◆若是無法成就偉大的事,就用偉大的方法,去做微小的事。

  ◆來自心裏發出的好意,是一種有價值的資産,它是一種無聲而重要的力量。

  ◆人如何看自己的命運(或如何接受它)。無疑的,比只是想要了解他的命運是什麼,還來得重要。

  ◆墊起腳尖的人是站不久的,跨大步的人是走不遠的。老老實實,是最好展現自我的方式。

  ◆凡事以善意解釋,心無旁骛的工作,自能不受末節枝葉的事所困擾。

  ◆人對任何事情,都很容易成爲習慣,尤其周圍的人都那麼做時,更是如此。

  ◆人人都在追求富貴,但只要大家能看清自己因而失去的許多東西,他們應該就會把現在用在獲得財富上的精力,用來掙脫財富的束縛。

  ◆老是戰戰兢兢怕失去什麼的人,一定不能體會到人生的喜悅。

  ◆唯有舍去固有的角度來觀看事物時,才能以更包容的心,來體貼其他的立場。

  ◆人的行爲很少出于理性,很多訴諸感性,而最大部分則來自習慣。

  ◆世界上沒有比專事行樂的人更傻了,因爲每一種超越正道的逸樂,都有如在骨頭內燃燒著一把火,將他的生命實質當做燃料而燒掉。

  ◆朝向陽光,就看不到陰影。

  ◆世上沒有真正的黑暗,只有晦昧的眼睛。

  ◆將眼光放遠些,福禍本無定論,一切逆境,未嘗非福,看你怎麼用心而已。若僅就人生某一部分的影響,來判斷一生的成敗,即屬愚昧。

  ◆命運加給人的不幸,還有避開的可能,但自己加給自己的不幸,卻無挽救之路。

  101~200則

  ◆幸運只幫助努力的…

《清心語錄(慧律法師 893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