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天臺小止觀》講記 治病患第九

  治病患第九

  現在講〈第九章治病患〉的部份,但事實上我個人打坐的經驗,跟天臺智者大師在書上所說的內容,有些不太一樣,所以可能講法也會跟他不太一樣!首先我們很多人都說打坐能夠治病,可是打坐坐不好,也會生病。打坐能夠治什麼病?就是我們首先要對病因作一個分析:

  依我個人看到的或在中醫上所講的,病因主要可以分做叁大類:第一個稱爲外因;第二個不內不外因;第叁個內因。

  病因歸納與說明

  一、外因:跟物有關─

  (1)外傷:譬如:刀傷、燙傷、跌倒受傷等。這些外傷是很明顯,原因是從外而有的,稱爲外傷。

  (2)昆蟲咬傷:如:毒蠍、蜈蚣、蛇等被這些有毒的昆蟲所咬傷,也很容易了解,這也是屬于外。

  (3)食物中毒:

  (4)西醫稱爲病菌或者病毒:這尤其表現在急性的傳染病:霍亂。這種病來既來得很快,要死也死得很快!

  (5)中醫常講的外邪:外的邪氣,風、寒、濕、燥。總共有六種氣,就是外界天氣裏,有一些比較不好的邪氣;如果人的正氣不足,就可能受到邪氣的幹擾而生病。這原因稱爲外因,簡單講因爲都是從外面來的病,這稱稱爲外因。

  二、外內不外因:介于心物之間─氣

  (1)勞累過度:一個人如果太勞累就會生病,這勞累可能是身體的累,也可能是身口意叁業都勞累;話講太多也會勞累、傷氣,也會生病;意,使我們憂心忡忡!或者有人所從事的是屬于勞心的工作,東想西想想久了,會勞累。

  (2)營養不足:爲什麼稱爲不內不外因?等一下會講!

  (3)缺乏運動:

  (4)功能失調:主要是指我們的五髒─心、肝、脾、肺、腎等等功能失調。

  (5)先天體質不好:跟脈不通有關系,因而氣血循環不好!

  (6)氣血循環不足:這些其實歸咎的原因就是氣血循環不足。

  叁、內因:跟心有關─

  (1)情緒:主要因爲情緒而産生的一些病。譬如:我們知道如果人經常處在很緊張的生活狀態下,腸胃比較容易生病;如果人經常憂郁,郁郁寡歡會生肺病;或者有些人經常生氣,會腦沖血等。這些是情緒所産生的病。這情緒有的是屬于當下發作的,也有的是屬于長期累積下來的。

  (2)業障:如果屬于長期累積下來,可能是從過去世就慢慢累積下來,而爲什麼稱爲內因?主要是跟心有關系的,不管是情緒或業障。

  (3)妄想:神經病者都是妄想太多,這都是跟心有關系。

  外因─我們稱爲跟物有關系;內因─跟心有關;不內不外因─剛好介于這兩個之間,跟氣有關。爲什麼把所有的病因分做這叁類?這跟我們現在的叁個醫學系統有很大的關系:

  叁大醫學系統

  我們知道西方科學偏重于對物質的分析,有科技唯物論的傾向;他們在很多時候,都是把生病的原因歸之于物,經常講病菌;當然這些也都相信,但花了很多的時間在處理病菌的問題,什麼濾過性病毒,都是從這方面去講的。

  在中國講病─很多時候是講氣,氣不足,氣如何等?經常講氣的問題;在佛法常講到生病,尤其是在印度的醫學是講心,講到生什麼病都是業障,叁種病有叁種不同的醫法,也就說如果你生的是屬于外因的病,打坐有沒有幫助呢?大概來不及!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找醫生。

  因爲既然是從外來,你從外來醫還是會比較快一點;尤其是我對醫學不是很了解,可能西醫在這方面的成就還可能大一點,譬如:對外傷、食物中毒、對一些病菌、急性的傳染病,我想西醫在這方面的成績,是有它相當可觀的地方。所以如果我們生的這一類的病,勸你還是去找醫生,不用等打坐,大概來不及!因爲這種病都是來得很快,你骨折了,打坐到哪時候,把骨再折回來?不太可能!如果是屬于這類的病,打坐有點幫助,但恐怕直接的效果沒那麼快。

  不內不外因─這類的病當然最好是看佛書,找心理醫生。找世間的心理醫生有幫助,但不能治本,而最有用的是佛法。這部份我們平常經典看得很多。打坐能處理的病,比較上是屬于這一類跟氣有關的病。剛才說氣足者,對病也有一些幫助,譬如:一個人正氣很足,外邪就不容易幹擾;同樣都是處在一種病菌的環境裏,但有些人生病,有些人不生病,爲什麼?原因在于心跟氣不一樣;食物中毒、昆蟲咬傷等等也是一樣,有人中毒的很深,有人中毒的不深,爲什麼?還有人同樣都是外傷,有人可以很快就複原,有人複原得很慢,跟他氣血循環的好不好?有直接的關系;氣血循環好者,他可不受外邪,他可不生細菌,即使生了也可很快的就恢複了!同樣我們也說過,如果人氣血很順暢,比較不會産生很大的情緒,情緒雖起也可比較快的恢複平衡,有直接的關系!但如果就根本而言,心是根本,心影響到氣,然後氣又影響我們身體,今天主要講的,是打坐所能處理的病,是屬于氣脈的病。

  首先講打坐爲什麼能治這些病?氣不足跟脈不通有直接的關系,就像:一條水溝一樣,如果我們把水溝稱爲脈,把水稱做氣,如果水量不足,它就很容易淤塞,如果水本來流得很快,但後來某種原因,而流得不夠快,而本來運載的很多東西,就可能沈澱,就淤塞了!或者本來水量很大,後來水量不足,也可能淤塞,脈就可能不通,所以氣不足,就可能造成脈不通的現象,而如果脈不通,當然氣就會更不足!因爲它不能動了!

  反之:如果他氣很足,脈能夠通,水如果很強,就能把淤塞的部分打通了,所以氣足能夠脈通,脈通當然氣更足,因爲順暢無阻!就是氣足跟脈通,這兩個有互相的關系,所以要治病,有二種方法:一種先把氣養足,第二種是先把脈打通!這兩種方法不太一樣!氣養足,脈就能慢慢通。我們現在先說:

  打坐治病的方法

  一、打坐是先養氣:把氣養足。一般人在什麼時候氣不足呢?身體在勞累,在動作,當然能量會慢慢散失,我們說過氣就是能量的意思。

  二、身體的姿勢而言:以前也說過,雖然我們身體是不動的,但手腳是散開的姿勢,也就是姿勢還是在散氣;如果我們手是結印,腳是結跏趺坐,這樣的姿勢,氣的浪費、散失就會比較少!因此打坐的姿勢,身體是不動的,因爲打坐跏趺坐的姿勢,就能幫助我們調氣、養氣,這從身體而言。講話會傷氣,在打坐時,當然不講話;然後在打坐時,舌頭要頂上颚,這跟任督二脈有關系,如果舌頂著上颚,使上下氣能夠銜接,氣比較不會散;如果不頂上颚,氣到這上下氣時就可能散;因此從不講話,到舌頂上颚,就能幫助我們養氣。

  叁、最後是講到心。如果我們一向妄想雜念心很重,心向外─氣就是向外散;心─我們現在是用打坐的方法,不管是數息還是念佛,用專一的方法,心是內攝的,內攝,氣比較不會散;因此用打坐的方法,打坐的姿勢,就能使我們的氣,慢慢由不足而能夠養足,稱爲養氣,把氣養足。

  一般人平常氣都是在散失中,自己並不覺得!打坐時,身的氣慢慢養足後,身體初步會有發熱的現象,其次就會使一些不通的脈,慢慢變通,所以我們就是講脈由塞到通的一些現象。

  

  如果我們把氣脈,比喻成像一條水管一樣,如果在這不通前跟不通後,就會産生絕然不同的現象,前面是剛才所講的實症,後面稱爲是虛症;實─氣到這裏就停住了,不能通過就全部積在這地方,而所産生的病就是實症;下面這邊因爲上面的氣不能通過,所以氣不足就會産生虛症。

  實跟虛,經常是在不同的地方顯現。所以在中醫上經常講講,病有實有虛。事實上如果從通跟塞來講,實跟虛經常是一個裏一個外,如果實症是在表;虛症大概就是在裏;如果實症是在裏,虛症就是在表。爲什麼?因爲就是有通有塞。最初我們在實症,第一個感覺到就是悶脹,那部位覺得很悶,甚至會刺痛。虛症會産生酸、麻、木的現象,這都屬于虛症;因此在我們打坐的過程之中,常會覺得什麼地方會酸痛,會刺痛,這都是屬于氣脈不通,所産生的覺受,大家知道了就不會覺得稀奇。

  上次已講到這個痛,中醫常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如果會痛的部位,都表示那地方是不通的,因此這痛最初是從悶脹,最後會慢慢集中在一點,而這一點會覺得刺痛。痛有二種痛:我想有些人可能已體會過了!第一種:是很純粹的刺痛;第二種痛─痛快:如果我們的氣,只是很單純的積在這地方不能過,這時是刺痛,而且是跟著一種悶脹的感覺;但我們繼續打坐,氣會慢慢愈來愈足,愈足他的力量就可能穿過這部位,而慢慢有一點通了!這通不是一下子通,可能先通一點點,然後愈來愈通,所以這時因爲已開始通一點,這種通就變成痛快!爲什麼?因爲這時雖然你感覺還是痛,但那種感覺是還蠻舒服的,是可接受的,而且這種痛會愈舒服,當痛的感覺慢慢消失了,而暢快的感覺就是變成比較明顯,從痛、刺痛到痛快到整個暢通無阻,經常是這樣的過程。

  我們要說這地方之所以會阻塞,大部份都是有邪氣在這裏,因此我們在打通這部位到完全通之前,這兒的邪氣大部份會被趕出來!

  ¨ 五髒五種氣

  氣如果詳細講,可以分做很多種氣,中醫稱爲五髒,其實就有五種氣:心、肺、脾、肝、腎。

  心─心其實有兩個心:一個是心包的心─通血氣─指心髒;一個是大腦的心─通神氣─指我們的神經系統。如果是神經系統脈的通塞,大概好象沒特別的感覺。血氣,當然我們打坐血氣比較通時,過一段時間你會發覺,在血會變成尿,上廁所時尿色、尿味道會比平常時還重,也就表示那些被阻塞的部位,那淤血已被排出來!所以打坐後,如果你發覺到尿跟原來不一樣,而且比較酸臭,這是很正常的,沒什麼稀奇,表示原來的病被排出來。

  肺─通中氣─就是指我們呼吸系統。如果是肺氣是屬于呼吸系統的脈,會有感覺,這種第一種感覺是:如果邪氣被排出來:在上面會打嗝、嘔氣;在下面會放屁、排氣。所以有些人打坐坐了一段時間後,會放屁或嘔氣,表示那邪氣被趕出來,所以…

《《天臺小止觀》講記 治病患第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