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台小止观》讲记 治病患第九

  治病患第九

  现在讲〈第九章治病患〉的部份,但事实上我个人打坐的经验,跟天台智者大师在书上所说的内容,有些不太一样,所以可能讲法也会跟他不太一样!首先我们很多人都说打坐能够治病,可是打坐坐不好,也会生病。打坐能够治什么病?就是我们首先要对病因作一个分析:

  依我个人看到的或在中医上所讲的,病因主要可以分做三大类:第一个称为外因;第二个不内不外因;第三个内因。

  病因归纳与说明

  一、外因:跟物有关─

  (1)外伤:譬如:刀伤、烫伤、跌倒受伤等。这些外伤是很明显,原因是从外而有的,称为外伤。

  (2)昆虫咬伤:如:毒蝎、蜈蚣、蛇等被这些有毒的昆虫所咬伤,也很容易了解,这也是属于外。

  (3)食物中毒:

  (4)西医称为病菌或者病毒:这尤其表现在急性的传染病:霍乱。这种病来既来得很快,要死也死得很快!

  (5)中医常讲的外邪:外的邪气,风、寒、湿、燥。总共有六种气,就是外界天气里,有一些比较不好的邪气;如果人的正气不足,就可能受到邪气的干扰而生病。这原因称为外因,简单讲因为都是从外面来的病,这称称为外因。

  二、外内不外因:介于心物之间─气

  (1)劳累过度:一个人如果太劳累就会生病,这劳累可能是身体的累,也可能是身口意三业都劳累;话讲太多也会劳累、伤气,也会生病;意,使我们忧心忡忡!或者有人所从事的是属于劳心的工作,东想西想想久了,会劳累。

  (2)营养不足:为什么称为不内不外因?等一下会讲!

  (3)缺乏运动:

  (4)功能失调:主要是指我们的五脏─心、肝、脾、肺、肾等等功能失调。

  (5)先天体质不好:跟脉不通有关系,因而气血循环不好!

  (6)气血循环不足:这些其实归咎的原因就是气血循环不足。

  三、内因:跟心有关─

  (1)情绪:主要因为情绪而产生的一些病。譬如:我们知道如果人经常处在很紧张的生活状态下,肠胃比较容易生病;如果人经常忧郁,郁郁寡欢会生肺病;或者有些人经常生气,会脑冲血等。这些是情绪所产生的病。这情绪有的是属于当下发作的,也有的是属于长期累积下来的。

  (2)业障:如果属于长期累积下来,可能是从过去世就慢慢累积下来,而为什么称为内因?主要是跟心有关系的,不管是情绪或业障。

  (3)妄想:神经病者都是妄想太多,这都是跟心有关系。

  外因─我们称为跟物有关系;内因─跟心有关;不内不外因─刚好介于这两个之间,跟气有关。为什么把所有的病因分做这三类?这跟我们现在的三个医学系统有很大的关系:

  三大医学系统

  我们知道西方科学偏重于对物质的分析,有科技唯物论的倾向;他们在很多时候,都是把生病的原因归之于物,经常讲病菌;当然这些也都相信,但花了很多的时间在处理病菌的问题,什么滤过性病毒,都是从这方面去讲的。

  在中国讲病─很多时候是讲气,气不足,气如何等?经常讲气的问题;在佛法常讲到生病,尤其是在印度的医学是讲心,讲到生什么病都是业障,三种病有三种不同的医法,也就说如果你生的是属于外因的病,打坐有没有帮助呢?大概来不及!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找医生。

  因为既然是从外来,你从外来医还是会比较快一点;尤其是我对医学不是很了解,可能西医在这方面的成就还可能大一点,譬如:对外伤、食物中毒、对一些病菌、急性的传染病,我想西医在这方面的成绩,是有它相当可观的地方。所以如果我们生的这一类的病,劝你还是去找医生,不用等打坐,大概来不及!因为这种病都是来得很快,你骨折了,打坐到哪时候,把骨再折回来?不太可能!如果是属于这类的病,打坐有点帮助,但恐怕直接的效果没那么快。

  不内不外因─这类的病当然最好是看佛书,找心理医生。找世间的心理医生有帮助,但不能治本,而最有用的是佛法。这部份我们平常经典看得很多。打坐能处理的病,比较上是属于这一类跟气有关的病。刚才说气足者,对病也有一些帮助,譬如:一个人正气很足,外邪就不容易干扰;同样都是处在一种病菌的环境里,但有些人生病,有些人不生病,为什么?原因在于心跟气不一样;食物中毒、昆虫咬伤等等也是一样,有人中毒的很深,有人中毒的不深,为什么?还有人同样都是外伤,有人可以很快就复原,有人复原得很慢,跟他气血循环的好不好?有直接的关系;气血循环好者,他可不受外邪,他可不生细菌,即使生了也可很快的就恢复了!同样我们也说过,如果人气血很顺畅,比较不会产生很大的情绪,情绪虽起也可比较快的恢复平衡,有直接的关系!但如果就根本而言,心是根本,心影响到气,然后气又影响我们身体,今天主要讲的,是打坐所能处理的病,是属于气脉的病。

  首先讲打坐为什么能治这些病?气不足跟脉不通有直接的关系,就像:一条水沟一样,如果我们把水沟称为脉,把水称做气,如果水量不足,它就很容易淤塞,如果水本来流得很快,但后来某种原因,而流得不够快,而本来运载的很多东西,就可能沉淀,就淤塞了!或者本来水量很大,后来水量不足,也可能淤塞,脉就可能不通,所以气不足,就可能造成脉不通的现象,而如果脉不通,当然气就会更不足!因为它不能动了!

  反之:如果他气很足,脉能够通,水如果很强,就能把淤塞的部分打通了,所以气足能够脉通,脉通当然气更足,因为顺畅无阻!就是气足跟脉通,这两个有互相的关系,所以要治病,有二种方法:一种先把气养足,第二种是先把脉打通!这两种方法不太一样!气养足,脉就能慢慢通。我们现在先说:

  打坐治病的方法

  一、打坐是先养气:把气养足。一般人在什么时候气不足呢?身体在劳累,在动作,当然能量会慢慢散失,我们说过气就是能量的意思。

  二、身体的姿势而言:以前也说过,虽然我们身体是不动的,但手脚是散开的姿势,也就是姿势还是在散气;如果我们手是结印,脚是结跏趺坐,这样的姿势,气的浪费、散失就会比较少!因此打坐的姿势,身体是不动的,因为打坐跏趺坐的姿势,就能帮助我们调气、养气,这从身体而言。讲话会伤气,在打坐时,当然不讲话;然后在打坐时,舌头要顶上颚,这跟任督二脉有关系,如果舌顶着上颚,使上下气能够衔接,气比较不会散;如果不顶上颚,气到这上下气时就可能散;因此从不讲话,到舌顶上颚,就能帮助我们养气。

  三、最后是讲到心。如果我们一向妄想杂念心很重,心向外─气就是向外散;心─我们现在是用打坐的方法,不管是数息还是念佛,用专一的方法,心是内摄的,内摄,气比较不会散;因此用打坐的方法,打坐的姿势,就能使我们的气,慢慢由不足而能够养足,称为养气,把气养足。

  一般人平常气都是在散失中,自己并不觉得!打坐时,身的气慢慢养足后,身体初步会有发热的现象,其次就会使一些不通的脉,慢慢变通,所以我们就是讲脉由塞到通的一些现象。

  

  如果我们把气脉,比喻成像一条水管一样,如果在这不通前跟不通后,就会产生绝然不同的现象,前面是刚才所讲的实症,后面称为是虚症;实─气到这里就停住了,不能通过就全部积在这地方,而所产生的病就是实症;下面这边因为上面的气不能通过,所以气不足就会产生虚症。

  实跟虚,经常是在不同的地方显现。所以在中医上经常讲讲,病有实有虚。事实上如果从通跟塞来讲,实跟虚经常是一个里一个外,如果实症是在表;虚症大概就是在里;如果实症是在里,虚症就是在表。为什么?因为就是有通有塞。最初我们在实症,第一个感觉到就是闷胀,那部位觉得很闷,甚至会刺痛。虚症会产生酸、麻、木的现象,这都属于虚症;因此在我们打坐的过程之中,常会觉得什么地方会酸痛,会刺痛,这都是属于气脉不通,所产生的觉受,大家知道了就不会觉得稀奇。

  上次已讲到这个痛,中医常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果会痛的部位,都表示那地方是不通的,因此这痛最初是从闷胀,最后会慢慢集中在一点,而这一点会觉得刺痛。痛有二种痛:我想有些人可能已体会过了!第一种:是很纯粹的刺痛;第二种痛─痛快:如果我们的气,只是很单纯的积在这地方不能过,这时是刺痛,而且是跟着一种闷胀的感觉;但我们继续打坐,气会慢慢愈来愈足,愈足他的力量就可能穿过这部位,而慢慢有一点通了!这通不是一下子通,可能先通一点点,然后愈来愈通,所以这时因为已开始通一点,这种通就变成痛快!为什么?因为这时虽然你感觉还是痛,但那种感觉是还蛮舒服的,是可接受的,而且这种痛会愈舒服,当痛的感觉慢慢消失了,而畅快的感觉就是变成比较明显,从痛、刺痛到痛快到整个畅通无阻,经常是这样的过程。

  我们要说这地方之所以会阻塞,大部份都是有邪气在这里,因此我们在打通这部位到完全通之前,这儿的邪气大部份会被赶出来!

  ¨ 五脏五种气

  气如果详细讲,可以分做很多种气,中医称为五脏,其实就有五种气:心、肺、脾、肝、肾。

  心─心其实有两个心:一个是心包的心─通血气─指心脏;一个是大脑的心─通神气─指我们的神经系统。如果是神经系统脉的通塞,大概好象没特别的感觉。血气,当然我们打坐血气比较通时,过一段时间你会发觉,在血会变成尿,上厕所时尿色、尿味道会比平常时还重,也就表示那些被阻塞的部位,那淤血已被排出来!所以打坐后,如果你发觉到尿跟原来不一样,而且比较酸臭,这是很正常的,没什么稀奇,表示原来的病被排出来。

  肺─通中气─就是指我们呼吸系统。如果是肺气是属于呼吸系统的脉,会有感觉,这种第一种感觉是:如果邪气被排出来:在上面会打嗝、呕气;在下面会放屁、排气。所以有些人打坐坐了一段时间后,会放屁或呕气,表示那邪气被赶出来,所以…

《《天台小止观》讲记 治病患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