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解第一講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5年06月12日
講別:第一講
請大家合掌。
叁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今天要跟大家講的經是《金剛經》。我是用問答的方式來講經的,也就是我自問自答,而您們看著,並深入觀察、思維,善加了解、運用。
一、《金剛經》的全名是什麼?
答:《金剛經》依不同的人的翻譯,其全文各有不同,共分爲四種:
(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二)《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叁)《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四)《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能斷金剛分》
二、《金剛經》有幾種不同的翻譯本(異譯本)呢?
答:《金剛經》的異譯本,共有六種:
(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姚秦天竺叁藏鸠摩羅什譯(CBETA,T08,no.235,p.748,c17~19)。
(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元魏天竺叁藏菩提流支譯(CBETA,T08,no.236a,p.752,c10~12),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元魏留支叁藏奉诏譯(CBETA,T08,no.236b,p.757,a21~24)。
(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陳天竺叁藏真谛譯(CBETA,T08,no.237,p.762,a3~6)。
(四)《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隋大業年中叁藏笈多譯(CBETA,T08,no.238,p.766,c14~16)。
(五)《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唐叁藏沙門義淨譯(CBETA,T08,no.239,p.771,c21~23)。
(六)《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百七十七卷第九能斷金剛分,叁藏法師玄奘奉诏譯(CBETA,T07,no.220h,p.980,a2~6)。
以上六種翻譯本都是相同的,只是因爲翻譯者不同,所以翻譯時的用詞就有所不同,所以請各位佛友都應去讀閱,就能更有啓發。
叁、現今所流通最廣的《金剛經》是依據哪一個譯本的呢?
答:現今所流通最廣的《金剛經》,嚴格來說,不屬于以上各本。爲什麼呢?因爲現今所流通最廣的《金剛經》表面上雖然是以鸠摩羅什的譯本爲底本,但是,實際上已經被南朝梁武帝蕭衍之長子昭明太子(499~529)自立叁十二分,所以已非百分之一百鸠摩羅什版的翻譯本了。
四、昭明太子將《金剛經》分爲叁十二分,有過失嗎?
答:有“破碎經意”的過失。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解》載“此經乃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所譯。分叁十二分者,相傳爲梁昭明太子所立,元譯本無。又與本論科節不同,破碎經意,故不取焉。”(CBETA,T33,no.1703,p.228,b1~4)。
五、《金剛經》其它不同的翻譯本,都沒有分叁十二分嗎?
答:是的!《金剛經》其它所有的不同翻譯本,都沒有分叁十二分,因此我講《金剛經》時,也不分叁十二分。
六、本次上課,慧祥法師是依據哪一個翻譯本的《金剛經》來說明呢?
答:我是依據《大正藏》中的鸠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爲主,並以所有的異譯本作爲參考來講《金剛經》。
七、《金剛經》是誰寫的呢?
答:《金剛經》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當時的佛弟子聽聞受持,代代相傳,後因佛弟子們的記憶能力減弱了,所以才撰寫出來成爲梵文,並由曆代譯經師翻譯成中文的。
八、佛陀當時在講《金剛經》時,是針對什麼問題而講這部經的呢?
答:依據《金剛經》的經文就可以知道,當時釋迦牟尼佛爲須菩提提出的問題:“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做出的回答,而有這部《金剛經》的。
九、佛陀講《金剛經》時,有誰在場聽經呢?
答;佛陀講《金剛經》時,有“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並有“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十、《金剛經》的經題是什麼意思呢?
答:要解說《金剛經》的經題,我選唐朝義淨叁藏翻譯的《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的經名來解說。
“佛說”:是指釋迦牟尼佛所說。
“能斷金剛”:意爲能令一切已經發菩提心的衆生,斷除其不能安住于菩提心的障礙,令他們都能降伏這些障礙,令他們的菩提心能堅固,如“金剛”一樣,能壞一切世間物品,而不會被一切物品所壞。同樣的,佛陀講《金剛經》,就是爲了讓已經發菩提心的衆生,令他們的菩提心在任何因緣下,都不會被破壞,而能破壞一切世間心及小乘心,令一切心皆能回入大乘之菩提心。
“般若波羅蜜”:梵語prajna-paramita,又翻作般若波羅蜜多、般羅若波羅蜜。有關般若波羅蜜的更深的含義,我會專門說明。
“經”:梵語sutra,原意是“線、條、絲”,引申後,有“貫穿”之義。由此而又引申爲“代代相承之聖教”。由中文之“經”字,剛好可以完全吻合梵文中sutra之義。
因此,《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經題的意思就是:曆代相承而流傳下來有關釋迦牟尼佛所說,以般若波羅蜜的法門來令我們的菩提心堅固如金剛,不爲一切所壞,而能破一切世間心及二乘心令安住于菩提心的教示。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
《金剛經》講解第二講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5年06月19日
校對:2008年03月27日
講別:第二講
請大家合掌。
叁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並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並發願:佛弟子(您們的名字)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誓願之福回向給佛弟子(自己的名字),願弟子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
叁稱:“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今天是第二講,繼續跟大家研究《金剛經》。上次在第一講時,已經跟大家講解過經題了。但是,還未跟大家深入說明什麼是“般若波羅蜜”,所以今天跟大家再深入探討什麼是“般若波羅蜜”。我依然是用問答的方式來講經,也就是我自問自答,而您們看著,並深入觀察、思維,善加了解、運用。上課的時間是兩個小時。前一個小時,我打資料給大家看,後一個小時,讓大家提問。
一、“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
答:“般若波羅蜜”是梵語prajna-paramita的音譯。
二、梵語prajna-paramita是什麼意思?
答:梵語中,pra是“事先”、 “事前”之意。jna是“了解”、 “知道”、 “明白”之意。paramita是“過河到對岸”之意。因此,梵語prajna-paramita就是“事先了解、准備,以達到安全、有效、無後患地度過生死河流到達對岸。”
叁、梵語的prajna-paramita除了音譯爲“般若波羅蜜”以外,還有其它的翻譯詞嗎?
答:有。例如:般若波羅蜜多、般羅若波羅蜜。意譯:慧到彼岸、智度、明度、普智度無極,或慧波羅蜜多、智慧波羅蜜。
四、“般若波羅蜜”跟一般所謂的“聰明”、“ 智慧”有什麼差別呢?
答:想要了解“般若波羅蜜”跟一般所謂的“聰明”、“ 智慧”有什麼差別,就要同時了解七個詞的差別,才能說明清楚。
五、哪七個詞呢?
答:(一)布施修福。(二)聰明。(叁)知識。(四)技術。(五)智慧。(六)般若波羅蜜多。(七)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六、這“布施修福”乃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等七個詞,有差別嗎?
答:當然有差別。我現在一一來說明。
(一)什麼叫“布施修福”呢?
答:“布施修福”就是透過“財布施”或“法布施”或“無畏施”,而成就一切善報、一切功德。但是,有“布施修福”,就一定會有“聰明”嗎?答案是:不一定的。
爲什麼有“布施修福”,還不一定能具有“聰明”呢?
答:因爲還有犯戒的業障在。所以有人雖然“布施修福”,而其福報並不會往“聰明”發展。
問:如果有布施修福,犯怎麼樣的戒,會造成不能成就“聰明”呢?
答:如果有人布施修福,還是不能成就“聰明”,其相關的戒有很多,我今只是略說一、二。在此,我先定義一下“聰明”,再來深入說明。
(二)什麼叫“聰明”?
答:耳聰(聽得清楚)、目明(看得清楚)、記憶好,叫“聰明”。當一個人能布施修…
《《金剛經》講解 上 (慧祥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