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佛之道 6 大乘不共法 大乘通說

  《成佛之道》〈大乘不共法〉

  甲、大乘通說(p.255~p.279)

  釋厚觀(2002.9.18)

  一、(p.255) 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

  《法華經》卷一〈方便品第二〉(大正9,7a21-28)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舍利弗!雲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諸佛世尊欲令衆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于世;欲示衆生佛之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悟佛知見故出現于世;欲令衆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于世。舍利弗!是爲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于世。

  佛法的真實意義,如來教化的真正目的:

  1、發菩提心。

  2、修菩薩行。

  3、成如來果。

  二、(p.255)大乘的意義:

  (一)就「相對」義而言:(1)殊勝大—超勝了小乘。

  (2)含容大—含容了小乘。

  (二)就「絕待」義而言:(1)超勝到無所對待。(※不可以大小的比對來表示)

  (2)含容到無所不攝。

  叁、(p.256)「不共」的意義:

  (一)是人、天、聲聞、緣覺乘中所沒有的。

  (二)在佛菩薩的心行中,統攝一切功德,無不成爲大乘的特法。

  四、(p.256) 二乘人能不能回小向大?

  A、二乘人不能回小向大

  (一)《大品般若經》卷22〈遍學品74〉,大正8,381b15-17;

  《大智度論》卷86,大正25,659b26-28

  若菩薩摩诃薩作八人、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羅漢果、得辟支佛道,然後入菩薩位,無有是處。

  (二)《維摩诘所說經》卷中,大正14,549b4-26

  若見無爲入

  正位者,不能複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

  生此華。如是見無爲法入正位者,終不

  複能生于佛法。煩惱泥中乃有衆生起佛

  法耳。又如殖種于空終不得生,糞壤之

  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爲正位者不生佛

  法;起于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于阿耨

  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當知

  一切煩惱爲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

  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

  得一切智寶。

  

  

爾時大迦葉歎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說

  此語,誠如所言,塵勞之疇爲如來種。我等

  今者不複堪任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

  乃至五無間罪,猶能發意生于佛法,而今

  我等永不能發。譬如根敗之士,其于五欲

  不能複利。如是聲聞諸結斷者,于佛法中

  無所複益永不志願。是故文殊師利!凡夫

  于佛法有返複,而聲聞無也。所以者何?凡

  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不斷叁寶,正使

  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永不能發無

  上道意。

  (叁)《大智度論》卷27,大正25,263b12-25

  菩薩初發意時,所可怖畏,無過聲聞、辟支佛地。正使墮地獄,無如是怖畏,不永破大乘道故;阿羅漢、辟支佛于此大乘,以爲永滅。譬如空地有樹,名舍摩梨,(角+瓜)枝廣大,衆鳥集宿。一鴿後至,住一枝上,其枝及(角+瓜),即時壓折。澤神問樹神:大鳥雕鹫皆能任持,何至小鳥,便不自勝?樹神答言:此鳥從我怨家尼俱盧樹上來,食彼樹果,來棲我上,必當放糞,子墮地者,惡樹複生,爲害必大。是故,于此一鴿,大懷憂畏;甯舍一枝,所全者大。菩薩摩诃薩亦如是,于諸外道、魔衆,及諸結使、惡業,無如是畏如阿羅漢、辟支佛。何以故?聲聞、辟支佛于菩薩邊,亦如彼鴿,壞敗大乘心,永滅佛業。

  (四)《大智度論》卷31,大正25,289c20-22

  如比丘破四重禁,是名畢竟破戒,不任得道!又如作五逆罪,畢竟閉叁善道!若取聲聞證者,畢竟不得作佛。

  (五)《菩提資糧論》卷叁,大正32,527c19-528a9

  問:此應思量菩

  薩,爲畏住泥犁?爲畏墮聲聞獨覺地?

  答:

  假使墮泥犁,菩薩不生怖,

  ,,,聲聞獨覺地,便爲大恐怖。">菩薩設住泥犁,與無數百千苦俱,不比墮聲

  聞獨覺地怖畏。

  問:何故如此?

  答:非墮泥犁中,畢竟障菩提,

  聲聞獨覺地,則爲畢竟障。

設入泥犁,于正覺道,不能作畢竟障礙。住泥

  犁時,乃至惡業盡邊,于菩提道暫爲障礙。菩

  薩若墮聲聞獨覺地,則畢竟不生故,聲聞獨

  覺地,于正覺道乃爲障礙。由是義故,菩薩入

  于泥犁,不比墮聲聞獨覺地怖畏。

  問:其怖如

  何?

  答:

  如說愛壽人,怖畏于斬首

  聲聞獨覺地應作如是怖

經中佛世尊作如是說:如愛壽人怖畏斬首,

  菩薩欲求無上菩提,怖畏聲聞獨覺地,亦應

  如此。是故菩薩雖入泥犁,不比墮聲聞獨覺

  地怖畏。

  (六)《十住毗婆沙論》卷五〈易行品9〉,大正26,41a3-12

  《助道法》中說:

  

  若墮聲聞地及辟支佛地

  是名菩薩死則失一切利

  

  若墮于地獄不生如是畏

  若墮二乘地則爲大怖畏

  

  墮于地獄中畢竟得至佛

  若墮二乘地畢竟遮佛道

  

  佛自于經中解說如是事

  如人貪壽者斬首則大畏

  

  菩薩亦如是若于聲聞地

  及辟支佛地應生大怖畏

  (七)《十住毗婆沙論》卷7,大正26,55a4~18

  若諸聲聞人,未入法位者,令發無上心,使得佛十力。……

  聲聞人者:成聲聞乘。未入法位者:于聲聞道未得必定,能令此人發佛道心而得十力。若入法位者,終不可令發無上心。設或發心,亦不成就。如《般若波羅蜜》中,尊者須菩提所說:「已入正法位,不能發無上心。何以故?是人于生死已作障隔,不複往來生死,發無上心。」

  B、二乘人可以回小向大

  《法華經》卷一〈方便品第二〉(大正9,7a29-c9)

  佛告舍利弗: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

  所作常爲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衆生。

  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爲衆生說法,

  無有余乘若二若叁。舍利弗!一切十方諸

  佛法亦如是。舍利弗![叁世]諸佛以無量無數

  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而爲衆生演說諸

  法,是法皆爲一佛乘故。是諸衆生從諸佛

  聞法,究竟皆得一切種智。……舍利弗!如此皆爲得一佛乘、一

  切種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

  何況有叁!……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別

  《成佛之道 6 大乘不共法 大乘通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