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修行
夏澤紅居士主講
明影法師助講
(一)
明海大和尚:今天上午佛學講座的題目是《生活與修行》,主講者是坐在大家面前的夏澤紅居士。夏居士學佛多年,與柏林寺的因緣非常深厚,多年來一直支持我們生活禅夏令營的舉辦,對于弘揚佛法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今天這場講座的形式與平常的講座有所不同,坐在前面的還有一位,就是大家熟悉的明影法師,這場講座就是采取夏居士與明影法師對話的方式,可以說這是一場關于生活與修行的佛法對話,我們歡迎夏居士和明影法師。
明影師:首先,我很榮幸與夏居士一起與大家做一個佛法的交流。我和夏居士認識是在九八年、九九年這一段時間,但很早就經常聽我們師父提到夏居士,因爲夏居士是夏令營第一屆營員和贊助人,而且 12 年來每一屆夏令營都來參加,連續地、沒有間斷地贊助夏令營活動。在我出家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經常與夏居士和很多我們師父的弟子一起念佛、誦經、來寺裏參加活動。在這些活動當中,夏居士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她對于佛法和善法總是有特別飽滿的熱情,對于佛法與生活、工作的關系也處理得特別好。在我的印象中,她沒有出現在一些居士中比較普遍的修行與生活、修行與工作的沖突。夏居士是我在修行當中的善知識之一,從她的身上看到很多菩薩的精神。我也想借此機會,與大家一起深入地了解一下,夏居士是如何接觸佛法,如何親近師父,如何把修行、工作和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並取得了很多出色的成績?下面我就向夏居士來提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對佛法的信心是從什麼時候建立起來的?
夏居士:謝謝明影師的鼓勵。對不起,我要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說幾句,我很感謝明海大和尚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能在此把這幾年生活和工作的體會向大家彙報一下。當時明海師讓我來參與這場對話的時候,我的壓力也很大,從來沒有想過自已能到柏林寺的講臺上來講話,更想不到底下會坐了這麼多的人,對我來說今天是一場挑戰。但是在來之前,我也很仔細地想過,我跟柏林寺的緣分有 12 年了, 12 年前我進柏林寺,深受老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教誨。今天對我來說,在這個講臺上,我的心情就像回到家,對我的家人彙報這麼多年工作和生活的情況。看到臺下這麼多營員,我就想起 12 年前的自已,所以感覺很親切,好像時光倒流,自已又變年輕了。我下面就回答明影師的問題。
說到對佛法産生信心,我覺得我好象天生就是信佛的。在我剛剛懂事的時候,剛剛可以看書的時候,我所能讀到的小說、散文裏面,能夠跟佛教有關的書不多,但是每當在字裏行間捕捉到寺院啊,出家人啊,修行的生活啊,每當我看到這些字眼的時候,就覺得非常親切。我覺得我跟他們有一種天然的聯系,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覺得我應該信什麼。
今天在座的很多營員很年輕,如果說在叁十年前,或者說是二十多年前,那個時候想了解佛教,或是其他的宗教,機會是很少的,不像是今天,有柏林寺爲我們提供這樣的生活禅夏令營。那時候沒有,但是我總覺得我應該信什麼。每當我看到書裏面提到關于寺廟生活的時候,就覺得非常向往。記得小時候看《紅樓夢》,《紅樓夢》裏面有一個賈府的家寺,裏面有一位比丘尼妙玉,《紅樓夢》裏那麼多的人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妙玉,很向往她那種生活,一種清淨無染的生活。所以好多人問我,你什麼時候開始信佛,我說我信佛是天生的。
我在社會上工作,會接觸很多人,有的人第一次看到我的時候不知道我是佛教徒,後來通過別人介紹知道以後,就會很吃驚:啊,原來你是佛教徒!有的時候我在荷塘月色素食餐廳接受記者的采訪,他們也會問你爲什麼會信佛啊?因爲在社會上很多人的一個觀念,一個印象就是,信佛的人一定是曾經對生活很絕望,是在生活中經曆了很大的打擊之後,走投無路了,才會躲到佛門裏來逃避他所要面對的那些痛苦。對我來說,不是這樣的。我回答所有的人時都說,我信佛是與生俱來的一種向往。然後認識了我們的師父,感謝師父的接引,把我引進了佛門,終于回到了自已原本屬于的精神家園。
明影師:從您對佛法與生俱來的信心這一點,可以引發我們對于叁世因果的一些思考。爲什麼有些人生來就信佛?而有些人接觸了很長時間還不能建立信心
或者爲什麼有些人與生俱來就信仰其他的宗教?這與他的前世的經曆有很大的關系。這可以作爲人有前世,人的生命有著無窮盡的曆史的一個間接證明。
夏居士:從我自已的這個體驗來說,我是相信前世的,我也相信我在前世的時候一定也有很深的佛緣。
明影師:剛才您提到師父,這也是我一直想問的,您是哪一年見到師父的?
夏居士:九叁年夏天。
明影師:具體是怎麼樣一種因緣,能不能跟我們大家分享一下?
夏居士:我見到師父也是毫無准備的,現在想起來真的是很慚愧。我見到師父和皈依是同一天,這是我先生安排的。
93年7 月初的一個星期天的早晨,他跟我說,今天要早點起,我要帶你去見一位大師,今天要皈依。我問什麼是皈依?他也不太懂。我知道皈依肯定就是入佛門了,可是到底是怎麼樣的形式我不知道,皈依以後應該怎麼做我也不知道。當時我就想,皈依前我一定要搞清楚一些,我要看一些書,弄明白再皈依。可是當時由不得我,他說已經都聯系好了,我說那就算了,今天就不去了,我還沒弄明白呢,等我弄明白再說吧。他說不行,都聯系好了,不然你就去看看。我當時真的沒有做皈依的准備,就想只去看看,也可以幫助我了解。然後就到了廣濟寺。沒想到一進門的時候,有一個比我們年長很多的師兄,一進門他就說,哎呀,你們怎麼剛來呀,都晚了,就等你們了。結果到了那裏,大家很快就排隊站好了。然後師兄拿經書在頭上一加持,我就跪那兒了。後來,儀式就開始了,我跟著大家就這樣皈依了。當時的感覺很高興,但是也有一些遺憾,遺憾的就是很多事情我不明白。我就這樣見到了師父,進了佛門。
現在想起來很感謝那一天,那一天決定了我今後的生活。那時候我是28歲。那一天爲以前28年的生命劃了一個句號,在我不知不覺之中開始了一個全新的生命。所以,我很感謝當年讓我參加了皈依儀式的那位師兄,前兩天我還在荷塘月色請他吃飯,還提到,當時如果不是王師兄啊,我還不知道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皈依,才能親近師父。一直很感謝他。從我自已的這個經曆,也有一個體會,有的時候不一定什麼事情都搞清才進去。尤其是信仰和跟信仰有關的事情。很多事情機緣沒到的時候,我們是不容易搞清的,但是如果我們進去了,你想搞清楚它,就會有很多增上的因緣,使我們進入這個門之後,能夠更快的去了解,然後使自已真正地投入進去。
我覺得今天在座的都是年輕人,可能有些人有跟我當年同樣的想法。比如說,在咱們夏令營結束的時候,可能也會有皈依儀式。前幾年我參加夏令營的時候,看到可能有一半的人,或者是少一半的人不會去參加那個皈依儀式。我不知道當時他們是怎麼想的,也許是跟我當年有同樣的想法,但是今天,借著這個機會,我想把我的體驗說出來。我想能夠幫助大家在這一次夏令營結束的時候做一個抉擇,就是不一定非要先搞清楚,尤其是跟信仰有關的事情。如果在心裏頭覺得跟柏林寺有緣,跟佛法很相應,那就進來以後再去了解。這樣會使自已增加很多增上的因緣。
明影師:這一點我想提一下,你看那些老頭老太婆,他們沒有太多的文化,也沒有太多對佛法的理解,但是他們對信仰很虔誠,很用功,很精進,也很 有受用。 事實上他們這種看似盲目的信仰,有著非常深的因緣,和他宿世的積累有關,現在看上去他好像不明白,但不明白又有感情,願意信,這是過去信仰的一種積累。
明影師:能不能給我們講一下,您見到師父以前的學習和工作的情況?
夏居士:我是1987年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然後就參加了工作。
明影師:您能不能簡單給我們介紹一下從 87 年到 93 年這段時間,見到師父以前的工作、生活等基本的情況?
夏居士 :那差不多有五、六年的時間,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動蕩不安。我 87 年大學畢業,分配到司法部。在司法部工作了一年多的時間就離開了。離開的原因,我現在想,從表面上來看,是不太喜歡做機關工作。進去以後沒幾天就學會了喝茶看報紙,沒什麼太多的事,覺得有點無聊。年輕人總是想做一番事業,就從司法部出來了。我是我們這批畢業的人中,第一個離開原來單位的人。後來就到了一家外企。之後呢,又准備出國,考托福。出國 後沒多久就回來了,到一家律師事務所。我到律師事務所的時候還是比較早,不是合夥人製,律師事務所也算是國家機關的一部分。時間不長又到一家美國公司做銷售。之後就遇到了師父。大家也能聽得出來,這幾年我換了五、六個工作。
明影師 :現在換工作已經是很流行了,我聽說有些公司一年下來能夠不換的人是很少的。這種頻繁的換來換去,當然可能是沒有找到自已滿意的工作,但另一個方面,是不是從精神上沒有找到一個安頓自已的依止?
夏居士: 現在學佛之後認識到,深層的原因,其實是這個原因。表面上看,是工作的環境或者內容不喜歡,但是現在想來深層的原因,就是心裏上的不安定,沒有心安。不心安,就總是以換工作的形式,總是覺得還會有更好的。還記得有一句話,人挪活,樹挪死,人多動幾個地方沒什麼壞處。一山望著一山高。
明影師: 剛才我也介紹了,您是我們第一屆夏令營的營員和贊助人。能不能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你 93 年第一次參加夏令營的情況?
夏居士 :這一說起來,好像挺老資格的,一下子…
《生活與修行(夏澤紅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