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叁章 成道、成佛、解脫自在
有人問到無常之事都會消失嗎?「無常」是告訴我們現象界的一切,都是不斷的一直在變異,這是「常」的真實義,佛教用「無常」的名稱,如果對此名稱有正確解讀就好,如果錯誤解讀,就比較容易落入一種消極悲觀,認爲什幺事情都無常,什幺事情都幻滅,什幺事情都空,于是「空」容易落入一種斷滅空、頑空。學佛、修行之後,然後就越來越是消極,這樣就是沒有正確的解讀,這不是佛陀的錯,是衆生沒有真正理解「無常」的深義,只是從文字表面上理解,就容易解讀錯誤,變成是負面的。
事實上,「無常」是一個中性的诠述,現象界的一切,萬事萬物都是一直變異,但是這個「異」更傳神,它不是變動、不是變化而已,不要以爲長江、黃河的水就是這樣,一直在波浪、波浪、流動、流動,你以爲它一直在動,你以爲它光只是在動,事實上它在動的當下,它本身質變、量變,「變異」更能夠傳神,就是中國的《易經》所诠述的,就是現象界的一切,它不斷一直在剎那的變化、變異。當你了解「變異」之後,就會知道你現在所抓的,還是用這個形狀跟大家解釋,以「冰、水、雲」方面,讓大家更具體了解「無常」,一方面當你清楚正確了解之後,才不會懼怕「無常」,冰塊本身沒辦法長久保存住原狀,它一定會變化,包括冰塊本身要形成,不是冰塊本來就存在,也是因緣條件具足,才形成冰塊。
但是,又會因爲溫度的不同變化,加溫、加熱進去,它又會變成水。當你放在那裏都不去動它,大自然就會讓冰塊溶爲水。當它溶爲水,又有陽光照射,溫度上升之後,水又會形成水蒸氣,然後又會向上,于是形成雲。代表現象界的一切是不斷的,就是無常,冰也會無常的因緣生、因緣滅,因此「無常」在宣說各種現象界一切,它都是緣生緣滅,而在過程裏面,因緣又不斷的在變、不斷的在變,因緣不會都停在那裏的,它會一直在變,因爲整個法界、大自然的地、水、火、風都在變,不可能去求一個常,你不變也不行啊!你想不老、也不可能啊!你想不成長、也不可能,因此整個大自然現象就是不斷在變異。「無常」是在宣說現象界的一切都在變異,但是不管它怎幺變異,從冰變成水,冰跟水是有所不同,水又變成雲,外相上是有所不同,有人問:無常之事都會消失嗎?
在《阿含經》裏面有講到「若生、若住、若異、若滅」,用了很傳神的「若」字,表面上看起冰好像是消失,但是它是真的消失嗎?它是好像消失,「若生、若住、若異、若滅」好像是消失,但是事實上它並沒有真正完全的消失,只是轉變成水,這樣而已。如果認爲無常之事都會消失,沒有正確解讀,又會落入斷滅空,以爲死了之後,什幺都沒啦!以爲變異之後,什幺都沒了!但是,你要抓常也不可能,你以爲斷滅空,也不是!整個法界因緣就是不斷在變化、變化,當這些雲、這些冰,變成水、變成雲之後,又在整個虛空、整個大自然中,不斷在飄動,也不能說我們原來是從這一塊冰轉變來的,認爲我們是一個家族,不能、不會跟其他的混合,因爲這也是不可能。也不會說這些雲一直飄、飄,飄到另一個山頭上面,大家在山頭又一起把這些雲降下來,然後又在這裏結成冰。
所以,我們這些冰又在這裏形成,認爲說這些冰的前一世是這樣,然後這一世轉到這裏……,這是人類一直在抓「真常」的現象。事實上,整個法界形成這些雲,這些雲也不全是這些冰,它已經跟其他的雲不斷混合,就算它降下來行成爲冰,也不是以前全部這些原班人馬變過來,整個法界都是不斷一直在加加減減、變化變化,一直在錯綜複雜的變化,就是緣起甚深。你不要以爲說同樣的一個人,同樣的他在變化、死了之後,又投胎成爲另一個人,然後這個人不變,又變成另外一個人,都是變成一個真常。事實上,那是怕無我、怕緣起,其實法界不是這樣的一個不變,同樣那些演員演來演去,都是不斷錯縱複雜在變化,這就是無常、緣起甚深,這裏的冰跟這邊的冰,已經都是不一樣的演員了,它有可能這邊的雲過來,它裏面有二分之一,是原來這一片雲,但是它還有其他的雲又加進來,包括說你的出生,也不光是媽媽就能夠決定的,還要有一半爸爸的血統,A跟B加起來,不是單獨的A跟B,它又是一個新的生命體出來,A、、B不是數學公式那幺單純的,就只有A跟B這樣而已,不是!「無常」是代表一切現象不斷在變異,錯縱複雜的變化,並不是說真正完全的消失,不是斷滅空。
有人問:「阿含解脫道」有否輪回、有否因果?如果以最簡短來講,當你還沒有究竟解脫以前,那是有輪回的;如果究竟解脫之後,你是脫離生死輪回。「阿含解脫道」在講向初果、證初果到叁果的階段,都是有輪回、有因有果的階段,到證阿羅漢是斷除生死輪回。所謂「斷除生死」並不是說這樣以後都是沒有因果,不是這樣!《心經》的世界,就是講述四果阿羅漢的世界,所謂「無苦集滅道」。我們一般都講有苦、集、滅、道,有「五根」、「五蘊」,有地、水、火、風,有所得、有所求這些,爲什幺《心經》講的都是無……、無……、無……,《心經》講的都是四果阿羅漢的世界。只要還有「自我」,「自我」就還會繼續抓著,當「自我」抓著之後,它就不放,不放就會繼續再投胎轉世,就會繼續結你下一世的種子。
所以,輪回是說只要還有自我、我慢,就會繼續有輪回。如果你的「自我」消失、我慢斷除,輪回也止息。《阿含經》前面所講的是向初果,從向初果再證初果、到叁果,都還在有自我、有我慢的情況裏面,是協助大家從「有爲法」,逐步上來、深入。但是,我們後來講到比較深奧的,是要來到四果阿羅漢,是要來到「我生已盡」,就是沒有輪回了。「自知不受後有」就是生死鍊已經斷除了,然而也不要以爲說這樣就沒有輪回,這樣是不是斷滅空呢?如果要回答這些,事實上要在比較高級禅修班時,我們來回答這樣比較理想,佛陀都把這些歸入「十四無記」,因爲在你還沒有實修實證,我再怎幺跟你講,都是用你所理解的語言、文字、思惟框框去理解,你理解的「有」,跟我所講的「有」,不一樣!我說「無」、我說「空」,你理解的「空」跟我所講的「空」,不一樣!因此就是要有實修證,這都是屬于《心經》的世界。
你用語言、文字去诠述,沒辦法真正解開《心經》的奧秘,一定要實修實證的。所以,大家在還
有究竟解脫以前,是有輪回的、有因果的。在我講課的過程,好像對因果方面講述的比較少,爲什幺我不特別一直強調因果方面?事實上,《阿含經》裏面所講的就是因緣,因緣産生出來的就是「此有故彼有」,要正確的解讀。「此有故彼有」的「此有」就是因,「故彼有」就是果,你種下什幺樣的因,種下什幺樣的因緣下去,它就會得出什幺樣的果。如果正確解讀緣起法、因緣法,就不會沒有因果的觀念,你種下什幺因,就會得出什幺果。如果是在無明苦海裏面,你一直在抓取、種下錯誤的因,將來就是得到錯誤的果,就是得痛苦的果。因此,怎幺會沒因果?!以原始佛法來講,就是讓你清楚了解整個因緣法則、因果法則,讓你清楚知道說你將來要得什幺果,現在必須要播種什幺樣的因。
如果你要得到解脫的果,現在就要走解脫道,現在就要播種解脫的因。比較深入的講,有的宗教師、有的宗教就會一直說你過去世是怎幺樣,你過去怎幺樣啦!你前幾世怎幺樣啦!我們不否定說有過去,就如同我們不能否定有昨天,也不否定有明天,昨天、明天都有,沒有昨天,怎幺會有今天?!沒有今天、怎幺會有明天?!但是,不管多久以前的昨天、昨天……,那些都已經過去了,你所能夠活的、所能夠掌握的,就只有現在。不是說我昨天以前做了那些,都不算、都不認帳,以前向銀行借的錢,銀行還是會要向你追討,怎幺會不算帳呢?!該還的還是要還。所以,在證到阿羅漢,就是「所做已做」,該償還的、你要償還,至少要做到法律上,我們對衆生、對社會沒有虧欠,該償還的債務、我們要償還。
以原始佛法來講,因爲你要到究竟解脫,必須要明了因果,此有故彼有,你種下什幺樣的因,就會得什幺樣的果,而這個因又是一種多因,果也會形成多果,多因、多果,因爲因緣是在變、在變的,你過去種下是惡因,有可能因爲我們現在多種善緣,不斷的「品種改良」,它一樣可以改變成爲善的果出來。在原始佛法來講,現在要直接切入到當下來用功,因爲你所能夠掌握的就只有現在,不要老是一直追悔過去,我過去世怎幺樣啦!有的人還會跟你講說:你過去世是在哪裏出生啊!不信可以到那裏去找,看看有沒有這些啊!你過去世怎幺對不起人呀!要趕快怎幺樣去彌補、去賠償……。
當然,我們並沒有去否定這些,但是如果你要在這裏繞,你會繞個沒完沒了,過去的這些已經是過去,記得!你整個的果是呈現在現在、在當下,不管過去加加減減你的成績怎幺樣,現在總成績就是現在、當下,當下呈現出來的就是最好的,你所能夠掌握的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也要對過去我們有意、無意中,所傷害的衆生,在無明中所造的這些業,我們也是要有慚愧心,要有忏悔的心是不錯,然而最究竟、最好的,就是反饋世間、反饋衆生,我不是在那裏一直忏悔,或是一直在那裏消災,不是這樣啊!你忏不完的悔、消不完的災,還是沒有解脫啊!最好的一種反饋衆生方式,彌補過去的錯誤,彌補過去對衆生的這些傷害,最好的就是證阿羅漢。
所以,並不是說走在解脫道上,就否定因果,不是這樣啊!當你走在解脫道上,事實上一方面你看到自己過去的無明,也願意改頭換面、洗心革面,你願意讓過去歸零,歸零就是讓過去死掉,過去是無明,造了不少傷害衆生的惡業,沒關系!我過去的歸零,然後願…
《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卅叁章 成道、成佛、解脫自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