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總義》第十二課
益西彭措堪布著 圓春法師講授
頂禮大恩至尊根本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頂禮本師釋迦牟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浩瀚前譯叁根本!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渡化如虛空般無邊無盡的衆生得到究竟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請大家發起無上殊勝的菩提心,在發起菩提心之後,今天接著一起來共同學習堪布益西彭措所講授的《中觀總義》。現在我們學習能破正理的內容,在這一個能破正理當中,我們今天開始學習離一多因。
(4)離一多因
不是對因、果觀察,而是對諸法的本體觀察的理論。
這一個理論主要是對諸法的本體上面觀察本體上面有沒有一體?有沒有多體?多體上去看,一、多的存在,除了一、多,再無有實法的這種關系,所以我們在體上面去觀察的時候就必須要找到“一”,然後依靠多個“一”而建立“多”,這樣我們就說能夠找到法。如果連一體的法都找不能找到,那麼等于一法都沒辦法找到。這樣子來觀察諸法的本體。
出處:《楞伽經》、《中觀莊嚴論》、《入中論》、《入般若波羅蜜多論》中都運用了這一理論。如《楞伽經》雲:“大慧!至微塵之間觀察,亦不得實有,以無有故。聖者智慧之外,顛倒有牛角,不應妄執爲有。”
在《楞伽經》當中,《中觀莊嚴論》當中,尤其在《中觀莊嚴論》當中,從始至終用離一多因,用得非常的精彩。全知麥彭仁波切說:“菩提薩垛尊者在《中觀莊嚴論》當中將離一多因如同幻化一般的應用”就是看到離一多因非常精彩、非常偉大的破實執的力量。在《入中論》當中也經常會看到這種一體不可得、多體不可得的離一多因的運用。月稱論師又在他開示般若的一部論典叫做《入般若蜜多論》裏面,已經開顯了離一多的這個理論。那麼具體看《楞伽經》當中,佛陀教誡大慧菩薩說:大慧啊!萬法當中我們從取一法來,從粗至細乃至于微塵之間去觀察,都找不到一個真實的有,爲什麼呢?以它“無有故”,找不到的原故,不存在的原故,所以對我們沒有得到諸法的實有。那麼聖者的智慧沒見到一個真正的牛角存在,牛角當中是萬物裏面的一個法,這一牛角,我們聖者智慧能不能夠執著它呢?在聖者智慧面前沒有,聖者智慧不會執著它。然而誰執著它呢?就是這裏面所說的聖者智慧之外的,我們凡夫人的這種分別念,我們會執著有牛角,這個牛角是正確的執著嗎?不是!它是顛倒的。本來沒有的,你執著它有,這就是一種顛倒。所以是一種顛倒有,不是一種真實的存在。既然如此,我們就應當虛妄的顛倒執著它存在,而應當隨順于聖者智慧,認識到牛角等的一切萬法本無所有。
又雲:“大慧!如是兔角者,是由觀待牛角。牛角析爲微塵,諸微塵繼續分析,則不存在極微塵的自相,彼觀待何者而成無有。”
這句話其實是很殊勝的問。這個問當中講到說:大慧菩薩,你看兔子它是沒角的,那麼,兔子的角它是觀待牛角而成爲無有的。也這是我們看到牛角存在,看兔子上面沒角,我們才想到它是沒角的。這是觀待而認爲它沒有角。
但是我們去分析牛角的本身(它的本體),把它從粗至細地去分析,乃至分到最細微的微塵。然後又對這些微塵繼續分析,最後連一個極微的自相都不存在。也就是沒有找到一個真實組成的元素。它沒有基本組成。因爲找不到基本組成法的緣故,所以它無基本組成。這樣子的一種沒有基本組成的牛角,也就是無有牛角。它連基本組成都沒有了,那它的自體又怎麼能存在呢?所以就可以直接說,沒有牛角。那牛角的這種不存在,是觀待什麼來不存在呢?它和兔角不一樣,兔角是和牛角一比較的時候,喔,兔子沒角。這樣子的話,是觀待而出的、是比較出來的。而牛角不是觀待出來的,它不是觀待其他法而不存在。而是它本體上面就不存在。我們用離一多因來分析,找不到牛角的本體。所以我們說離一多因是在本體上面觀察的。它的這種觀察,涉及到的是諸法的本體。觀察之後的結果是沒有的話,就是本體本無所有。所以牛角通過離一多因觀察之後,是在本體上面完成無有的。這不是將自體與其他法比較之後才産生的結果,而是在它本體上發現的。
《中觀莊嚴論頌》雲:“自他所說法,此等真實中,離一及多故,無性如影像。”
“自他所說法”是有法,“此等真實中,離一及多故”中的離一多,是因,也就是根據,“無性”也就是所立。“如影像”是能立。也可以說:自他所說法,此等真實中,無有自性。爲什麼呢?離一及多故,如影像。這樣我們就對有法、所立、能立、比喻就非常清楚地了知。
釋詞:何爲“一多”?如果諸法有實體,則只有一體或多體兩種情況,對諸法一體或多體遮破的理論,稱爲“離一多因”。
一、多是諸法實體存在的情況,也就是說,諸法存在只有兩種情況,一體或者多體。假如你能夠把一體或多體打破,則一切諸法的實體就能夠打破。那麼這個理論它是用于打破諸法一體或多體的這種建立。所以這種理論被稱作“離一多因”。“因”,我們前面一直講過,也就是理論的意思。
以執爲實有的毛衣爲例來說明:
我們隨便拿一個法來找,就像我們拿一件毛衣來分析。這個毛衣它要存在的話,它就必須有一體能找。能不能找到一體呢?最後實際上是找不到一體的。
沒有經過勝義理論觀察時,毛衣能起到蔽體、保暖等的作用,是現量顯現的有事自相,但如果以勝義理論觀察,則連極微塵許也不可得。
這我們大家可能都會覺得,沒有學過中觀的人想是不可能的。爲什麼呢?我們現在去市場上,隨便什麼地方都在賣毛衣。一件毛衣很貴,尤其是有品牌的毛衣更貴。有些人見到名牌的毛衣,內心就充滿了羨慕和渴求,就想獲得那樣一件毛衣。那麼我們給衆人講的這個話,轉過來我們用到生活當中去,換一種表達,就是說,你花了上千元買的這件毛衣,實際上沒有一點微塵存在,也就是說,你今天花了那麼多錢,但實際上連一個微塵也沒有買回來。他會反駁說,你看,這不是毛衣嗎?你就接著可以說,不要說毛衣了,連毛線也沒有,不要說毛線了,連微塵也沒有。所以你什麼都沒有買回來。就是這樣子的一種說法。那我們這樣子說了以後來看,爲什麼呢?
具體來說,把毛衣分解之後,只剩下一根根毛線,毛衣消失無迹;再分解毛線,除了一大堆的毛塵,也找不到毛線的蹤迹;對毛塵繼續分析到一切微塵最微細量的極微塵,再將極微塵分析而消盡,成了只有一個虛空。
你看,這個分析,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少去應用它,所以我們一直執著萬物是存在的。而實則萬物當中任何一法,我們分析之後,只能最後分成虛空。找不到一個法。這裏面的毛衣,具體分析的時候,就是這樣子的。首先從粗大地去分解它,首先把這個毛衣拆散。拆散之後就剩下一根一根的毛線。你把毛線拆散以後呢,你就只看到毛線,看不到毛衣了。也就是說它只能叫做毛線,不能叫做毛衣。否則給人一堆毛線,也可以叫做給人一件毛衣了。誰也不相信這樣的說法。所以這個時候就只有毛線的相,沒有毛衣的相了。那這個毛線的相我們進一步用理論再把它拆除,拆到最後,就成爲一堆一堆的毛塵。就成爲一個一個的小細線。看到這些毛塵的時候,就看不到這些線狀的毛線了。所以毛線已經沒有它的蹤迹了。然後進一步地對這個毛塵繼續分析,最後會分析成爲微塵。微塵再分析,會成爲極微,極微再分析,最後就無可分了,就變成一片虛空。找不到一個最終實有的法。所以我們分析萬法,最後就只能分成虛空。我們這個大地在踩著的時候,覺得很實在,但大地分析到最後,也只能分成虛空。我們覺得我們這個住宅是如此地堅固實有,但把這些建築分析再分析,最後也只能成爲虛空。你把手裏的一個杯子,拆分拆分,分到最後,也只能成爲一個虛空。就連你自己,你慢慢觀察自己的身心五蘊,慢慢分析,分到最後,也只能成爲一個虛空。一切萬法,法法經過這種分析,最後都是拆分成這種虛空。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微小的法存在,更不可能有一個巨大的法存在。找不到一個實有一體的法。這就像古人所說的,“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穿衣,未曾挂著一縷紗”。還有黃檗禅師說,“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我們每天都在吃飯,但從來都是顆粒無進。每天都在穿衣,但實際上卻是一絲不挂。我們每天都在走路,但是卻從來沒有踩到一片地。你說這是什麼樣的一個問題呢?我們難道在虛空當中走嗎?是的,我們是在虛空當中走。根本沒有在大地上面行住。所以古人講得好,這些吃飯、穿衣、走路,其實每一個過程,都是空性的顯現。都是虛空的實相,而無有一法可得。但是,聖者證悟了,他可以這樣子說。而我們沒有證悟,我們只能用道理去分析,推知它而已。但這種推…
《中觀總義 第十二課 離一多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