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省要

  佛法省要

  王季同居士著

  序

  自序

  導言

  真理

  西洋叁派哲學批判

  曆史派哲學批判

  離言法性

  法相

  修證

  大旨

  序

  閱諸家聖賢立言不下百家,有如日星之彌天,其主旨無非利生。然流行之有通塞,盛化之有廣狹,全在義之淺深,益之大小,又有如湖海闊窄之不同耳。頃季同王居士發菩提心,述佛法省要,標名爲唯一真理宗教,世界和平保障。意蓋謂于今瘡痍滿目,皆因衆生不識真理,迷妄爲真,釀成惡業。今欲免脫劫難,非洞明真僞,澈證真理,別無妙術。故特揀百家之言,實無有越佛者。夫惟佛表顯聖凡不二,慈悲普遍,妙化叁乘,天堂地獄,苦樂情亡,乃至一切衆生皆我父母,怨親平等。如斯看來,佛實如日光之普照,海涵之無涯。舉世果能家家信受,人人奉行,何處更有惡劫來臨?奈鮮信行,招償自作自受之報。如來說爲可憐憫者,悲哉!夫佛典廣有叁藏,不下萬余部。自非久習不可,一時初學難以入門。故王居士特會綱要,問序于余。雲困老病,耳目失用,加之力弱,搦管無能。對于諸方函件,早經謝絕。今因居士此述,不遠由滇寄來,恐阻居士之大心,乃不得已,聊贅數言,以應挽救狂瀾悲願。普勸普天下萬世衆生,嗣後勿再造殺機之因,而免殺機果報。即古德雲: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行見攘往熙來,共享天下太平之福,豈不樂哉?至末段述祖師機緣功行明心,所說不虛。依此行持,得大法益,證自知焉。是爲序。佛曆二九六九年歲次壬午曹溪南華祖庭幻遊虛雲

  自序

  一

  嘗聞中委某先生談:蔣公曾語太虛法師,勸師或任何深于佛學之法師居士,將佛教義理作一簡明扼要之敘述。俾世之未暇博覽佛書者皆得手此一編,而知佛教之大概;如一般歐美人之于基督教。按唐人韓昌黎初不信佛,嘗作谏迎佛骨表及原道等文排斥佛教;然貶潮州後從高僧大顛禅師遊,態度一變。嘗問大顛:“弟子軍州事繁。佛法省要處乞師一語。”大顛良久。韓罔措。時叁平爲侍者,乃敲禅床叁下。大顛曰:“作麼?”叁平曰:“先以定動,後以智拔。”*韓乃曰:“和尚門風高峻,弟子于侍者邊得個入處。”今公語虛師者恰與韓昌黎問大顛之意一般無二。而虛師之門風高峻亦不殊大顛。作者不揣固陋,步叁平後塵,作此佛法省要一篇。叁十一年叁月叁十一日王季同

  *大般涅槃經卷叁十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二法能大利益:一定,二智。善男子!如刈菅草執急則斷。菩薩摩诃薩修是二法亦複如是。善男子!如拔堅木,先以手動後則易出。菩薩定慧亦複如是。先以定動,後以智拔。”

  二 兼示兒子守競

  兒子守競取作者此篇涉獵一過,而發表其不盡同情之意見。蓋以爲篇中所舉生理物理天文等學說,牛頓之故事,以及黑格兒之哲學等,皆爲今日新知識界所熟知;無待拈出。至于佛法究竟是何?卻是讀者所亟欲得一清晰觀念之問題,而此篇並未充分發揮。作者以爲此乃守競未經細讀此篇,尤其未經反覆細讀此篇所發生之誤會。篇中明明指出佛法與黑格兒之辯證法有幾分相似。黑格兒說: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是具體的。所以黑格兒之徒說法,亦無不長篇累牍;何況可修證而不可說之佛法?然本篇于生理物理天文等學說,牛頓之故事,黑格兒之哲學外,亦並非一字未說。如離言法性章說,法性離言,可證而不可說,又末後一大段說佛法與他宗教之異同;法相章說末那,阿賴耶二識;又說意識及造業輪回一段;又說宇宙爲阿賴耶識相分;佛法爲心物統一論哲學;一切有爲法刹那生滅;修證章說做宗門工夫門徑;等等。皆是于西洋科學哲學之外,專說佛法之語。至于篇中說到自然科學等處,亦並非作者特創之例。近代西洋哲學亦未有不以自然科學相引證者。若研究哲學而不許牽涉自然科學,則首先違禁者乃是西洋哲學界前輩而非作者。此一義也。又西方文化尤其理工等科,一切問題總求說得十分分明。然宇宙問一切問題決非完全可以說得分明者。雖在理工等自然科學中,其完全可以說得分明之問題,亦僅限于已被發見之種種學說。一般的自然科學決不盡然。在水利工程即不乏說不分明之例。譬如治河除製成黃河流域之整個模型,費相當時間作縮本實地試驗之外,別無方法以決定適當之治理計劃。此豈說得分明之事?至于西洋文哲等科更不能說得十分分明。黑格兒馬克斯之哲學尤然。馬克斯且利用此一點以立其似是而非之唯物辯證法。在黑格兒之辯證法稱亞裏士多德培根等一系之論理學爲靜的論理學,而辯證法爲動的論理學。其實換一說法,靜的論理學顯然即是說得分明之論理學,動的論理學顯然即是說不分明之論理學。而東方文化確比西方文化更難說得分明;尤其可證而不可說之大乘佛法,尤其禅宗佛法。昔龍潭崇信禅師依天皇道悟禅師出家,服勤左右。一日問曰:某自到來,不蒙指示心要。天皇曰:自汝到來,我未嘗不指汝心要。龍潭曰:何處指示?天皇曰:汝擎茶來,我爲汝接。汝行食來,我爲汝受。汝合掌時,我便低頭。何處不指示心要?龍潭低頭良久。天皇曰: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龍潭當下開悟。此種境界豈是說得分明?作者宗門工夫未到家,以弘法心切,寫此佛法省要二萬言。明眼禅師見之,不免诃爲拖泥帶水,說葛藤禅,瞎人眼目。豈如靈雲偶見桃花,香嚴偶抛瓦礫擊著竹竿出聲,二人皆忽然省悟;桃花瓦礫,無情說法能利益人?其實自然科學家得大于無情說法之事,亦踵趾相接;然見記載者,作者所知,只此牛頓之一枚蘋果。故篇中引此以喻禅宗法門。究之豈但天皇答龍潭語,靈雲桃花,香嚴瓦礫,說不分明?牛頓蘋果亦何嘗說得分明?地球自有人類及蘋果樹以來不知已幾萬年?人類見蘋果下落更不知幾千百萬次?而牛頓之悟空前絕後。豈是顯豁呈露,平淡無奇,說得分明之境界?此又一義也。自然科學家特寢饋于說得分明之中,專在說得分明上用心,遂忘卻說得分明之一小區域外,尚有偌大之說不分明之宇宙在焉。若自然科學家被自然科學之獄卒拘禁在此說得分明之牢獄中,而失去其在說不分明上用心之自由;則其不見可證而不可說,說亦不得分明,佛法之天日,不亦宜乎?又作者此篇或不免引起讀者二個疑問:第一,或疑此篇所說只是作者之臆見,根本與佛法不合。爲此,作者特乞虛雲老和尚作得一序。虛老乃當代禅宗第一尊宿,既蒙賜序印可,可免此譏嫌。第二,又或疑此篇僅拉雜摘取經論上可與近代西洋科學哲學相比擬之語句,彙聚一處。至于佛法要旨,此篇似乎全未說到。按佛法深廣,欲作一淺略之說明,難乎其難。作者學佛二十年,屢欲作一略說佛法文字,終以不易落筆而罷。此次始有以法性法相修證叁章,說佛法之構畫。固不敢自謂善說法要也。然唐鳥窠道林禅師侍者會通一日欲辭去。師問曰:汝今何往?侍者曰:會通爲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誨,今往諸方學佛法去。師曰:若是佛法,我此間亦有少許。侍者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師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侍者忽然大悟。今作者寫法性法相修證叁章,且道與鳥窠吹布毛是同是別?叁十二年叁月十日王季同又識。

  叁 兼論東西新舊文化

  作者寫佛法省要二萬余言,惟恐讀者未能理解,更先後寫自序二篇。意猶未盡,今複寫此。一切宗教皆是各民族間之古代文化。今作者所說佛法乃是中印兩民族間之一種文化,此兩民族皆在世界文化發達最早各民族之列,而中華民族介乎文化較低發達較遲之諸民族間,故數千年來養成一種唯我獨尊之習氣。雖近代交通發達歐化東漸,而中華民族自尊自大蔑視他族文化之成見猶牢不可破。直至十九世紀之季,一敗于英,再敗于英法聯軍,叁敗于法,四敗于阿,五敗于八國聯軍,創钜痛深,始一反數千年傲慢舊習而轉爲卑谄。視固有文化爲一文不值,一味崇拜西洋新文化。而西方學者往昔對于我古文化雖不深悉,猶相當重視者,自是亦更肆輕蔑。直至此次世界大戰爆發,同時我國對日抗戰不屈不撓相持多年,于是與我並肩作戟之反侵略各國始信西洋新文化與我國舊文化實互有短長。欲維持世界和平,二者不可偏廢。外人既有此感想,國人乃又追隨外人之後而有中美,中英,中蘇等文化協會之組織。

  作者生長于十九世紀季年西洋新文化極盛時代,目擊其富國強兵之效驗,知立國于今日之世界非適應此潮流不足以圖存;故在青年時代即以介紹新文化于國內,促進國內新事業爲志願。關于我國舊文化,幼時雖曾讀四書五經,後亦嘗涉獵諸子百家;然對之未有系統之認識。然此亦非作者一人之缺點。我國文壇上久負盛譽之周作人氏曾有一段批許東方文化之文字。其大意謂:或者以爲世有二種文化。在東方則有精神文化,在西方則有物質文化。二者相較,東方精神文化尤爲高尚可貴。此種意見實無理由。彼見佛陀之說寂滅,老莊之說虛無,孔孟之說仁義,與泰西之艦堅炮利不同,便以爲是東西文化精神物質之殊。其實東方佛老之說或可謂爲精神文化。(假令此名詞可通)孔孟則爲專言人事之現實主義者,其所注意即是此物質之人生。而西方亦自有其基督教,雖發生于猶太,然實長成在希臘羅馬之土地空氣中,完全爲歐化之宗教。其精神之色彩恐遠非華人所及。一方面爲西洋物質文化基礎之希臘文化,又有多處與中國思想極相近,亞裏士多德一派之自然科學家,我國誠自愧無之,但如梭格拉底之與儒家,衣壁鸠魯之與道家,齊挪等刻苦派學者之與墨家,皆不少類似之點。蓋同屬人類,其性情肢體彼此無大殊異,其文化亦決不因地有東西而分精神物質之二。彼強生分別,妄自尊大,創爲贊美東方文化之謬說者,未免可笑。雲雲。又不獨周氏與作者對舊文化無深刻之認識,數十年來國內學者對周氏及一般類此之見解,曾無一人起而提出異議。于以見全國學者實未嘗有人把握東方文化,悉無殊周氏與作者也。然則今日西方人士雖已灼見其數世紀來專事發掘所獲得新文化之寶石礦尚不足以維持世界和平,而…

《佛法省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