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古農佛學答問卷四 (自利行願門)

  古農佛學答問卷四 (自利行願門)

  範古農居士主答

  一、皈戒

  二、禮拜

  叁、供養

  四、忏悔

  五、回向

  六、持齋

  七、閱書

  八、誦經

  九、持咒

  十、念佛

  十一 雜修

  古家佛學答問卷四

  自利行願門

  (一)皈戒

  問:皈依之式若何。

  答:在佛僧前焚香禮拜,長跪合掌,至心發願誓言,弟子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是叁稱。又言弟子某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如是叁稱。

  問:皈依叁寶有何因由。

  答:皈依佛,爲佛有無量功德故。皈依法,爲法有大利益故。皈依僧,爲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故。

  問:皈依叁寶有何效果。

  答: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

  問:叁皈章句雲,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旁生,請言其理由。

  答:古人意取以叁皈之上善,對治叁途之極惡。此外亦無理由。

  問:受皈後入寺見僧,應行何儀禮。

  答:見方丈及重要職頂禮。屢屢見者,問訊。見普通僧,合掌。

  問:僧寶爲叁寶之一,自菩薩羅漢起至高僧傳中所載之僧,自足以當此名。然僧寶二字,系連綴名詞,世俗形式上之僧,久已與佛典上之僧離開。寶字更談不到。敢問現在此二字,尚可適用否。我輩皈依菩薩羅漢望空發願,即可算爲皈依僧否。

  答:皈依佛法僧叁寶,本是皈依賢聖僧也。但現在之僧,亦即皈依賢聖僧之人。我輩從之受皈,不過由他介紹一下。如我人從父母生,而父母未必皆賢也。智度論雲,海中遇死,亦可馮以得度。幸勿嫌其死臭而棄之。

  問:從前認出家人爲僧寶,以爲拜出家人爲師,得叁寶也。而出家人亦以此相勸。今請壇經,有一切塵勞愛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衆中尊依此開示,是皈依僧乃是不染塵勞愛欲,不是拜出家人爲師,始名皈依僧。究竟何者爲是,請高明指示之。

  答:前說是事相,壇經說是理論,宜合不宜分。惟因自性不染塵欲名衆中尊,則爲僧者,亦當以不染塵欲爲相。既皈依自性僧,豈不當皈依住持僧耶。

  問:晚信佛誦經亦念叁皈,縱未蒙師傳,于佛製可否算已授叁皈。

  答:應在佛像前自誦皈依法語。遇便時,仍應請比丘僧證明之。

  問;初機人行受叁皈儀式時,所聞皈義,未得了解,徒有形式,此亦算皈依了乎。

  答:臨時未了,受後應再修習。凡受皈之人,在一年之內,應日誦叁皈文及忏悔發願,令成不壞信也。

  問:余前授叁皈時,正如某居士所謂徒有形式不解皈義,未識可需重受。

  答:不須重受。但請一冊受叁皈儀式書,自己研究可也。

  問:每有欲受叁皈五戒菩薩戒等,惟無師爲之傳,或依書而習之可乎。

  答:依書自習,當然亦可。但須依僧教授方爲正式。

  問:受優婆塞戒,就居首都者而言,多必在古林香林寶華樓霞等處求受。然製海青須十元,搭衣十元,拜具二元,戒費十二元,膳費十元,雜費六元,共五十元。(此系某師爲余預算)僅此一居士戒,已費钜如此。倘家寒者,奈何。豈因貧富攸分,遂判別有畛域。高明另有方便法可告乎。

  答:如欲省卻供養,可于不在傳戒時求受。海青搭衣拜具,當然要自備。一時無力置備者,臨時可向他人借用,俟有錢時再置。然即不置用亦可。因居士非比丘比,不必定要有形式分別也。

  問:予于舊曆正月間,正病後無事,展閱淨業良導,知持戒之要,乃具疏于濟公呂祖李拐案前,發持五戒願。迨來滬後,以職務關系,雖力避妄語,惜未全能。呂祖李拐爲道教人,歸依佛者,當不能再事奉承,而照發願須在佛前之旨嚴格言之,則前之發願,諒不生效。今之未能全戒妄語,或可認爲非毀妄語戒。然否。

  答:未曾在佛前受戒者,若有違犯,僅爲普通過失,不名犯戒。

  問:余前輩遺傳,逢道教誕期,諷禮道忏。既信佛教,本不應諷禮道教經忏,但世傳已久,斷絕甚難。今處兩難之地,請示用何種方法,以解此疑難。

  答:果是信佛教人,應盡形壽皈依叁寶,終不皈依外道典籍。

  問:香煙賭博乃消遣品,受過皈戒,屢欲止斷而未能。未知于學佛究有阻礙否。

  答:消遣二字,非學佛人所宜有。當勤精進,如救頭然。尚有何遣可消耶。

  問:于受叁皈受五戒之師,平時應否盡弟子之禮。其禮若何。

  答:弟子敬禮其師,見時禮拜,時常請法,歲時供養,用物則衣服臥具湯藥,用錢簽曰[香敬]多少不拘。如行與戒不相應時,應向戒師忏悔。

  (二)禮拜

  問:何謂禮拜。

  答:爲對于佛像,或心想佛前,五體投地頂禮稽首也。對于法僧亦然。

  問:對法如何禮拜。

  答:供經于桌,口稱經題,及經中某字,至心甘情願頂禮一拜。如拜華嚴經者,稱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如字法寶一拜,再稱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字法寶一拜,我字以下皆然。

  問:禮佛之儀式有幾,及其禮法。

  答:佛家禮拜以頂禮旋繞爲最。次之但頂禮。又次之問訊。(揖)最簡爲合掌。如時間從容者,應先焚香。頂禮時口念佛號或誦贊佛偈。

  問:何謂頂禮儀式如何。

  答:作尋常稽首式,而將兩掌向上分置左右,如托兩足。故謂之頂禮佛足。

  問:拜願與禮拜有分別否。

  答:拜願謂拜佛發願之意。禮拜但拜佛也。拜下未起時,應默禱發願,故曰拜願。

  問:學人拜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有人雲,拜佛只應念佛號下拜,如念願文下拜,是拜願文,非拜佛也。未知是否。

  答:拜願即是拜佛。蓋所發者願,能發者即佛也。何容分別。

  問:禮佛之儀式如何,請詳細指示。

  答:可向佛學書局請[佛教儀式須知]觀之自知。

  問:佛家合掌禮,是何意義。

  答:合掌即合十,(十指)佛家敬禮之一。合掌當心,表示一心恭敬也。

  (叁)供養

  問:何爲供養。

  答:爲以香花燈燭幢幡寶蓋等供獻于佛而敬養之。于法僧亦然。供養僧衆,尚有以衣服臥具飲食湯藥者。

  問:對于法寶,既如佛僧一樣禮供,足見敬法之至。但平日安放經籍,宜如何辦法,方不失敬。

  答:宜安放清潔處,包以淨布尤佳。勿亂堆桌架上,勿雜置他籍中,勿放在椅凳榻上。誦讀翻閱時,均須潔手正身。中途辍誦者,用布覆之。攜取者,宜手棒,勿脅挾。

  問:對佛像應如何供養。隨便供養可否。

  答:平時對佛像,須日日香花供養,不可懸挂而不供養。

  問:室中懸挂西方叁聖釋迦彌陀藥師觀音地藏等聖像,應如何分配其位置。

  答:釋迦懸中,藥師懸東,彌陀懸西,列上。觀音左,地藏右,列下。西方叁聖,另桌供之,宜向東。

  問:奉承佛像,要坐何方向何方,佛前要供何物。

  答:彌陀佛像可坐西向東,藥師佛像可坐東向西,釋迦佛像應坐北向南,若均南向供亦可。佛前供品除香花燈燭常供外,或供水及食物(水果糕餅)均可。

  問:菜膳或糕饅等供佛,是否要用箸(敝鄉曰筷)。

  答:飯食供佛,不必用箸。以佛時抟食,本不用箸也。

  問:供養叁寶之六種供用十種供,其品目及修治方法,請詳細示知。

  答:六種供養者,一水,二塗香,叁華,四燒香,五飲食,六燈明也。十種供養者,一華,二香,叁璎珞,四末香,五塗香,六燒香,七缯蓋幢幡,八衣服,九伎樂,十合掌(出法義經)至修治方法,密宗有定軌,顯教無定法,但取鮮潔豐美而已。

  問:每見佛門設供,排列水果五種,蔬菜六種,名爲五果六齋,是否有所表法。又如筵席糕餅等,可爲供品否。

  答:現在佛門設供多少,但依習慣,並無規定。五果六齋,不過取諧聲名詞說之。如必欲說表法,則配五眼六通之果德,五明六度之因行均可耳。筵席糕餅均可供也。

  問:佛堂供有佛像多尊,其供水要否每尊一杯,或只供一杯即可。水用生水或開水,是否每日要換。其已供之水,換時應如何處置,可隨便倒去否。

  答:供一杯可矣。因取其潔,則以開水爲宜。應晨供暮撤,撤時傾于階側,祝施餓鬼食。或傾于河,施魚類食均可。供時宜誦甘露咒,及供養咒。

  問:大悲忏行持法雲,佛前所供食物,行者不能自食,不知何故何據。

  答:行者既以物供佛,則已認爲佛有。自取食之,則有诳佛之嫌。若以施人,則是廣佛之慈。行持法是法智大師所作,必有經律依據也。

  問:然指供佛,究系何意。

  答:身外之物爲外財,身內之物爲內財。舍外財易,舍內財難。佛教然指供佛,即所謂舍內財也。梵網楞嚴皆有此文,佛口親宣。其功甚大。

  問:予供木質金身阿彌陀佛像已多年,擬雇匠加雕,未知獲罪否。

  答:如以莊嚴之心理行之,何罪之有。

  問:寺廟佛像每要開光,吾輩在家供奉者可無開光之必要乎。

  答:在家人供奉畫像或小塑像,留意清潔可也。

  問:新造佛像須開光。張挂畫像,宜用何儀式。請示。

  答:畫像上須寫唵啞吽叁梵字。西藏法,寫在紙背,當像頂喉心叁處。即此爲已開光。因此叁字,爲佛之應報法叁身之光也。但其儀式,卻未之見。

  問:信佛者當供養諸佛像,但爲地方與職業上的關系,只能在誦經時張挂佛像,誦畢收卷可否。

  答:此甚可行。但始張時當作迎請想。將卷時當作奉送想。作此想時,最簡也須合掌作禮。

  問:人住樓上,如樓下爲佛堂,有何方便以處之。

  答:當樓下挂供佛像處,樓上用淨器具遮置之,勿使人從上蹈著。如佛堂內念誦時,樓上最好不住人。

  問:因病故供佛像于臥房內,夜間置有溺器,有妨害否。

  答:有妨害。當于佛案前張黃布以遮之。如欲揭起此布,當先將溺器撤去。

  問:欲避塵俗居寂靜之處,或不能攜帶佛菩薩像,亦無香花果餅等供物,可否念阿彌陀佛及大悲咒。此等類似閉關的修行法,可否長期行之,及會惹起邪魔否。

  答:既系類似閉關的修行,不能不設像供以防業障。無像或供經本。供養至少拈香一炷。如屋小室有臥床,可用帳隔之。如暫時作客,則但靜心念誦可也。

  問:鮮花供佛,是否…

《古農佛學答問卷四 (自利行願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