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七套 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第一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七套

  圓瑛法彙 楞嚴經講義

  講題: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日期:2009.5.31——2009.6.4

  片數:共2片(本片爲第1片)DVD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3稱)

  卯二 會六入即藏性 (分二)]

  [辰初總征  二 別釋  今初]

  也就是:眼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耳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鼻、舌、身、意,盡皆是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複次,阿難!雲何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也就是你的六根都是不生不滅的藏性。

  [此總征。梵語缽羅吠奢,此雲入],六入,[亦雲處],六處。[入有二義:一爲能入,以能入塵取境故];因爲眼根能取,來到塵境,塵是爲所取。[二爲所入],如果把外塵當作能的話,那麼,六入就是所。[以爲塵入之處故]。以被塵所入之處的地方,所以,這裏是屬于被動的,所[入],那就很清楚了。[爲]就是被,以被塵所入之處故,意思就是:外塵能主動的能入,透過六根就是六入。[按本文吸此塵象,當以吸入爲義,即吸入六塵之處,故又名處]。這個角度的解釋也可以,能夠主動去緣,也能夠主動的吸入,像吸塵器一樣的吸入。[他經色心開合無此科],[色]就是色法,[心]就是心法,我們前面講過了,有時候開色法比較多,有時候開心法比較多;有時候合色法比較少,有時候合心法比較少;有時候開色合心,有時候開心合色,有時候雙開,色心俱開,就是十八界,我們解釋過了。[科]就是六入這一科。我們說四科七大,五蘊一科、六入一科、十二處一科、十八界一科;沒有六入這一科。[本經以根中不生滅性,即首楞嚴定體,亦即如來成佛之密因,修證圓通,下手所依之處,故特加焉]。所以,特別的加六入。

  [本如來藏者,本即根本,一切枝末,依之而起,今追究六入枝末之根本,元是如來藏,如即本有不變,真如之本體,來即真如隨緣,遍周之妙用,藏者,含藏世出世間,一切善功德,無不具足,猶如寶故]。我們的本性是絕對的善,無量的善功德。《金剛經》講:以無所住心行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就是說:行任何的善事,都應當無所執著,善還是要做,人的一生一世,有因緣應當多多做善事,但是,必須以無所住心。

  [妙真如性者:即如來藏之性。此性即理即事,全妄全真,不滯一法,不舍一法故,所以稱妙。非是此真而彼不真,此如而彼不如,若如是則有對待,則不圓滿;今乃統萬法惟是一心,一真一切真],爲什麼講一心呢?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心影現出來的,現在證入絕對的心體,就是離念,《大乘起信論》裏面講:心體離念,是法界一總相,法界的總相是什麼?就是離念,心體離念,離什麼念?離執著念、分別念、愚癡顛倒念;離貪念、嗔念、愚癡念;離一切不必要的念,存在什麼?存在般若的念,他有心體。所以,今乃統萬法惟是一心,一真一切真,用真心來看事情,那統統是妙智慧。[無有那一法不真,一如一切如,無有那一法不如]:[如]就是畢竟空、不可得,世間衆相本來就是空,本來就是不可得。爲什麼不見一物,名爲見道?物物本空。

  有一個居士來說:請師父您開示佛法!我跟他講:法法本空,法法何狀,你叫師父怎麼說呢?你叫我開示佛法,它又不是有任何的形狀。沒有形狀可以談,沒有佛法,因爲它本來就空。禅宗裏面說:若悟無生法,即是傳佛心法。如果你能體悟一切法本自不生,今亦不滅,那麼,你就是真正傳法的人。法法本空,法法不可傳,若悟一切法無生,你就是一個真正傳佛法的人。沒有東西可以傳就是傳佛法,這一些像現在接了什麼祖師大德,像師父也接了禅宗的二個法脈,證書給你,當然這不是在那一張,證書只是個儀式,只是個表法的。所以,悟的人不需要這一張,你們就是傳佛的心法的人。一如一切如,無有哪一法不如,[即六入亦妙真如性也。初總標竟]。

  [辰二 別釋 (分六)]

  [巳初 眼入乃至六意入]

  [巳初分四  午初 舉例顯妄]

  [二 辨妄無體]

  [叁 無所從來]  

  [四 結妄歸真  今初]

  先看眼入。

  [阿難!即彼目睛,瞪發勞者,兼目與勞,同是菩提,瞪發勞相]。

  阿難,就是那個眼睛,還有眼睛看出去,[勞]就是空華,就是虛空當中空中華。就是那個眼睛,能看的眼睛,還有看久了疲乏,在虛空當中産生的華相,虛空華。兼目與勞,這能、所統統是,兼那個能見之目,這個[勞]就是所見之勞相。兼目與勞,[目]就是能見之目;[勞]就是所見之勞相,同是菩提,只要能所會歸到最後,都是自證分,都是菩提。都是菩提影現出來的能所相。

  [此舉前色陰,瞪目發勞爲能例,發明眼入同一虛妄也。即彼:乃就彼色陰所雲,其人無故不動目睛,瞪以發勞,因此見勞,遂見空華之勞相]。這前面,五陰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所舉的例子,現在繼續來討論。[兼目與勞:勞字指空華,謂不特空華是勞相,兼能見之目,與所見之勞相,同是真性菩提心中,瞪發勞相]。所以,能、所統統是菩提真性裏面的勞相,能緣的意識心也是,所緣的一切塵境統統是。[如前所雲: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華,本無所有]。能見的見分,與見緣就是相分,並所想像,就像虛空華,本無所有。這個就是佛陀看到徹底空,進入絕對的心靈。所謂徹底空,就是徹底見到緣起的無自性;這緣起無自性很難理解、很難體會!如果說用微塵觀,碎爲微塵觀,這個是著相很嚴重的人,叫你直接破除對相上的執著;如果說用析空觀,分析這個塵,一直到鄰虛塵,用分析的方式,這個也不是佛陀的本意,叫做無自性。

  這個空無自性應當用什麼來了解色即是空,用什麼來理解?要用現代化的名相來理解的話,就是完全透視;不是用眼睛看,是用智慧看,用法眼看一件東西。譬如說你看一朵花,你用智慧來看,完全能透視這個緣起性,它就是空性,緣起性就是空性。爲什麼不見一物,名爲見道?見了這一朵花,等同沒有見;但是,你講沒有見,不對喔,因爲花確實是存在,因爲它是緣起;你講見也不對,因爲求其體性不可得。用這種透視的方法,內心裏面充滿了智慧,用智慧貫串一切緣起性的相,單刀直入,就見到生命的真相,就是空無所有。

  譬如說你看到一個人,我們大部分都是被這個外表的衣服所騙去了,或者是被這一層皮所騙去了,我們衆生就是這樣。但是,如果你用智慧了解空無自性,一個人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爲什麼講無我相呢?用這個眼睛看還不准,很容易被迷茫;我們用智慧,用智慧單刀直入的貫穿相,就像X光照進去剩下骨頭,骨頭再貫進去剩下髄,髄再貫進去,沒有。單刀直入的透視緣起性的不實在。透視它,是叫我們內在裏面産生智慧,而煩惱愈來愈少,但不是說你透視它,你就有辦法去改變它;透視它跟改變它是不一樣,物質的世界,透視它可是你沒有辦法改變它,我透視它有什麼好處?我透視它知道緣起無自性,但是,我不會對這種東西很貪著,譬如說那是一座山,你能夠透視山是花草樹木、岩石、土壤、水份所構成的,那你一個人有辦法移動這一座山嗎?阿裏山、玉山、喜馬拉雅山?你當然沒有辦法,所以,透視它並不是你一定要去改變這個環境。境不轉心轉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你不需要去改變這個環境,因爲環境本就空,但是,你又必須過著,你自己有能力的範圍的生活,因爲我們是業感,業力的這個緣起的色身。所以,你這個所能承受的痛苦是有限度的。

  雖然你了解是妄,譬如我們舉個例子來講,農藥,你吃了蔬菜、水果,裏面假設農藥太多的話,每天吃每天吃;或者是服用毒品太多,你一個人所能承受腦部的毒素是很有限的,超過那個量你沒有辦法正常思惟,你開始混亂,一片空白!有一個居士,她的兒子就是吸毒,他媽媽叫他沒有辦法,叫師父來教他。那個年輕人有頭腦,我說:你今天吸毒,你人很善良,你是交壞了朋友,不是你的本意,你用好奇的心來吸毒。他看到師父的時候,兩眼沒有神。我說:你想想看,你這個毒素,攻入你的內心、腦部,這個毒品到最後破壞你的中樞神經,沒有辦法思惟;一個人沒有辦法健全思惟的時候,他所産生的後代,像精蟲、DNA,它就沒有健康。強國要先強種,吸毒的人,他製造出來的精蟲沒有活動力,它不是缺頭就是缺尾,;要不然就搖晃兩下就死了。沒有生命力,中樞神經破壞的時候,它會影響到他的後代。我就跟他講:你不爲自己想,也爲後代想。所以,一個年輕人這樣吸毒,到最後兩眼沒有神!雖然說萬法都是假相,可是,你所能承受的這種毒素、痛苦,是很有限製的,力道還是很限的。

  譬如一個人長年累月的,你一直給他壓力,給老婆壓力,或者是老婆給先生壓力。有一個人老婆,她每天就規定她先生幾點去、幾點回來,慢幾分鍾回來都不行,她老公一直很緊張,只要一下班,紅綠燈的時候就很緊張,因爲不希望夫妻之間誤會,她給他非常重、非常大的壓力!壓力的時候,他長年累月就是睡覺當中都做夢,要騎摩托車趕著回來,後來得重度憂郁症,她的先生,重度憂郁症!一個正常人,你看,年紀這麼輕,還只有心理壓力而已,他老婆就是規定要這樣子做,否則就是說你外面怎麼樣子。

  同學們,我們要互相勉勵,雖然完全了解色即是空,但是,必須過人類能力範圍的生活,不能好高骛遠、不能誇大其辭、也不能說你有通天的本領,不行的!你必須按部就班來,業力的衆生就是必須如此。說: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又如前所雲:影見俱眚]。燈影還有妄見,都是見病所産生的。[眚與勞義同。能見之目是勞見,所見之相是勞相]。

  [菩提是本有真心,真原無妄,由最初一念妄動,依動故能見;依能見故,境界妄現。…

《大佛頂首楞嚴經第七套 六入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