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套 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套

  圆瑛法汇 楞严经讲义

  讲题: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日期:2009.5.31——2009.6.4

  片数:共2片(本片为第1片)DVD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卯二 会六入即藏性 (分二)]

  [辰初总征  二 别释  今初]

  也就是:眼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耳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鼻、舌、身、意,尽皆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也就是你的六根都是不生不灭的藏性。

  [此总征。梵语钵罗吠奢,此云入],六入,[亦云处],六处。[入有二义:一为能入,以能入尘取境故];因为眼根能取,来到尘境,尘是为所取。[二为所入],如果把外尘当作能的话,那么,六入就是所。[以为尘入之处故]。以被尘所入之处的地方,所以,这里是属于被动的,所[入],那就很清楚了。[为]就是被,以被尘所入之处故,意思就是:外尘能主动的能入,透过六根就是六入。[按本文吸此尘象,当以吸入为义,即吸入六尘之处,故又名处]。这个角度的解释也可以,能够主动去缘,也能够主动的吸入,像吸尘器一样的吸入。[他经色心开合无此科],[色]就是色法,[心]就是心法,我们前面讲过了,有时候开色法比较多,有时候开心法比较多;有时候合色法比较少,有时候合心法比较少;有时候开色合心,有时候开心合色,有时候双开,色心俱开,就是十八界,我们解释过了。[科]就是六入这一科。我们说四科七大,五蕴一科、六入一科、十二处一科、十八界一科;没有六入这一科。[本经以根中不生灭性,即首楞严定体,亦即如来成佛之密因,修证圆通,下手所依之处,故特加焉]。所以,特别的加六入。

  [本如来藏者,本即根本,一切枝末,依之而起,今追究六入枝末之根本,元是如来藏,如即本有不变,真如之本体,来即真如随缘,遍周之妙用,藏者,含藏世出世间,一切善功德,无不具足,犹如宝故]。我们的本性是绝对的善,无量的善功德。《金刚经》讲:以无所住心行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说:行任何的善事,都应当无所执着,善还是要做,人的一生一世,有因缘应当多多做善事,但是,必须以无所住心。

  [妙真如性者:即如来藏之性。此性即理即事,全妄全真,不滞一法,不舍一法故,所以称妙。非是此真而彼不真,此如而彼不如,若如是则有对待,则不圆满;今乃统万法惟是一心,一真一切真],为什么讲一心呢?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心影现出来的,现在证入绝对的心体,就是离念,《大乘起信论》里面讲:心体离念,是法界一总相,法界的总相是什么?就是离念,心体离念,离什么念?离执着念、分别念、愚痴颠倒念;离贪念、嗔念、愚痴念;离一切不必要的念,存在什么?存在般若的念,他有心体。所以,今乃统万法惟是一心,一真一切真,用真心来看事情,那统统是妙智慧。[无有那一法不真,一如一切如,无有那一法不如]:[如]就是毕竟空、不可得,世间众相本来就是空,本来就是不可得。为什么不见一物,名为见道?物物本空。

  有一个居士来说:请师父您开示佛法!我跟他讲:法法本空,法法何状,你叫师父怎么说呢?你叫我开示佛法,它又不是有任何的形状。没有形状可以谈,没有佛法,因为它本来就空。禅宗里面说:若悟无生法,即是传佛心法。如果你能体悟一切法本自不生,今亦不灭,那么,你就是真正传法的人。法法本空,法法不可传,若悟一切法无生,你就是一个真正传佛法的人。没有东西可以传就是传佛法,这一些像现在接了什么祖师大德,像师父也接了禅宗的二个法脉,证书给你,当然这不是在那一张,证书只是个仪式,只是个表法的。所以,悟的人不需要这一张,你们就是传佛的心法的人。一如一切如,无有哪一法不如,[即六入亦妙真如性也。初总标竟]。

  [辰二 别释 (分六)]

  [巳初 眼入乃至六意入]

  [巳初分四  午初 举例显妄]

  [二 辨妄无体]

  [三 无所从来]  

  [四 结妄归真  今初]

  先看眼入。

  [阿难!即彼目睛,瞪发劳者,兼目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阿难,就是那个眼睛,还有眼睛看出去,[劳]就是空华,就是虚空当中空中华。就是那个眼睛,能看的眼睛,还有看久了疲乏,在虚空当中产生的华相,虚空华。兼目与劳,这能、所统统是,兼那个能见之目,这个[劳]就是所见之劳相。兼目与劳,[目]就是能见之目;[劳]就是所见之劳相,同是菩提,只要能所会归到最后,都是自证分,都是菩提。都是菩提影现出来的能所相。

  [此举前色阴,瞪目发劳为能例,发明眼入同一虚妄也。即彼:乃就彼色阴所云,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因此见劳,遂见空华之劳相]。这前面,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举的例子,现在继续来讨论。[兼目与劳:劳字指空华,谓不特空华是劳相,兼能见之目,与所见之劳相,同是真性菩提心中,瞪发劳相]。所以,能、所统统是菩提真性里面的劳相,能缘的意识心也是,所缘的一切尘境统统是。[如前所云: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能见的见分,与见缘就是相分,并所想像,就像虚空华,本无所有。这个就是佛陀看到彻底空,进入绝对的心灵。所谓彻底空,就是彻底见到缘起的无自性;这缘起无自性很难理解、很难体会!如果说用微尘观,碎为微尘观,这个是着相很严重的人,叫你直接破除对相上的执着;如果说用析空观,分析这个尘,一直到邻虚尘,用分析的方式,这个也不是佛陀的本意,叫做无自性。

  这个空无自性应当用什么来了解色即是空,用什么来理解?要用现代化的名相来理解的话,就是完全透视;不是用眼睛看,是用智慧看,用法眼看一件东西。譬如说你看一朵花,你用智慧来看,完全能透视这个缘起性,它就是空性,缘起性就是空性。为什么不见一物,名为见道?见了这一朵花,等同没有见;但是,你讲没有见,不对喔,因为花确实是存在,因为它是缘起;你讲见也不对,因为求其体性不可得。用这种透视的方法,内心里面充满了智慧,用智慧贯串一切缘起性的相,单刀直入,就见到生命的真相,就是空无所有。

  譬如说你看到一个人,我们大部分都是被这个外表的衣服所骗去了,或者是被这一层皮所骗去了,我们众生就是这样。但是,如果你用智慧了解空无自性,一个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讲无我相呢?用这个眼睛看还不准,很容易被迷茫;我们用智慧,用智慧单刀直入的贯穿相,就像X光照进去剩下骨头,骨头再贯进去剩下髄,髄再贯进去,没有。单刀直入的透视缘起性的不实在。透视它,是叫我们内在里面产生智慧,而烦恼愈来愈少,但不是说你透视它,你就有办法去改变它;透视它跟改变它是不一样,物质的世界,透视它可是你没有办法改变它,我透视它有什么好处?我透视它知道缘起无自性,但是,我不会对这种东西很贪着,譬如说那是一座山,你能够透视山是花草树木、岩石、土壤、水份所构成的,那你一个人有办法移动这一座山吗?阿里山、玉山、喜马拉雅山?你当然没有办法,所以,透视它并不是你一定要去改变这个环境。境不转心转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不需要去改变这个环境,因为环境本就空,但是,你又必须过着,你自己有能力的范围的生活,因为我们是业感,业力的这个缘起的色身。所以,你这个所能承受的痛苦是有限度的。

  虽然你了解是妄,譬如我们举个例子来讲,农药,你吃了蔬菜、水果,里面假设农药太多的话,每天吃每天吃;或者是服用毒品太多,你一个人所能承受脑部的毒素是很有限的,超过那个量你没有办法正常思惟,你开始混乱,一片空白!有一个居士,她的儿子就是吸毒,他妈妈叫他没有办法,叫师父来教他。那个年轻人有头脑,我说:你今天吸毒,你人很善良,你是交坏了朋友,不是你的本意,你用好奇的心来吸毒。他看到师父的时候,两眼没有神。我说:你想想看,你这个毒素,攻入你的内心、脑部,这个毒品到最后破坏你的中枢神经,没有办法思惟;一个人没有办法健全思惟的时候,他所产生的后代,像精虫、DNA,它就没有健康。强国要先强种,吸毒的人,他制造出来的精虫没有活动力,它不是缺头就是缺尾,;要不然就摇晃两下就死了。没有生命力,中枢神经破坏的时候,它会影响到他的后代。我就跟他讲:你不为自己想,也为后代想。所以,一个年轻人这样吸毒,到最后两眼没有神!虽然说万法都是假相,可是,你所能承受的这种毒素、痛苦,是很有限制的,力道还是很限的。

  譬如一个人长年累月的,你一直给他压力,给老婆压力,或者是老婆给先生压力。有一个人老婆,她每天就规定她先生几点去、几点回来,慢几分钟回来都不行,她老公一直很紧张,只要一下班,红绿灯的时候就很紧张,因为不希望夫妻之间误会,她给他非常重、非常大的压力!压力的时候,他长年累月就是睡觉当中都做梦,要骑摩托车赶着回来,后来得重度忧郁症,她的先生,重度忧郁症!一个正常人,你看,年纪这么轻,还只有心理压力而已,他老婆就是规定要这样子做,否则就是说你外面怎么样子。

  同学们,我们要互相勉励,虽然完全了解色即是空,但是,必须过人类能力范围的生活,不能好高骛远、不能夸大其辞、也不能说你有通天的本领,不行的!你必须按部就班来,业力的众生就是必须如此。说: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又如前所云:影见俱眚]。灯影还有妄见,都是见病所产生的。[眚与劳义同。能见之目是劳见,所见之相是劳相]。

  [菩提是本有真心,真原无妄,由最初一念妄动,依动故能见;依能见故,境界妄现。…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套 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