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宗法語大觀 第五編 淨土資糧 行門

  

第五編 淨土資糧----行門

  

  一、名號功德

  以名號度衆生

  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衆生聞此號,俱來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佛說無量壽經》

  【譯文】

  我若成就無上正覺,建立名號爲無量壽。

  一切衆生聞信此名號,全都來生我刹土中。

  具有如佛一樣的金色身,叁十二妙相悉皆圓滿。

  也以如佛的大悲心,利益法界所有衆生。

  【按】阿彌陀佛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衆生的種種根機,爲實施平等普度一切衆生的宏願,思惟五劫,最後設施名號度衆生的妙法。我等淨業行人當仰體彌陀的善巧方便心,老實專持名號,成辦往生大事。

  

  佛號即真實智慧無爲法身

  觀察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功德成就,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此叁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爲法身故。

  

——天親菩薩《往生論》

  【譯文】

  正念觀察莊嚴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成就(十七種),正念觀察莊嚴阿彌陀佛的功德成就(八種),正念觀察莊嚴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諸菩薩聖衆的功德成就(四種)。這叁類二十九種莊嚴成就,悉是由阿彌陀佛的清淨願心所莊嚴的,應當知道。概略地說這種種莊嚴成就(一切法)入到一法句中。這一法句即是清淨句。這一清淨句,即是真實智慧(無量光)無爲法身(無量壽)。

  【按】

  彌陀名號即是實相法身,極樂莊嚴亦即菩提涅槃。全體是事事無礙法界。菩薩祖師處處拈示,我等行人宜默契于心,拳拳服膺,庶不負佛祖之婆心苦口。

  

  佛號如摩尼珠

  譬如摩尼珠,置之濁水,水即清淨。若人雖有無量生死之罪濁,聞彼阿彌陀如來至極無生清淨寶珠名號,投之濁心,念念之中,罪滅心淨,即得往生。又,是摩尼珠,以玄黃幣裹,投之于水,水即玄黃(1),一如物色。彼清淨佛土,有阿彌陀如來無上寶珠,以無量莊嚴功德成就帛裹,投之于所往生者心水,豈不能轉生見爲無生智(2)乎!又如冰上燃火,火猛則冰解,冰解則火滅。彼下品人,雖不知法性無生,但以稱佛名力,作往生意,願生彼土。彼土是無生界,見生之火,自然而滅。

   ——昙鸾《往生論注》

  【注釋】

  (1)玄黃幣(bì):通帛,古人通常用作相互贈送的絲織物。(2)無生智:此指大乘菩薩證無生之理的智慧。

  【譯文】

  譬如以摩尼寶珠放置在渾濁的水中,渾濁的水即時得以清淨。若人雖有無量生死罪業濁染,聞信阿彌陀如來至極無生,至極清淨,至極如意寶珠之名號,以此名號投之于凡夫濁染心中,凡夫于稱念佛名之中,多劫重罪即能消滅,心得清淨,即得往生極樂國土。又,這顆摩尼寶珠,若以深黃色的絲帛包裹,投放于水中,水也隨之變作深黃色,如所裹的絲帛顔色一樣。那個極樂清淨國土,有阿彌陀如來無上摩尼寶珠,並裹之以無量功德莊嚴成就的絲帛,以此名號寶珠投之于所往生者的心水中,豈不能轉凡夫生滅見爲無生智!又譬如在冰上燃火,火勢猛烈,冰就自然會融解,冰融解火就自然會熄滅。那些下品往生的人,雖然不能了知法性無生,只是以稱念佛名之力,作往生想,願樂往生彼土。彼極樂國土乃是無生的一真法界,念佛人生到彼土,則生滅見之火自然熄滅。

  

  持名即修止觀

  奢摩他雲止者,今有叁義:一者一心專念阿彌陀如來,願生彼土。此如來名號,乃彼國土名號,能止一切惡。二者彼安樂土,過叁界道。若人一生彼國,自然止身口意惡。叁者阿彌陀如來正覺住持力,自然止求聲聞、辟支佛心。此叁種止,從如來如實功德生。

  毗婆舍那雲觀者,亦有二義:一者在此作想,觀彼叁種莊嚴功德。此功德如實故,修行者亦得如實功德。如實功德者,決定得生彼土。二者一得生彼淨土,即見阿彌陀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

  ——昙鸾《往生論注》

  【譯文】

  奢摩他,梵語,意謂止,這個止有叁層含義:其一,一心專念阿彌陀佛聖號,願意往生彼安養刹土。此阿彌陀如來名號乃至彼極樂國土名號,能止身口意一切惡。其二,彼安樂淨土,超勝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若人一經往生彼國,自然止斷身口意叁業之惡。其叁,阿彌陀如來無上正覺住持之力,自然止息諸往生者求聲聞、辟支佛的下劣心。以上叁種止,都是從阿彌陀如來真如實相的功德中生出來的。

  毗婆舍那,梵語,意謂觀,這個觀也有兩層含義:其一,淨業行人在此土作觀想,觀察彼極樂國叁種莊嚴功德(國土莊嚴功德、阿彌陀佛莊嚴功德、彼諸菩薩莊嚴功德)。這叁種功德當體即是真如實相故,淨業行人也能獲得真如實相的功德。獲如實功德者,決定能生彼極樂國土。其二,行人一得生到彼極樂淨土,就能華開見阿彌陀佛,于時未能證到清淨心菩薩,或當下或最終必定證平等法身(八地菩薩所證),與諸清淨心菩薩,與八地以上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圓成佛果)。

  【按】

  古雲:不修止觀,即是佛教的衰相。而信願持名,即是修大乘圓頓止觀,定慧等持,最終圓成無量光壽之佛果,吾人敢不勉旃。

  

  念佛十種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現世當獲十種功德利益:一、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並諸眷屬隱形守護。二、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叁、常爲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四、一切餓鬼,若夜叉、羅刹,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悉不能害。五、一切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杻械、橫死、枉死,悉皆不受。六、先所作罪,皆悉消滅,所殺免命,彼蒙解脫,更無執對。七、夜夢正直,或複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身。八、心常歡喜,顔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九、常爲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禮拜,猶如敬佛。十、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聖衆,手執金臺,接引往生西方淨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

  

——永明《萬善同歸集》

  【譯文】

   若有人受持阿彌陀佛名號,現世就當獲得十種功德利益:一、日夜恒常得到諸天大力神將及其眷屬隱形守護。二、恒常得到二十五位大菩薩如觀世音等以及其他一切菩薩恒常隨形守護。叁、恒常爲十方諸佛日夜保護憐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念佛人。四、一切餓鬼、若夜叉、羅刹等都不能傷害,一切毒蛇、毒龍等都不能傷害。五、一切水難、火難、冤家盜賊、刀箭、牢獄、枷鎖、橫死、枉死,全都不會遭受。六、以前所造作的罪業,全都消滅,所造的殺業,免除命債,因爲被殺者承蒙殺者的修行功德回向獲得解脫,不再有糾纏討命之事。七、晚上做夢都是正直的好夢,或者又夢見阿彌陀佛殊勝美妙的色身。八、心中恒常歡喜,臉色光潤,氣力充足旺盛,所作的事情悉皆吉利。九、常能得到一切世間的人民恭敬、供養、禮拜,如同恭敬佛一樣。十、壽命終結之時,心中沒有恐怖畏懼,佛號正念現前,能夠見到阿彌陀佛以及諸位菩薩聖衆,手執金剛蓮臺,接引往生西方淨土,于彼土盡未來際,恒享殊勝美妙之快樂。

  

  持名即持心

  心本無念,念起即乖。而衆生無始以來,妄想慣習,未易卒遣。今教念佛,是乃以毒攻毒,用兵止兵。而念佛一法,複有多門。今此持名,是爲徑路之中徑而又徑。因佛有無量德,今但四字名號足以該之。以彌陀即是全體一心,心包衆德,常樂我淨(1)、本覺始覺(2)、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萬名,皆此一名攝無不盡。衆生學佛,亦有無量行法,今但持名一法足以該之。以持名即是持此一心,心該百行,四谛六度,乃至八萬四千恒沙微塵一切法門,攝無不盡。

  

——蓮池《彌陀疏鈔》

  【注釋】

  (1)常樂我淨:涅槃的四種功德。 (2)本覺始覺:本覺指一切衆生本來就有的覺性。始覺謂今始覺悟。始覺修行至究竟,即成佛。

  【譯文】

  真心本自無念,念頭生起即是乖違清淨自性。然而衆生無始劫以來,妄想習氣,不容易馬上遣除。如今教導衆生念佛,乃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而念佛一法,又有多種。如今這個持名念佛的法門,是修行捷徑中快捷而又快捷的法門。因爲阿彌陀佛有無量的功德,現今只以阿彌陀佛四字名號足以該攝。由于阿彌陀佛即是全體一心(無量光壽),心性包容一切德能,諸如涅槃的常樂我淨、本覺始覺、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等,百千萬自性功德之名,皆此阿彌陀佛一名攝無不盡。衆生學佛也有無量的修行方法,現在只要持名念佛一法足以該括一切行門。由于持佛名號即是持此一心,心性該攝百行,四谛(苦集滅道)、六度(布施乃至般若),乃至八萬四千恒沙及微塵一切法門,悉于此彌陀名號中攝無不盡。

  【按】

  阿彌陀佛名號乃一大時教之總持,所謂六字大經王。執持名號,當下圓明。無余無欠,至頓至圓,難議難思。

  

  方便中第一方便

  持名…

《淨宗法語大觀 第五編 淨土資糧 行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