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問答(十二)
淨 土 (一)
問:西方極樂國是從何處去
(陳榮進)
答:從心上去,此須聽經或看經注,方能了解。
問:“南無阿彌陀佛”爲何意
(丘高秀)
答:“南無”系皈依敬禮之義,“阿彌陀佛”乃爲一尊佛名,其義爲“無量光壽”等(等指智慧慈悲神通願力種種),此須看阿彌陀經方知究竟。如無此學力讀經,則“初機淨業指南”“歧路指歸”“學佛淺說”等小冊子,是要多看兩遍。如不了解,不但是爲迷信,也易退轉。
問:修淨土的人,對何等方法修起,方是捷徑
(魏柏勳)
答:四法之中以持名爲捷,所謂徑中徑又徑也。
問:彌陀經有“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發願須具如何方式
(智海)
答:二課畢時,誦回向文,即是發願。惟此尚屬于口。若念佛時,放下萬緣,一意求生,此亦是願,乃屬于心。此外尚有具疏發願,口誓發願,均屬于特舉儀式者。
問:不吃長齋,可不可以家庭上奉敬叁聖像
(李俊)
答:可供叁聖像,但茹葷腥之時,宜用短幔遮住佛像,以免不潔。
問:習氣未能盡斷者,不知可以信佛念佛否
(蕭慧心)
答:爲除習氣,始學念佛,爲習氣未盡,正宜加工念佛。
問:有人說釋迦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同爲一體,是不是
(寬珠)
答:法身可雲如是,報化則否。
問:沒有吃素的人念佛能往西方嗎
(寬柱)
答:雖不吃素,亦要戒殺,方便食五淨肉,便不妨礙往生。
問:有一鄰人她信佛很久,對我說每月定期汙穢時不可念佛,是不是
(瑞珠)
答:此是女子生理關系,並非有意不潔,淨法貴在相繼有恒,但念不妨。
問:上課念佛時常雜念,尚不得清念,請教好的念法!(魏柏勳)
答: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如是心念口誦耳聽,俱要字字清楚,久而久之,自能一心。
問:念佛十念法,可以往生。何以彌陀經中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呢
(徐福快)
答:所謂十念法,非言只念一次,乃每日必行之法。積年累日,自不是少善根矣。但此法專爲事務極忙之人而立。倘能抽暇多念,更佳矣。
問:婦人生産一個月可以念佛嗎
用口念,或用心念
(楊金英)
答:念佛注重相繼,生産系生理自然,並無産婦不許念佛之說。心念固佳,如不能者,口念亦不妨。
問:每天念佛,依然妄想不淨,如何除法
(陳簡招福)
答:此是功夫日淺之故,時久漸能攝心,現在不可勉強。恐不得其法,愈除反覺愈多。但于念佛之時,此六字起于心要清楚,出來口要清楚,再入于耳更要清楚,依此而行,妄念自日滅矣。
問:“觀經”上品上生之段,所示修行六念,是哪六念,抑即晝夜六時念佛
(大寬)
答:佛、法、僧、戒、施、天之六種也。
問:鄙人念佛從未懸挂佛像,亦未焚香燃燈或舉行其他禮儀,有無對佛不恭之嫌
(桂引杏)
答:室中方便,欲懸佛像,本社可爲贈送。如不方便,只面向西方,意存觀想,心存至誠,即有功德。至于禮拜一項,倘環境許可,尚是實行爲妥,所謂低頭一拜,滅罪恒沙也。
問:有某寺主向我呵斥,念佛是著相。不知如何回
(答惠亮)
答:居士可指其衣曰:寺主如是,豈非亦著相乎
請其答複後,只依其答語而報之曰:吾亦如是耳。
問:我聽到很多人說:妻房睡因穢汙不能念佛,可是有時睡夢中念佛,不知有罪否
但我看到一本勸世文,行、坐、立、臥、閑、忙念佛。但這與有妻無妻有分別否
(方觀音)
答:臥房及汙穢等處,不出口念,只用心念無妨。夢中念佛,乃薰習日深之表現,是好境界,並無罪過。在家居士多數有妻,夫婦同修,互相策勵,有何不可!
問:念佛念到法喜,是否得到了佛菩薩的一種感應現象(佛光所照或佛力加被)乎
(賴棟梁)
答:法喜是聞法修法,心中所得之一種欣慰之象。不必持佛現像,方發生也。
問:西方極樂境界常得現前,是否由法喜充滿而現乎
(賴棟梁)
答:只法喜充滿,未必極樂現前,但極樂現前者,法喜益爲增上。
問:心念佛心即是佛,不念佛心不是佛,那麼念佛的心都是佛嗎
有這樣容易事嗎
(王鳴)
答:佛非他事,只是覺心。心是什麼
不可言說。心在哪裏
無處尋覓。必要追求,當知汝現前一念虛靈便是。若是佛緣而起的心,這心豈不就是佛心。否則就是他心,要從此處著眼,功夫方能得力。
問:“禮拜”團體生活不得方便,念法不能合掌,高聲,只有默念而已。有時取出二寸的佛菩薩聖像,合掌點頭,是否如大拜頂禮的功德相同
(戰覺力)
答:佛法注重心誠,團體生活,不得自由,可以方便,默念更能收心,以心作禮,同有功德。
問:近聞一事,有佛徒修行多年,忽被欲塵熏染,似此到臨命終時,能否障礙
(蕭慧心)
答:背覺合塵,已入汙泥,還談什麼障礙。
問:念佛方法有多種,可否兩種兼行乎
例如持名,觀想並行
(智恒)
答:觀想持名,古人兼修者甚多,自蓮池大師以後,漸用一種方法,以其容易一心也。
問:印光大師文鈔中勸人念佛,要兼念觀音菩薩,以祈免難消災。豈念佛不能消災乎
(陳淨願)
答:一句彌陀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焉有不能消災之理。不過淨土法門念佛,要發願往生西方。或雜他願,恐有不專之弊。大師此語,原爲生死心不切之學人方便說法,若果念到離境平等,自然八風不動,尚何憂乎災難。
問:周利陀伽,根性下愚,釋尊爲何偏不教他念阿彌陀佛而教他念掃帚呢
(智雄)
答:釋尊教人,應機而說,並無定式。因當時一眼看見掃帚,便信手拈來,即是妙谛。且周利陀伽于掃帚僅是二字,尚忘其一,若教以六字洪名,不更強人之難乎
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樣除平時念佛以外,有什麼最好的方法來預防,不使發生魔病退轉
(慧德)
答:定力與戒德,兩者足卻魔障。
問:平時不信佛,亦不敬佛,臨終幸遇善知識助念,其人不知念佛真理,這能往生嗎
(慧貴)
答:立發信心,隨教肯念者得生,否則無益。
問:持往生咒與念佛意義有何差別
(許炎墩)
答:往生咒與佛號功用上並無差別,不過繁簡難易不同耳。
問:如在臥室裏,或是便所裏,不問出聲念佛,與心裏默念,不是都不恭敬嗎
(鄧慧心)
答:臥室亦不妨出聲念,惟身臥以後,只宜默念,不可再出聲念;在便所裏,也是宜于默念。以大小便溺及睡眠等,俱是不能避免之事,而念佛又主念念相繼,故在不方便處,采取心念。
問:聽說某居士專念阿彌陀佛,不念其他。連觀音亦不念,其修法如此,是否合法
(賴棟梁)
答:單刀直入,亦無不合。
問:阿彌陀佛之接引身相,是坐是立
(大寬)
答:接引相是立形,乃急迫引去,速離娑婆,不暇坐待之意。
問:念佛願生西方極樂國是否是貪
(鍾世賢)
答:是願非貪,爲生西求證,回入娑婆,廣度衆生故。
問:經雲:心即是佛,既自心是佛,那麼我一心自念己名,是否可以成就
(佚名)
答:念心當可成就,名與心異,念之恐增我見,果能不起分別,如數息或參話頭之法,未始不可。但屬自力,與淨家念彌陀萬德聖號二力感交者,其功德與難易,則大有區別矣。
問:家庭工作多,念佛的正課時間少,散念或心中默念多,能成就嗎
(周慧德)
答:果能心中多念,易入叁昧,焉有不成就之理。
問:正課念佛回向後,連接誦大悲咒其他以外之經,未知有礙正課否
(林夢丁)
答:回向以後再有念誦,乃是別願,只不背本修之旨,即無妨礙。
問:看小說,看電影,唱戲聽戲,都能得到忘我境界,而一心不亂。此等一心不亂,和念佛一心不亂有何分別
(智煌)
答:小說,電影,戲劇等,不外誨淫誨盜,及悲歡離合,對之便生喜怒哀樂,如是心動神移,安得說一心不亂,所謂一心不亂者,是萬緣放下,八風不搖,外離諸境,內若止水。
問:念佛時承指示不必觀想,後學修持時,遂感覺思想無一定方向不易集中,應以何法治之
(許文)
答:佛發于心,出于口,入于耳,複印于心,要他清清楚楚,一字不走,周而複始,心力即可集中,如仍不能,再兼采記數之法,一氣叁句,再一氣叁句,後一氣四句,其數爲十,如是一十二十,乃至百十,心若一走,數即錯亂,此法最易使心不散,試看銀行中行員點鈔票,其速如風掃秋葉,卻清楚不亂,可悟心力集中之訣。
問:念佛不吃素,臨終能得往西方否
(戴陸火)
答:有助念者可以往生。還是練習吃素好。“不結冤孽債,臨終無障礙”。若是不能,宜吃五淨肉。
問:念佛到臨終重病時,痛苦非常,不得念佛,這能往生否
(鍾慧招)
答:臨終之時最爲要緊,不能念佛,即是顛倒,何能往生,此際可請同道助念,方能穩當。
問:念佛未受五戒,未斷淫欲,能得往生否
(慧蘭)
答:雖未受五戒,能自動戒殺戒邪淫,信願行具足,可得往生,因能帶業往生故;但仍以在可能範圍內盡力戒免幾分爲更佳。
問:叁毒能戒貪癡,惟恚不能忍,亦得往生否
(慧蘭)
答:能得往生,理由同前,惟宜時時練習忍耐,以免臨終遇有惡緣,觸心生,某王一生修行,臨終之時,侍者以拂驅蠅,誤觸其面,遂生心,因墮蛇身,可爲殷鑒。
問:自身念佛,家中人對于宇宙人生另有觀念,每逢念佛聽經之時,常受阻撓。臨終之際,得往生否
(智海)
答:家人有障礙,當系宿生業緣,宜平心靜氣,善巧化導,不可生!一面再默禱佛菩薩加被,久必被化。佛爲度一個衆生,不惜多劫受苦,正宜效法,如此轉障礙而成助緣,有何懼乎
問:念佛命終時若現瑞相,固可證明往生,但是毫無證明是否亦有往生者
(張慶祝)
答:現相證明,分他見自見。在他人觀察,不必一定見佛聞香聞樂等。以六根之中,意根作用最大,只要心中有佛,便是正念分明,決定往生。
問:信願…
《佛學問答(十二)淨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