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師公案選
導言
自從達摩到中國傳法以來,放射出一個個耀眼的新星,漸漸彙成一團團星雲,他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的光輝依然照亮著我們。
如果你能深入進去,透過這哈勃望遠鏡,就會看到這些星星就在我們眼前,就在我們的身邊。
不知你是否能看清他們的音容笑貌,聽清他們的叮咛。千萬要小心,小心。避開他們的棒喝。
〖初祖達摩〗
公元527年,梁大通元年,菩提達摩坐船來到中國。九月二十一日從廣州上岸,這時中國的梁武帝是個非常喜歡佛教的皇帝,十月一日,達摩受梁武帝之邀來到首都南京。梁武帝問:"我自即位以來,供養佛僧,建造寺廟,抄寫佛經,這究竟有多大的功德?"達摩說:"這根本沒有功德可言。你所說的只是世俗的小果報而已,談不上真功德。真功德是最圓融純淨的智慧,它的本體是空寂的,你不可能用世俗的方法去得到它。"十月十九日,達摩自知與梁武帝法緣不合,就渡江到北魏去了。後來,梁武帝想派人去追,也爲時已晚了。
達摩渡過長江,便到了嵩山少林寺,他整天面壁而坐,精神集中,屏息諸緣。
正光元年十二月,有一位名叫神光的禅僧,爲了求法,就通宵站在洞外不動。達摩:"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麼心願?"神光:"但願師父打開甘露之門,拯救衆生,請教我佛法吧!"達摩:"諸佛爲求無上的悟道,不惜花費無限的時間去修行。你憑極小的決定,怎麼能求到大法,我想你是很難如願的。"神光取刀斷臂,達摩:"諸佛爲求法,不把身體當身體,不把生命當生命。你斷臂求法,也是一種很好的行爲。"神光:"請師父爲弟子安心。"達摩:"你拿心來,我將爲你安心。"神光:"我已尋了很久,可是我找不出心來。"達摩:"假如你能夠找到的話,那又怎能算是你的心呢?我已經給你安好了心,你現在明白了嗎?"神光:"明白了。諸法本來空寂,因此菩薩才不動念,不動念才能登涅槃之岸。"于是,達摩就收神光爲弟子。
公元五叁六年,達摩覺得應該離去了,便召集弟子,達摩:"你們談談自己的悟境吧!"道副說:"依我的見解,不要執著文字,但也不離于文字,這便是道的妙用。"達摩說:"你得到我的皮毛了。"總持比丘:"依我現在的見解,猶如慶喜看見了佛國,一見便不須再見。"達摩說:"你只得到我的肉了。"道育說:"四大皆空,五蘊非有,依我所見,並無一法可得。"達摩說:"你得到我的骨了。"最後輪到神光,他只是作禮叩拜,然後仍回到原位,並未說話。達摩說:"你得到我的真髓了!"于是,神光慧可成爲了禅宗二祖,接續了達摩祖師廣度衆生的事業。
達摩偈雲: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荷澤神會〗
荷澤神會(公元670年-758年)是湖北襄陽人,俗姓高,他對維護慧能的法統及禅宗的通俗化的貢獻很大,並使得提倡頓悟的南禅壓倒了漸悟的北禅。
他十叁歲時便去參拜慧能。慧能:"你千裏跋涉而來,是否帶來你最根本的東西?如果你帶來了,那麼你應該知道它的主體是什麼?你說說看。"神會:"這東西就是無住,見就是主。"慧能:"你這小和尚,詞鋒倒也敏利。"
神會:"師父坐禅時,是見還是不見?"慧能打了他叁柱杖,問他:"我打你是痛,還是不痛?"神會:"我感覺也痛,也不痛。"慧能:"那我是也見,也不見。"神會:"什麼是也見,也不見?"慧能:"我見,是因爲常見自己的過錯;不見,是因爲我不見他人的是非善惡。至于你不痛,那麼你便像木石一樣沒有知覺;如果是痛,那麼就像俗人一樣會有怨憤之心。見和不見,都是兩邊的執著,痛和不痛都是生滅的現象啊!你還沒有見到自性。"神會聽了大爲慚愧,立刻向慧能行禮。慧能諄諄地教導他:"你如果心迷不見,就請教大德高僧。你如果心悟見性,就依法修行。你自迷不悟,卻來問我見與不見,我悟不能代替你悟;你悟也不能代替我悟。爲什麼不自證自見,反問我見與不見。"神會再次行禮,禮拜了上百次,求師饒恕。從而成爲慧能最虔誠的信徒。
一天,慧能向衆人說:"我有一個東西,沒有頭也沒有尾,沒有名也沒有字,沒有背也沒有面,你們大家知道是什麼東西嗎?"神會:"這是諸佛的本源,我的佛性。"慧能:"告訴你無名無字,你偏要叫它本源佛性。你也只能做一個注解佛法的和尚。"
〖南嶽懷讓〗
南嶽懷讓,陝西金州人,公元677-744年,俗姓杜。十五歲出家先學律宗,後到嵩山拜慧安爲師,慧安介紹他到曹溪去見慧能。
慧能問:"你從哪裏來?"懷讓答:"我從嵩山來。"
慧能問:"來的是什麼東西?怎麼來的?"懷讓答:"說他是東西就不對了。"
慧能問:"是否還須要加以修證呢?"懷讓答:"我不敢說不可以修證,但可以說決不會汙染。"
慧能問:"你的看法正好和我的相同,這個不會汙染的,乃是佛菩薩要我們留心維護的。"
懷讓便在慧能門下,跟隨了十五年。後來便來到南嶽,大大宏揚禅學。
他的弟子中,最有名的就是馬祖道一。
〖馬祖道一〗
馬祖道一四川成都人,俗姓馬,在佛教僧侶中,以俗姓稱祖的,可能就是他了。
馬祖十二歲出家當了和尚,後來到南嶽拜懷讓爲師。
一天,懷讓看馬祖整天呆呆地坐在那裏參禅,于是便見機施教,問:"你整天在這裏坐禅,圖個什麼?"馬祖說:"我想成佛。"懷讓就拿起一塊磚,在馬祖附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馬祖不解地問:"師父,您磨磚作什麼呀?"懷讓:"我磨磚作鏡子啊。"馬祖:"磨磚怎麼能作鏡子呢?"懷讓:"磨磚不能作鏡子,那麼坐禅又怎麼能成佛呢?"馬祖:"那要怎麼樣才能成佛呢?"懷讓:"這道理就好比有人駕車,如果車子不走了,你是打車呢?還是打牛!"馬祖無法回答。懷讓又說:"你是學坐禅,還是學坐佛?如果學坐禅,禅並不在于坐臥。如果是學坐佛,佛並沒有一定的形狀。對于變化不定的事物不應該有所取舍,你如果學坐佛,就是扼殺了佛,如果你執著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馬祖聽了懷讓的啓示教誨,就好象飲了醍醐一樣清醒。從此,馬祖才真正悟了道,便跟隨懷讓整整十年。馬祖離別懷讓後,便到江西去作方丈,在懷讓的六位入室弟子當中,只有他得到了心傳。
日面佛,月面佛
(注:日面佛的壽命爲一千八百歲,月面佛的壽命只有一晝夜。)
馬祖道一得了重病,有一次院主來探望他,問:"大師近來身體可好?"馬祖道一:"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洗頭沐浴,結跏跌坐,而逝。
只要活得明心見性,隨緣任運,不管是長壽,還是短壽,都不虛度此生。
〖百丈懷海〗
百丈懷海禅師是福建人,爲馬祖席下最著名的入室弟子,後住江西百丈山,世稱爲百丈禅師。四方禅僧,紛至踏來,席下人才濟濟,如沩山、希運等後來都成爲了一代宗師。
懷海參見馬祖大師後,成了馬大師侍者。每次施主送齋飯來,懷海一揭開飯盒蓋的時候,馬大師就拈起一塊燒餅,問大衆:"是什麼?"每回都這樣。就這樣,懷海在馬祖身邊呆了叁年。
野鴨子
有一天,他陪馬祖散步,聽到野鴨的叫聲,馬祖問:"是什麼聲音?""野鴨的叫聲。"過了好久,馬祖又問:"剛才的聲音那裏去了?"懷海答:"飛過去了。"馬祖回過頭來,用力擰著懷海的鼻子,懷海痛得大叫起來。馬祖道:"再說飛過去!"懷海一聽,立即省悟,卻回到侍者宿舍裏哀哀大哭。同舍問:"你想父母了嗎?"答:"不是。"又問:"被人家罵了嗎?""也不是。""那你哭什麼?"懷海說:"我的鼻子被馬大師擰痛了,痛得不行。"同舍問:"有什麼機緣不契合嗎?"懷海說"你去問和尚去吧。"同舍就去問馬大師:"懷海侍者有什麼機緣不契合?他在宿舍裏哭。請和尚對我說說。"大師說:"他已經悟了,你自己去問他。"他回到宿舍後,說:"和尚說你悟了,叫我來問你。"懷海呵呵大笑。同舍問:"剛才哭,現在爲什麼卻笑?"懷海說:"剛才哭,現在笑。"同舍更迷惑不解。
一次,懷海禅師上堂說: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
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無染,本身圓成。
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意思是說靈光獨自閃耀,就可以脫離塵世的牽累。本性顯露,真理永恒,無須拘泥于語言文字,心性清淨,沒有汙染,本來就已圓滿完成。所以只要遠離虛妄塵緣,就可以覺悟。
有一天,衆人都在外面勞作,突然一個和尚聽到了鼓聲,便扛起工具,大笑而歸。百丈懷海感慨道:"真是一個好釋子!與觀音菩薩聽音入理有同工之妙!"百丈禅師回去後問那個和尚:"你剛才明白了什麼道理?"和尚說:"剛才肚子正好餓了,一聽到鼓聲,我便趕緊回來吃飯。"百丈聽後,哈哈大笑。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懷海禅師對禅宗的又一個巨大貢獻就是訂立了天下聞名的禅門清規《百丈清規》,他總是親自實踐帶頭勞動,年老了也不停止在外勞作。據說百丈懷海禅師九十四歲時,還與弟子們一起勞動。有一次,弟子們把他的農具悄悄地藏起來了,想讓他休息,百丈說:"我沒有什麼德行,怎麼敢讓別人養著我呢?"所以,當天他沒有參加勞動,也沒有吃飯。百丈懷海就這樣告誡他的弟子們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句話成爲千古傳頌的佳句名言。
野狐禅
百丈和尚每次說法的時候,都有一位老人常跟隨大衆聽法,衆人離開,老人亦離開。忽然有一天不離開,百丈禅師于是問:"面前站立的又是什麼人?"
老人雲:"我不是人啊。在過去迦葉佛時代,我曾住持此山,因有位雲遊僧人問:”大修行的人還會落入因果嗎?”我回答說:”不落因果。”就因爲回答錯了,使我被罰變成爲狐狸身而輪回五百世。現在請和尚代轉一語,爲我脫離野狐身。"…
《禅宗祖師公案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